![]()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君子心細微論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初五日癸未
耶穌2017年12月22日
文明與野蠻、君子與小人之別,是道德、智慧之別,某種意義上也是心之粗細之別。孟子說四端之心人皆有之,野蠻人和小人只要沒有墮為邪惡之徒,也是有四心的,只是很粗,雖有惻隱之心,很粗糙;雖有羞惡之心,很粗陋;雖有恭敬之心,很粗略;雖有是非之心,很粗淺。故他們的仁義禮智很不足。
孔子說:“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保ā墩撜Z·季氏》)“言未及之而言”是毛毛躁躁,搶話;“言及之而不言”是遮遮掩掩,隱瞞;“未見顏色而言”是不長眼睛,沒眼色。這三種過失都是粗心大意的表現(xiàn)。
曾子說每日三省吾身,孔子說君子三不忘、三不失,是因為思慮細致周到,思想精細周全。所謂三不忘,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保ā断缔o下》);所謂三不失,是“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保ā抖Y記表記篇》)歸根結底是因為心細。
德智越高大,心思越細密。君子惻隱之心強烈,羞惡之心深刻,恭敬之心深沉,是非之心通明;君子知言、知人、知時、知本、知幾、知權、知中、知易、知命、知因果,等等等等,都是道德細心的表現(xiàn)。這種細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實踐而逐漸訓練培養(yǎng)。
君子心細,該細則細。有些是非必須明辨細辨,繭絲牛毛,條分縷析,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尤其是學術層面的是非,包括思想、理想、理念、信仰、學說、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是非,這是人世間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非,不可不辨,非辨不可,來不得一點鄉(xiāng)愿客套,來不得一點糊涂模糊,來不得一點粗心大意。
因為,一種非正確、非正常、非正義的學術如果占據(jù)指導思想地位和憲位,一切都會不可收拾,后果后患不堪設想。邪說是最大的災難源,此之謂也。紐約時報有文章指出:
“一種曾經(jīng)奴役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讓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意識形態(tài),在沒有經(jīng)過一場戰(zhàn)爭的情況下崩潰了,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惡行。然而,我們在譴責這種意識形態(tài)上仍有困難,不像我們譴責同等的邪惡那樣。我們把同情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人視為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而不把他們當作傻瓜、狂熱分子或憤世嫉俗者。”(原載:《紐約時報》,標題:《不要對某某主義心存幻想》。作者:BRET STEPHENS 譯者:紐約時報中文網(wǎng))
“把同情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人視為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是因為世人粗心,缺乏擇法之眼和明辨功夫,不能分辨意識形態(tài)的是非正邪。君子與小人特征區(qū)別很多,心細心粗是其中一大區(qū)別。
注意,君子心細,并非于事事物物時時處處一切心細,那沒必要,也不可能。有些事物應該超脫,有些事情不妨粗疏,有些問題不問為妙,有些細節(jié)不拘為宜。例如,小人的小是小非,世俗的閑是閑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不值得關注辨別,應該超而越之置之度外,或者宜粗不宜細。每個人一期生命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只能有選擇地細所當細。這叫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細有所不細。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