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大宋“元宵聯(lián)歡晚會”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正月十五日癸巳
耶穌2018年3月2日
按:今天是元宵佳節(jié)。遙想宋時,元宵可謂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熱鬧的節(jié)日。放燈期間,皇城的宣德門廣場上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燈山,入夜,燈山萬燈齊亮。宣德樓下搭好大露臺,諸色藝人就在露臺上表演文娛節(jié)目。元夕二鼓時分,皇帝會駕臨宣德門,登上宣德門城樓,觀賞“元宵聯(lián)歡晚會”,“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君主與萬民同樂。
元宵聯(lián)歡晚會會表演哪些節(jié)目呢?兩年前,我曾虛擬過一份大宋“元宵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單,其實也不完全是胡扯,因為節(jié)目的名錄與演員名單均來自《武林舊事》及其他宋人筆記。配圖則取自明代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好了,下面就請欣賞大宋“元宵聯(lián)歡晚會”——
節(jié)目一:唱賺《升平樂》
表演者:臨安知名官妓金賽蘭、范都宜、唐安安、倪都惜、潘稱心、梅丑兒、錢保奴、呂作娘、康三娘、桃?guī)煿谩⑸蛉纭?/p>
(“唱賺”為南宋盛行一時的說唱藝術(shù)之一,金賽蘭等人則是當時臨安府唱曲唱得最好的官妓,《夢粱錄》說她們“娉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宛轉(zhuǎn),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cè)耳聽之不厭”。)
節(jié)目二:說諢話《齊諧》
表演者:蠻張四郎
(“說渾話”是流行于宋代的說話節(jié)目,類似于今天的脫口秀,以詼諧、譏諷為特色。北宋汴京有位“說渾話”藝人,名叫張寺,“以詼諧獨步京師”,“其詞雖俚,然多穎脫,含譏諷,所至皆畏其口”,是當時最著名的毒舌。蠻張四郎則是南宋臨安最有名的“說渾話”藝人。)
節(jié)目三:相撲競技賽
表演者: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賽關(guān)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鄭伯大、鐵稍工、韓通住、楊長腳等。
(相撲是大宋的國技,逢重大節(jié)慶,如“朝廷大朝會、圣節(jié)、御宴第九盞,例用左右軍相撲”。元宵聯(lián)歡晚會,相撲表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
節(jié)目四:女相撲表演
表演者:囂三娘、黑四姐、韓春春、繡勒帛、錦勒帛、賽貌多、僥六娘、女急快等。
(我們可以確認一件事:在宋朝“元宵聯(lián)歡晚會”上,女相撲表演是最火爆的節(jié)目之一。嘉祐七年的元宵節(jié),宋仁宗駕臨宣德門城樓,“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賜與銀絹,內(nèi)有婦人相撲者,亦被賞賽”。此事還引來司馬光的抗議。)
節(jié)目五:說書《中興名將傳》
表演者:喬萬卷。
(《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的說書藝人,“敷演《復華篇》及《中興名將傳》,聽者紛紛,蓋講得字真不俗,記問淵源甚廣耳”。)
節(jié)目六:弄影戲《群仙會》
表演者:尚保義、三賈(賈偉、賈儀、賈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李二娘、王潤卿、黑媽媽。
(2014年春晚,來自匈牙利的Attraction舞團表演影子舞《符號中國》,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實際上這種利用光影進行表演的藝術(shù)形式,宋代已非常流行,叫做“弄影戲”?!段淞峙f事》載,南宋元夕,“或戲于小樓,以人為大影戲,兒童喧呼,終夕不絕?!保?/p>
節(jié)目七:舞綰《壽星》
表演者:張遇喜、劉仁貴、宋十將、柴小哥、林賽哥、張名貴、花念一郎。
(“舞綰”即舞蹈表演。)
節(jié)目八:雜扮《四時歡》
表演者:胡小俏、周喬、鄭小俏、魚得水(旦)、王道泰、王壽得(旦)、厲太、顧小喬、陳橘皮、菜市喬、自來俏(旦)。
(“雜扮”為雜劇散段,情節(jié)簡單,以逗人一樂著稱,風格有點像趙本山小品,好模仿鄉(xiāng)下人口音取笑,“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叟,以資笑端”。)
節(jié)目九:筑球比賽
表演者: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wǎng)丁詮、右竿網(wǎng)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wǎng)徐賓、右竿網(wǎng)王用、散立陳俊等。
(“筑球”為宋代蹴鞠的比賽形式之一,類似于今天的足球賽。宋人逢盛大節(jié)日,通常都會舉行精彩的筑球表演賽,以慶祝節(jié)日。上面列出的表演者為南宋的“皇家足球隊”,叫“筑球三十二人”。)
節(jié)目十:傀儡戲《踢架兒》
表演者:盧逢春。
(“傀儡戲”即木偶戲,分為懸絲傀儡、杖頭傀儡、水傀儡等,還有一種“藥發(fā)傀儡”,利用火藥與機關(guān)自動操縱木偶表演,非常精彩。)
節(jié)目十一:雜技《永團圓》
表演者:李賽強、一塊金、李真貴、吳金腳、耍大頭、吳鷂子。
(宋代的雜技表演,按不同類型,稱為“頂撞踏索”、“踢弄”、“打硬”等。)
節(jié)目十二:魔術(shù)《壽果放生》
表演者:姚潤。
(劉謙的春晚魔術(shù)曾風靡一時,宋代也有專業(yè)的魔術(shù)表演,叫做“手法”、“撮弄”,最著名的南宋魔術(shù)師是杜七圣,擅長表演“殺人復活”的把戲,“切人頭下,少間依原接上”。不過元宵佳節(jié),估計不會表演這種驚悚的魔術(shù)。)
節(jié)目十三:弄蟲蟻
表演者:趙十一郎、趙十七郎、猢猻王。
(宋代風行一種訓練蟲蟻出來表演的把戲,叫“弄蟲蟻”,擅于此道的藝人擺出一個水缸,以敲小銅鑼為信號,“凡龜、鱉、鰍魚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戲具而舞,舞罷皆沉”??上未蟠思季褪髁?,“自后不復有之”。)
節(jié)目十四:沙畫《月中仙》
表演者:姚遇仙。
(記得有一年春晚,有精彩的沙畫表演《絲路》。其實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沙畫的表演形式,叫做“沙書”。臨安出名的沙畫好手有余道、姚遇仙、李三郎等。)
節(jié)目十五:武術(shù)表演
表演者:朱來兒、俞麻線、楊寶、林四九娘。
(今人多以為宋代民風纖弱,但實際上,宋朝盛行習武之風,武術(shù)是民間常見的文體活動,臨安城設(shè)有使拳、踢腿、使棒、舞刀槍、舞劍、打彈、射弩等協(xié)會。)
節(jié)目十六:滑稽戲《吹牛》
表演者:王侯喜、宋邦寧。
(“滑稽戲”是風靡于宋代的一種曲藝形式,以簡約的情節(jié)、滑稽的臺詞、關(guān)鍵處“抖包袱”,逗人一笑,是現(xiàn)代相聲的淵源。宋代滑稽戲有個傳統(tǒng),即敢于諷諫時政,諷刺高官,開涮的對象可不是小小的“馬科長”,而是當朝宰相,這一風格,有點像美國的脫口秀。宋理宗朝宰相史彌遠當政,權(quán)傾朝野,“士流無恥者多以鉆刺進秩”;史彌遠本人也多提拔家鄉(xiāng)四明人為官。這樣的宰相,當然少不得要被滑稽戲藝人拿來開涮。下面我根據(jù)宋人記錄,稍加敷衍、修飾,擬一篇滑稽戲梗概,題目姑且叫做《吹?!罚鳛榇笏巍霸?lián)歡晚會”的壓軸節(jié)目。)
甲:別問我是誰,小姓萬,名事通。萬事通,上曉天文,下曉地理,文才賽李白,武藝勝張飛,文武雙全,十項全能……
乙:你就吹吧。
甲:不吹牛。不信你考考。
乙:那好。你說“文才賽李白”,今方天下太平,文化昌盛,你且以此為題,做首詩來看看。
甲:你聽好了: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乙:停停!非也非也。應(yīng)該是“滿朝朱紫貴,盡是四明人”(當朝宰相史彌遠是四明人)。
甲:您高才。不過我還有其他本事未展露。
乙:李白斗酒詩百篇。你酒量比李白如何?
甲:喝酒那是小意思,釀酒才是真本領(lǐng)。
乙:你會釀酒?
甲:會。(掏出一瓶酒)這是我釀的酒,還有個名堂。
乙:什么名堂?
甲:此酒名喚“徹底清”。
乙:好名字。且倒出看看。(甲將酒倒出來,卻是濁醪一壺)咦!這酒很渾濁啊,怎么叫做“徹底清”?
甲:本是“徹底清”,卻被錢打得渾了。
乙:得了,你還是展露其他本事吧。李白詩好酒量好,武藝也好。你識武藝么?
甲:我這只手,不但寫得一手好字,還能擒龍縛虎,勁兒大著呢。
乙:我不信。
甲:不信你看看。這里有塊石頭,我只手持鐵錐,一鉆就能鉆出一個大洞來。
乙:你鉆鉆。
甲:(“以大鉆鉆之,久而不入”,嘆一口氣說)今兒怪了,怎么鉆之彌堅?
乙:笨蛋!你不去鉆彌遠,欲來鉆彌堅,可知道鉆不入也。
……
最后一個節(jié)目表演完畢,“竹竿子”(宋朝的節(jié)目主持人叫做“竹竿子”)登場,口念“歌舞既闌,相將好去”,謝幕。晚會結(jié)束。
(在宣德門朵樓上觀看這“元宵聯(lián)歡晚會”的宰相史彌遠,臉都氣青了,立即吩咐家人:以后相府宴會,不準請伶人表演滑稽戲,“自后相府有宴,二十年不用雜劇”,但其他地方滑稽戲照演,史宰相只能叫相府之內(nèi)不演滑稽戲,而且他也不敢公開抓了伶人治罪,因為拿高官開涮是宋代滑稽戲傳統(tǒng),王安石、蔡京、秦檜等權(quán)相都被戲弄過,一般來說,伶人不會因此被責罰,宋人說,“此本是鑒戒,又隱于諫諍,故從便跣露,謂之‘無過蟲’耳。”怪不得宋代滑稽戲敢如此潑辣。)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