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蘇東坡與王弗初戀的地方?得了吧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三月初四日辛巳
耶穌2018年4月19日
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的一首悼亡詞,悼念他的亡妻王弗。王弗十六歲時,嫁給十九歲的蘇軾,婚后夫妻相得。王弗聰慧,蘇軾自述說,君(指王弗)“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王弗也是蘇軾的賢內助,蘇軾當官后,那些拜訪他的客人,或賢或不肖,王弗聽其談吐便能準確判斷。蘇軾回憶說:“軾與客言于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復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讯弧!?/p>
可惜紅顏命薄,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只有二十七歲的王弗病逝于京師。十年后,熙寧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蘇軾夢見了妻子,醒來后無法忘懷,寫下了這首哀傷的小詞。
詞中流露出來的一名男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即便今天讀來,我們仍然為之動容。后世文人大概也是為蘇軾與王弗的夫婦情深所感動,還給他們編排了一個初戀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么說的:
位于岷江之濱的青神縣,有一座書院,執(zhí)教的先生是鄉(xiāng)貢進士王方。年輕的蘇軾在此讀書。書院旁邊有綠潭,水自巖穴出,流入潭內。一日蘇軾臨潭說:“好水豈能無魚?”撫掌三聲,卻見巖穴中群魚游出。蘇軾大喜,對老師說:“美景當有美名?!蓖醴奖阊埉數匚娜藬M名,但眾人題寫的名字都落入俗套,最后,蘇軾說出他的題名:“喚魚池”,令王方拍案叫絕(我實在想不出這名字有什么絕妙之處,可見編這個故事的人文化水平實在有限)。這時,王方之女王弗也叫丫鬟送來題名,恰好也叫“喚魚池”。于是眾人都說:“不謀而合,韻成雙璧。”之后,王方便請人做媒,將王弗許配給蘇軾。
(上面那塊石頭上寫著:蘇東坡初戀的地方)
今日你到四川青神縣旅行,還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宣傳牌,上書“青神——蘇東坡初戀的地方”十個紅色大字。其實這個“蘇東坡初戀的地方”的噱頭,跟“孫悟空的故鄉(xiāng)”、“乾隆皇帝吃過的臭豆腐”一樣,都是招攬游客的旅游宣傳廣告罷了,不要當真。
歷史上的蘇軾與王弗,并不存在羅曼蒂克的初戀,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對于父親蘇洵安排給他的這一樁婚事,蘇軾一開始是抗拒的。許多年之后,蘇軾在給三茅山修道高士劉宜翁的書信中說:“軾齠齔好道,本不欲婚宦,為父兄所強,一落世網,不能自逭。然未嘗一念忘此心也?!闭f他本來是一名“不婚主義者”,只是迫于父母之命,才不得不成婚。而那樁迫于父母之命的婚姻,應該就是與王弗成親。
在另一封寫給侄婿王庠的書信中,蘇軾也坦言:“軾少時本欲逃竄山林,父兄不許,迫以婚宦,故汩沒至今?!蹦贻p時的蘇軾為什么不想結婚?據他的自述,是因為自幼好道術,想入山修道。但這個理由顯然有些勉強,如果一心想出家修行,那在王弗去世后,他大可不必再娶王閏之。
蘇軾的侄婿王子家(與王庠是否同一人?當考)曾告訴朋友李如篪一段關于蘇軾少年時代的緋聞,李如篪又將他聽來的這一緋聞記入《東園叢說》,所以今天我們才有機會根據王子家的“八卦”來猜測當初蘇軾為什么不愿意娶王弗:“王子家言及蘇公少年時,常夜讀書,鄰家豪右之女,嘗竊聽之。一夕來奔,蘇公不納,而約以登第后聘以為室。暨公及第,已別娶仕宦。歲久訪問其所適何人,以守前言不嫁而死?!?/p>
原來,蘇軾少年時結識了一名鄰家富豪的女兒,這位勇敢的少女曾提出要跟蘇軾私奔,但蘇軾拒絕了,說等他科舉及第,回來明媒正娶她過門。然而,等到蘇軾及第,父親蘇洵已經給他安排好了婚姻,蘇軾無奈“別娶仕宦”,這位仕宦之女,便是王弗。少年蘇軾抗拒父親安排的婚事,也許是念念不忘他給鄰家少女的承諾吧。
多年后,蘇軾還托人訪問那位女子的下落,卻得知初戀情人信守前言,“不嫁而死”。蘇軾肯定非常傷感,相傳他的《卜算子》小詞:“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便是悼念這位情深緣淺的女子。
我們考據蘇軾的這一段情感隱秘,絲毫不懷疑他結婚之后對于妻子王弗的忠誠,也絲毫不懷疑王弗去世后蘇軾對她的懷念。人生在世,婚前的羅曼蒂克固然美好難忘,婚后夫婦之間的相濡以沫卻更值得珍惜。非要給蘇軾與王弗編排一個初戀故事,無異于狗尾續(xù)貂。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姚中秋:人類有理由恐懼AI嗎?
【下一篇】【亞當?里吉奧】全球化世界里的和諧行動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