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那些看過《清明上河圖》真跡的人,心里都有什么感想?
作者:吳鉤整理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發(fā)布
原載于“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五月十七日癸巳
耶穌2018年6月30日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自東京淪陷之后,流落民間,幾經(jīng)輾轉(zhuǎn),之后數(shù)度進出宮廷,直至上世紀(jì)中葉才被發(fā)現(xiàn)于洛陽倉庫。在進入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前,見過此圖真跡的人并不多,坊間流傳的均是仿本,以明清蘇州片居多。
有緣收藏過張擇端本《清明上河圖》的人中,基本都在圖卷之后附上了題跋,寫下他們觀圖之時的感慨。題跋者包括金代的張著、張公藥、酈權(quán)、王磵、張世積,元代的楊準(zhǔn)、劉漢、李祁,明代吳寬、李東陽(二跋)、陸完、馮保、如壽等,共有十三人十四跋。
這些題跋者都比較克制,跋文只是寫在裝裱時附加于卷末的空白絹紙。我們應(yīng)該慶幸,張擇端本《清明上河圖》沒有落入乾隆的手里,否則,畫面必定被這個著名的文物古畫咸豬手蓋滿大紅印章,題滿他的臭詩。
縱觀《清明上河圖》的跋文,就內(nèi)容而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贊嘆張擇端畫筆之神妙,一類是感嘆面畫反映的宋朝城市之繁華,以及這繁華之易碎。
現(xiàn)在我們將一部分題跋節(jié)錄出來,以讓有興趣的朋友進一步感受神品《清明上河圖》的魅力。
贊嘆張擇端畫筆神妙的題跋
元代劉漢跋文:
余自幼喜畫學(xué),業(yè)之四十年,平生所見古今畫,以軸計者,奚啻累千百,其精粗高下,要皆各擅一絕,往往不能兼?zhèn)?。壬辰秋,避地來西昌,楊君公平以余之專門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圖》以示。其市橋郭徑、舟車邑屋、草樹馬牛,以及于衣冠之出沒遠(yuǎn)近,無一不臻其妙。余熟視再四,然后知宇宙間精藝絕倫,有如此者。向氏所謂選入神品,誠非虛語。
明代李東陽跋文:
圖高不滿尺,長二丈有奇,人行不能寸,小者才一二分,他物稱是。自遠(yuǎn)而近,自略而詳,自郊野以及城市。山則巍然而高,頹然而卑,洼然而空。水則澹然而平,淵然而深,迤然而長引,突然而湍激。樹則槎然枯,郁然秀,翹然而高聳,蓊然而莫知其所窮。
人物則官士農(nóng)賈醫(yī)卜僧道胥隸篙師纜夫婦女臧荻之行者坐者,授者受者,問者答者,呼者應(yīng)者,騎而馳者,負(fù)者戴者,抱而攜者,導(dǎo)而前呵者,執(zhí)斧鋸者,操畚鍤者,持杯罌者,袒而風(fēng)者,困而睡者,倦而欠伸者,乘轎而搴簾以窺者,又有以板為輿,無輪箱而陸拽者,有牽重舟溯急流,極力寸進,圜橋匝岸,駐足而旁觀,皆若交歡助叫,百口而同聲者。
驢騾馬牛橐駝之屬,則或馱或載,或臥或息,或飲或秣,或就囊龁草首入囊半者。屋宇則官府之衙,市廛之居,村野之莊,寺觀之廬,門窗屏障籬壁之制,間見而層出。店肆所鬻,則若酒若饌,若香若藥,若雜貨百物,皆有題扁名氏,字畫纖細(xì),幾至不可辯識。
所謂人與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數(shù),而筆勢簡勁,意態(tài)生動,隱見之殊行,向背之相準(zhǔn),不見其錯誤改竄之跡,殆杜少陵所謂毫發(fā)無遺憾者。非早作夜思,日累歲積,不能到,其亦可謂難已。
明代馮保跋文:
余侍御之暇,嘗閱圖籍,見宋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觀其人物界畫之精,樹木舟車之妙,市橋村郭,迥出神品,儼真景之在目也。不覺心思爽然,雖隋珠和璧,不足云貴,誠希世之珍寶歟,宜珍藏之。
感嘆宋朝繁華及繁華易碎的題跋
金代張公藥跋文:
通衢車馬正喧闐,祗是宣和第幾年。
當(dāng)日翰林呈畫本,升平風(fēng)物正堪傳。
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
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丘墟。
楚柂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fēng)煙。
喚回一餉繁華夢,簫鼓樓臺若個邊。
金代酈權(quán)跋文:
峨峨城闕舊梁都,二十通門五漕渠。
何事東南最闐溢,江淮財利走舟車。
車轂人肩困擊磨,珠簾十里沸笙歌。
而今遺老空垂涕,猶恨宣和與政和。
京師得復(fù)比豐沛,根本之謀度漢高。
不念遠(yuǎn)方民力病,都門花石日千艘。
金代張世積跋文:
畫橋虹臥浚儀渠,兩岸風(fēng)煙天下無。
滿眼而今皆瓦礫,人猶時復(fù)得璣珠。
繁華夢斷兩橋空,唯有悠悠汴水東。
誰識當(dāng)年圖畫日,萬家簾幕翠煙中。
元代楊準(zhǔn)跋文:
若城郭、市橋、屋廬之遠(yuǎn)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小大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后,皆曲盡其意態(tài),而莫可數(shù)計,蓋汴京盛時偉觀也。汴自朱梁來,消耗極矣,至宋列圣,修養(yǎng)百年,始獲臻此甚盛,其君相之勤勞,閭井之豐庶,俗尚之茂美,皆可按圖想其萬一。
元代李祁跋文:
觀者見其邑屋之繁,舟車之盛,商賈財貨之充羨盈溢,無不嗟賞歆慕,恨不得親生其時親目其事。然宋祚自建隆至宣政間,安養(yǎng)生息,百有五六十年,太平之盛,蓋已極矣。天下之勢,未有極而不變者,此固君子之所宜寒心者也。然則觀是圖者,其將徒有嗟賞歆慕之意而已乎,抑將猶有憂勤惕厲之意乎!噫,后之為人君為人臣者,宜以此圖與無逸圖并觀之,庶乎其可以長守富貴也。
明代李東陽跋文:
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
清明上河俗所尚,傾城士女?dāng)y童兒。
城中萬物翚甍起,百貨千商集成蟻。
花棚柳市圍春風(fēng),霧閣云窗燦朝綺。
芳原細(xì)草飛輕塵,馳者若飆行若云。
虹橋影落浪花里,捩舵撇棚俱有神。
笙歌在樓游在野,亦有驅(qū)牛種田者。
眼中苦樂各有情,縱使丹青未堪寫。
翰林畫史張擇端,研朱吮墨鏤心肝。
細(xì)窮毫發(fā)夥千萬,直與造化爭雕鐫。
圖成進入緝西殿,御筆題簽標(biāo)卷面。
天津回首杜鵑啼,倏忽春光幾時變。
朔風(fēng)卷地天雨沙,此圖此景復(fù)誰家?
家藏私印屢易主,贏得風(fēng)流后代夸。
姓名不入宣和譜,翰墨流傳藉吾祖。
獨從憂樂感興衰,空吊環(huán)州一抔土。
豐亨豫大紛此徒,當(dāng)時誰進流民圖?
乾坤俯仰意不極,世事枯榮無代無。
明代如壽跋文:
汴梁自古帝王都,興廢相尋何代無?
獨惜徽欽從北去,至今荒草遍長衢。
妙筆圖成意自深,當(dāng)年景物對沉吟。
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風(fēng)何處尋。
這些跋文是歷代收藏者解讀《清明上河圖》的痕跡。《清明上河圖》當(dāng)然還隱藏著更多的歷史信息,值得每一個研究宋代史的朋友再三再四品讀。我的新書《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中,有幾篇文章也是根據(jù)《清明上河圖》的圖像信息來解讀宋朝社會。事實上,不獨《清明上河圖》,以寫實主義著稱的宋畫都是彌足珍貴的史料,是我們觀察宋朝社會的窗口。
責(zé)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弘揚齊魯文化 傳承齊魯精神——山東省齊魯文化促進會成立
【下一篇】【許石林】雞頭米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