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樟法】總有些人不可教——兼為惡少惡老畫像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0-07-10 08:00:00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朱子治家格言》曰:“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真乃老成之言、經(jīng)驗之談哪。
         
        惡少,指品行惡劣的年輕人。眼下這個時代惡少特別多,其特征是:油頭滑腦油腔滑調(diào),毒口毒舌毀人不倦,勇于笑爹罵娘,擅于嘲孔毀儒,樂在坑蒙欺詐,志在自掘祖墳。有一新名詞叫糞青,可以與惡少相對。糞青,滿嘴大義凜然地噴糞的年青人也,乃是惡少的變種。
         
        國際社會中也有惡少,當年伊拉克、而今北朝鮮是也。我中國狎昵北朝鮮這個著名的國際惡少已久,想不受其累,不可得也。
         
        今時今世,不僅多惡少,而且多老而無恥的“惡老”,比惡少更惡也更可惡。因為惡老往往更老成、老到、老練、老辣,造起謠來仿佛咬釘嚼鐵,蒙起人來特別經(jīng)驗豐富,毀起人來顯得十分真誠,造起惡來異常慈眉善目,罵起孔子來似乎義正詞嚴。沒有慧眼、缺乏真知、不悉實情、不知內(nèi)幕者,很難不上當不受影響。
         
        惡老惡少氣味相投,喜歡扶同為惡。惡老喜歡利用惡少當奴才和打手,惡少也喜歡被利用。但惡少的利用價值被榨取干凈之后,常會被不明不白地一腳踢開。所以惡老惡少之間,一過“蜜月期”往往就會反目相向甚至打成一團。
         
        當然,惡老惡少多是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的。這些人很聰明又很幼稚,以為只要別人不知道真身,就可以胡言亂語胡作非為而不用承擔(dān)業(yè)果可以逃避報應(yīng)了。其實都是不識“客觀規(guī)律”、不明良知鐵律的愚氓蠢蛋可憐蟲。惡言惡行積累下來,終究要惡名自享惡果自嘗,鬼蜮伎倆無論怎樣老成、老到、老練、老辣,都難免以欺人傷人始、以自欺自害終。到頭來吃虧最大的還是自己。
         
        比較而言惡老更可憐,蓋惡少隨著閱歷見識的增長,或有反省懺悔、改過自新的希望,而惡老土埋半身,這輩子再無改惡遷善、重新做人的機會也。
         
        凡我儒者,對于惡少,偶爾不妨施予教誨;對于惡老,應(yīng)該完全避之為吉。無論他怎么嬉皮笑臉、甜言美語或者披頭散發(fā)打滾撒潑地“引誘”,都不要去理睬,不要去搭話,更不要去“狎昵”,否則“必受其累”。這是一個“過來人”的友好警告。
         
        曾有詩友贈我一詩,有句曰:無論你有多能耐,總有些人不可教。特此轉(zhuǎn)贈給儒友們。是的,無論儒者有多能耐,無論儒家學(xué)說多么富有真理性,總有些人是不可教的。文化教育、道德教化有一定的功效和力量,但這種力量是潛移默化的,有效,然而有限,在一定的時間段內(nèi),對有些人、對那些腦袋已僵乃至善根已絕的人及馬甲,很難起到什么作用。
         
        特別是在眼下這個時代,不可教化的不是“有些人”,是大多數(shù)。古人從小接受儒家或佛道文化的教育,尚且時有窮兇極惡之徒產(chǎn)生,何況眼下儒家剛剛在廢墟上一陽來復(fù)乎?我們務(wù)必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置身和面對的是一個早已叢林化的社會,是空前荒蕪的文化環(huán)境和空前惡劣的道德環(huán)境,。
         
        孔子德智俱高,文化絕頂,但他化不了列國君主,更化不動陽貨們。想當年東海初入江湖,居然深入“洋插隊員”群體甚至“洋插隊員”中惡少惡老的“馬甲軍團”中,試圖去“化”那些最難教化的馬甲人,實在是自作多情幼稚可笑、何德何能不自量力!
         
        比起江湖上那些藏頭露尾的惡少惡老,不僅孔子時代的列國君主及陽貨們光明正大得多,似乎某些馬克思主義者也更冠冕堂皇更有責(zé)任感----至少敢亮出自己的真名來。
         
        惡少或易識,惡老較難辨。不僅初入江湖者,連一些老江湖都曾上過惡老的惡當。東海有一條經(jīng)驗謹貢獻于此:凡毒言惡語或油腔滑調(diào)地惡罵孔子者,十有八九非善類。特別是那種連惡罵孔子、毒罵女性網(wǎng)友都要蒙了面匿著名的“江湖名家”,誰若不幸邂逅,務(wù)必當心又當心。
         
        2010-6-26東海儒者余樟法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