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鬼打墻”式的聰明害人害己——由江西某地標語說起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18-08-06 19:58:47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原標題:《很多人都有這種“鬼打墻”式的聰明,害人害己——由一張圖說起》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六月廿五日庚午

                 耶穌2018年8月6日

         

         

        江西吉安市泰和縣冠朝鎮(zhèn),這個連名字都透著以文化自標自豪的地方,有一條標語,其詞曰:

         

        “生前總說‘老不死’,死后假意來燒紙,何苦?”


         

         

        ——此標語若意在勸人善待在世之父母,則屬于教化良言。值得稱贊。盡管這兩句話經不得仔細推敲。

         

        可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聯想到江西吉安市在不久前的毀棺平墳運動中,表現出的狂飆勇猛的勁頭,讓人不得不以“惡意”揣度這張圖片,感覺此圖應載入史籍,以彰灼其謬——

         

         一直以來,政府的公文用語,粗鄙無文、干澀空洞是常見的,連政府工作人員也有所厭倦。像這種鄙俚之語,是所謂“接地氣”,現在很多人耍這種小聰明,不學而企求改變文風,自然小人下達,行文創(chuàng)新底線,不講品味,講究的是學下流生動,只求打得穩(wěn)、準、狠。

         

        大約發(fā)明這種用語或者從民間采集這種用語為己所用的人,很得意自己創(chuàng)造或選擇的這句生動活潑地直戳人心的地氣蒸騰的詞兒,可能想像此標語一出,足以讓人鉗口結舌,無可反駁吧?

         

        文運關乎世運。信夫!

         

        只是,不才揣度之下,有如下不明白—

        他怎么知道別人罵自家老人“老不死”?

        他怎么知道別人是假燒紙?

        聞道有先后,良心發(fā)現有遲早,即便是兒孫生前沒孝敬老人,難道還不讓在老人死后兒孫漸生慚愧之心以厚葬隆祭表達補救和追念之情?

        難道兒子不孝順也不讓孫子這一輩反思贖罪補救?

        難道非要不孝到底才稱你的心意?

        難道一定要反動八輩子?

        難道一定要忤逆千秋萬代?

        難道你管轄的老百姓們紛紛不孝順、像你罵你家老人“老不死”一樣,紛紛咒罵自己家老人“老不死”而你沒有責任?

         

        難道老百姓平時的不孝惡行你心知肚明而不施以教化、責以刑法?

         

        ……

         

        總之,無論如何,你怎么能阻止別人追遠盡孝以禮!

         

        這種雞賊小聰明,不是孤例,很多人都有這種“鬼打墻”式的聰明,他們自以為比旁人更豁達,掛在嘴邊的全是表面上貌似“通脫開明”之語,比如“生前敬肚子,省得死后敬墓子”,“死后厚葬不如生前厚養(yǎng)”等等,類似這種話。

         

        這種話,如開頭所說,應該用于老人生前,是勸勉晚輩行仁孝之語;而不是用于老人死后,鼓勵簡慢傲惰、荒疏喪祭之禮的開脫之言。

         

        問題是,若不分辨說這話的前提,籠統渲染,則這種話的殺傷力很大,就是前人所擔憂和警告的“以學問殺天下后世”的典型,為什么說它是典型?因為它說的似乎有道理,可怕就可怕在這種“有道理”,這種似是而非的“有道理”就是它殺人的刃鋒。

         

        豈不聞古人云:“事死之禮當優(yōu)于事生?!?/p>

         

        事死之禮,看似對死者表達誠敬和追懷,其實,對生者意義更加重大,甚至可以說種種對死者的慎終追遠之禮儀,目的和效果完全是為了生者。

         

        中國人注重喪事,講究飾終之禮,如人死即不能再稱其姓名,避諱以表達敬意;如喪祭文辭之用,人為地捧高死者生平的言語和德行、適當夸張死者的功業(yè)。這些,絕不只是對辦此一件喪祭之事的重視,它會反射到現實,對活著的人一生都是制約和教育、管理。

         

        所以,簡單說,寓教于喪祭之中,目的是為活人。種種儀式,你以為是超度亡靈?其實是度化生人。

         

        不難發(fā)現,平常再頑愚兇暴不知禮者,于父母之喪,其人必迥異于平常之性,故于此設教化人,最易收明心見性之效。這就是古人為什么非要在這里下功夫,以期教化社會的原因。

         

        現在的許多人,根本不懂這些意思。只會算精明的經濟賬,什么墳墓占土地啦、死人與活人爭地啦等等。占土地,人既負擔得起,那都不算什么,等哪一天負擔不了了,人自然會有辦法。


        人,自己會算賬。


        想像將來的年輕人,你讓他土葬,恐怕他都不愿意。也可以想像,你將來想讓世上修幾個新的土墳,恐怕都不一定有人愿意。

         

        風氣和潮流,時刻在變,但不能因為其變而不假思索、無所秉承地地跟著變,甚至虛張聲勢地助長其變。變是不得已之事,人和社會最重要的是,在不可阻擋的變化趨勢中,有所秉持、有所堅守地不變。其結果,不得已之后的變,才是真正的變,才是無損于今又有益于后的變。無所秉持便輕薄地望影思遷、迎風而變,其結果必然是有損于當下、也有害于未來的怪誕變異。

         

        再說,你那么操心勞神,為什么不操心勞神在其他工作上?為什么不勞神操心在平常對民眾的教育和幫助上,讓他們別罵“老不死”?

         

        “小人喻以利”,只算經濟賬,以利衡量是下愚之心。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為政,最重要的是人心和美、民德歸厚。

         

        說句迂闊之言:厚德比厚財重要。德厚而財寡,其人仍不失平易庸常之樂;德薄而財厚,其人必恃財益過、驕奢妄為,危殆不遠。

         

        今之人多嗜欲深而天機淺,原因無非德薄。淺薄為人做事、操切竟躁為政,沒有不悖理妄行招致禍亂的。

         

        厚德者天機深,天機深者慮事遠而布局周祥,不輕躁貪妄矜己之聰明,必謹守前人之成而不擅改,不輕易亂政擾民以成就一己之功。

         

        201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