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王道政治民為本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本文選自余東海著《孟子心法》一書(待出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六月廿九日甲戌
耶穌2018年8月10日
民本原則是王道政治的基本原則。在民、國、君等政治三要素中,民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國為民而建,君為民而立,官為民而設(shè)。民是君王、官府和官員仁愛的對象,愛民是第一政治責(zé)任。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保ā睹献颖M心下》)
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諸侯建國時,都要立壇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可作為國家的代稱。丘民,小山、小陵謂之丘,積物如山也謂之丘。丘民有兩種解釋。朱熹釋為田野之民,王夫之釋為眾民、天下之民。
民本思想在儒家經(jīng)典中是一以貫之的,孟子在此表述得特別明確。民本原則落實于政治,表現(xiàn)有二:一是愛民親民,富之教之,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承認主權(quán)在民。舜由堯推薦,并攝天子之政已久,但在堯去世后,仍須守喪避位三年,得到民眾支持,方才正式登基;禹繼舜位,也是如此。后來,益又由禹推薦繼承天子位,但民眾不支持益,而支持啟,益便不能正式登基,只能讓位。這都是對人民主權(quán)的尊重。“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就是對主權(quán)在民原則的古典表述。
以民為本,這就將王道政治與國家主義和君本主義劃清了界限。儒家愛國忠君的前提是,國家和君王敬天保民。民本論富有民主精神,可以涵蓋民主,但不同于民主。東海曾根據(jù)民本原則,提出儒家式的三權(quán)分立觀:主權(quán)在民,治權(quán)在君,教權(quán)在儒。詳見《主權(quán)在民論》一文。“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到眾民支持可為天子,即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堪稱“主權(quán)在民”的古典表述。
注意,儒家并非只有民本原則。儒家道德上以仁為本,在人與物、人與鬼神關(guān)系中以人為本,共有三本。人本、民本統(tǒng)歸于仁本,一而三,三合一。
又請注意,君為輕并不是不重要,只是重要性不如人民和國家,在政治序列中排在第三位。三者都是儒家在政治上效忠的對象:首先忠于人民,其次忠于國家,然后忠于君主。忠于君有條件,忠于民無條件。
或謂:“孟子所謂的君,是指戰(zhàn)國相王,不是指天子王。把孟子這句話延伸到天子王之上,是極其錯誤的。若人民不敬天,上天不賜予天子,人民將遭天譴,會被滅絕,還想貴?”云。
這是想當(dāng)然的妄測。民貴君輕的君,包括諸侯國國君和天子在內(nèi)的所有領(lǐng)導(dǎo)人。
《尚書?大禹謨》說:“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wèi)天下君?!边@里的君,形容指天子?!抖Y記?曲禮下》說:“君天下,曰天子。”《管子》說:“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蓖跆煜碌钠呤糯?,就是天子。
君字表德?!栋谆⑼ā罚骸熬?,羣也,羣下歸心也?!本侨合職w心、受人擁護義?!墩f文》:“君,尊也。從尹,發(fā)號,故從口。”君是尊貴義,君字有口,意味著發(fā)號施令?!墩f文》又說:“又凡有地者,皆曰君?!秲x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p>
天子也稱人君?!肚f子》說:“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馳萬物而用,人君之道也?!睘榕c國君區(qū)別,天子又稱大君。《易乾鑿度》:“王者,天下所歸;天子者,繼天理物,改一統(tǒng)政;大君者,人君之盛德。大化行于萬人,宜處王者,施大化,為大君也?!?/p>
《白虎通》論君臣、父子、夫婦三綱,其中君臣之君,顯然包括天子和國君?!栋谆⑼ň羝酚终f:“天子者,爵稱也。”稱天子為一爵,認為天子地位雖然最為高貴,并非絕世之貴,一人超然居于眾人之上,而是與公侯伯子男一樣的爵位。
天子一爵說發(fā)端于孔孟?!睹献尤f章下》序班爵之制云:“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薄兑拙暻彾取氛f:“孔子曰:《易》有君人五號:帝者,天稱也;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號也;大君者,興盛行異也;大人者,圣明德備也。”
顧炎武《日知錄》說:“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與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絕世之貴。代耕而賦之祿,故班祿之意,君卿大夫士與庶人在官一也,而非無事之食。是故知天子一位之義,則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祿以代耕之義,則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p>
春秋戰(zhàn)國之時,尚有周天子在。如果天子是不同于國君的絕世之貴,孔孟就不會放棄周天子而周游列國。馮夢龍《古今譚概》文戲部有一首著名的罵孟七絕,后二句寫道:“當(dāng)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如果天子是絕世之貴,這個質(zhì)難就可以成立。
如果天子是絕世之貴,孟子也不會贊同湯武革命,不會說出“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樣的話。紂王居天子之位,但無天子之德,革命就是正義的,殺之就是“誅一夫”而非“弒君”。殺國君殺天子都是弒君。
綜上,根據(jù)君字釋義、經(jīng)典義理和孟子的思想行為邏輯,孟子民貴君輕之君,包括天子在內(nèi)。
責(zé)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