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以禮制自由超越法治自由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廿六日庚子
耶穌2018年9月5日
如何安放現(xiàn)代自由觀念,是時代擺在儒家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警惕兩個偏見:一是完全否定,將自由與儒家對立起來;二是將自由與五常道并列為主要原則,倡導(dǎo)“儒家自由主義”,甚至將自由凌駕于儒家,以之為第一原則,倡導(dǎo)“自由主義儒家”。前者因執(zhí)德不弘而局促狹隘,后者是信道不篤而動搖根本。
正確的辦法是,以仁本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自由予以恰如其分的價值肯定和政治吸收,實現(xiàn)以禮制自由超越法治自由的目的。
禮制包涵法治而優(yōu)于法治,故可以超越法治??鬃诱f:“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相當(dāng)于法治,“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是禮制。禮制是禮樂刑政俱全的,刑就是刑法。關(guān)于兩者之別,《孔叢子?刑論》記載孔子的話說:
“仲弓問古之刑教與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省,今之刑繁。其為教,古有禮然后有刑,是以刑?。唤駸o禮以教,而齊之以刑,刑是以繁?!?
西方法治仿佛“今之刑教”,其優(yōu)點是法律相當(dāng)公正,其不足是“無禮以教”,所以刑法細密,刑罰繁盛。法治社會比人治社會好得多,比禮制社會又差得遠。
禮制社會,秩序和自由品質(zhì)雙高,因為禮制自由有禮法雙重邊界,禮以制官,法以制民。官員地位越高,道德規(guī)范越嚴,自由度越低,若有非禮言行,就要受到相應(yīng)處罰。而民眾自由度高得多,只要不犯法就可以。那樣的社會,其和諧度文明度幸福度必然遠遠高于法治社會。這是儒學(xué)優(yōu)于自由主義要因之一。
責(zé)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馮峰】義利相兼,以義為先
【下一篇】【黃啟祥】親子之情探源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