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游頤和園,想起了北宋東京的金明池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十七日乙卯
??????????耶穌2019年9月15日
去年夏天,我出差北京,順道去游了一天頤和園。大家知道,頤和園過去是清王朝的皇家園林,1928年才成為國家公園。我游頤和園,倒不是被那里的湖光山色與皇家建筑所吸引,而是想親身感受一下昔日皇家園林變成城市公園的歷史感,體驗一下一個平頭百姓置身于昔日皇家林苑的感覺。
頤和園原為清漪園,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1),咸豐末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中葉,慈禧太后重修此園,更名為頤和園。從清漪園建成到清末,這個園子都是“帝王豫游之地”,是皇家禁苑,里面的湖光山色為皇家獨占,平民百姓是別想入園欣賞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曾有一個叫侯義工的平民,因為酒醉不辨方向,誤入清漪園,結(jié)果逮捕,發(fā)配黑龍江,賞給披甲人為奴。
乾隆還在清漪園、圓明園內(nèi)修建買賣街,臨街是一間一間的商鋪,售賣各種商品,“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館飯肆,一切動用諸物悉備,外間所有者無不有之,雖至攜小筐賣瓜子者亦備焉”,但你不要以為這是真的商業(yè)街,更不要以為商機可以入皇家園林做生意,在買賣街“開店”的“老板”,全都由內(nèi)廷太監(jiān)、宮女充任,是逗皇帝、后妃開心的模擬交易。
清漪園被英法毀壞后,光緒年間,清廷重修此園,傳言戶部“以庫帑支絀,且此為不急之工,不欲撥款興修”,太監(jiān)李蓮英便勸誘李鴻章捐資報效:“公為國家重臣,何不報效此項工程,為諸臣倡?”李鴻章當時“積貲甚富,欲媚孝欽(慈禧),欣然諾之”。李蓮英又說:“吾先導公入頤和園,視其何處應修者,一一了然,庶入告時,較有把握?!崩铠櫿律钚挪灰桑鴥?nèi)侍入頤和園參觀,李蓮英卻轉(zhuǎn)身向慈禧與光緒打小報告:“謂李擅入禁地,不知何意”?!肮饩w大怒,下詔申飭,交部議處。都人士皆傳為笑柄”。
查光緒實錄,確有李鴻章擅入皇家園林之事,不過入的是圓明園:“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游覽,殊于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議處的意見是將李鴻章革職,不過光緒“加恩,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銷”。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尚且不可擅入皇家園林。
說來真是諷刺,大清小民第一次有幸游覽皇家園林,居然是沾了西方列強的光: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國變,太后、皇帝、王公、大臣倉皇“西狩”,八國聯(lián)軍占領(lǐng)京師,都人趁機跟著西人進入頤和園游玩。一名游園的小文人后來在報章上撰文說:“予曾游北京,仰觀萬壽山離宮之壯,旋見宮中搶掠一空,窗欞凋落,即不覺慨然泣下,而見華人從西人來此者,游觀從容,嬉笑自若,其意如謂:幸有聯(lián)軍來,吾輩亦得見所未曾見。”
這名小文人忍不住大發(fā)感慨:“夫?qū)m禁何等地,一旦付之外兵蹂躪,外兵走卒亦得上下御床,華人以見之者,應痛哭悲慟,憤惋欲死,而漠然無動于懷,敢娛目于臣子之不忍見者以為快,此等肺腸殆非人有,是可怪者?!逼鋵崳趾伪卮篌@小怪,一個從來不準市民涉足的皇家禁地,怎么可以苛求市民對它產(chǎn)生認同感呢?
庚子國變后,清廷對洋人的態(tài)度極盡柔媚,多次邀請各國公使及其家眷游覽頤和園,一位公使夫人記錄了當年乘坐皇家畫舫游頤和園昆明湖的感受:“我們的‘艦隊’就駛?cè)肓四瞧缢О闱宄旱睦ッ骱?。好美啊!我們一邊前進,一邊飽覽仙境般的景色,如入夢境。一切看起來都不真實了,好像在夢幻中?!?o:p>
清廷還允許外國人申請游園,但本國市民可沒有入園游觀的資格。清室遜位后,頤和園被納入皇室私產(chǎn),由清室內(nèi)務府管理。不過北洋政府有限開放頤和園,允許市民申請游園,但每月只開放三次,以農(nóng)歷逢六之日為參觀日,且每次參觀僅以十人為限,女性不準申請游園。之后,由于發(fā)給清室的經(jīng)費不足,北洋政府又開始實行“購票游園”制,入門券每張售大洋1元2角,園中排云殿、南湖、諧趣園、玉泉山、游船另行收費。當時的一元大洋,若按購買力折算,差不多是現(xiàn)在一二百元。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頤和園才成為國家公園。
今天我們游頤和園,如果留心,你會發(fā)現(xiàn),頤和園內(nèi),昆明湖極大,萬壽山的宮殿也挺氣派,但道路、走廊卻很窄小,游客稍多就顯得十分擁擠,特別是萬壽山后的蘇州街(買賣街),店肆外的臨河街道只能容二人錯身,稍一擁塞便有跌落河中之虞。這又是為何?因為乾隆造這個園子之時,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有那么多人進來參觀。他建造的是皇家禁苑,不是公園。
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末,建筑大師曾昭奮先生在《讀書》雜志發(fā)表的一則短文:“清世宗弘歷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面積都在三、五百公頃以上。它們只是為了皇帝老子和他身邊幾個人享用,規(guī)模、氣魄雖大,也是一介‘私園’。頤和園里昆明湖平闊坦蕩,萬壽山上建筑物氣宇軒昂,卻是小橋小路狹廊子。如今辟為公園,經(jīng)常人滿為患,游人就擠在路邊吃喝,游步道上肩摩踵接,靠水濱移步不慎就會被撞入水中。”
我游頤和園,確實有這樣的感覺,但曾昭奮說“自古園林都姓私”,卻顯然是不知道中國園林還有另一項傳統(tǒng),那就是園林的公共性。
我游頤和園那天,游客很多,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粗稳嘶蜻^十七孔橋,或在昆明湖泛舟,或登上萬壽山,踏入昔日的皇家宮殿,恍惚間,我覺得自己好像回到宋朝,在東京游覽金明池。
為什么有這感覺?因為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園林,里面有一個像昆明湖一樣的大池子,臨水建有亭臺樓閣,池中央還有一個宮殿。更重要的是,每年三月初一,宋朝政府都會開放金明池,放市民入內(nèi)游覽、觀賞。而且是免費的,不收門票。開放時間大約是一個多月。
開放期間,市民不但可以游覽金明池的皇家建筑,還能觀看各種精彩的文娛表演,因為宋朝政府照例要在金明池上舉行盛大的水上匯演,節(jié)目精彩、豐富,有水師演習、水上雜技、游泳比賽、跳水表演、賽龍舟,等等。水上匯演停歇的時候,游人又可以租賃游船游湖,就如頤和園的游客泛舟昆明湖。
金明池還準許商家在園內(nèi)開設臨時性的酒肆、茶坊、飯店、商鋪、地攤、勾欄,以便游客走到哪里都有坐下來休憩的地方,同時還可以吃吃吃,買買買,欣賞文娛節(jié)目。更有意思的是,金明池內(nèi)還設有解庫,相當于今天的銀行營業(yè)點,大概是考慮到游客在吃吃吃、買買買的時候,身邊帶的現(xiàn)金很快花光了,可以來解庫貸款。服務真是周到啊。
不僅如此,金明池在開放期間,還允許游客“關(guān)撲”,“關(guān)撲”是宋朝詞匯,換成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博彩。金明池內(nèi)居然可以博彩。天啊。而游客最興奮的事,莫過于游玩一天,還能贏得不少“戰(zhàn)利品”。他們通常會用一根竹竿,挑著贏來的“戰(zhàn)利品”回家。
宋《金明池爭標圖》,圖中白點,是游園的市民
最令人興奮的事我還未說,那就是三月二十日這天,宋朝皇帝照例也會來金明池,觀看水上匯演,與民同樂。當然,皇帝是坐在臨水宮殿上看演出,游人則在樓下看演出,不過,不用擔心會清場,因此,皇帝駕臨那一天,金明池的游人會特別多,比平日增加一倍。在金明池游玩的宋朝市民,還真說不定會偶遇皇上,一睹龍顏。
生活在其他王朝的市民可能不敢相信:皇家園林居然向市民開放,市民居然可以在皇家園林內(nèi)吃喝玩樂,想象中應該是嚴肅得連大氣都不敢出的皇家宮殿居然任由游客博彩、喧嘩,普通游客居然可以在園內(nèi)與皇帝一起看演出。
除了金明池、瓊林苑,宋時東京還有幾處皇家園林也是對市民開放的?!躲昃┻z跡志》載,“梁園、芳林園、玉津園、下松園、藥朵園、養(yǎng)種園、一丈佛園、馬季良園、景初園、奉靈園、靈禧園、同樂園,以上諸園,皆宋時都人游賞之所”。名單所錄諸園,少數(shù)是私家園林,多數(shù)為皇家園林,都“放人春賞”。
南宋時,都城的西湖便是一個巨大的園林組群,皇室也在湖山上修了幾處皇家園林,如聚景園、真珠園、南屏園、集芳園、玉壺園等,皇帝時會“游幸湖山,御大龍舟,宰執(zhí)從官,以至大珰、應奉、諸司及京府彈壓等,各乘大舫,無慮數(shù)百。時承平日久,樂與民同,凡游觀買賣,皆無所禁。盡楫輕舫,旁午如織?!夼f京金明池故事,以安太上之心,豈特事游觀之美哉”。可知南宋延續(xù)了東京金明池舊制。
將一部分皇家園林辟為公共園林,定期對公眾開放,并且作為一項國家制度固定下來,是宋王朝特有的國家公園建制。宋后,這一建制便不復聞,皇家林苑成了禁地,如清王朝在京城西郊建造的靜宜園、清漪園(即頤和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均為“帝王豫游之地”,平民百姓是甭想入內(nèi)的。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吳鉤】唐宋圣旨與明清圣旨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常檣】谷牧與中國孔子基金會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