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清平樂》里的宋人為什么都叫仁宗為“官家”?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三月廿二日丁亥
耶穌2020年4月14日
正在看電視劇《清平樂》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劇中,不管是朝臣,還是市民,抑或是宮中的內(nèi)侍、宮女、后妃,都稱宋仁宗為“官家”。有網(wǎng)友問:宋朝人真的習慣稱皇帝為“官家”嗎?這是真的。宋人在不那么正式的場合,確實習慣以“官家”稱呼皇帝。
那為什么會有“官家”的稱呼呢?稱“官家”有什么寓意嗎?
我記得研究潛規(guī)則的吳思先生早年提過一個概念:官家主義。吳先生這么解釋官家:
官家這個詞在古漢語里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皇帝,大家看《水滸》,說趙官家,說的是誰?就是皇帝。從五代起,官家就有了皇帝的意思。第二層意思,官家是指衙門,縣衙門、吏部衙門、戶部衙門等等,條條塊塊的各級衙門。這張桌子是誰的?官家的。這意思就跟現(xiàn)在說桌子是公家的、單位的一樣。第三層意思,指的是官僚個人,對官僚個人尊稱的就是官家。
官家在古漢語里有三個意思,皇帝、衙門、個人,其中的每一個主體,都有自己立法定規(guī)說了算的空間?;实壅f了算的那套規(guī)矩就是王法。各衙門說了算的那套規(guī)矩是體現(xiàn)部門利益的各種立法。官僚個人說了算的那套規(guī)矩就是潛規(guī)則??傊瑖@著官員個人建立了潛規(guī)則體系,圍繞著衙門建立了部門法規(guī),圍繞著皇帝建立了王法,這三個主體各有各的立法定規(guī)的空間,合起來形成的整體就叫官家主義。
但這種對“官家”的理解,只是吳先生的個人創(chuàng)見,絕不是宋人稱君主為“官家”的原因,也不是宋代“官家”一說的涵義。
目力所及,“官家”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西漢會要》中即有“官家之惠優(yōu)于三代,豪強之暴酷于亡秦”的說法,這里的“官家”,意為公家,并非特指皇帝。在古人的用語習慣中,官字含有公共、公家之義。因而,官家即公家也。
之后,在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偶見人們用“官家”指代君王。進入宋代,“官家”的使用才變得十分頻繁。宋人以“官家”指稱皇帝,應該是延續(xù)前人的用語習慣。至于為什么以“官家”特指皇帝,一些宋朝人也很好奇,宋朝皇帝曾向博學的大臣請教。史載:
1)太宗嘗問杜鎬曰:“今人皆呼朕為官家,其義未諭,何謂也?”鎬對曰:“臣聞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考諸古誼,深合于此?!鄙仙鯋偲鋵?。
2)李侍讀仲容善飲,號李萬回。真宗飲量無敵,欲對飲,則召公。一夕,上命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鄙弦騿柡喂手^天子為官家,仲容對:“蔣濟《萬機論》: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皇帝之德,故曰官家?!鄙洗笙苍唬骸罢嫠^君臣千載一遇也。”
按此解釋,“官家”之說出自“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典故。那么“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杜鎬與李萬回所說的“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有意無意的訛誤,因為按更古老的《韓氏易傳》,實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彼纬瘜W者程大昌也在《演繁露》中指出:“五帝官天下,以天下為公,而使仕者任之,是為官矣;三王家天下,則以天下為己有者也。”
原來,所謂“五帝官天下”,是指堯舜時代的禪讓制,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官,即公也;所謂“三王家天下”,則指夏商周三代的世襲制,天下歸于一家一姓。也就是說,“官家”兩字,包含了兩種人間君主的產(chǎn)生方式:選舉還是世襲。官(公)天下還是家天下。
而杜鎬與李萬回在回答皇帝提問時,稱“官家”之寓意乃是兼“三皇五帝”之德,這應該是在拍皇帝的馬屁而已,所以宋太宗與宋真宗聽了,才會“甚悅”、“大喜”。
我倒認為,宋人以“官家”稱宋皇,當是在提醒君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官家者,公家也。君主當無私,以四海為家,成為公的代表。
首先,宋朝士大夫確有“天下為公”的理念。南宋時,宋高宗意欲與金國議和,一名主張抗金到底的御史臺檢法官——方廷實慨然上疏,向皇帝提出抗議:“今使人以‘江南詔諭’為名,或傳陛下欲屈膝受詔,則臣下不知所謂也。嗚呼!誰為陛下謀此也?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笔枭希酵嵰蚋已?,升為監(jiān)察御史。
其次,宋朝君主也不得不承認家天下為“德薄”。宋太宗曾在《誡諸王詔》告誡趙氏子孫:“敕:朕聞五帝官天下,而禪讓于賢;三王家天下,而封樹其子。德已薄矣,可不慎乎!”
換言之,自禪讓制終結之后,天下為私,宋朝也不例外,也屬于“家天下”,皇位是趙家的,但是,不管皇帝本人,還是士大夫,都不得不承認“家天下”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是“德薄”之事;“公天下”才是理想的政治。因此,作為皇帝,“可不慎乎”;而作為士大夫,則當以天下為己任。于是,在宋朝,“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便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政體。
宋朝的“官家”之義,當作如是解。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