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東海隨筆小集(18)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1-04-12 08:00:00
 |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張千帆教授,是你沒弄明白
北京大學法學院張千帆教授的《尊儒不必祭孔》(評十三學者的意見書)從頭到尾問題重重,犯了不少“常識性錯誤”。為免誤導,特簡駁其開頭一段。
“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沒弄明白一個簡單的區(qū)別:一種學說有價值甚至很偉大,是否意味著要通過國家的力量將其定為一尊,并強迫國民信奉之。話說到這個份上,當然就不言自明了。憲法第35條規(guī)定了言論自由,表明公民既有接受也有不接受特定思想的自由,國家不能強迫;憲法第36條規(guī)定了宗教信仰自由,隱含著政教分離的原則,國家不得幫助任何宗教或門派“發(fā)揚光大”。但是春節(jié)期間國家博物館在其北門外立孔子像,引起了不少爭議;近日十三名學者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關于立孔子像的幾點看法”,惹來了更大爭議,這些都表明我們在潛意識里還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首先,這段話混淆了一個事實?!巴ㄟ^國家的力量將其定為一尊,并強迫國民信奉之”的是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儒家,國家博物館在其北門外立孔子像一事,根本談不上將儒家定為一尊。馬家至今依然作為意識形態(tài)獨尊于憲法,作為一級學科獨尊于學校。張教授的批判和抗議應該先針對馬家才是。
其實,古今中外大多數(shù)國家都有一定的指導思想(即意識形態(tài)和上層建筑)。秦國秦孝公以來是法家,太平天國是拜上帝教,但在中國古代這個 “角色”主要還是儒家扮演,直到被馬家取而代之。
儒家創(chuàng)派于孔子,但其思想?yún)s由堯舜禹夏商周傳遞而來。漢武帝以來,儒家的指導思想地位一方面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又受到法家一定的污染和專制主義越來越嚴重的歪曲。但無論如何,歷史上儒家社會各方面的自由度,相對本土法家之國和西方基督之國,都是較高的。(當然,歷史有其局限性,可以橫向比較,不能用現(xiàn)代標準去衡量古代。)
在“獨尊儒術”的君主時代,包括儒道兩家在內(nèi)的各種學說在政治上都受到儒家相當?shù)淖鹬胤贂尤?、“大革文化命”之類浩劫及宗教?zhàn)爭,只有在法家、馬家和基督之國才能發(fā)生。
西方中世紀是基督教獨尊,直到政教分離以后由自由主義取代獨尊地位,“通過國家的力量將其定為一尊”,不論左派右派哪一派上臺,都得接受民主自由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政黨也不例外。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可以有其政黨,卻沒有意識形態(tài)地位(憲法地位)。
尊儒,在尊仁義禮智信(五常道)等普適價值的同時,也要尊重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它們本來就是現(xiàn)代仁本主義題中應有之義,也早已為新儒家所認可和攝取?,F(xiàn)代的國家如果真正尊儒,就必須以良制良法維護國民的各種權利和自由。
另外,儒家強調體用不二、本末不二。形式不等于本質,但形式體現(xiàn)著本質,本質離不開形式。張教授的《尊儒不必祭孔》這個標題本身就有問題,把體與用、本與末割裂開了---這個話題就不展開了。2011-2-28東海儒者余樟法
不仁不義,謂之不幸
《論語》曰:古之學者為己。無論學什么,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德、圓滿自己的心。有句古話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無愧就是不虧。心是很容易虧的。
虧了心,縱然榮華富貴,也是得不償失,也是人生的失敗者,不幸者。虧心到極致則喪心,為大不幸。東漢學者折象指出:“不仁而富,謂之不幸。” 富本來是好事,但不仁而富就不好了,輕則虧心,重則喪心?!逗鬂h書方術列傳》介紹折象事跡如下:
“折像字伯式,廣漢雒人也。其先張江者,封折侯,曾孫國為郁林太守,徙廣漢,因封氏焉。國生像。國有貲財二億,家僮八百人。像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牙。能通京氏易,好黃老言。及國卒,感多藏厚亡之義,乃散金帛資產(chǎn),周施親疏?;蛑G像曰:君三男兩女,孫息盈前,當增益產(chǎn)業(yè),何為坐自殫竭乎?像曰:昔斗子文有言:我乃逃禍,非避富也。吾門戶殖財日久,盈滿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將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謂之不幸。墻隙而高,其崩必疾也。智者聞之咸服焉?!保ā逗鬂h書-八十二上-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這個折像算是個高干子弟,其先人因功被封為折候,其父折國做過郁林太守,身后遺下二億(白銀)家財。折像對《老子》《易經(jīng)》頗有研究。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巨額財產(chǎn)之后,廣為發(fā)散,周濟親友和百姓。有人勸告他,他說:“盈滿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將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謂之不幸。墻隙而高,其崩必疾?!边@幾句話富有哲理,是人生經(jīng)驗的結晶,值得當今富貴人家三復。
折象提到的斗之文,是春秋楚國大夫?!秶Z》載:“楚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后復。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子文曰:夫從政者,以庇人也。人多曠者,而我取富,是勤人以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不逃富?!?
斗之文的話譯為現(xiàn)代漢語就是:政治家的責任是庇佑民眾。如今民眾大多家室空曠,如我只顧自己致富,是勞役人民使自己富有,離死亡不遠了。所以我是逃避死不是逃富。
不仁而貴,同樣不幸??鬃诱f:“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 的富貴是不義的??鬃佑终f:“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逝c義相輔相成,不義即不仁。
虧心必有災,沒有外災,亦有心災,喪心必病狂。古今中外,很多人毀于貧賤,更多的人毀于富貴。不仁不義者,貧賤不幸,富貴更不幸,更容易喪心病狂,也就更容易毀壞和毀滅。其實,即使僥幸不被發(fā)現(xiàn)不受懲罰,不仁不義都是不幸的,因為辜負了天命之性,從根本上辜負了寶貴的生命。
當今中國不仁不義而富且貴者,仗財勢權勢以欺人者,滔滔者天下皆是,可恥復可憂。這是那些人形動物兩腳獸的大不幸,更是中華民族的大不幸!
2011-2-27東海儒者余樟法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有罪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罪惡,這一點在學界已逐步形成共識,但是,大多數(shù)學者,即使反對法家反對焚書坑儒的學者,也往往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是一種進步,是他的的歷史功績。
殊不知統(tǒng)一的類型有很多種,有民主制的、君主制的、黨主制的、聯(lián)邦制的、邦聯(lián)制的等等,君主制的統(tǒng)一又有封建制、郡縣制之別,性質各各不同,秦始皇實現(xiàn)的恰恰是最壞的統(tǒng)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也是一種歷史倒退和政治罪惡。
秦始皇的統(tǒng)一憑的是嚴刑惡法暴力權術,在統(tǒng)一過程中消耗了無數(shù)生命,在統(tǒng)一之后制造了無數(shù)人禍,最為不仁不義最不符合國民和國家利益。秦朝及法家統(tǒng)一中國,是奴隸制的統(tǒng)一,是野蠻、落后、丑陋、邪惡的勝利。
不僅此也,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無量劫難,與他遺留下來的統(tǒng)一模式和制度模式脫不了干系?!鞍駱拥淖饔谩笔菬o窮的,從他這里開始,歷史繞了一個兩千多年的大彎,至今未能轉出來。
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制加郡縣制,是最方便集權、最方便壓迫剝削、最缺乏活力生機、最壓抑國民創(chuàng)造性的體制,是經(jīng)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各方面最容易被壓制而政治社會和人性最容易被異化的體制,是最難儒化而最易惡化、最易“化儒”的體制。
統(tǒng)一雖好,誰來統(tǒng)一、怎么統(tǒng)一更重要。中國統(tǒng)一于法家和秦朝,卻是最不好和不幸的。而這種模式的“大一統(tǒng)”被漢王朝繼承并兩千多年延續(xù)下來,更是我中華民族的大不幸?!耙痪毚蟆?nbsp;的君主制,即使已儒化,很開明,也會有意無意地“化儒”----對儒家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制和污染。
秦漢以后的君主制,與西周封建制下各國“貴族共和”式的君主制大不同。面對政治總制度的“既定事實”,儒家只能在承認它的合法性的前提下,盡量使它道德化文明化??傮w上看,自西漢到明清的歷史,就是專制主義不斷膨脹、儒家群體不斷退讓、儒家學說不斷退縮的歷史。
這樣的制度當然最難轉型最難民主化了。儒家擁有仁義原則的優(yōu)秀,民本思想的先進,卻一直未能真正把民本落到實處(歷代王朝名為民本實乃君本),未能趕在西方之前“開”出儒家特色的民主制度來,根本原因也在這里。追根溯源,秦始皇罪魁禍首,法家亦難辭其咎。
而肇端于舜禹、成熟于西周的封建制的“大一統(tǒng)”是儒式的統(tǒng)一。“大一統(tǒng)”的大,是重視、尊重之意;一統(tǒng),指天下諸侯皆統(tǒng)系于天子。大自己的統(tǒng),以“自家”政權為主統(tǒng),同時也尊重前代的“統(tǒng)”,讓它們得到保留和傳承。通三統(tǒng)、存二統(tǒng)。
這種統(tǒng)一,主要是文化、文明、道德規(guī)范和禮樂制度的統(tǒng)一。天子只抓大政方針,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各諸侯國在各方面擁有相當大的自由度。如果說秦式郡縣制下,皇帝和中央政府過強,權力太集中的話,西周封建制下,天子和中央政府則是過弱,權力太松散。這種封建制,似乎比邦聯(lián)制緊密些而比聯(lián)邦制又松散些。2011-3-3東海儒者余樟法
古代中國三種統(tǒng)一模式
夏商周“三王”的王道統(tǒng)一是最好的模式,其中又以西周為佳,也可以包括五帝的帝道在內(nèi),堪稱古代聯(lián)邦制;“春秋五霸”的霸道統(tǒng)一,以齊桓公為代表,有點邦聯(lián)制的味道,更為松散,不怎么好,但不是最壞的。
最壞的模式是秦國法家惡法暴政的統(tǒng)一----秦國建國以來就是最沒文化、最不文明的西陲之國。秦孝公變法以后,法律掛帥,軍事掛帥,以政治上的加倍專制和蠻夷,收取暫時性的富國強兵之效。,當時有齊魯文化、楚文化、三晉文化等,誰來統(tǒng)一中國都比秦有文化味。
漢朝以來延續(xù)了秦始皇的制度模式,但經(jīng)過了一定程度的儒化,算是秦模式的變種,有所優(yōu)化,仍遜色于帝道、王道及霸道。
帝道、王道及霸道的統(tǒng)一,在制度上都比較容易與時俱進地優(yōu)化,一旦歷史條件成熟,開出“選賢與能天下為公”的儒家民主制是順理成章的。儒家民主制擁有西方民主的優(yōu)點而可以化解其各種缺點,比如只能“與能” 而不能“選賢”,“民免而無恥”等等。2011-3-5
統(tǒng)一的最佳模式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有罪》一文在“關天茶舍”、“貓眼看人”、“自由中國”等論壇引起各方激辯和眾多批判,多數(shù)意見比較幼稚,最普遍而可笑的是把秦始皇式的統(tǒng)一視為統(tǒng)一的“正宗”,把反對秦始皇的統(tǒng)一模式等同于反對統(tǒng)一。
其實統(tǒng)一可以有多種模式或類型。在古代,一種是夏商周封建制的統(tǒng)一,一種是郡縣制加君主制的統(tǒng)一。(郡縣制加君主制的統(tǒng)一又可分為法家式與儒家式兩種,或者叫極權暴政式與開明專制式。)在現(xiàn)代,有邦聯(lián)制,有聯(lián)邦制,有郡縣制加民主制,有郡縣制加黨主制。
郡縣制加君主制的統(tǒng)一,即使是儒家化的、開明專制的,仍嫌過于集權,弊病多多,讓歷史陷入“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的興亡周期律的怪圈。夏商周的封建制應該是最好的,這種各諸侯國共治的國家形態(tài),相當于現(xiàn)代的聯(lián)邦制或地方自治。如說不足,是略嫌松散。中央政府略為“強有力”一點會更好。例如,僅僅“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還不夠,軍隊也應該歸中央政府所有和統(tǒng)帥,各諸侯國不能擁有軍隊。
郡縣制加黨主制統(tǒng)一是最壞的,比君主專制的統(tǒng)一更壞。古代法家、現(xiàn)代馬家的統(tǒng)一都要不得。在現(xiàn)代,較理想、完善的制度模式與統(tǒng)一類型應該是:儒家民主制加郡縣制,以儒家為意識形態(tài)和指導思想的民主,地方選舉與中央任命結合,可以充分汲取西方民主制、聯(lián)邦制的優(yōu)點而有效消除其各種弊端。2011-3-7東海儒者余樟法
儒家戰(zhàn)戰(zhàn)兢兢與馬家轟轟烈烈
權力地位是個好東西,可以更好地積德于己、造福于民,但如果用之不當,也很容易殃民害人也害了自己,權越大位越高,造下的罪孽、結下的惡果就越嚴重。權位就像“放大器”,用來做好事,功德特別大;用來做壞事,罪惡也特別大。
《詩·小雅·小旻》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编嵭ⅲ骸翱窒荨Ax取為君恒須戒慎?!睘榫龍?zhí)政,就像臨深恐墜、履薄恐陷一樣,要戒懼謹慎。這是一種政治、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是對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對自己政治生命的高度負責。
《孝經(jīng)》中,孔子曾用此詩句來規(guī)勸諸侯們;《論語》里,曾子曾用此詩句來告誡學生們。后世也愛用此名句來教誨鞭策,朱熹《答吳尉》:“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執(zhí)事謹慎,晝夜孜孜,如臨深谷,便自無他患害。”
馬家政治人物尤其是領導人正好相反。一個個手段猛得不得了、氣魄大得不得了,可謂:轟轟烈烈,如寫狂草,如舞魔杖。斯大林、毛澤東、波爾布特等大魔頭,都是這種極端瘋狂的“政治浪漫主義大師”。
毛氏尤是大師中的大師,其暴政給人民和國家造成的傷害,比自古以來任何侵略者都深重;“三年困難時期”造成的傷亡,比有史以來任何一次戰(zhàn)爭都嚴重,幾千萬哪!國民在毛氏的心目中,只是一種實現(xiàn)他個人野心的工具,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價試驗品和犧牲品。領教過毛氏的大手筆,對草菅人命、以百姓為芻狗這些詞語應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中庸》說:“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敝祆渥ⅲ骸靶∪瞬恢写藙t肆欲妄行,而無所忌憚矣?!币匀寮已酃饪慈?,這些“大師”無疑都是肆無忌憚的小人之尤。老子曾教導:“治大國如烹小鮮?!薄按髱煛眰儎t治國家如炒冷飯,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亂折騰,以致血債累累、惡果累累。
君子戒慎恐懼,小人肆無忌憚,這是道德的差別,也是智慧的差別。小人有聰明奸猾有狡智,但缺乏真正的智慧,認識不到道德文化于人生于政治的重要性根本性。很容易成為習氣的奴隸、邪欲的奴隸、特權的奴隸。同時,小人看不高看不遠,更看不到問題的實質,嚴重者會喪失理智匱乏常識,膽大包天而愚昧透頂。
就拿當年大躍進來說吧,點火發(fā)起者和火上澆油者的動機都未必壞,但看不到此舉顯而易見的荒唐和后果,就令人齒冷。別說到處大辦“吃飯不要錢”的共產(chǎn)主義食堂了,哪里糧食價格貴了或便宜了,儒家官員都會產(chǎn)生憂慮。早在《漢書·食貨志上》上就有提醒:“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nóng)。民傷則離散,農(nóng)傷則國貧?!?
儒家戒慎恐懼,馬家肆無忌憚,源于思想理論的差別。儒家強調文化教育、道德教化,重在一個“化”字,講究和風細雨潛移默化,講究以身作則從我做起;馬家主張改造社會改造人,卻不認識生命的真相、不知道良知的高貴,自然不可能真正重視道德修養(yǎng)、尊重人的生命。暴力革命階級斗爭無產(chǎn)階級專政,疾風暴雨的運動,都是這種人性觀的邏輯開展。2011-3-11
享受誤解
孟子好辯,歷代圣賢也都善辯,但都是為儒家、為真理而辯,對于自身受到的各種攻擊毀謗,卻是不屑或不愿置辯,所謂聞謗不辨,寵辱不驚。
這是一種相當了不起的胸襟、覺悟和境界,很多大人、老人都做不到,大多數(shù)人是寵來也驚辱來也驚。東海三十多歲時還曾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某些無聊人士大打出手呢,偶爾憶及,羞慚不已。
沒想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面對外界各種誤解卻能淡然處之,令人有“驚艷”之感。誤解與毀謗有所不同,誤解多由于不了解,毀謗多由于故意,但不值得回應和理睬則是相同的。下面就是這位小伙子----就讀于牛津的薄瓜瓜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一段話,在凱迪上看到,特錄于此共賞。薄瓜瓜說:
“我想沒必要和社會誤解去較勁。需要做的事很多,與其把心思放在為自己正名、消除猜疑上,不如把精力投放在更有益的事情上,多做一些建設性的工作。當然,大家能給我更多理解,我會更愉快,理解畢竟比誤解要好。但在不被理解的情況下,我也愿意去承受誤解。媽媽很早就提出過“享受誤解”,人家因為重視你才會誤解你,而誤解往往是理解的初級階段和準備階段。有太多的事情別人不容易理解,你也沒有時間去跟每一個人詳談。既然如此,不如積極面對,從誤解中了解社會,理解這些誤解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011-3-11
一詩三改始經(jīng)看
《幽居寫懷》一詩寫于2006-7-28,頷聯(lián)原為“冷唾濃痰朝袞袞,常馳靈感入非非?!币詫Α靶栃栔T公”“冷唾濃痰”來表現(xiàn)“高雅”,當時頗自以為得意,不知這種行為本身就透著惡俗而粗劣,有偽高雅之嫌。
后來改為“厭轉金晴朝袞袞”,取魯迅“眼珠子都不轉過去”之意。今天重看,心中還有“袞袞”在也。儒者應有“移風易俗”之志,卻沒必要現(xiàn)憤世嫉俗之態(tài)。乃三改,全詩如下:
擁書十萬掩荊扉,那許浮塵染素衣。蝶夢花間貪栩栩,神馳物外戀非非。燃燈欲破千秋暗,煮字思療一代饑。蜩與學鳩休發(fā)笑,不逢羊角不南飛!2011-3-10
文革特產(chǎn)
有名家說:“文革沒有任何現(xiàn)代性可言,‘三忠于’‘四無限’,完全是封建的一套。”
否定文革當然應該,但不應該栽贓“封建”。該名家這里的“封建”,不知指的是夏商周的封建制度還是秦漢至鴉片戰(zhàn)爭之間所謂的“封建社會”,無論那一種“封建”,都沒有“三忠于四無限這一套”。
儒家對君主的忠是有限度、有條件的,“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那有什么“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崇拜、無限忠誠”?別說儒家王朝,連要求絕對忠君的法家和秦始皇也遠遠沒有“肉麻”到這樣的高度。這一套完全是文革特產(chǎn)、毛家特產(chǎn)。2011-3-8
關于文風
對于專制特權主義,調侃嘲弄諷刺譏笑冷嘲熱諷以及小丑式的嬉皮笑臉插科打諢滑稽談諧等,有效,有助于剝?nèi)テ洚嬈?,消解其堂皇,但也有限。這種文字,似乎滑稽,近乎謔媟,偶一為之原不妨,旦旦作之則不可。
《呻吟語》將“滑稽”歸于伶優(yōu)之態(tài),列為“君子免焉”的十態(tài)之一,并指出:“謔非有道之言也??子谪M不戲?竟是道理上脫灑。今之戲者,媟矣,即有滑稽之巧,亦近俳優(yōu)之流。凝靜者恥之。”
物則堂儒友更說得好:“關于內(nèi)容暫不多說。這種文風不免令人感慨。文者氣之所形,從行文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氣象。中國古人寫文章觀點內(nèi)容各異,但都講究辭氣體勢,務必使之深厚持重,剛健雄毅,最忌輕浮淺薄,萎靡不振。韓非子李斯講得不是正理,但那文章卻是法度森嚴,鏗鏘有力。要想克服它,必須比他更有力。輕薄為文的惡習大概始于晚清,盛于民國,于今為烈。民國吳稚暉胡適等人不喜歡道貌岸然,提倡輕松幽默,嬉笑怒罵,流蕩漫衍,全無法度,消解了古典文化中的莊嚴肅穆,雍容典雅,反而給了瑞金延安可乘之機??纯茨菚r延安的文章,簡直把天下的道理和正氣都占盡了,有性情有志氣的年輕人和知識分子都向往延安,延安集團能占據(jù)天下豈偶然哉?,F(xiàn)在有些要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士不能正面表現(xiàn)理想,喜歡用諷刺嘲笑的手段,殊不知采取嘲諷的手法正說明你軟弱無力,說明你是犬儒。專制勢力才不怕嘲諷,他怕的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志于民主者若不能建立正見,澄清生命,提升境界,使良知宛然呈現(xiàn),浩然之氣磅礴而出,則消解專制實在是遙遙無期?!保ǜ凇皷|海新浪草堂”所附《劉清平:煙草局長們的“國學”情結: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貼后)
好文字,好見識。這種文字本身就是深厚持重剛健雄毅的典型,作為跟帖,未免浪費,特為拈出,以資共賞。
順便指出,延安文章以毛氏為代表,毛氏文章表面上看確實不錯,似乎把天下的道理和正氣都占盡了,其實不然。有氣勢但不正,與其說正氣,不如說霸氣;或有道理但不大,很多言論經(jīng)不起推敲,似是而非似正實“歪”的地方很多。
毛氏文章之所以富有影響力煽動性,是因為五四以來,不僅工農(nóng)階級、絕大部分知識分子也缺乏文化智慧根基,這就缺乏正知正見,很容易被他文章的霸氣和歪理迷惑。我在《似是而非毛澤東---毛氏與儒家話語辨異》一文中已舉例毛氏某些思想似是而非的錯誤。2011-3-5
首發(fā)儒學聯(lián)合論壇學術廳: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廣大網(wǎng)友和儒友注意
近有《掀開虛偽的面紗,還原韋石的真面目》、《細看當今中國的“禍國賊” 謝萬軍、韋石之流》二文,署名東海一梟,都是冒牌文章。近年來拙文署名均為東海儒者余樟法?!皷|海一梟”之名廢棄多年,早有公示。(少數(shù)論壇如“獨立評論”和“天涯”,因原來注冊該名,不便改動,故延續(xù)下來了。)
十多年來,總有那么一些無聊之輩或別有用心之徒熱衷于冒充東海去干各種各樣的事情,或寫電郵、或發(fā)廣告、或交朋友、或參筆會、或改文章(對東海文章加油添醋)等。江湖風波惡,鬼蜮伎倆多,特請廣大網(wǎng)友和儒友擦亮眼睛,注意辨別,以免上當。2011-3-14東海儒者余樟法
反抗大惡,就是大善
有人看了《殺一人而救天下可以嗎?----手段和目的同樣重要》一文中反對殺一無辜而救天下的觀點,進一步理解為:“敵人來了不能抵抗,因為抵抗不善要殺人的?!?nbsp;
這是嚴重誤解。我說過:“殺一人以救天下而不為,指的是不辜、無罪之人。至于依照良法而制裁罪人,為了正義而誅除惡賊,或為了復君父之大仇而開殺戒,那正是救天下題中應有之義?!?nbsp;抵抗不善、以直報怨就是善,抵抗入侵奮勇殺敵,正是正義事業(yè),大義所在。
其次,戰(zhàn)爭屬于非常態(tài)。在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中,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是必要的,是權道,權不違經(jīng)---不違背道德原則。在反侵略這種被動自救行為中,即使無意中萬一誤傷了對方的無辜,也是無奈。另復須知,任何來犯之敵都不是無辜的。敵方的士兵或許不乏良民,但既然已經(jīng)拿起了武器(即使是被迫的),就是幫兇就是敵人。
當然,即使在戰(zhàn)爭期間,有些手段或行為也是不允許的,例如殺降就是大忌,犯之者絕無好下場,吳起、項羽就是例子。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敵人已投降,就應該當人看。至于屠殺平民,任何時候都是大惡。
又如張巡,我以為是功不抵罪的。不論為了什么崇高的目的,殺自己的百姓而食的做法都是絕不允許的,都是突破了底線的不可饒恕的罪惡----如果是上戰(zhàn)場殺敵而食,在那種極特殊的情況下,至少還可以容忍。
2011-3-15東海儒者余樟法
底線不容破,鐵律不容違---兼答網(wǎng)友問
不能殺害無辜,這是底線,不能因任何借口和理由去突破,那怕是無比光榮偉大的“救天下”的理由也不行,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的良知鐵律。一旦違背,華與夷、人與禽的界線將不復存在。
儒家反對任何形式的“大義滅親”和任何動機的殺害無辜。張巡殺妾而食與吳起殺妻求將,動機、目的和性質完全不同,張巡堪稱真正的“大義滅親”。但是,不僅“滅親”行為本身就是大不義(手段非正義,違背程序正義),而且這個口子一開,流弊無窮,各種“非禮之禮,非義之義”乃至非正義的勢力就有可能假借“大義”的名義“滅親”或殺無辜。
儒家不著眼于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而是著眼全局著眼天下著眼千秋萬代。天下絕不會因為某個時候某個人不殺無辜而亡。相反,殺害無辜的行為本身恰恰是害天下、亡天下(文明)的。其次,真的已經(jīng)盡心盡力盡人事了,也就是到了“聽天命”的時候,結果如何,順其自然。即使自己死,乃至天下亡,儒者也絕不允許故意殺害無辜,以無辜者為犧牲品。
或問:“你反對殺一人而救天下,反對把無辜者當做犧牲品,為什么不支持范美忠老師?難道范老師是有辜的,應該為了救學生而犧牲掉?”
東海答:這是混扯,把兩個不同范疇的問題混在一起亂扯。儒家反對“殺一人而救天下”,是強調救天下的方式方法的正當性,強調目的的善與手段的善的一致性。反對殺害無辜,反對把無辜者當做犧牲品,可不是反對“救天下”的責任承擔和犧牲精神,更不是反對基本的職業(yè)道德。
關于范跑跑的問題,我已有十多篇文章論之已透,這里就不再談了??傊?,不同的職業(yè)有不同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和相應的責任承擔,不能逃避和放棄。身為老師臨危棄學生于不顧,身為儒者臨危棄真理而不持,身為軍人臨戰(zhàn)棄武器而逃跑, 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又問:“假設:按照軍令,對戰(zhàn)場上的逃兵可以當場擊斃,而按照你‘殺一人而救天下不為也?!挠^點,不能殺害無辜。如果在戰(zhàn)場上,是聽儒家的還是聽指揮官的?”
東海答:軍隊里,戰(zhàn)場上,當然要按軍令辦。軍人有軍人的紀律要求和道德規(guī)范,臨敵而逃,本身就是違令,豈能說是無辜?按照軍令,該怎么辦就怎么辦。2011-3-16
講道德有用嗎?
或問:“如果制度不改,跟權貴階級講道德有用嗎?”
東海簡答:儒家內(nèi)圣外王,外王學就是關于制度建設(包括變革、改良乃至革命)的學說。儒家講道德,是講良知,也是良制良法。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nbsp;儒家道德可不僅僅指善心善德,其含義極為深廣,有強烈的制度性政治性法律性。(兼具教育性、科學性、宗教性、真理性等等。)
講道德,就是宣傳儒家弘揚儒家,就是宣傳真理弘揚正義,不能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地考慮“有沒有用”。董仲舒說得好:“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見《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分凶鳌罢湔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睉浴安患逼涔Α睘閮?yōu)。)其實,功利就蘊存在道理和道義之中,只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者看不出來罷了。另外,講道德包括但不局限于“跟權貴階級”,它是“跟”的所有人講,也是“跟”自己講----以身作則,從我做起。2011-3-15
正確對待異端思想---呂端錯誤觀點批判
明儒呂端《呻吟語》中大量真知灼見,多符儒家義理,唯獨下面這段話,令我搖頭嘆息。他說:
“圣主在上,只留得一種天理、民彝、經(jīng)常之道在,其馀小道、曲說、異端、橫議斬然芟除,不遺馀類。使天下之人易耳改目、洗心濯慮,于一切亂政之術,如再生,如夢覺,若未嘗見聞。然后道德一而風俗同,然后為純王之治?!保ā渡胍髡Z》)
動機是好的,手段卻是極其錯誤的。呂端這種觀點,不僅與自由主義價值觀格格不入,而且也很不儒家。(詳見東?!度寮业膶捜菪浴芬晃模?
對于各種“小道曲說異端橫議”,既要根據(jù)真理正見予以如理如實的批評,又要維護、保障它們的言論自由。理論問題理論解決。動輒對異端思想“斬然芟除不遺馀類”,那是法家、馬家、法西斯的做法。
如果對“小道曲說異端橫議”“斬然芟除不遺馀類”,還要老師和儒者干什么?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儒者應該誨人不倦。正因為“小道曲說異端橫議”不符合儒家義理,才需要導向、教育、教化,才有賴于老師去“解惑”、有賴于儒者去“誨人”。
儒家講“道并行而不?!?。“小道曲說異端橫議”,未必沒有正確合理、可取可學之處。只要儒家當?shù)溃疤炖砻褚徒?jīng)常之道”深入人心,它們的錯誤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抑制。
馬克思以宗教為鴉片,其實馬克思主義更是鴉片毒品呢。不過毒品也并非一無可取,用之得當,或經(jīng)過改良,還可以成為藥品。就像惡人,改邪歸正之后,盡管不“大”,但也不會再“惡”。在北歐民主制度下,馬克思主義經(jīng)過自由化,不就正?;療o弊化了嗎。
我說過,在漫長的君主專制歷史中,儒家一方面“以道制勢”,給予君主制重大的良性制約,一方面也難免為勢所制,受到專制主義的不良影響。呂端上述言論,就是專制主義的污染所致,有悖于儒家經(jīng)典思想和仁義原則。2011-3-16
東漢的儒學熱
一些學者擔心“國學熱”熱過度,倡議反思,可謂“擔心過度”。
當今中國,儒佛道三家都很衰微淡泊(佛教好一點但嚴重商業(yè)化,不正常。)別說沒有優(yōu)秀群體和大師大德出現(xiàn),連比較真誠的信仰者也寥寥無幾,真不明白國學那里熱了。讀《后漢書-儒林列傳》,那才叫儒學熱、經(jīng)學熱呢。
“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專事經(jīng)學,自是其風世篤焉。其服儒衣,稱先王,游庠序,聚橫塾者,蓋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經(jīng)生所處,不遠萬里之路,精廬暫建,裹糧動有千百,其耆名高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皆專相傳祖,莫或訛雜?!痹圃?。(《后漢書-儒林列傳》)
東漢儒學的官學私學都很興旺,民間開門受徒者,在官方登記在案的(“編牒”)就不下萬人,每家門徒少則百千,多則萬人。相關的記載有:“楊政,…從范升受梁丘易,善說經(jīng)書,…教授數(shù)百人?!?、“張興,…習梁丘易以教授,…弟子自遠至者,著錄且萬人,為梁丘家宗。”、“歐陽歙,…在郡,教授數(shù)百人?!薄ⅰ安茉?從歙受尚書,門徒三千人。”、“牟長,少習歐陽尚書,…自為博士及在河內(nèi),諸生講學者常有千余人,著錄前后萬人?!?011-3-9
自己人搞自己人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有罪》一文在“關天茶舍”大火,跟帖雷語不斷,最雷人的一句話是:“無論你是否認同,文革中被自己人給內(nèi)斗搞死總比被外人欺負而死來的強一些吧?!笔裁唇信缘囊靶U和野蠻的奴性,這句話就是最好的闡釋。
其實這位雷哥有所不知:一、被自己人搞死與被外人欺負死一樣可悲;二,往往是自己人搞自己人搞過分了,才引來外敵或給外人可乘之機的;三、自己人搞起自己人來往往不次于外敵,尤其是馬家,搞起自己人來更是空前的兇狠毒辣。事實證明,某些異端政權比異族政權更可怕、更可惡、更可恥。
日本投降以來,中國人沒有被外人欺負,數(shù)以億計的生命都是給“自己人”搞掉的,僅“三年困難時期”就搞死了幾千萬----比有史以來任何一次來自外敵的大屠殺都厲害。人類歷史上的大屠殺排行榜上,蒙古帝國大屠殺名列第一,死亡平民估計2億,已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但這是包括中亞西亞和東歐人的,中國死于屠殺者為3000--4000萬。2011-3-8
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
或曰:“‘殺無辜以救天下不為也’的觀點不宜過度強調,否則,就會流于反對一切正義的戰(zhàn)爭。因為,即使是‘禁暴救亂’以救天下的戰(zhàn)爭,也難免連累無辜,或者誤傷誤殺?!?
東海答:“殺無辜”是把矛頭對準無辜、有目的有計劃地殺害無辜,或明知無辜而殺之,與正義的抗爭或戰(zhàn)爭中誤傷誤殺無辜,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回事。不殺無辜,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絕對不許誤殺”。誤殺當然應該盡量避免,但不能為了避免誤殺無辜而放棄禁暴救亂的努力。
不殺無辜,更不是不殺人。對惡人、惡勢力的放縱,就是對善良、對無辜民眾的犯罪。故儒家慎于殺人,又不簡單地反對殺人,有義刑,有義殺,有義戰(zhàn)。依良法而懲,是義刑,為復君父大仇而殺,是義殺,為正義而戰(zhàn),是義戰(zhàn),包括對于入侵的抵抗和禁暴救亂的征伐。
《武經(jīng)七書》之一《司馬法》按戰(zhàn)爭的目的,把戰(zhàn)爭分為正義與非正義兩大類。認為“討不義”、“誅有罪”、“以戰(zhàn)止戰(zhàn)” 的戰(zhàn)爭、平天下之亂而除萬民之害、誅暴扶弱的戰(zhàn)爭是正義的?!耙匀蕿楸?,以義治之之謂正?!薄笆枪蕷⑷税踩耍瑲⒅梢?;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保ā端抉R法》卷上《仁本第一》)
如果說“殺無辜以救天下不為也”是菩薩心腸,正義的抗爭或戰(zhàn)爭則屬于霹靂手段。慈悲自有威嚴,威嚴不礙慈悲,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相輔相成,王陽明就是這樣的典型。
至于曾國藩,以現(xiàn)代眼光看,其部隊對發(fā)匪及俘虜有殺戮過度、用典過重之嫌,有時對無辜之民與有罪之匪的分辨亦不夠仔細。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那種匪諜縱橫、民匪難分的特殊情況下,誤傷誤殺,實屬難免。(例如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越軍就常扮成平民,怎么區(qū)分?最仁義之師也沒辦法。)
因此,曾國藩在消滅發(fā)匪過程中殺戮雖多,有“曾剃頭”之名,卻沒有民憤而飽享世譽,不礙其為儒門一代大賢。當然,說曾國藩沒有民憤,是就正常之“民”而言,一些太平天國遺孽及某些反儒派對他抱恨懷憤侮辱污蔑,那是理所當然。(反儒派也不一定反曾國藩。毛氏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反儒派了,可他對曾國藩始終頗為尊重。這也可見曾國藩的人格魅力。)
另外,在中國,可以不尊儒,不可以反儒,尊儒還是反儒,是區(qū)分一種勢力之正邪善惡的重要標準。盡管滿清政府不好,不是中華正統(tǒng)政權(可算偏統(tǒng)),終究算是尊儒的,比太平天國強得多。正可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害”相爭之時,滿清政府之害比太平天國輕得多。當時不僅儒家,凡是正人君子都應該支持清政府---事實上也正是如此。2011-3-19東海儒者余樟法
天下大惡:道德逆淘汰
《禮記》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辟t是品德好,能是才能高。
有德無才,德非大德,有才無德,才必歪才。儒家強調德才兼?zhèn)?,以德為本,反對唯才是舉(當然更反對任人唯親任人唯資任人唯財)。唯德是舉也有弊端,但好于唯才,因為“有德無才”比“有才無德”強,同時,大德必有大才。
曹操堪稱任人唯才的典型。他先后三次下《求賢令》,唯才是舉,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明確指出對那些“……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nbsp;
在三國群雄中,曹操手下文武才干最多,智囊團最為龐大,為曹操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愿望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任人唯才,有利也有弊,或可成就霸業(yè),成就不了王道。他晚年重用的非常有才華的司馬懿,成了曹家巨大的隱患和后患。曹操任人唯才,成功于此,局限于此,也遺害于此。
任人唯才是不論德行,“任人唯不賢、唯不肖” 則是專門找無德的小人、敗德的惡人來“任”。這種道德逆淘汰的狀況最惡劣,最為儒家所痛恨。歷史上隋煬帝就是這么做的。王夫之說:
“忌天下之強,而獎之以弱,則以自弱而喪其天下,趙宋是已。然弱者,暴之反也,故外侮不可御,而內(nèi)不失民也。忌天下之賢,而驅之不肖,于是而毒流天下,則身戮國亡,不能一朝居矣。逆廣之殺高颎、賀若弼也,畏其賢也;薛道衡、王胄、祖君彥一詞章吟詠之長耳,且或死或廢,而無以自容,非以天子而求勝于一夫也,謂賢者之可軋己以奪己,而不肖者人望所不歸,無如己何也。故虞世基、宇文述、裴矩、高德儒之猥賤,則委之腹心而不疑;乃至王世充之兇頑,亦任之以土地甲兵之重;無他,以其耽淫嗜利為物之所甚賤,而無與戴之者也。唐高祖以才望見忌,幾于見殺,乃縱酒納賄,托于污行,則重任之使守太原,以為崛起之資。夫人君即昧于賢不肖之分,為小人之所撓亂,抑必偽為節(jié)制之容,飾以貞廉之跡,而后可以欺昏昏者以讎其奸;未有以縱灑納賄而推誠委之者,此豈徒逆廣之迷亂哉?自隋文以來,欲銷天下之才智,毀天下之廉隅,利百姓之怨大臣以偷固其位者,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嗚呼!為人君者,唯恐人之修潔自好,竭才以用,擇其不肖而后任之,則生民之荼毒,尚忍言乎?以宇文化及之愚劣,可推刃以相向,夫豈待賢于己者而后可以亡己哉?只以賊天下,使父子離而為涂殍。故天下之惡,莫有甚于惡天下之賢而喜其不肖者也。天子以之不保天下,士庶人以之不保其身,斬宗滅祀、鬼禍不解者,皆此念為之也,可不畏哉!”(《讀通鑒論-煬帝》)
王夫之指出,隋煬帝殺害有一定德望者,重用品德名聲都不好的人,并非“以天子而求勝于一夫也”,而是“謂賢者之可軋己以奪己,而不肖者人望所不歸,無如己何也?!?
然而,這種“惡天下之賢而喜其不肖”的道德逆淘汰,有百弊而無一利,不僅害人禍世“賊天下”、“毒流天下”,而且于自己亦有大害,“天子以之不保天下,士庶人以之不保其身,斬宗滅祀鬼禍不解者,皆此念為之也?!彼鍩圩詈缶退烙谒钣H信而愚劣不堪的宇文化及兄弟之手。2011-3-17東海儒者余樟法
近代中國為什么敗于西方文明?
或問:“儒家義理要是真的全部是精華,怎么就被西方文明打敗了呢,而且打得滿地找牙,以至于形成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的局面!”東海答:道理很簡單:藥方最對癥,如果病人不按藥方抓藥和按醫(yī)囑服藥,效果必然大受影響。
漢宣帝太子、后來的漢元帝“柔仁好儒”,曾上言建議宣帝“宜用儒生”。漢宣帝的回答是“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朱元璋尊儒,但對《孟子》中有關民本、有損君威的言論怒不可遏,下旨“刪孟”,
并差一點把孟子革出孔廟。這都是不遵醫(yī)囑、擅改藥方的行為。
學界普遍認為,陽儒陰法、外儒內(nèi)法是自秦后千年來歷代王朝一貫熱衷的做法。另外,秦漢以后的儒家,不論是董學還是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于孔孟之道多多少少有所偏離。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和“屈民而申君”的主張,與“民貴君輕”、“從道不從君”、“敬鬼神而遠之”等正宗儒家義理相比,不啻為思想大倒退。
但是,即使是這樣,中華文明依然輝煌,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各方面水平依然領先全球幾千年來,直到明朝或清朝中期之前。這就是儒家文化的威力。即使陽儒陰法,儒家畢竟占據(jù)了“陽”的一面,獲得了意識形態(tài)地位。至于近現(xiàn)代中國的問題,儒家更是毫無責任。而且,正因為儒家被打倒,中國的問題才更加嚴重、不斷惡化。2011-3-18東海儒者余樟法
現(xiàn)實倘背道而馳,儒者當脫離現(xiàn)實
儒家既懷抱理想又尊重現(xiàn)實,是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合一。但要注意,儒家對現(xiàn)實的尊重是有限度、有條件、有原則的。如果現(xiàn)實過于污濁黑暗而又拒絕接受儒家的指導,儒家絕不允許放棄原則而同流合污。在學絕道喪、斯文掃地的時代,儒者的最高使命是唯道是從、守死善道。現(xiàn)實如果背道而馳,儒者就當脫離現(xiàn)實。王夫之說:
“儒者之統(tǒng),與帝王之統(tǒng)并行于天下,而互為興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tǒng)絕,儒者猶保其道以孤行而無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是故儒者之統(tǒng),孤行而無待者也;天下自無統(tǒng),而儒者有統(tǒng)?!?nbsp;(《讀通鑒論》)
帝王之統(tǒng)指政統(tǒng),儒者之統(tǒng)指道統(tǒng)。政統(tǒng)很重要,道統(tǒng)更重要。無論天翻地覆,只要守住道,天下就仍有望。王夫之又說:
“君子之道,儲天下之用,而不求用于天下。知者知之,不知者以為無用而已矣?!ň討┍酪宰园?,慎交以遠物,存黃農(nóng)虞夏于盜賊禽獸之中……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簡以消天下之險阻?!保ㄍ希?
王夫之對亂世中仍能“秉素志而持之以正”的學者予以特別的贊美和肯定。三國紛爭之時,禮樂崩潰,天下大亂,大儒管寧遠在遼東,“專講詩書、習俎豆,非學者勿見”心靜神凝,傳授學問。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予以高度評價,認為他的功德比諸葛孔明還要高,是管寧的堅持,才使天下不亡:“漢末三國之天下,非劉、孫、曹氏之所能持,亦非荀悅、諸葛孔明之所能持,而寧持之也?!币驗椋?
“天下不可一日廢者,道也;天下廢之,而存之者在我。故君子一日不可廢者,學也;舜、禹不以三苗為憂,而急于傅精一;周公不以商奄為憂,而慎于踐籩豆。見之功業(yè)者,雖廣而短;存之人心風俗者,雖狹而長。一日行之習之,而天地之心,昭垂于一日;一人聞之信之,而人禽之辨,立達于一人。其用之也隱,而搏捖清剛粹美之氣于兩間,陰以為功于造化。君子自竭其才以盡人道之極致者,唯此為務焉。有明王起,而因之敷其大用。即其不然,而天下分崩、人心晦否之日,獨握天樞以爭剝復,功亦大矣。”(同上)
管寧字幼安,三國時名士,他與華歆“割席斷交”曾被傳為佳話。管寧在儒學史上地位有限,卻在當時受到相當?shù)耐瞥?,避居遼東時,受到遼東太守公孫度熱情招待和多方資助。后來魏國多次征召,委以太中大夫、太尉、光祿勛等重職,管寧固辭不受----于此亦可見當時盡管“禮樂崩潰”,風氣尚有可觀,尚未真正學絕道喪。假設管寧生在當代,又當如何?值得當代大儒名士們想一想。
2011-3-20東海儒者余樟法
太平天國:雙重的夷狄
儒家重華(華夏)夷(夷狄)之辨。華夷之辨的根本標準不是血統(tǒng)、種族和民族,而是道德、文化和文明。儒家是道德的指南、文明的標志和“天下”的象征,對待儒家的態(tài)度,即是區(qū)分華夷的關鍵。
異族尊儒,即為華夏(分而言之,一般尊儒為諸夏,皈依儒門為中華),漢族反儒,即為夷狄。其言其行極端反儒反孔的太平天國,作為反文明反道德亡天下的一股惡勢力,毫無疑問是夷狄,而且是雙重的夷狄-----異端不一定是夷狄,但拜上帝教這樣的惡性異端一定是夷狄。
一個人崇拜什么人,會透露其內(nèi)在的德智水平如何。暴君惡棍的贊美者,若非無恥,缺德,就是缺智,糊涂,缺乏對是非善惡的基本分辨能力。崇拜暴君、肯定暴政、推崇邪惡的人,即使是好人,也有限,不是正人君子,更不是真正的儒者。尤其是洪秀全及太平天國,連同拜上帝的基督教都不屑一顧、恥與為伍啊。
還有一種情況,明知太平天國邪惡,但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茍且肯定、贊美之。這種人物或勢力,縱然號稱正義,其“度數(shù)”也有限,因為犯下了原則性錯誤。
真正正義的人物或勢力特別是儒家,是不屑于這么干、也不允許犯這種錯誤的。2011-3-22東海儒者余樟法
儒家反對形而上學嗎?
或曰:“你說儒家有特質,有特定的本體論及形而上學概念。然而,歷史上的儒者有很多從根本上反對形而上學?!?
東海答:形而上學作為哲學術語,一般指探究超感覺的、經(jīng)驗以外對象的哲學,即哲學中宇宙生命本原的部分。形而上學的中文譯名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由日人翻譯而來。易言之,所謂形而上學就是西方“第一哲學(first philosophy)”的中譯。
儒家反對將形上與形下、道與器割裂開來,反對空談形而上,更反對“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對形而上學這一概念的污蔑性使用),并非反對形而上學。儒者絕不會“從根本上反對形而上學”。
儒家的本體論和本性論就是一種形而上學----道學。《易經(jīng)》的乾元、孔子的仁、《中庸》的誠、程朱的天理、王陽明的良知等等,都是形上形下不二(即道器不二),就形而上層面而言,就屬于形而上學。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篇第五》)這個“性與天道”,就是“仁”的形而上。道,在天為本體,在人為本性,是道德的內(nèi)在依據(jù)和根本。詩書禮樂等等文章,則是道德的外在體現(xiàn)。
為什么子貢“不可得而聞”?因為天道微妙,本性難言,孔子將性與天道寓于“文章”之中,讓門人弟子通過“下學”以求“上達”。其次,夫子自述五十知天命。天即天道,天之所命即是性,對于性與天道,夫子五十才解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夫子五十歲之前,或許證悟未徹,故不言性,五十學易贊易,始言性與天道。
儒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春秋為文章,易為言性與天道。(春秋亦兼言性與天道,故《劉氏正義以詩書禮樂為文章,易、春秋為言性與天道。)子貢“不可得而聞”之言,當是發(fā)于夫子贊易之前。(詳見東?!墩撜Z點睛》)2011-3-20東海儒者余樟法
中國人為什么這么壞?
有網(wǎng)友說:“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我們的公仆們往往比傳說中的更可惡。你把他們想的有多么壞,可結果往往發(fā)現(xiàn)他們比你想的還要壞?!?
壞掉的豈僅是公仆們?廣大“主人翁”也早已壞了。當今中國不論特權集團還是弱勢群體都堪稱有史以來最壞的。中國人的惡習邪欲被全方位地培養(yǎng)起來釋放出來了。在對特權利益和物質享受的無休無止的爭逐中,國人普遍物化、惡化乃至禽獸化了。
習性欲望之發(fā)很容易出偏出錯,必須得到一定的制約和導向,才能發(fā)而中節(jié),才能正?;?。文化道德可以導善,將人向善的方向引導;良法良制則可以制惡,制止向惡的方向發(fā)展。同時良法良制也有賴于道德奠基和掛帥。
爭權逐利本為人類根深蒂固的習欲,不需要鼓勵更不應該縱容。政治掛帥和經(jīng)濟掛帥都是對國人的惡習邪欲的縱容和鼓勵,前者鼓勵爭權,后者鼓勵逐利。在缺乏良制良法的情況下,這種鼓勵的結果的嚴重性是空前的。2010-12-19東海儒者余樟法
定義反儒派
一些人將老莊和道家歸類為反儒派,是錯誤的。道家批判儒家,是由于對心性、道德的理解有異,并非反對道德本身。佛家某些高僧大德批儒也是同樣的原因。無論佛道兩家中人對待儒家態(tài)度如何,儒家都以佛道為輔統(tǒng),因為在“講道德”重心性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儒家形上形下不二、內(nèi)圣外王圓滿,但由于思想力、深刻度和側重點的不同,在不同派別和人物之間會有相互批評爭論,有的還會很激烈,但本質上屬于儒門內(nèi)部矛盾。另外,反對假仁假義偽道德不是反儒----儒家自己就最反偽;有些人對儒家對仁義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仰,也不一定真的反儒----他們反的是他們想象、虛構的儒。
所謂反儒派,指的是從文化根源處反,反對的是道德本身,是把它定義為無用有害、無利有蔽的壞東西、“吃人的東西”,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污蔑圣賢栽贓儒家,如魯迅、柏楊、黎鳴等。其次是行動上、政治性、暴力性的反,焚書坑儒挖掘孔墓,無所不用其極,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洪秀全毛澤東等。對于前者,理論問題理論解決;對于后者,除了依理反擊,還需要各種行動抗爭、政治改良乃至社會革命。2011-4-4東海儒者余樟法
只要不損人,利己也是善
《了凡四訓》不無道理,但衡以儒學,也有不足,如書中所引明朝高僧中峰和尚的一段話涉及善惡標準,就很偏頗。中峰說: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惡。有益于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有益于人是善,不錯;有益于己是惡,不對。損人害人才是惡。把一切“有益于己”都視為惡,是利他主義的觀點,曾經(jīng)受到過孟子嚴厲的批判。利己而不損人,就不能說是惡。而且,只要不損人,利己也是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生命尤其是人類沒有了利己、益己、為己的私心欲望,連生命都無法延續(xù),還奢談什么“有益于人”呢?2011-4-4東海儒者余樟法
關于忠孝
或問:古人說“忠孝不能兩全”,做忠臣還是做孝子,只能選擇其一;卻又說“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東海簡答:忠孝兩德,分屬不同范疇,但精神相通,并不矛盾。人的時間精力和生命有限,難以面面俱到,總會有缺憾。有時候國事與親情兩頭難以兼顧,“移孝作忠”,古人稱為“大孝”?!扒笾页急赜谛⒆又T”,更好理解了。對父母親都無情無義的逆子,肯定是極端自私、極端敗壞的人,怎么可能為民為國盡忠呢?
孝的形式和忠的對象,都會因時代不同而異。君主時代,君是國家的象征,政權儒化之后,君國利益與國民利益有相當程度的重合,忠君,相當于忠國忠民。一無論忠君忠國忠民忠于什么,儒者都必須忠于良知,忠于正義。忠字就是把心放中正了。2011-4-2東海儒者余樟法
福德
福德福德,有德即有福,有福必有德,德大福報大。相反,德淺則福薄,負德必有禍。淺薄之人即使通過勤奮努力或聰明能力僥幸爬得很高撈了很多,也持之不久,如果手段惡劣,更屬道德負債、惡性透支,難免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撈得越多下場越慘。
人世間的一切都是靠不住的,權勢金錢靠不住,個人的才華聰明能力智力也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是良知,是發(fā)自良知本性的德行與所累積的善業(yè)。一切善念善意善言善行,一切利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事,都有德。“德之大者”,即使逢兇遇難,也會化吉成祥。
陰德的福報特別大。古人云:“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世人做了一點好事,往往喜歡通過各種方式大事張揚以收獲世俗名聲,其實很沒勁,很“失算”。有好報是肯定的,但現(xiàn)修現(xiàn)報,后福終究有限。至于有名無實弄虛作假,后果很嚴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了凡四訓》)
積什么都不如積德,負什么也別負良心債。2010-7-11東海儒者余樟法
為兒子喝彩----為兒子《初一作文精選》作序
作為家長,讀罷孩子《初一作文精選》,感到由衷的高興,借用郭德綱的話說,孩子的作文,“給這個炎熱的夏季吹來一縷新風”(郭德綱《有藥也不給你吃》
這些短文,或贊美2010年南非世界杯征戰(zhàn)賽場上的一個個健兒(《“南非”英雄》),或描繪杭州西湖的優(yōu)美景色(《西湖美》),或抒發(fā)對“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書籍特別是歷史書的喜愛之情,還表達了“當一名歷史學家”的人生理想。(《一路與書同行》)。不過爸爸以為,有長遠的理想是好的,但中學畢竟是打基礎的階段,具體的人生理想不必急于確定。要當什么“家”,將來根據(jù)“具體情況”再定。
在這些短文中,讀者還可以與小作者一起欣賞那陪伴過他小學生涯的“一棵兩米多高的大榕樹”,一起游覽“百年一遇的上海世博盛會”,一起體會他與同學“打羽毛球的樂趣”,一起為某個女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善意善行而感動,一起為那個堅持、獨立、多才多藝的首屆快樂男聲第二名蘇醒喝彩……
這些短文文采不錯,在表達方式上有一定特色,并且有一些新穎、獨特的思考。例如:
“世界杯告訴我,有一種速度,叫做杰拉德;有一種奇跡,叫做麥孔;有一種童話,叫做格林;有一種無奈,叫做梅西;有一種愛國,叫做鄭大世;有一種悲傷,叫做卡卡;有一種爆發(fā),叫做法比亞諾...世界杯告訴我,一次失敗,可以讓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但一切仍可以重頭再來!”,
“我要學習蘇醒的堅持,獨立……,學習他身上的閃光點,爭取將他身上的閃光點變成自己的閃光點?!?
這些句子都相當優(yōu)美且耐人尋味。
最讓我高興的是,小作者懂得去了解、關心、幫助、友愛同學,能夠“發(fā)掘”初一八班這個“大家庭”成員各自的特長和性格特征,主動與他們交朋友(《我的同學》),這一表現(xiàn)比學習成績好、文章寫得好讓我更感欣慰。希望小余同學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學習、體育、品德修養(yǎng)各方面更上一層樓。
2010-8-19余樟法
鄭重提醒
有的紅火是虛火上升
有的輝煌是返照回光
有的熱鬧是群魔亂舞
有的鮮艷是蓄毒怒放
有的繁榮是竭轍而漁
有的發(fā)展是殺雞取卵
有的偉大是糞土堆積
有的莊重是垃圾包裝
有的沉默是裝腔作勢
有的謙虛是貢高我慢
有的無畏是無知無恥
有的勇敢是聲勢虛張
有的崇高是自輕自賤
有的奉獻是為虎作倀
有的犧牲是造孽犯罪
有的奮斗是自取滅亡
2010-12-14東海儒者余樟法
想起提婆達多
佛門中良善多多而罪惡時有,本門中人相互謀害、殘殺的事例并不罕見,連釋尊都遭受過提婆達多的謀害-----這種欺師滅祖的行為,在儒門中是不可想象的。別說孔孟,歷代大儒的弟子、學生也絕不至于對師尊這樣下毒手。
提婆達多是釋迦族人,為佛陀父親之兄弟的兒子,阿難的哥哥,為佛的堂兄弟。他跟隨佛出家12年中但沒有證悟。之后提婆達多斗亂僧團破壞團結,鼓惑他人傷害父母,打死蓮花色女比丘尼,還屢屢加害世尊。但佛教認為,提婆達多實為大菩薩化現(xiàn),目的是從反面幫助釋加修行成佛。
這種說法,且不論“真實性”如何,其流弊之大,影響之壞,不卜可知。它為世間種種行兇作惡不擇手段者提供了最佳借口:在成就他人的理由下傷害甚至殺害他人。這樣一來,任何逾越道德底線乃至非法犯罪的手段,都可以得到冠冕堂皇的解釋了。難怪有儒家學者為五四及文革辯護,認為它們對儒家一打倒二摧殘,恰恰從另一個角度為儒家提供了一個掃除積弊而鳳凰盤涅的新機。
這就是顛倒黑白的狡辯了。儒家縱然有積弊(這個話題茲不論),豈容以那種全面否定、徹底打倒乃至惡毒摧殘的方式進行?儒家也講方便權巧、通權達變,但無論怎么變,都不能違反仁義原則,不允許采取反道德的的手段。
佛菩薩是佛教的最高“職稱”,相當于儒家的圣賢。象提婆達多的罪惡,別說圣賢,即使小人儒也不會和不敢沾染的。佛教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儒家,如果舉起屠刀屠過無辜,那就犯了死罪,即使僥幸活著,也永遠斷絕了成德成圣之望,永遠喪失了改過自新的機會。2011-3-25東海儒者余樟法
認賊作父與以父為賊
學說有優(yōu)劣,思想有好壞,信仰有正邪,文化有善惡。法家和馬家就是劣的壞的邪惡的。如果說儒家是善人大人之學,法家和馬家就是惡人強人(盜賊)之學。它們都擅于把好人教育成壞人,把真人改造成偽人,最后把人變成鬼,把人間變成地獄。
馬家法家群體也有善良,但小人惡人占多數(shù)。另外,馬家法家的人最好也好不到哪里去,或有善人,但肯定沒有圣賢大人。這是馬家法家的文化本質注定的,它們會對人的良知(包括道德和智慧)造成嚴重遮蔽。君不見,馬家法家的大腕人物,從商鞅李斯到斯大林之流,都是既惡毒又愚蠢的。同時,馬家法家的社會和政治也有善,但一定是惡占上風。
馬家法家越是原教旨,唯物主義越信仰堅定,性惡論思想越頑固,心靈越易敗壞,政治越易苛暴,社會越多罪惡。所以,儒家是越真誠越知行合一越好,馬家則相反,信仰虛假一點,言行脫鉤一點,人心反而會好一點,政治和社會反而會正?;稽c。背叛本來是可恥的,但對馬家法家的背叛則是一種向善的努力,是改邪歸正浪子回頭。象戈爾巴喬夫普京等,就屬于有功人員。
法家是家賊,馬家是外賊,以它們?yōu)橐庾R形態(tài)和指導思想,崇拜秦始皇斯大林們,都是認賊為父。認賊為父者一定會以父為賊,信仰邪見崇拜暴君者,一定會反孔反儒反真理反道德反圣賢。因為,信仰唯物主義就一定會否定仁本主義,認定法家性惡論和馬家“性關系論”為真理,就一定會視儒家性善論為謬論。
認賊為父與認賊為父都是大惡大罪都會遭“報應”,或民譴,或冥譴,或人譴,或天譴,包括各種天災人禍及法律懲罰,都是“報應”的方式。法家和馬家,不論搞理論的搞實踐的還是當打手的,縱然輝煌一時,多沒有好下場,而且往往死于內(nèi)斗之中和“本家”之手。法家和馬家社會也會遭“報應”,莽夷化禽獸化是必然的。佛教警告:謗佛要下地獄;東海提醒:反儒,人會變成鬼,社會會變成地獄。
法家和馬家根源錯誤似是而非,但自成體系,頗有吸引力煽動力和迷惑性。例如,由于世人習性深重而習性多惡,法家的性惡論貌似正確;由于先有物質后有生命再有意識,馬家的唯物論貌似真理。對此,沒有一定的擇法之眼,很容易上當受騙吸毒成癮。
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其理論訴諸于人類的習性之惡而又特別巧言令色冠冕堂皇,不少有志之士及自由人士都暗中其毒而不知。自由派在政治上與馬家大異,但對馬家唯物主義的哲學錯誤大多缺乏認知。自由派分有神和無神兩派,前者多是基督教徒,后者多為唯物主義者。有人稱馬列主義理論家宣傳家為制毒者販毒者,其信仰實踐者為吸毒中毒者,堪稱妙喻。
誤認習性為人的本質,誤認物質為第一性,也可以說是一種認賊作父。要透過習性之惡悟入本心超越性的至善,要跳出唯物與唯心的兩大“圈套”,理解仁本主義的高度真理性,需要相當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
仁本主義的仁,即《易經(jīng)》的乾元、程朱的天理、王陽明的良知等,佛教稱之為佛性、真如、法身、如來藏,道家稱之為道、太極或無極。(無極可以理解為太極的無限性。)這才是第一性的“東西”啊,于宇宙而言為本體,于生命而言為本性,于人類而言為本心。
我說過,宇宙是乾元的產(chǎn)物,人是良知的作品。有人說人是貪嗔癡的總合。錯。貪嗔癡是習,良知才是本。人,包括肉體身和意識心,都是良知生生不息的產(chǎn)品。當然,本習不二,本性不在習性之外,惡念一轉就是良知,貪嗔癡慢疑一轉就是仁義禮智信。2011-4-8東海儒者余樟法
&, nbsp;
制度的局限性
制度有其重要性,又有其局限性:無論怎么好,怎么完善,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無論怎么好,都離不開文化道德的配合、滋潤和養(yǎng)護。(好制度本身就是一定的文化和道德的產(chǎn)物。)
民主制毫無疑問高于專制,但它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弊端和漏洞。有些弊端和漏洞可以通過制度的不斷完善逐步消堵,但舊的消堵之后,新的又會出現(xiàn),而且有些問題根本可以無法單純依靠制度本身去解決。
因此,民主制高于君主制更高于黨主制,同時,王道關于民主,德治高于法治,所以我說過,民主法治相當于新王道政治的初級階段。關于民主的不足和制度的局限,物則堂儒友有一段跟帖說的很透徹,特錄于左:
“中庸上講到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句話的意義不僅適用于古代的君主制,也適用于民主制。君主制下所謂人存政舉即是將希望寄托在圣君賢相上,圣賢在位,總是一切好說,如果黃鐘毀棄瓦否雷鳴,昏君奸佞用事,則善政無存,人民遭殃。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憲政民主和三權分立等舉措只是消極的避免了權力集中,使政治家受到監(jiān)督,不能為所欲為,并不能積極的成就善政。如果政治人物太過平庸,德性水準和政治智慧都不高,民主制也不能有效的興利除弊。平時可能看不出來,一到危機時刻就暴露無遺。
以目前備受關心的日本為例,戰(zhàn)后日本在美國的主導下實現(xiàn)了責任內(nèi)閣制,至今已經(jīng)60多年,制度架構相當完備,法制健全,平時可謂井井有條,但時下的日本核電站事故充分暴露了日本政治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針對此次核泄漏,東京電力公司明顯應對乏力,政府應該擔起主要責任,成立應急指揮部,調配國內(nèi)外一切可用的資源,集中兵力,盡快將其解決??墒侨毡菊畢s將擔子扔給東京電力,只是從旁進行有限的協(xié)助指導,結果導致事態(tài)不斷惡化,泄漏已經(jīng)三周,至今仍然看不到解決的期限,專家預測最終解決可能還要一月乃至數(shù)月之久。民主黨政府初次組閣,其要員多出身社會活動家,缺乏實際執(zhí)政經(jīng)驗特別是應對突發(fā)性重大事件的經(jīng)驗。在野的自民黨戰(zhàn)后長期執(zhí)政數(shù)十年,經(jīng)驗豐富。目前民主黨想與自民黨成立連立政權,以借助其經(jīng)驗共度難關。自民黨卻在此時提出如果要連立,首相菅直人必須下臺讓位。國難當頭之際,仍然不肯放棄成見,黨爭不已,置國家民眾利益于不顧。如此作為,正好給了專制勢力以絕好的借口。
專制體制下,人民乃至體制中的大部分人處于被動狀態(tài),自由獨立的意志不被允許,也就不能為自己負責。民主制下,自由得到保障,人可以有獨立意志,但有了這些,不保證就一定能為自己負責,德性智慧不夠,還是可能會墮落,制度再好也沒用。制度只能防止罪惡不現(xiàn)行,卻無法轉變罪惡的種子。儒家成德之教卻能夠提升人的內(nèi)在道德,自由的制度下,更容易發(fā)揮此功效。所以制度保障與成德之教實都是不可或缺的?!保ǜ谌鍖W聯(lián)合論壇東海《人靠不靠得?。俊罚?011-4-6
關于蘇聯(lián)解體和項羽失敗
反思本來是為了發(fā)現(xiàn)不足糾正偏差認識錯誤總結過去獲取經(jīng)驗,但有一種反思很特殊,認為某些人物及某制度的失敗原因是太仁慈太寬容,或惡得不夠徹底和到位。例如,項羽兵敗烏江,是因為沒有在鴻門宴上干掉劉邦;毛澤東事業(yè)不順,是因為沒把很多應該殺的反動派殺掉;專制體制出了大問題,是因為專制程度不夠要加強黨的領導等等。
關于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俄羅斯共產(chǎn)黨中央總書記久加諾夫說: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垮臺的真正原因是他的三壟斷制度:壟斷真理的意識形態(tài)制度,壟斷權力的政治法律制度,壟斷利益的封建特權制度。這種反思才是正面、善性和有益的。而某北大原副校長則不一樣,他反思的結論是:蘇聯(lián)解體根本原因是放棄階級斗爭。這就是惡性反思的典型。
這種惡性反思,客氣點說,紙上談兵書生之見,無論動機如何,導致的結果都是惡性的,容易讓手握屠刀的人物及勢力在錯誤的、成魔的道路上奔得更狂。
關于項羽的失敗,韓信說是項羽小家子氣,“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nbsp;陳平歸因于“項王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蓖醴蛑赋觯骸胺e忮害、輕殘殺”才是項羽失敗的要因。項羽“事懷王而弒之,屬宋義而戕之,漢高入關而抑之,田榮之眾來附而斬艾掠奪之?!逼鋽∮趧钍潜厝坏模绻梅对鲋嫺傻魟?,只怕會死得更快。王夫之說:
“李密以殺翟讓故,諸將危疑,一敗于邙山,而邴元貞、單雄信亟叛之;密欲守太行、阻太河以圖進取,而諸將不從,及粗帥以降唐,則欣然與俱,而密遂以亡。項羽殺宋義,更始殺伯升,皆終于敗,其轍一也。然則令項羽殺漢王于鴻門,犯天下之忌,愈不能以久延,而味者猶稱范增為奇計,鄙夫之陋,惡足以知成敗之大綱哉?”(《讀通鑒論》)2011-4-9東海儒者余樟法
他們?yōu)槭裁础爱愖儭保?
儒家圣賢道德修養(yǎng)、文化立場都是不退轉的,就像佛不會退轉為魔一樣。一般士君子和愛儒學儒者則不穩(wěn)定,不排除道德上縮小乃至變惡、立場上轉向異端外道的可能性。(不過,在古今中外所有學派宗派中,儒門中人是最不容易退化和轉向的。)
出自儒門的韓非子李斯們轉變?yōu)榉?,各有一定儒學修養(yǎng)的毛澤東馮友蘭們轉變?yōu)轳R家,就是道德退化、信仰轉向的典型。
對于良知本性,圣人證悟(圓證),賢者解悟,都能堅信之徹解之實行之,一般士君子和愛儒學儒者,理解有限或屬于口頭禪。其信仰實踐的程度就有限,遇到言之成理、自成體系的異端學說,加上各種外在因素和力量的影響誘惑,就很可能產(chǎn)生動搖乃至成為異端的俘虜。
韓非子李斯的老師荀子的性惡論觀點就是錯誤的,雖為大儒,乃“儒門外道”,對學生的“異變”要負主要責任。馮友蘭認為“良知是個假設”,其儒學理論純屬口頭禪,信解行證四個字,信行證都欠奉,解得也不透。毛澤東青少年時代對傳統(tǒng)文化有所認識和理解,但程度較低,蜻蜓點水,似是而非。在馬克思主義紅遍全球的時代,這類人物棄儒歸馬是“正?,F(xiàn)象”。
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盡管為半吊子,其文化智慧水平與周圍的那些土老帽和“洋插隊員”們相比,卻高明得不可以道里計。(由于缺乏良知信仰,違悖仁義原則,智慧便為邪智。)從馬列集團中脫穎而出,可謂理所當然,勢所必然。2011-4-12東海儒者余樟法
首發(fā)儒學聯(lián)合論壇學術廳: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注:東?!洞罅贾獙W》一書已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責編楊建國。280千字,23.75印張。)歡迎批評。郵購處見東海儒者余樟法的新浪草堂http://blog.sina.com.cn/donhai5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