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為了讓平民養(yǎng)得起孩子,宋政府是這么做的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20:24:40
        標簽:孩子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為了讓平民養(yǎng)得起孩子,宋政府是這么做的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四月廿一日庚辰

                  耶穌2021年6月1日

         

         

         

        一些人口學研究者會將人口當成社會發(fā)展的累贅與負擔。但宋朝的政府與主流社會顯然不是這么認為,他們更相信人口是國家的財富。因此,宋朝政府并不支持民間自發(fā)的生育控制行為,而是鼓勵生育,將人口增長列為考核地方官員的首要指標:“守令滿替,并以生齒增減,為殿最之首?!?o:p>

         

        當然,宋王朝也不會像后世的羅馬尼亞那樣設立“月經(jīng)警察”。宋政府的對策是:一、立法禁止溺嬰,“殺子之家,父母、鄰保與收生之人,皆徒刑編置”。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溺嬰的陋俗也必須嚴厲禁止;二、給貧困家庭發(fā)放生育補貼,激勵她們將孩子生下來撫養(yǎng)成人。南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下詔:“禁貧民不舉子,有不能育者,給錢養(yǎng)之。”這便是南宋政府的“胎養(yǎng)令”。

         

        那么怎么樣的家庭可以獲得生育補貼、政府補貼的標準又如何呢?紹興八年的一道法令規(guī)定,“州縣鄉(xiāng)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貧乏之家,生男女不能養(yǎng)贍者,每人支‘免役寬剩錢’四千。”宋朝政府按居民財產(chǎn)多寡,將鄉(xiāng)村戶劃為五等,坊郭戶劃為十等。鄉(xiāng)村第五等戶,是“家業(yè)錢”只有三四十貫(按購買力折算,相當于人民幣1.2萬元)以下的農(nóng)村下戶,家境貧寒,“粗糲不充,布褐不備,均未免凍餒之憂”;城市第七等戶以下,家產(chǎn)通常不足十幾貫錢,也是貧乏之家。因此它們都被納入國家救濟的范圍。

         

        救濟的標準是生下孩子后,政府給每戶每胎補貼4貫“奶粉錢”,大約值1200元人民幣。這筆支出來自“免役寬剩錢”,是由地方政府征收并留存?zhèn)溆玫囊豁椮斦杖?。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宋朝貧民生育補貼,是由地方財政負擔的。

         

        “胎養(yǎng)令”施行三年后,即紹興十一年(1141),由于地方政府的“免役寬剩錢”有限,入不敷出,一位叫王洋的地方官上書皇帝:“近蒙恩詔,貧乏之家生男女而不能養(yǎng)贍者,人與免役寬剩錢內(nèi)支四千,可謂仁德甚厚矣。然免役寬剩,州縣所收甚微,勢不可久。乞鄉(xiāng)村之人,無問貧富,凡孕婦五月,即經(jīng)保申縣,專委縣丞注籍,其夫免雜色差役一年。候生子日,無問男女,第三等以下給義倉米一斛?!w義倉米本不出糴,今州郡尚有紅腐(指儲糧)去處,二郡歲發(fā)萬斛,可活萬人。通數(shù)路計之,不知所活其幾何也?!至x倉之米若有不繼,逐年隨苗量添升斗,積以活民,民自樂從。再三審度,實可經(jīng)久?!?o:p>

         

        王洋建議朝廷,將給予產(chǎn)婦之家的貨幣補貼調(diào)整為糧食補貼(每戶每胎給米一斛),并將救濟的對象擴大到鄉(xiāng)村第三等戶以下。因為靠“免役寬剩錢”難以長久維持,而各州縣的義倉儲糧甚多,而且倉糧用盡了也比較容易征收、補充,“實可經(jīng)久”。同時,王洋還建議,對妻子有身孕的農(nóng)民免除一年雜色差役。

         

        宋高宗接到報告后,批準了免除孕婦丈夫徭役的提議,又批示說:“愚民無知,迫于貧困,不能育,故生子而殺之。官給錢物,使之有以育,則不忍殺矣。聯(lián)為民父母,但欲民蕃衍,豈惜小費也?”“乃詔戶部措置”,讓中央財政撥款發(fā)放生育補貼,即由中央政府負擔起國民胎養(yǎng)的財政支出。紹興十三年,又下詔蠲免生育之家的丁稅。

         

         

         

        到了紹興十五年(1145),胎養(yǎng)補貼的又改為由常平倉、義倉聯(lián)合發(fā)糧:“臣僚言:‘已降指揮,生男女每名支錢四貫文,于常平或免役寬剩錢內(nèi)支。竊聞州縣免役錢所收微細,乞發(fā)義倉之粟以賑之?!t于見管常平、義倉米內(nèi)每人支米一碩?!?o:p>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之后,又改為同時發(fā)送錢米:“詔,應福建路有貧乏之家生子者,許經(jīng)所屬具陳,委自長官驗實,每生一子,給常平米一碩、錢一貫,助其養(yǎng)育。余路州軍依此施行?!彼螌幾陂_禧元年(1205),朝廷又重申舊令:“申嚴民間生子棄殺之禁,仍令有司月給錢米收養(yǎng)?!?o:p>

         

        總之,按南宋政府“胎養(yǎng)令”的精神,凡鄉(xiāng)村與城市的貧困家庭,在妻子懷孕五個月的時候,可以到所在州縣政府登記,申請政府救濟。政府的救濟包括:免除孕婦丈夫一年的徭役,有點像“陪產(chǎn)假”;蠲免生產(chǎn)家庭的丁稅錢,即減稅;以及發(fā)放生育補貼?,F(xiàn)代政府也是這么鼓勵國民生育的。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