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宋朝富人為什么要爭著買度牒?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16:17:27
        標(biāo)簽:宋朝富人、度牒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朝富人為什么要爭著買度牒?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節(jié)選自 吳鉤新書《宋潮:變革中的大宋文明》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四月廿二日辛巳

                  耶穌2021年6月2日

         

         

         

        度牒,就是古時候政府發(fā)給僧尼、道士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可以這么說,有度牒的才是“正版和尚”。

         

        度牒可能在南北朝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因為北魏時,僧尼須入僧籍,歸僧曹管理。名列僧籍的僧尼才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出家人。既然有僧籍,很可能就有證明身份的憑證??梢源_證的是,唐朝已經(jīng)有了度牒制度,然后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前期。乾隆年間,漢傳佛教的度牒制度被廢除。

         

        這里值得一說的是宋代的度牒。宋朝的度牒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有價證券,宋政府經(jīng)常將“空名度牒”(未登記出家人姓名的度牒)當(dāng)成財政工具與貨幣工具:1)在財政緊張時,宋政府往往會印制一批空名度牒,直接鬻賣,借以彌補財政赤字;2)當(dāng)?shù)胤秸蚰硞€部門需要中央財政撥款時,朝廷往往不是直接撥現(xiàn)錢,而是撥給若干道空名度牒;3)有時候,政府還會用空名度牒回籠超發(fā)的紙幣;4)在政府購買中,宋朝有時也會直接用度牒支付;5)榷貨務(wù)在兌付商人的鈔引時亦會搭配度牒。

         

        宋政府平均每年發(fā)售近萬道空名度牒,但出家人數(shù)量并沒有隨之出現(xiàn)明顯增長。北宋前期,出家人申領(lǐng)度牒是免費的,但需通過考試,僧尼人數(shù)一直保持40萬名左右;北宋中期開始鬻賣度牒,僧道人數(shù)反而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只保留20萬名左右,這一數(shù)字一直保持到南宋。顯然,許多人向政府購買度牒并不是因為要出家當(dāng)和尚。

         

        那么,宋人為什么要競相購買度牒呢?一種常見的觀點認(rèn)為,由于出家人擁有免征或減征賦稅的經(jīng)濟特權(quán),所以,宋朝的富戶便通過購買度牒的方式來逃避賦稅。比如有一位雜文家撰文說:

         

        “在宋朝,度牒的價格基本上是一路上漲的。度牒價格的上漲,表明國家聚斂財富的貪婪之心;但價格如此上漲而老百姓仍然踴躍購買,則說明,與承擔(dān)未來沉重的差徭相比,出這個價錢買斷未來的差役義務(wù)也是劃算的。因此也可以說,度牒價格是徭役輕重變化的晴雨表。度牒漲價說明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不足,預(yù)計到未來政府強加的差徭可能極為沉重。如果人們估計到未來輕徭薄賦,就沒有必要花重金購買度牒以逃避差徭了。宋朝度牒價格一直上升,正是反映了賦役沉重、而且不斷加重的事實?!?o:p>

         

        然而,這個“計算”只是雜文作者的想當(dāng)然,因為研究宋代社會史的學(xué)者指出一個事實:“唐朝中期以后,寺院、僧尼免除賦稅的特權(quán)逐漸喪失,但徹底打破寺院、僧尼的免賦特權(quán)還是在宋代”;“到南宋時期,與一般老百姓一樣,僧道照樣交納人頭稅,而且比一般老百姓高得多”。如此說來,逃避賦稅并不是宋代富民爭購度牒的動機。

         

        宋朝人為什么要競相購買度牒?讓我直接說出謎底吧,宋朝的富人愿意掏一大筆錢購買若干道度牒,其實是出于理財?shù)目紤]——因為宋代的空名度牒就是一種理財工具。

         

        宋朝自治平四年(1067)發(fā)售空名度牒以來,度牒的官方交易價大體上是逐步上漲的,熙寧年間一道度牒售價為120貫錢,元豐七年(1084)為130貫,建中靖國元年(1101)為220貫,紹興末(1161)漲至500貫,紹熙三年(1192)又漲至800貫,嘉定五年(1212),竟然是“每度牒一道,價千五百緡”。南宋度牒價格暴漲,主要是因為會子貶值的緣故,換言之,空名度牒比會子更能保值,具有價值貯存的功能。宋人購買度牒,就如今人購買紙黃金一樣,在紙幣貶值的過程中可以保有購買力。

         

        之所以說度牒具有購買力,是因為宋朝的空名度牒是可以當(dāng)成貨幣使用的,法國漢學(xué)家謝和耐說:宋王朝出售度牒的做法,“使得度牒成了在市場上進(jìn)行交易的對象,它們原來固有的作用和意義已所剩無幾。旅行家們使用這種度牒來交納自己的旅費,商人也用它們來交納自己的貸款,這就是紙幣的雛形之一”。

         

        不過,富戶屯積空名度牒,還不僅僅是為了保值,或者將度牒當(dāng)支付工具使用,更是想投機炒賣,因為宋政府有時候發(fā)售度牒太多,導(dǎo)致度牒交易價下跌,此時,豪富之家往往會低價大量購入,以圖日后高價賣出:“所有者皆兼并豪右之家,方且待價,必厭其所欲然后售?!北热缧湍觊g,空名度牒的交易價“折價至九十千”,甚至一度跌至“二十千一紙”,“而富家停塌”,即大量購入、屯積度牒,其后度牒價格“漸增至百余貫”,炒賣度牒的富戶狠狠賺了一筆。又如孝宗即位之初,度牒“每道權(quán)減作三百一十二貫出賣”,到淳熙年間,又回升到500貫每道,“富豪之家曾先請買,增價出賣,有至五百貫以上者”。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

         

        空名度牒并未書填出家人姓名,因而是可以轉(zhuǎn)手的,《水滸傳》里有個趙員外,便送了魯智深一道度牒。在宋朝,民間的度牒交易也是合法的,根據(jù)建炎年間的一條法令,商民在本州郡購買了度牒,“如客人再行翻改往別路州軍者,許令經(jīng)守臣陳狀,當(dāng)官拆實封遞牒驗實,于公據(jù)后批鑿某州軍、某年月日,驗認(rèn)別無虛偽,系銜用印押字,仍別給折角實封遞牒,當(dāng)官面付,客人赍執(zhí)前去所指州軍貨賣?!惫俑皇墙官I賣偽造的度牒,禁止將亡故僧道的度牒“洗改轉(zhuǎn)賣或承代詭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rèn)為宋代的空名度牒是一種有價證券。

         

        由于空名度牒實質(zhì)上已成了一種有價證券,明人陸容談楮幣,便將宋代的度牒列了進(jìn)來:“曰楮幣耳,宋有交子、會子、關(guān)子、錢引、度牒、公據(jù)等名,皆所以權(quán)變錢貨,以趨省便?!彼稳诵蕖痘仕沃信d兩朝圣政》,也將度牒列入“財用門”,與楮幣并列。宋朝度牒的發(fā)行部門也顯示了它的財政屬性:本來度牒是禮部的祠部簽發(fā)的,但空名度牒經(jīng)禮部簽署后,往往由榷貨務(wù)發(fā)行,如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詔,“榷貨務(wù)見賣度牒等,于即今價直上添入綾紙工費錢出賣”,度牒的售價原為每道110貫錢,現(xiàn)在每道增添10貫。紹興四年(1134),宰相又提議:“榷貨務(wù)出賣祠部度牒,遠(yuǎn)方不能就買,欲量付諸路?!毙性谌敦泟?wù)發(fā)行空名度牒,遠(yuǎn)方之人購買不到,因此政府考慮將度牒的發(fā)行權(quán)下放到路級部門。

         

        總而言之,宋人競相購買度牒,跟今天的人爭著購買紙黃金一樣,是一種投資理財?shù)男袨椤?o:p>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