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木做的房子,鐵打的房產(chǎn)稅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18:37:27
        標簽:房產(chǎn)稅、房子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木做的房子,鐵打的房產(chǎn)稅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月初七日癸亥

                  耶穌2021年11月11日

         

         

         

        房產(chǎn)稅在中國的歷史是非常長的,自唐朝始征以來,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收過房產(chǎn)稅。

         

        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會說,先秦時的“廛布”便是房產(chǎn)稅。什么叫“廛布”呢?漢代學者鄭玄解釋:“廛布者,貨賄諸物邸舍之稅?!鼻宕脑墩f:“廛布者,商賈所居屋稅也?!笨梢姟扳懿肌眹栏駚碚f是營業(yè)稅,而不是房產(chǎn)稅,房產(chǎn)稅是財產(chǎn)稅。

         

        漢代時又有“市肆租稅”,也容易被誤解為房產(chǎn)稅,但這“市肆租稅”也是向商鋪征收的營業(yè)稅,并非房產(chǎn)稅。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出現(xiàn)一種“店舍稅”:“稅市,入者人一錢,其店舍又為五等,收稅有差。”這種“店舍稅”被納入“稅市”的范圍,顯然也是跟“廛布”差不多的營業(yè)稅。

         

        直到唐朝的德宗時代,單純的房產(chǎn)稅才誕生,叫做“間架稅”,征收的地理范圍是長安城。“間架”,指房屋的計量單位:“凡屋,兩架為一間”。顧名思義,間架稅是按房屋數(shù)目征收的,不過也兼顧房產(chǎn)的市值:“屋有貴賤,約價三等,上價間出錢二千,中價一千,下價五百?!碧普鶕?jù)估值,將長安居民的房產(chǎn)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房每間征收2000文錢,中等房每間征收1000文錢,下等房每間征收500文錢。

         

        間架稅開征后,給民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衣冠士族,或貧無他財,獨守故業(yè),坐多屋出算者,動數(shù)十萬,人不勝其苦”。當時長安城的沒落貴族,并無多少財產(chǎn),只是祖上傳下的房產(chǎn)多了一些,一番計算下來,要繳納的稅錢劫輒超過10萬錢,所以不勝其苦。由于反對者眾,間架稅實行不足一年,便廢止了。

         

        但五代時,房產(chǎn)稅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成為正式稅種,名為“屋稅”。不過我們尚不知道五代時期的屋稅如何征收、稅率幾何。

         

         

         

        趙宋立國后,延續(xù)五代的慣例,也是將屋稅定為正稅,從北宋初到南宋末,屋稅一直都是國家正稅,征收的范圍為“諸州縣寨鎮(zhèn)內(nèi)”,即全國各個城市、城鎮(zhèn),換言之,宋朝的房產(chǎn)稅是一種城市稅,只向市民征收,農(nóng)戶不需要繳納。

         

        為什么房產(chǎn)稅在晚唐的長安行之不通,到了兩宋時期卻能夠施行于全國范圍呢?原因之一,是晚唐的市場與民間財富還無法支撐起間架稅,讓我舉個例子說明:唐德宗年間,由于朝廷長年與藩鎮(zhèn)交兵,國庫日漸空虛,政府決定向長安的商人“借錢”,說是“借”,其實跟搶差不多,“京師囂然,如被盜賊”,哪個不乖乖掏錢,便抓起來拷打,有人因為“不勝鞭笞,乃至自縊”,一番搜刮下來,也才“借”到八十萬貫??梢娞拼L安的商民并不富有。

         

        宋朝社會的財富量則遠遠超過了唐朝。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北宋慶歷年間,因為與西夏打仗,宋廷也是“急于財用”,三司預算下來,尚未有數(shù)十萬貫的財政缺口,“議者請呼數(shù)十大姓計之,一日而足”。政府只向京師數(shù)十位富商求助,一日之內(nèi)便籌借到數(shù)十萬貫錢。唐宋兩朝民間財富儲量的巨大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王朝,據(jù)趙岡等學者的研究,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南宋時達到22.4%;而清代中葉(嘉慶年間)的城市化率約為7%,民國時才升至10%左右。作為城市化發(fā)達的標志,宋代出現(xiàn)了獨立的城市戶口,稱為“坊郭戶”,與“鄉(xiāng)村戶”相對。宋朝的正稅也分為“民田之賦”與“城郭之賦”,“城郭之賦”包括屋稅、地稅、城市契稅、商稅、市舶稅(海外貿(mào)易抽解),等等。

         

        歷代,田賦都是國家財稅的大頭,占政府歲入的70%以上。但在北宋熙寧年間,農(nóng)業(yè)稅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紹熙年間,非農(nóng)業(yè)稅更是接近85%,農(nóng)業(yè)稅變得微不足道。這是其他王朝從未有過的事情,若非宋代工商業(yè)發(fā)達、政府善用市場手段調(diào)動財富,不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財稅結構。

         

        作為城市工商業(yè)繁榮的體現(xiàn),宋朝的房產(chǎn)市場也非?;钴S,城市中,滿大街都是房地產(chǎn)中介,叫做“莊宅牙人”。跟今天一樣,宋朝的富人也喜歡投資房產(chǎn)(另一個投資熱點是放貸業(yè)):“兼并之家,物業(yè)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營運鈔物”,或“占據(jù)官地,起蓋房廊,重賃與人,錢數(shù)增多”;“房廊之家,少者日掠錢三二十千;及開解庫(放貸業(yè))、店業(yè)之人家,計有數(shù)十萬緡者,營運本錢動是萬數(shù)”。

         

        這些投資房產(chǎn)租賃業(yè)、金融業(yè)的宋朝“兼并之家”,宛如資本主義興起之時的貪婪的威尼斯商人,跟“貧無他財,獨守故業(yè)”的晚唐“衣冠士族”是氣質(zhì)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前者是新興的城市商人,中心支撐起一個新的稅種;后者是沒落的貴族,連間架稅都支付不起。

         

        唐朝間架稅推行不下去的另一個原因,是稅制設計簡單,按房屋數(shù)目計算稅額,施行過程中容易演變成急斂暴征:稅吏“入人之廬舍而計其數(shù)”,房屋多者,要繳的稅錢“動數(shù)十萬”。

         

         

         

        相比之下,宋朝屋稅的征收制度要復雜得多。我們都知道,建筑面積相同的房子,在城市的不同地段,價值與收益(比如租金)是完全不一樣的。沖要地段,“屋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多是上等有力之家”;而“后街小巷閑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yè),每間只賃得三文或五文”。因此,宋政府根據(jù)地段的沖要閑慢、房屋的收益估價,將要征稅的房產(chǎn)分為十等(晚唐間架稅只分為三等),不同等次的房子,需要交納的稅率與稅額也不一樣。

         

        后來,宋政府發(fā)現(xiàn),分十等征稅還是難免“上輕下重不等”,所以,又“于十等內(nèi),據(jù)緊慢每等各分正、次二等”,這樣,納入征稅范圍的房產(chǎn)被分成二十個等次,相當于將屋稅分為二十個梯度。新稅制在河北東路試行下來,“委是上下輕重均平”,于是北宋政和二年,便推廣于全國。

         

        但宋朝屋稅的稅率如何,我們尚不清楚。有一個數(shù)據(jù)也許可以參考:熙寧九年(1076),應天府畿內(nèi)七縣,“共主客六萬七千有余戶,……屋稅五千余貫”。我們按20%的城市人口計算,應天府的坊郭戶大概是13400余戶,已知屋稅總額為5000余貫,可以估算出戶均納屋稅大約370文錢(每年)。這個稅負,應該說,是不高的。

         

        宋政府也經(jīng)常減免房產(chǎn)稅,比如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升州發(fā)生火災,朝廷即派員“訪民疾苦,被火家悉蠲屋稅”;大中祥符五年,濱州、棣州水災,宋真宗也是下詔:“濱、棣州民,僦官舍及屋稅、鹽錢并減其半,俟水落仍舊”。

         

        總而言之,屋稅作為一個稅種,在宋代是相當成熟的。

         

        宋朝之后,明清兩朝都不怎么重視包括房產(chǎn)稅在內(nèi)的“城郭之賦”,而以田賦為本。不過,房產(chǎn)稅還是零星存在,明代京城及個別城市的居民要交“房號錢”,這房號錢便是房產(chǎn)稅;明末財政虛空,朝廷曾計劃在全國范圍征收房號錢,但受地方士紳阻撓,最終未能收到多少錢。清代前期,江寧等地方也有“房稅”、“廊鈔”、“棚租”等名目的房產(chǎn)稅,但在乾隆時期又基本廢止了,直至清末,迫于財政壓力,各省才仿效租界稅法,開征“房捐”,即房產(chǎn)稅。

         

        從晚唐的間架稅,到兩宋的屋稅,再到明代的房號錢、清代的房捐,房產(chǎn)稅在古代中國少說也存在了上千年。不過,房產(chǎn)稅制的設計是否合理,征收是否順利,則各個時代大不一樣。(首發(fā)于2018年)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