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枯d道之器和江海之量 ——東??蛷d論君子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1-12-06 12:49:59
        標簽:江海之量、載道之器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載道之器和江海之量

        ——東??蛷d論君子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月十四日庚午

                  耶穌2021年11月18日

         

        君子能不能受委屈?既能又不能。

         

        首先,君子人是人類中最能忍受苦難屈辱的。對于現(xiàn)實的壓迫、生活的困難、親友的誤會、民眾的輕侮等等,心耳無不順,順其自然而已。

         

        但是,君子屈己不屈人,更不屈道,見不得政治無道、社會不公,見不得世人受苦受難受冤,見不得大道真理受委屈。論及道理和政治,一秉至公,無論面對什么龐然大物,也不敢有絲毫動搖、退讓和容忍。越是碰不得的東西越要去碰一碰!

         

        君子能不能受委屈,與能不能忍辱密切相關(guān)。

         

        士可殺不可辱,圣賢君子不可侮,這是對世人特別是政治人物的一種道德要求。同時,不侮辱他人,更不侮君士君子,又是一種道德自律和禮儀修養(yǎng)。但是,請注意,就君子自身而言,又是最能受侮忍辱的。

         

        佛教強調(diào)忍辱功夫。佛教忍辱,是指能夠忍受他人的嫉妒、瞋恨、障礙乃至毆打傷害。儒家以直報怨,并不一味忍辱,但對于世人的嫉恨、歧視、侮辱和誤會,則不妨一笑了之。這是不忍而忍,因為不需要忍,根本不是個事,完全不值得計較。在非正常社會,要成為君子,就難免遇到種種艱險魔難,歧視誤會算得了什么呢。如果一點點委屈都受不了,那趁早打退堂鼓為好,退回母胎最好。

         

        2008年東海自題《大良知學(xué)綱要》曰:十年風(fēng)雨不尋常,不趕潮流氣自昂。魔難幾經(jīng)成鐵漢,士心一立勝金剛。士之大者為君子,士心者,君子之志也。金剛者,永不毀壞,永不本色,可以承受一切艱難險阻挫折打擊!

         

        無魔不成佛,有難始成仁。佛教言,一個人在成佛前有四重魔障,即受到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四種魔的障礙。東海曰,一個人要成仁,也需要接受種種考驗,通過種種難關(guān)。難關(guān)很多,因人而異,概乎言之有四:利益關(guān),名望關(guān),恐懼關(guān),懈惰關(guān)。

         

        欲成仁,首先必須把仁義放在第一位,擺脫利益誘惑,超越一己私利。有些人不難忍窮,不能忍辱,不能忍受世俗的誤會、輕蔑和侮辱,就過不了名望關(guān)。有些人能忍辱,浩氣不足,面對邪惡,怯懦退縮,就過不了恐懼關(guān)。

         

        有些人大勇無畏,威武不屈,但時間一久,心生懈怠??鬃优u冉求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绷Σ蛔愣鴱U于中途,信心不足而畫地為牢,都是懈惰的表現(xiàn),這就難過懈惰關(guān)。四關(guān)是四個最大的障礙,可稱為成仁四關(guān),能夠忍辱就是其中一大要求。若能一一四關(guān),自能勇猛精進,直到義理通達,功夫成熟,確立大本,悠游仁宅,三月不違乃至終身不違。

         

        君子受侮,必自反焉。孟子有三自反論:“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睂θ擞卸Y而別人不能以禮相待,就要反思自己敬意夠不夠,禮儀表現(xiàn)是否有形無質(zhì)、淪為形式。

         

        如果自己無禮,就更要自反了?!坝腥擞诖?,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如果自反沒問題,自反而仁而忠而有禮,依然遭到橫逆無禮的對待,那就證明對方是個妄人和禽獸化的人,那就不值得責難了。這是君子的風(fēng)范和尊嚴表現(xiàn)。

         

        厚德載物,大德載道。大德意味著大格局大氣象大心量,這才是載道之器,傳道弘道行道都有賴于此。伊川先生言:“人有斗莦之量者,有鐘鼎之量者,有江河之量者,有天地之量者。斗莦之量者,固不足算;若江河之量者,亦已大矣,然滿則溢也;惟天地之量者,無得而損益。茍非圣人,孰能當之!”(《二程集》)

         

        圣人天地之量,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大不易及。但儒者應(yīng)有江河之量,至少要有鐘鼎味,絕對不能斗莦化。斗莦之量,識淺量小,小是小非,無窮計較,離儒家、離君子遠矣。無德無智鼠肚雞腸者,載不動半點道,就像李清照的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樣。

         

        一個君子群,即使沒有群規(guī)沒有管理,大家同樣可以和諧相處,和平共處。論道爭理,當然無妨嚴厲,吾批蔣慶就很嚴厲。但君子之間無論怎樣嚴厲和激烈,不至于像小人集團和垃圾群那樣,雞零狗碎,牛溲馬勃,東長西短,小是小非,吵鬧不休。如果有人不求上進,自甘為小,就不適合這里。

         

        東??蛷d有禁止人身攻擊這一條,我建議適當放寬。因為何謂“人身攻擊”,定義寬泛,很容易上綱上線。比如犬儒一詞,褒貶就不易辨。原有褒義,后成貶義,雖然貶義,又不嚴重,與“犬奴”有別。我覺得,只要雙方不是懷有明顯的敵視、侮辱的惡意,污言穢語有礙觀瞻,不妨從寬處理,任其自然。就像大人看兒戲,含笑旁觀可也。相信有緣入本群者,不至于小題大做,過度胡鬧而自降身份。

         

        事和理無窮無盡,有的值得認真,值得計較,有的不值得。別人對自己無禮,就是最不值得計較的事,最沒有計較的價值。東海不許儒生和廳友們對他人無禮,但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無禮。只要不麻煩我,不影響我的生活和事業(yè),一般人怎么無禮都無妨。那是橫逆之徒的錯誤乃至不幸,與吾何干哉。

         

        陸續(xù)有儒生和舊雨新朋表示,在外人面前如何如何維護東海。特此強調(diào),一般情況下,不維護才是對我最好的維護。鄭人譏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其侮辱性不會低于“犬儒”之譏。不聞子貢與鄭人計較,只是以實告孔子而已,孔子則欣然而笑。這才是儒門應(yīng)有的風(fēng)范,豁達寬宏,天空海闊,謗譽無動。

         

        當時孔子與弟子們走失,子貢向鄭人打聽而找到孔子,所以順便轉(zhuǎn)告鄭人之譏。否則,我想連轉(zhuǎn)告都是多余。當然,若是當權(quán)派和大人物詆毀孔子,子貢挺身而出為夫子辯護,就是有必要的。

         

        對于批評異議,更是特別歡迎,無論善意惡意都歡迎。注意,理論寸步不讓,是堅持真理正義,可不是有錯不認。無論思想道德過錯,一旦發(fā)現(xiàn),自當及時修正。如果有人指出來,無論其意愿和態(tài)度如何,客觀上都有助于自己過而改之。即使對方居心不良態(tài)度不佳,或者無中生有無限上綱,也不要緊,無則加勉。

         

        東海當年儒佛道兼修又崇尚西學(xué)西制,后來陸續(xù)發(fā)現(xiàn),佛道西學(xué)相比儒家都有所不足,乃毅然皈儒。那就是一種自我修正。慶幸自己終于覺悟,遺憾自己覺悟得晚。如果當年有大儒及時批評提廝,或可令吾早日回家。

         

        印象深刻的是,當年蘆笛先生連篇累牘的譏儒批吾,對吾進一步深入儒經(jīng)和歸本于儒頗有刺激作用。對方批得越猛,吾越發(fā)現(xiàn)儒家和孔子的正確偉大。批評異議之作用大矣哉。至今憶及蘆笛先生,滿滿都是謝意。歸儒以來,特別歡迎批評異議,這是原因之一。對于道德和思想的成長,有時批評比贊美更重要更有意義。

         

        思想上吾批評起他人來,也往往毫不客氣。衛(wèi)道寸土不讓,論理寸步不讓,這是東海一以貫之的臭脾氣。無論對誰都一樣。別說晚輩同輩,前輩也一樣;別說一般前輩,有恩于吾的老前輩也一樣。

         

        論及道德政治大理,吾必真言直發(fā),暢所欲言。雖然不愿得罪,卻也不怕得罪,無論對方多么德高望重或位高權(quán)重,無論自己因此喪失多少一時利益或機遇。思想市場來不得絲毫客氣,理論問題實事求是才是王道,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多次有人笑吾氣大好斗,門戶之見??嘈o語。世人但見吾氣大,不知吾大器。吾千磨百折、歷盡艱險豁出性命而做出來的學(xué)問,明起來的道理,是吾大半輩子心血,,豈能為區(qū)區(qū)門戶所拘,豈能拿來與人爭一日之長,斗一時之氣。

         

        孔子說:“知我者其天乎?”孟子言:“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千古同概。更可悲的是,配與吾一辯者,天下寥寥。道及高處萬古香,可惜絕大多數(shù)學(xué)者包括儒者,聽之不懂,聞之不到,看之無物,茫如墜煙霧,遑論辯論。

         

        余東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責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