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春節(jié)后,宋朝人是怎么發(fā)“開工紅包”的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
壬寅正月初六日庚寅
耶穌2022年2月6日
“利是”一詞,最早為粵方言區(qū)的習慣寫法,實際上是一種誤寫,準確的寫法應該是“利市”。
“利市”則是一個相當古老的詞,在宋元人的用語中,“利市”已很常見;明清時期的世俗小說也大量出現(xiàn)“利市”的說法。
宋人羅大經(jīng)曾在《鶴林玉露》中考證過“利市”一詞的來歷:“俗語稱‘利市’,亦有所祖?!蹲笫蟼鳌罚亨嵢嗣松倘酥o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贝呵飼r期,鄭國國君與商人立有契約:商人不得背叛國家,國家也不干預商人經(jīng)商自由。“利市”便出現(xiàn)在這份盟約的誓詞中,意為“買賣”。
元朝人陶宗儀也在《南村輟耕錄》中考證過“利市”的出處:“‘利市’之說,到處皆然。《易?說卦》:巽為利市三倍?!薄袄小背鲎浴兑讉鳌贰罢f卦”的爻辭,意為“利潤”,“利市三倍”意指獲得多倍利潤,引申為“生意興隆”之意。
不管怎么說,“利市”的詞源,顯然跟經(jīng)商有關。
不過,在宋朝時期,人們常說的“利市”,又有了“賞錢”的含義。按宋時風俗,春節(jié)之前,“市井迎儺,以鑼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這里的“利市”,即指賞錢。宋人的婚俗,也有“討利市”的習慣:成婚之日,新郎官請人抬著花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子上了花轎,迎娶的隊伍照例不肯起步,嘻嘻鬧鬧,“求利市、錢酒”,女方家給各人派了“利市”,大伙才高高興興抬起花轎,送新娘子過門。此處之“利市”,亦是指賞錢,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紅包”。
粵語區(qū)的人,習慣將“紅包”叫成“利是封”。這種用來裝“利市”的“利是封”,至遲在宋朝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周密《武林舊事》說,每一年的除夕,皇帝照例要給各位嬪妃送上“歲軸兒及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兒、小樣金銀器皿,并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利市袋兒”相當于今天的“利是封”,“隨年金錢”便是壓歲錢。這利市袋兒與隨年金錢,“旋亦分賜親王貴邸宰臣”,也就是說,過年時,皇帝還要給王公大臣發(fā)“紅包”。
宋人所說的“利市”,還含有“吉利”、“發(fā)財”之意。北宋東京有一座香火很旺的萬壽宮,據(jù)說非常靈驗,“宮東之市肆商賈居民,必固邀游街,以求利市,競爭牽挽”。這里的“求利市”,即祈求好運氣、好財運。
宋時已有臘月二十四祭灶神、正月初四迎灶神的習俗,南宋人范成大有一首《祭灶詞》詩寫道:“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逼矶\灶王爺年初四帶著“利市”歸來,開工大吉。宋人又有正月初五迎財神之俗,而在宋人祭祀的眾財神中,有一位財神爺就叫做“利市仙官”。現(xiàn)在有些商家還供奉這“利市仙官”。
通過對“利市”詞義的考察,我們可以知道,宋朝人常說的“利市”,既可以指“生意興隆”,也可以指“賞錢”,還包含有“吉利”、“發(fā)財”的祝愿。將這三層含義結合起來:給生意人發(fā)“利市”,祝他們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興隆、大吉大利,便是“開工利是”嘛。
這樣的“開工利是”,宋朝時已經(jīng)有了嗎?
是的。不過,宋人發(fā)“利市”的時間點跟今天略有不同。我們現(xiàn)在領“開工利是”,通常是在正月初七、初八,因為年后開工的日期就是正月初七、初八,而宋朝生意人領“開工利是”的時間,是在元宵節(jié)放花燈的第五夜——不奇怪,古人生活節(jié)奏慢,過年的熱鬧氣氛要維持到元宵收燈,才漸漸平復下來。
那么誰給宋朝生意人發(fā)“開工利是”呢?嗯,就是宋朝政府。我們先來看周密《武林舊事》的一段記載:元宵節(jié)放燈期間,“終夕天街鼓吹不絕。都民士女,羅綺如云,蓋無夕不然也。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后,連亙十余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吏魁以大囊貯楮券,凡遇小經(jīng)紀人,必犒數(shù)十,謂之‘買市’。至有黠者,以小盤貯梨藕數(shù)片,騰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請官錢數(shù)次者,亦不禁也?!?o:p>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元宵放燈第五夜(宋時,元宵放燈一般從正月十四開始,第五夜即正月十八,亦即放燈的最后一夜),臨安府的府尹會坐著小轎,出來拜會市民,轎子前后簇擁著長龍一般的舞隊,一路敲鑼打鼓,煞是熱鬧。臨安府的吏員,跟在轎后,背著大麻袋,里面裝著楮券(即南宋流通的會子),碰上做小生意的商販(小經(jīng)紀人),便給他們派錢,每人數(shù)十文,祝他們新年生意興隆。
有一些狡黠的市民,用小托盤放著梨、藕數(shù)片,裝扮成小商販的樣子,在人群中鉆來鉆去,重復領“利市”,官府也不去計較——說到這里,忍不住會心一笑,我工作的單位,大年初八開工,集團領導一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巡回派“開工利是”,有些貪玩的年輕同事,在這個辦公室領了紅包后,又飛快跑到另一個辦公室,找張椅子坐下來,等著領導再來發(fā)紅包。跟南宋杭州市民中的“黠者”,是一樣一樣的。
南宋臨安府尹給小經(jīng)紀人派發(fā)“開工利是”的習俗,宋人稱之為“買市”。它可能源自南宋皇室的一項慣例:隆興年間,太上皇宋高宗居住的德壽宮,位于鬧市中,正對著杭州城內的商業(yè)與娛樂中心——中瓦子。這里也是元宵花燈最繁盛的地方,放燈期間,宋孝宗通常都會來德壽宮陪伴父皇高宋宗,“看燈買市”。怎么個“買市”法?“簾前堆垛現(xiàn)錢數(shù)萬貫”,宣喚市井商販前來做生意,凡叫價一貫錢的商品,皇室往往用二貫錢買下來。
此時的“買市”,是指皇室或政府召集商人,用高于市價的價錢購買商品,意在鼓勵商業(yè)、繁榮市場。到了周密生活的南宋后期,“買市”已經(jīng)沒有“買”的行為,而是由官府直接給小商販派“利市”。對領到“利市”的小商販來說,這幾十文賞錢就是新年的“開工利是”啊。
可惜宋朝之后,這種由政府給小商販派“利市”的“買市”習俗,似乎消失了,因為我們在明清時期的史料中,再找不到關于“買市”風俗的記載。
對這項習俗的消失,我覺得挺可惜的。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許石林】春晚正式開啟“元宇宙歡樂模式”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