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東海微言集(19)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1-10-29 08:00:00
 |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微言,指精深微妙或委婉隱秘的言辭,也可以指細微短小之言,現(xiàn)東海用來指微博之言。東海儒者余樟法
【常與變】易經(jīng)三原則二:不易與變易,即常與變。論道與器,道為常,器為變;論天與人,天為常,人為變;論體與用,體為常,用為變;論經(jīng)與權,經(jīng)為常,權為變;論本質(zhì)與現(xiàn)象,本質(zhì)為常,現(xiàn)象為變;論本性與習性,本性為常,習性為變。論道德與制度,道德為常,制度為變。常變不二,圓滿統(tǒng)一。2011-10-17
【人生】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不錯,不確。躊躇滿志無妨(或是翻譯問題),要防止的是得意忘形(見利忘義)。儒家之道能夠樹立最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觀,讓人得意時兼善天下,失意時獨善其身,利己利人兼顧,立己立人雙贏,是避免悲劇并轉悲為喜的最佳之路。2011-10-18
【1儒學、2西學、3馬學】哲學:1仁本位,2人本位,3物本位;人性:1性本善,2善惡混,3“社會關系總和”論(近性惡論);平等:1良知人人平等,2上帝前人人平等(皆可推出法律前人人平等),3階級論;政治:1民本,2民主,3黨本;制度:1禮制(古通君主制今通民主制),2民主制,3黨主制。2011-10-18
【性光明】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妄想執(zhí)著”即習性障礙,非常深重牢固,世人不能成為真人至人(道家)、佛菩薩(佛家)和圣賢(儒家),就是為其所障;“如來智慧德相”即本性,儒佛道千經(jīng)萬論方法各異,根本目的無非教人信此解此行此證此,證得其中無相光明。2011-10-18
【探源】與儒佛道格格不入的馬列拜物教依理是最沒機會問鼎中原最不可能君臨華夏的。但最堅固的堡壘亦架不住內(nèi)部的惡攻。“孔家店”被打倒,中華歷史、文化和文明被抹得一團漆黑,連仁義道德都被視為吃人的東西,暴力崇拜唯物信仰自然乘虛而入。自侮自辱自殘自毀自作孽如此,后來一切順理成章。2011-10-18
【意識形態(tài)2】意識形態(tài)這個概念,容易讓人想到共產(chǎn)主義、馬列主義及某些學者強加的某些不良定義,從而產(chǎn)生負面感覺。其實它完全中性,??戮椭赋鲞^它的“中立性”。且有很多種類,如倫理的、社會的、政治的。在西方,自由主義及社群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學說,都被納入意識形態(tài)范疇。2011-10-18
【意識形態(tài)3】或說:“意識形態(tài)是指一種系統(tǒng)化的脫離現(xiàn)實世界的觀念,是極權主義運動所依賴的烏托邦的宣傳手段和脫離現(xiàn)實世界的生活方式?!边@種定義有專用性,特指馬主義。仁本主義是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絕不脫離現(xiàn)實世界絕不烏托邦,民本德治王道等原則精神更是與極權主義格格不入。2011-10-18
【好奇】老金拋出“三不能”論,又一再高深莫測地強調(diào)不“反對儒學政治化”,指責東海誣陷。他以“精神在野”論推翻“儒學在野為吉”觀點,以“儒學非意識形態(tài)”論為“儒學不能充當現(xiàn)代意識形態(tài)”觀點辯。不由得想,還有“不能充當指導思想理論基礎”、“不能以儒學經(jīng)略現(xiàn)代政治”兩條,他如何辯。2011-10-18
【誠】修辭即通達邏輯廣博知識很重要,終為“下學”,“立其誠”才是“上達”的通道,才能讓知識成為載道工具。誠到極致,字字句句從大光明心流出,便成儒典。不僅修辭,為人為政都離不開誠字。這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反身而誠,是為己成己,通達天命反聞自性。然這不是言語邊事。2011-10-18
【建構】道,非主觀非客觀,內(nèi)在而又超越主客觀。她不以堯存不為不為紂亡,超建構。但人有道心人能弘道,要弘道(傳道行道),要致良知構良制建良政,就離不開建構,其學其禮都是建構的產(chǎn)物。周公制禮作樂是制度建構,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孟子晚年歸鄒著《孟子》,則是文化建構。2011-10-18
【誠2】修辭立其誠,儒家與馬家恰為正負兩個極端。一個至誠,一個至不誠,假大空成性。生命都被視為工具,況語言文字乎?不僅語言文字政治社會,他人生命亦可以成為利用、玩弄的對象。儒家文以載道,馬家則文以載利、載物、載權,而對于他們的習性欲望來說,利益、物質(zhì)和特權都成了工具。2011-10-18
【誠3】修辭立其誠,語出易經(jīng)。修辭,程顥說為修省言辭,近人尚秉和解為“立言”,都成立,但較淺??追f達疏為修理文教,最符合《易傳》原意。文教,文治教化也,修辭,兼含有政教兩層義,政治文明、制度建設、文化教育、道德教化,都可以納入“修辭”范疇,當然,也包括做文章。2011-10-18
【誠4】古人云:道德文章,文章,即文教、禮教也。道德為體,為文章的本質(zhì)和依據(jù),文章為用,為道德的作用和表現(xiàn)。兩者內(nèi)外有別,而又一體同仁。可與“修辭立其誠”相參。誠是道德,辭屬文章,“立”字將道德文章貫通為一。立其誠為立德,修辭則可涵蓋立言立教建制諸事。2011-10-18
【寄望@老金曰 】老金表示并非反對儒學政治化,好事;若能進一步支持政治化,更好。但是,一、不宜辯說清議就是政治化。不論怎樣加深內(nèi)涵擴大外延,清議距政治化終究很遠。二、“一在野三不能”論非我偽造。可逐條解釋,若能圓解成是對儒學政治化的支持,大歡迎。但望莫再誣東海栽贓為荷。2011-10-18
另外,主博@老金曰 的“一在野三不能”觀點,是有人轉來,我沒檢查過是否屬實,若是偽造,或有斷章取義及表達不完整處,請老金及早指出為荷。(其實老金就此回復、答辯了多條微博,若有問題,答辯何為?直接說不是本人觀點或不準確即可。)
【誠5】儒佛道皆智慧學,儒家更是“極高明而道中庸,至廣大而盡精微”,圣賢智慧無邊、言論無漏、辯才無礙。然須知這一切都建立在道德基礎上。儒家將誠字抬到“天之道”的地位,有深意焉。人非圣賢,難保時時正確,但若敝屣誠信,唯竊儒家義理智慧之緒余以助狡辯,縱有辯才,亦難免處處漏洞。2011-10-18
【對手】儒家義理高明圓滿。老金懂點儒學,故能與東海對說幾個回合。當今儒門之外,不論在朝在野在內(nèi)在外(國外),不論中共還是佛道自由派,在儒家面前,無人開得了口。任何人,一開口必露怯。比較而言,老金是東海十幾年來網(wǎng)江湖上遇到的最優(yōu)秀的對手。2011-10-18
【答】義理自信與心理狂妄大不同。義理自信,信的是儒家妙理,圣賢大義,信之堅因為解之透。其實各學派宗派的信眾對其學說(主義信仰)不信者寡,除非不是自愿選擇或認真皈依的。當然,信,有迷信與正信之別。正信對所信奉的“東西”除了能理解,還要能實行實證。信解行證,相輔相成。2011-10-18
【功夫】每一善行善言及善念,都會形成善習,日積月累,善習不斷積集涵養(yǎng)深化,成為德性。明乎此,任何時候你都會唯善是從擇善固執(zhí),逆緣亦可轉化為順緣,為積德集義養(yǎng)氣致良知之助,就像黑夜是光亮的最好陪襯,污泥是蓮花的最佳營養(yǎng)。達乎此,你每天就會很滿足,因為你的德性每天都在成長。2011-10-18
【蠢】“承認自己愚蠢是智慧的開端。”這句話很多人喜歡說--對別人說。五四以來,無數(shù)知識人政治人及民眾,都認為自己的智慧比儒家比圣賢更高,于是越來越墮向愚昧的深淵。文革的荒唐不用說了,即使現(xiàn)在,喜歡以智者自命的反儒派依然熙熙攘攘,一遍遍啟蒙東海:要承認儒學的落后、自己的愚蠢…2011-10-18
【誠6】能學儒,有智,但若停于語言文字,有言無行,能學不習,智慧仍有限,只能稱為學者。學而能習,言行一致,信解行證都達到一定程度,才配稱儒。馮友蘭之流盡管頗解儒理,頗稱優(yōu)秀,終未上道,蓋未認識到“誠”字之重要也,其一生正毀于此。解之以后能否信之行之證之,關鍵在于:誠不誠。2011-10-18
【答】“獨尊儒學”說法容易誤會。儒家創(chuàng)派于孔子,但儒家道統(tǒng)卻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路延續(xù)?!蔼氉鹑鍖W”就是“獨尊”道統(tǒng)就是道德掛帥,道德以仁為本,即仁義中庸誠信恕道諸原則?,F(xiàn)代社會若有機會以諸原則指導制度法律建設、奠基政治經(jīng)濟教育軍事科技各領域,豈不比“獨尊”自由主義更好?2011-10-18
附虹芑北京律師:儒家典籍應該沒有要求。
【批】有人尊儒卻強調(diào)要“恪守儒學世界諸子之一端”。把孔子與諸子并列(不論古代現(xiàn)代)是對孔子和道德的貶低,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不符儒原則?!靶≈T子”而尊孔孟,于儒者既是理所當然,也是禮所當然。對于將孔孟并列或等同諸子的做法,楊雄曾有嚴厲批評,詳見《法言》(其人不論,其言不錯)。2011-10-18
【明志】縱橫逾十年,論遍海內(nèi)外,距異端,批戲論,放淫辭,斥邪說,批評眾多學者的錯誤知見,無非為了維護儒家真理、圣賢大義和道統(tǒng)尊嚴。生命何等珍貴,豈能為逞能耐博虛名而與江湖人士爭高低也?況東海喪家犬不如,也無能耐可逞。化用基督徒一言以明志:一切苦難歸我,一切榮耀歸孔子。2011-10-18
【普適】或責東海是道德主義。答:豈止豈止。就本質(zhì)而言,儒家還是道德絕對主義呢。道德各種外在規(guī)范當然是相對的,但其本質(zhì)則絕對。本質(zhì)即良知,亦即子貢說不得而聞的“性與天道”。她“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本哂兄粮邿o上的普適性。2011-10-18
【儒家的命運】道德有雙面性。外在是規(guī)范,內(nèi)在是自律;表層是約束,實質(zhì)是人生幸福至關重要的保障,不自由中有真自由。奈何體制內(nèi)外國內(nèi)外,包括一些政治立場完全相反的勢力,“道德觀”都相當一致,視良知學為繩索或大棒,或防我如賊,或以我為敵,不知棒喝是良知啟蒙,儒學是自救的繩。2011-10-18
【全會】“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fā)展者?!贝搜宰阋娭泄惨廊粵]文化,也沒能力真重視文化。華文化最重真誠:儒家以誠為“天之道”,佛教以真如名佛性,道家以真人為得道者。假言大話,缺乏基本真誠,入不了文化門。2011-10-18
【與其態(tài)】汲黯說漢武:“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敝泄病巴馐瘪R主義,比漢武差遠,奈何欲做中華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乎。今后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只怕比其共產(chǎn)主義還要空想。不過,有此表態(tài),終究進了一微步,“與其進不與其退,與其潔不保其往”。嘲過了,鼓勵下。2011-10-19
【糾正】或嘲當局“要認孔夫子做祖宗了”。真這么做,是好現(xiàn)象??追蜃雍翢o疑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祖宗。認祖歸宗,值得鼓勵。問題是,馬克思的“祖宗”憲位并無動搖,中共認賊作祖的本質(zhì)并無改變,并未真的浪子回頭、文化歸宗。要說進步,只是表面上不再認祖為賊、與祖為敵而已。2011-10-19
【標本】北大校長作詞《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父母生下的你我是化學過程的結果,即便你我的喜怒哀樂也是化學神出鬼沒?!币庵^:一切都是化學過程,生命以及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物質(zhì)化學作用的產(chǎn)物。感謝校長為物本位哲學對人的異化物化提供了最佳標本。能把唯物主義生命觀表達的這么詩意,人才啊。2011-10-19
【冷漠之源】或問:為什么人心日漸冷漠?答:淺層原因:利益主義、利己主義;深層原因:特權掛帥、黨主專制;更深層原因:既不哲又無學的唯物主義“哲學”。另外,人心不是現(xiàn)在才冷漠,前三十年就因物化而冷透了?!按罅x滅親”、“對階級敵人象風雪一樣無情”之類偽理想主義,是冷漠和物化的特殊表現(xiàn)。2011-10-19
【冷漠2】要停止冷漠,治本之法是停止唯物信仰并加以深入的檢討批判?!洞罅贾獙W》為此提供了最佳武器,歡迎有識之士領取。由于第一性問題的認知錯誤,導致生命觀、人性觀、政治觀、道德觀等一系列錯誤。六十年來中國各個領域各大問題,過去鐵血偽理想主義和現(xiàn)在物質(zhì)享樂主義,無不根源于此。2011-10-19
【啟】理念人這個概念涵蓋不了孔子及其群體。他們是理念人更是文化人道德人,亦政治人。異端或邪說當?shù)?,當然反對;儒化的政權,原則上支持擁護;對儒家政治更會從政乃至執(zhí)政--自身成為納諫的主體和反對黨的目標了。從政者對某些政策措施有異議或向儒式領導人進諫,不是“反對黨”。2011-10-19
附老金曰:我從“理念人”視角看“知識分子史”,故有別于一般看法。孔子以及他的賢弟子,都應該在“理念人”這個視角得到解讀。這是一批天然的“反對黨”,無論在野在朝。
【孫齊魯】決孔孟之濫觴,洙泗奔流;昭漢唐之遺烈,長樂未央;攬佛老之別境,洞見良知;繼宋明之絕學,縱貫天人。吸科學與民主,經(jīng)權用時;破百年之迷惘,直至人心。先生之微言或有時而可商,先生之胸襟真正正而堂堂;無文王亦自興抗流俗成孤往,舍浮槎以弘道因悲憫而擔當。有斯人生斯世且記之慎勿忘!2011-10-19
東海附言:儒友說得真好,只是譽高了,愧不敢當。以之自勉并與同道之士共勉吧。
【答】或問:兄似有意通過改造人心而改造社會,怎么才能夠深入大眾的心呢?答:改造這個詞容易引起誤會。改良人心社會,以改良政治為先,這是改良重心和儒家著力點。但當今中國,既不能得君行道又不能得民行道,哪有改良機會?東海唯有守死善道,并伺機傳道解惑,盡心盡力死而后已。2011-10-19
【豺狼化】孟子斥楊墨禽獸,并非攻擊人身,而是指楊墨學說若付諸大規(guī)模實踐,必造就禽獸世界。指導思想這一“名”若不正,危害極大流弊無窮。楊墨雖異端,屬良性,尚遭嚴批;若孟子在民國遇到馬列毛魯們,非痛批豺狼不可。中國政治社會的豺狼化,早已兆幾于唯物信仰、階級斗爭及“道德吃人”論矣。2011-10-19
【儒戒】謙德六爻皆吉,儒者應該謙虛。但是,只能謙自己,不能謙儒學。易言之,可以說自己智慧德性不足,對儒家義理領會把握不夠,“技不如人”,不能說儒家不如“別家”。那無異于對“極高明而道中庸,至廣大而盡精微”的儒學的否認和對孔孟之道圣賢之義的貶低。是別一種妄。2011-10-19
【得什么道成什么人】得孔孟之道必致良知,得老莊之道必眈虛靜,得釋迦之道必入空寂。得楊朱之“道”,必“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得墨子之“道”,必“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得商韓之“道”,必強調(diào)法術勢,主張君本位;得馬列之“道”,必信仰唯物論,擁護黨主制…2011-10-19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句名言,對儒者說,對自由主義者說,是真理。仁義道德民主自由都有賴于實干實踐,不能空談。但馬主義則恰恰相反。無論怎么虛置架空,只要馬主義還占據(jù)憲位,不談也誤國,空談更誤國,至于實干,想想前三十年吧。2011-10-19
【因果】播下龍種是不會收獲跳蚤的,怕就怕錯認跳蚤為龍種。播下仁本主義龍種,就會收獲三代之盛,世易時移,禮崩樂壞,畢竟有望修復龍世界;若播下的是法家跳蚤,必然收獲極權暴君暴政,學絕道喪,淪為跳蚤天下。2011-10-19
【圣德不墮】小人不能自律,必須外在法律道德規(guī)范的制約;一般君子有自我約束力,但不大,仍會失控;隨著修養(yǎng)提高,內(nèi)力越來越強,一旦進入圣賢境界,道德就不再退墮,言行就不會逾矩。圓覺經(jīng)曰:“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jīng)無窮時,金性不壞?!绷贾市砸嗍侨绱耍杭纫殉山?,不重為礦。2011-10-19
【釋儒家】就學術而言稱儒學,就教化而言稱儒教或禮教、名教、良知教,含政治性;也可以從信仰角度稱儒教,含宗教性。研究者稱儒家學者,重信仰實踐則稱儒者。另外,儒家兼道統(tǒng)、政統(tǒng)、學統(tǒng)而言,三者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道統(tǒng)內(nèi)在于政統(tǒng)學統(tǒng)而超越之,具有指導性地位。三統(tǒng)并建為中華正統(tǒng)。2011-10-19
【堂皇】本中和而贊化育,建皇極而立蒸民,裁成輔相,范圍天地曲成萬物…皆經(jīng)典對儒道之作用功能的描述。熊師綜貫六經(jīng),總括治道九原則為:仁以為體、格物為用、誠恕均平為經(jīng)、隨時更化為權、利用厚生本之正德、道政齊刑歸于禮讓、始乎以人治人、極于萬物各得其所、終之以群龍無首。堂哉皇也。2011-10-19
【建議中央】既然要做中華文化“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冒昧建個議:在重點城市建個文化園。華文化以儒佛道為三大主流,儒家又為主中之主。把儒家歷代圣賢大儒及佛道兩家的大德大師恭請到一園,為他們塑像,介紹傳播他們的學說思想,寓教于游樂,寓樂于文化,不失為大功德一件也。2011-10-19
【好話】或說中共好話說盡壞事做絕。事姑不論,話則多非好話。以儒家標準衡量鑒照,除了假大空,盡是巧言、戲言、妄言。別以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種話是好話,即使是真誠的,也要被孟子罵為“禽獸也”,何況是虛偽的。世間最好的話是儒家圣賢言論,其次佛道經(jīng)典,其次民主自由學說…2011-10-19
【根本】良風良俗的培養(yǎng),良制良法建設包括福利的健全,都離不開良文化的導向。儒家作為仁本主義和人格主義學說,充滿道德精神、仁愛思想和正義追求,無疑是文化的良中之良,是療治缺德喪心癥的良藥和“援天下”的妙道。弘揚她建設她,是一切工作和事業(yè)中的重中之重。2011-10-19
【根本2】蔣公在大陸對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是認識不足的,以致正學不明正道不彰,讓馬列邪說及各種反道德歪理泛濫成潮,一著不正,政治軍事經(jīng)濟教育滿盤皆歪,讓毛共僥了幸。當時熊十力對唯物主義有批判,奈何共鳴者寡。好在蔣公晚年大力復興弘揚儒家,為后來國民黨開創(chuàng)新局奠定了文化基礎。2011-10-19
【答孟慶德】在“關于支持中華文化城建設”中我曾指出:與其它形象工程比,儒家文化城不失為較有價值和意義的建設項目,堪稱次優(yōu)選擇。若認為不建文化城,300個億就能省下來用于民生用以解決貧困,就太天真了。事實正是如此。文化城停了,民生照樣艱難,弱勢群體更加貧困。2011-10-19
附孟慶德:有人早有這打算了,要弄巨資,建什么大文化城呢,所為何來,不用我說吧??丛诙嗌賹W童連個像樣的教室、連口午餐都沒有,就省省吧。
【秋風】秋風兄之言過于高推圣境??鬃幼鳛閯?chuàng)派宗師,理當給予特別尊重,但不能說從此無圣。人人皆有良知(即仁性、道心),人人良知平等,故孟子說,人皆可為堯舜--當然這是就原則說,由于人類習深障重,成就圣德者罕,孔子之后,得之者唯孟子程顥王陽明等數(shù)人而已。賢者和大儒則指不勝屈。2011-10-19
【秋風2】“儒家必立足于常人,構想合理人間秩序?!贝搜陨跏恰5搜砸餐ü沤?。儒家任何時候都立足于常人,儒家原則,皆常道也。周公制禮作樂、孔子作春秋,都是為了構想合理人間秩序。但“構想秩序”者,卻要有一定文化道德資格,落到實處,則有賴于相當?shù)恼蔚匚弧?011-10-23
秋風論道:孔子是古典中國最后一人,現(xiàn)代中國第一任,故孔子為最后一位圣人,此后即無圣人。儒家必立足于常人,構想合理人間秩序,此即《禮運篇》大義所在。
【《開放時代》吳銘君】東海在“儒學復興要靠儒家自己的努力”這段發(fā)言中,“中庸之道是形而上層面的,既是價值觀又是方法論” 這一句話不全。中庸之道是形上形下一體圓融的。在“中西合璧,以儒為體” 這段發(fā)言中,“良知一定會展示為良智?!边@里良智應為良制。特此說明,謝謝。東海頓首
【圣】孔子之學內(nèi)外悉備,承前啟后。前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后啟孟子程顥王陽明等,前王偏于外,后圣重在內(nèi),實則一以貫之,同為道統(tǒng)傳人。程王各因時代要求對內(nèi)域進一步精細化。于外層似不夠重視,是因在君主制范圍內(nèi),漢制框架頗優(yōu),修補即可,超出范圍則力所不及--時代局限,非人力可強。2011-10-20
【似是而非】邪說必似是而非。因其“非”,誤人禍世;因其“似是”,易讓人上當。如,因基本立場、原則和利益的沖突,某些“東西”敵人反對的值得擁護,敵人擁護的應該反對。但加上“凡是”二字,性質(zhì)就變了,淪為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了。敵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人性除了階級性特殊性,還有普遍性。2011-10-20
【愛人第一】《大智度論》說:“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睎|海曰:諸功德中,愛人第一。儒家之愛,無局限而有差等,由近而遠,由人及物,秩序井然。先“親親仁民”再愛物。人類以外的一切現(xiàn)象,包括動植物財物及大自然,皆物也。都要愛護,但不能為了物而傷害、危害人類。2011-10-20
【釋儒家2】《涅槃經(jīng)》有三獸渡河喻:兔浮水面,馬才沒身,象直到底。儒學研究者,相當于兔;一般儒家信仰、實踐者,相當于馬;信仰到高度、實踐到深處,于儒學透徹理解,于良知圓滿認證,便成圣賢,相當于象。用佛教話說,這是徹法源底。2011-10-20
【君無戲言】儒家經(jīng)無戲言,字字真實,句句誠信。同時強調(diào):君無戲言。一是說的話有如理如實,二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儒家及有所儒化的君主,所發(fā)圣旨都有相當嚴肅性。而中共歷代領導人的“官話”純屬戲言,一不如理,不合常理常識,二不如實,不符實情實況,三不負責任,假大空巧,言而無信。2011-10-20
【答】或問:予于儒學未敢稱透徹理解,于良知確已圓滿認證,篤信因果崇慕自然,于善于仁皆勤而行之,未知當屬何境?答:《禮記》中孔子依人品德分庸人、士、君子、賢人、圣人五類。東海妄測,君勤于善行,士君子也。篤信因果,或有佛學修養(yǎng),崇慕自然,不乏道家意味,不違儒學。圓證良知則屬圣境。2011-10-20
【答】或問:兩千多年孔廟不知建了多少,早該是大同世界了吧。(孟慶德)答:最優(yōu)秀的學說亦不能保證所有信奉者同樣優(yōu)秀,更不能保證所有政權都高度信奉。但古代尊孔尊儒的王朝都相對優(yōu)秀,橫向比較,儒家主導下創(chuàng)造的政治、制度、物質(zhì)文明舉世無雙,在歷史上已盡心盡力盡了自己的責任。2011-10-20
【答】或問: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朝該是最和諧社會了吧。答:“獨尊”,確立主體地位,“罷黜”,百家照樣自由。與當時各“少族”及地球上所有國度比,武帝朝和整個漢朝都相當和諧。別的不論,司馬遷這般人物,在獨尊法術的秦朝難以存在,在獨尊馬術的當代紅朝更無法出現(xiàn)。2011-10-20
【時宜】圣人證入良知,無不內(nèi)外兼知,圣王兼顧。但圣人必是“時者”,在不同時代,關注方向、側重問題會有所不同,表現(xiàn)便有不同。如宋朝內(nèi)憂外患,儒門淡泊,無法與佛道“抗衡”,導致大量人才流失。程朱著力“內(nèi)學”將其精細化,從而力挽狂瀾重振儒門,這就是當時最大的圣賢事業(yè)。2011-10-20
【事在人為】據(jù)亂世的人們特別熱衷于預測未來,于是各式高人便出現(xiàn)了。未來可測又不可測。圣賢見幾,因小見大,因近見遠,這是“可測”,但必然粗線條,不可能細化到“中國還有6年和平時間”這么死。因動態(tài)不可測因素太多,尤其是人心的變化。個人的、社會的命運,都會因人心變化而改。2011-10-20
【辯不辯】儒理廣大中庸又高明精微,諸如正與邪、華與夷、義與利、王與霸、君子與鄉(xiāng)愿等等問題,無不條分縷析,繭絲牛毛。孟子好辯,孔子溫和些,但也非常善于辯論,都是為了明道解惑,不是為了“衛(wèi)己”。若是個人受到攻擊,他們不屑一辯的。嘲笑孔子喪家犬,孔子會說然哉,孟子估計一言不發(fā)。2011-10-20
【不可不批】或勸勿批魯迅,因為魯“值得尊重,也受很多人尊重”。答:墨子“摩頂至踵以利天下”,更值得尊重,也受到更多人信奉,所謂“楊墨之言盈天下”。但是,墨學一旦付諸大規(guī)模實踐,后果堪憂,故孟子痛批不饒;“魯學”反孔反儒反道德,流弊惡果已昭昭在目,儒者豈能不予嚴辨和批判?2011-10-20
【辯不辯2】東海曾自勉:誓為儒家辯,不為自家辯。針對我個人,無論怎樣都沒關系,我都不計較;若涉及儒理,即使朋友也不客氣。這是對儒家、“國家”和自家負責,也是為對方負責,以免對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對儒家誤會貶斥太多,無法一一辯駁,只能有所選擇。2011-10-20
【不可不批2】或列舉魯迅某些局部正確的話以證明其偉大。無用也。判斷一種學說或一個人思想的正誤對錯,要看根本。如馬主義體系龐大,不乏正確深刻之處,奈“唯物”這個根源一錯,全盤皆誤,政治學經(jīng)濟學原則上無不大誤。同樣,魯迅把中國各種問題歸根于儒家仁義和國民性,其病便不可救藥。2011-10-20
【都對】甲說:反儒沒好人;乙說:反儒也有好人。折中于東海。答:都對。
反儒者有三種:一缺德,二缺智,三德智雙缺。其它兩種肯定不好,缺智則不一定是壞人,故“反儒也有好人”成立。不過,缺智者即使好,也有限,難成儒家意義上的君子,更成不了圣賢,故也可以說“反儒沒好人”。2011-10-20
【怪象不怪】現(xiàn)中國有一種怪現(xiàn)象:越?jīng)]“文化”,越有道德。事例層出不窮,陳賢妹最是典型。貌似難解,實不奇怪,因為馬家文化及唯物信仰是反文化、反道德的“東西”,黨性與人性更是水火不容。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受馬主義影響、被世界觀改造越少,良知天性受遮蔽的程度就越低。2011-10-20
【儒學啟蒙】今時今世,啟蒙最難。民本就難以“使知之”,何況馬家邪說竊據(jù)憲位主導政治,各種歪理甚囂塵上,國民的頭腦早成跑馬場,唯物主義踐之,神本主義踏之,國家、民族、社會、科學各主義馳之,特權、物質(zhì)、利益、利己諸主義騁之…絕大多數(shù)人對文化早已喪失高低優(yōu)劣正邪的辨別能力。2011-10-20
【不可不批2】缺什么補什么,這是常識。魯迅揭示批判挖苦抨擊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和所謂的“國民劣根性”,根本因是缺德,特別是政治制度法律的缺德。解決方法是對它們進行“道德充電”,讓政治文明、制度先進、法律公正起來,讓“君子”去偽讓道德歸真。魯迅則完全反常,倒打仁義道德一把。2011-10-20
【不可不批3】或以為反孔反儒不等于反道德。事實上兩者之間就是等號??鬃訉Φ赖碌恼J知最為全面、深刻和透徹,故儒家道德最具普適性,仁義中庸誠信諸原則,四海皆準。反孔反儒等于把這些原則反掉了,其它道德元素喪根失本,再怎么強調(diào)意義不大,好制度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無從建起。2011-10-20
【句句真理】不要說是整體性根本性的反孔反儒,從“四書”中任意抽取任何一句孔子的話,都是反不掉的。圣人德性圓滿,言論也圓滿,孔子的話句句是真理。
【句句真理2】東海說孔子的話句句是真理,毛左們也說過“毛主席的話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兩種說法,性質(zhì)截異。毛氏的話大部分經(jīng)不起推敲更經(jīng)不起實踐,戲言謬論而已;孔子的話每一句都駁不倒、批不動更推不翻,每一句都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2011-10-20
【不可不批4】魯迅不值得批,沒什么思想含金量。但是,“仁義道德吃人”之類極膚淺、錯誤和反動的觀點至今影響廣泛,崇魯者多信馬拜毛。借用孟子的話說:魯氏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故不能不予以清算。這是儒家復興、中華回歸前期必要的垃圾清場。2011-10-20
【不可不批5】流行一種說法:“當局清理魯迅”了。奇怪的是,各種懷念吹捧魯迅的會議及文章著作源源不斷,而我批魯文章卻無處發(fā)表更結不了集。其實我批魯,只因其反儒反孔,中共態(tài)度如何不在考慮范圍內(nèi)。它捧魯也好棄魯也罷,絲毫不影響我的立場。毛氏“擁護反對”的教導對我不起作用。2011-10-20
【不可不批6】或說:魯迅硬骨頭精神有助于反專制。答:魯迅思想培養(yǎng)不出硬骨頭,這是他反孔反儒立場決定的。事實上中國從極權到后極權,魯迅徒子徒孫數(shù)以億計,有過幾根硬骨頭?相反,前三十年魯迅地位特高影響特大,幫兇幫閑也特多,反而是被誣為“走狗”的孔門出了個梁漱溟。2011-10-20
【不可不批7】或說:現(xiàn)在當局也怕魯迅。答:這說明不了什么。中共已成四不像,經(jīng)不起古今中外任何標準的衡量對照,哪怕法家。它對法律的尊重遠遠不如法家。對魯迅,中共即使有所取舍也很寬松,它更怕自由主義和仁本主義,也更怕馬列主義毛思想。儒家不能因此就放棄對馬列毛的批判吧。
【補充】“在一個言論自由、信息公開、尊重歷史的民主國家里”,在尊重信仰權的前提下,對毛粉的信仰同樣不妨“辯個明白”。言論自由與信仰自由并立不悖。
@葉克飛:有人認為應尊重毛粉的信仰,此說法看似客觀,卻忽視了前提:信息公開程度。若在一個言論自由、信息公開、尊重歷史的民主國家里,社會對反人類行徑有較客觀判斷,你當然有粉毛的權利,但當下,許多毛粉對割讓土地給蘇聯(lián)朝鮮等國、大饑荒餓死數(shù)千萬人、土改反右文革屠殺千萬人視而不見,那就必須辯個明白
【辨異】反儒與不信儒性質(zhì)大異。佛道自有信仰,西方也不信奉,但他們對儒家不乏尊重。老莊對儒家有異議,是對道德的認知與儒家不同,不是反道德。魯迅反儒,矛頭直指道德;毛氏更絕,挖墳掘墓暴力摧毀。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事實證明:反儒的人物、學說、勢力、政權和社會,即使好也有限,壞起來不得了。2011-10-20
【對話】說:你教條主義。答:然哉然哉,我就是儒家教條主義。請從圣經(jīng)中舉出一條不適宜作為教條的。說: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明擺著身份性別歧視。答:事實判斷,千古不易,普適中西。說:以直報怨哪有以德報怨境界高?不答,一掌將對方扇倒在地,問:明白否?2011-10-20
【指迷】據(jù)微博轉高人言:六年后進入最黑暗時期,應趁機積累學問財富。大錯。古人云:盛世藏寶,衰世藏金,亂世逃名,末世積德。一個字都錯不得。衰世藏寶,不值錢;亂世藏金,沒有用。到了末世,藏什么都靠不住,唯有積德。目前最佳積德方式,一是道援:傳正道,改惡制;二是手援:或維權或慈善。2011-10-20
又,積累學問當然有用,但這個學問必須能通智慧,有助道德。否則,恰成所知障,有不如無。
【以直報怨】此言作為原則和教條,普適古今中外。直是直道,即正道、公道、仁義中庸之道。對親人大度,對朋友容忍,對庶民退讓,對他們的過失及某些錯誤以德報怨;同時大罪大惡必懲,君父之仇必報。這些都是直道的表現(xiàn)。以德報怨則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局限很大境界不高,教條化流弊無窮。2011-10-21
【核心】或問儒家的核心價值觀。答以小詩:宇宙原來本體真,乾坤大德在生生。終將萬法歸吾教,二字良知一字仁。(《抒懷四首-其三》)一個字:仁,兩個字:良知,還有:仁義、中庸、時中、誠信,都是儒家基本原則,也可稱為核心價值觀。注意,誠信一詞有深意,“誠者,天之道也?!薄ⅰ懊駸o信不立”。2011-10-21
【重造中華】“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故鄉(xiāng)。”這是自由派名言,甚不喜。昨日看到@劉軍寧 說:“哪里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我們就要讓哪里自由!”甚喜。能夠說出并實踐這句話者,真英雄也。儒家的追求應該更進一步:除了自由化,還要儒家化。兩“化”合一,才是我們的新中華。2011-10-21
【惡報】或問:善心作惡,是否可以擺脫惡有惡報定律?答:只要作惡,必有惡報,因果不昧,擺脫不了。不過,心若真的好,即使辦了壞事,也有限度,且會予以及時糾正,不至于將錯就錯一直壞下去。罪惡累累者必無善心。2011-10-21
【惡報2】或問:為什么毛氏不遭惡報?答:撇開佛教“三世報”不論,僅論現(xiàn)世,毛氏晚年的焦慮痛苦,死后立即遭到某種程度清算,特別是他的絕后,在在都是惡報。另外別忘了,毛氏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對中國社會五四以來反孔反儒反道德的邪言罪行惡潮的報應。
【答】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nbsp;這里的邦不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一般國度,那里有危險動亂,當然不進入更不定居,避之為吉。另復須知,春秋時代,各國名義上仍是周天下,故孔子國家觀念不很強,但仍要求“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他并不主張?zhí)雍趸茧y、行乎華夏。
【惡報3】儒家強調(diào)現(xiàn)世,以法律止惡和懲惡,是報惡的最佳方式,這也是最公正的。在法律不公、制度不良、政治反常、社會失常的情況下,以直報怨的個體復仇乃至儒式革命就有天然的正義性,因為罪惡必須得到有效制止或現(xiàn)世報應。
【指迷2】或以為自己能力有限,不能積德。其實任何人都有積德能力,而且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行善行、傳善言和發(fā)善念,都是致良知,都是積德。當今中國,發(fā)自真心的真言、宣傳儒理的儒言,是最大的善言;追求良制、弘揚儒家是最大的善行。
【惡報4】或說要加強現(xiàn)世報的力度。笑。法律之外的現(xiàn)世報百式千方、百怪千奇,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減不弱,加不強。吾人能夠加強的是:法律層面的止惡罰罪,行政方面的貶惡賞善,文化道德領域的退劣導良。這是避免個體性復仇及群體性革命的最佳方式和手段。
【三綱辨異】一、有法家與儒家之別。法家三綱單方面強調(diào)“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之“順”,為惡規(guī),儒家三綱接受五常的制約引導,屬良法。二、儒家三綱,民主時代與君主時代亦異。君臣關系顛覆,民意為君,領導人為臣。君使臣以禮,即民意通過制度約束領導;臣事君以忠,指領導要忠于國民。2011-10-21
【三綱辨異2】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制禮宜矣。相對五常道而言,三綱屬禮法層面,應該與時偕宜、以義重起。故“民意為君,領導為臣”的“君臣顛倒”論符合儒家原則。另一種方法,對君臣概念加以現(xiàn)代性闡釋:君指上級,臣指下屬;君指領導人,臣指各級官員。兩說可以并行。歡迎同仁們使用和指教。
【答辯】民主制能“與能”,未必能“選賢”。只有以儒家為指導思想的儒氏民主社會才有可能“選賢與能”全美,但民主畢竟是落實民本原則和天下為公理想的最不壞的制度形式。另外,民意通過制度約束領導的同時,領導要通過教化引導民意,逐步消除“民意為君領導為臣”的某些弊端。2011-10-21
附金剛:“民意為君,領導為臣”這應是一種無奈的做法。只有盡可能地亡羊補牢,再把“民意”框好。因為人心趨于迷亂之故,任“民意”的自然發(fā)展,就必然趨向禽獸社會?!癤X為民意之綱”,這個需要東海兄再補充好。
【答】或說:一個貪官貪幾個年頭,夠他親友花好幾輩子,即使在牢獄里呆上幾年甚至獲死罪也值得。答:這是物質(zhì)主義、利益主義的觀點。人的生命何等珍貴,卻因貪污而入獄或死亡,多么悲哀、“不合算”啊。另外,悖出悖入,貪來的臟錢未必“夠他親友花好幾輩子”,更大的可能是害他親友幾輩子。2011-10-21
【為己】古之學者為己。儒者所做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己,為了成就自己的良知—這是道心,是人的本質(zhì)和法身,是儒者一切言行和意念的終極指向。明哲保身,是為了保護良知的載體--肉體,特殊情況下殺身以成仁,正是為了成就良知。2011-10-21
【駁】或說中國之病不在于文化而在于專制制度。這是割裂了制度與文化的關系。
中國病因是制度之惡,更是文化之劣—這是更根本的病因。當年很多知識分子以為馬家文化也能開出民主自由,誤加擁護,遂將中國“擁”向空前浩劫。現(xiàn)在還認為中國之病、制度之惡與文化無關,連“后知后覺”都談不上矣。2011-10-21
【栽贓】只有圣賢和經(jīng)典才能代表儒家。要批儒,就要對準目標,不能把某些非儒家的、冒充儒家的思想觀點栽贓到儒家身上。例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完全違背了孔子“君君臣臣”、“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規(guī)范,純屬歪理邪說,當“發(fā)明”于明清。2011-10-21
【答】或說:在北歐馬主義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答:這很正常。一種文化體系(學說、主義、信仰),只要不作為意識形態(tài)或指導思想,對政治、制度和社會的影響就有限,就能抑弊揚利。如馬主義在北歐,接受了民主原則制約,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nèi),它就擁有言論、信仰、結社等自由。
【答】或說:任何東西都不能極端化。說得對,例如利己利他,都重要,哪方面“主義”、極端起來都不行。儒家對各種極端的言行都保持高度警惕,故強調(diào)中庸、時中原則和義德。義者宜也。因此,越尊儒越中庸,越追求合時宜、恰恰好。極端尊儒,是根治極端化的最好辦法。
【一志孤行】或說我一意孤行。特改一字自贈:一志孤行。志與意異。朱熹說:“志者心之所之,是一直去的,意是那謀為營度往來的。”橫渠說:“志公而意私”。東海補充:志,士心也,擴而充之,大而化之,就是良知心。真志一立不可奪。東海文化立場略有動搖,比天崩地裂更可怕。那是不可能發(fā)生的。2011-10-21
【政治缺德】或說:道德在政治面前,屁也不算。我說:那是因為政治缺德。沒有文化和正義奠基的政治,在道德面前,屁也不算。
【真馬】某些學者為馬主義辯護時總是說: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波爾布特們不是“真馬”,馬主義是被歪曲利用了。答:馬主義體系龐大復雜,見仁見智很正常,但有個原則一以貫之:唯物主義。這是馬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其種種理論謬誤和實踐罪惡無不根源于此。只要信仰唯物,就是馬家信徒。2011-10-21
【反作用】儒學也會被歪曲利用,但由于儒學原則大中至正,真理度特別高,無論怎么歪曲,都有相當正義性;無論怎么利用,都有一定底線。而且儒學會產(chǎn)生強烈的反作用,不同程度地將利用者儒化,即文明化、道德化。這就是尊儒的人物、勢力及政權都比較開明、文明的“奧秘”所在。
【都是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老調(diào)子,某些反儒派喜歡借來扮公正,某些擁儒者也人云亦云。真讓他們說說何為精華何為糟粕,唯有東拉西扯。東海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強調(diào):儒家經(jīng)典圣賢言論,皆精華,無糟粕。某些賢人之語或有針對性和局限性,普適程度不夠高,然亦非糟粕也。
【答】馬家以物質(zhì)為“第一性”,把異于這一認知的文化體系統(tǒng)統(tǒng)說成唯心主義。其實東方?jīng)]有任何學派宗派是以意識為第一性的。儒家良知、佛家真如和道家道心,都遠遠超越意識心。西方文化各家各派,由于翻譯原因不好論斷,但就中文考察,也沒有“唯意識”的學說。
附山巔的小豬:請教余老師,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在西方哲學里是一個確鑿的概念或觀念嗎?是主流或經(jīng)典的嗎?這幾十年來,我國的思想之根好像都從這出發(fā)的,什么辯證唯物主義。一切研究都要搬出這個東西。
【歧途與絕路】明清的問題是尊儒程度不夠、政統(tǒng)偏離道統(tǒng)造成的,尤其是滿清,將部族利益凌駕于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之上,偏離儒家道德原則、政治原則特別嚴重。推翻清政府是它咎由自取,但要恢復中華則必須確立儒家的主體地位并在此基礎上民主化。打倒孔家店則誤入歧途,建立馬家店更是走上了絕路。2011-10-21
【不可不批8】有崇魯者承認,“吃魯迅飯的”都是無脊椎動物。東海大惑:既然魯迅思想那么深刻精神那么偉大,培養(yǎng)熏陶了幾代中國人怎么就熏陶不出幾根硬骨頭,一輩子“吃魯迅飯的”都吸不進一點魯迅風?其崇拜者吹捧者及徒子徒孫中,郭沫若之流一抓一大把,要找正人君子則比大海撈針還難。2011-10-21
【標準】一種思想(包括學說信仰主義和文化體系)質(zhì)量如何,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考察:政治實踐的后果,信奉群體的表現(xiàn)。。從人物看,儒門多君子,馬家多豺狼。從實踐看,儒家斷斷續(xù)續(xù)的不完全落實,創(chuàng)造了數(shù)千年的文明輝煌;馬家僅大半個世紀鋒芒初試,成功地把大半個地球拖進了地獄。2011-10-21
【不可不批9】或說并非魯迅思想不行而是被利用了。這種狡辯很無力??鬃油瑯颖焕?,可孔門始終以君子豪杰硬骨頭為主流。姑且假設魯迅有思想,看看都培養(yǎng)了些什么玩藝,信奉歌頌他的又是些什么玩藝,其“思想”精神的質(zhì)量如何還用討論嗎?只有郭沫若之流才敢發(fā)“孔子不及魯迅”的無恥狂言。2011-10-21
【不可不批10】魯迅象毛氏讀過不少古書,又都缺乏經(jīng)學修養(yǎng),未能建立君子人格。他熱衷于社會批判和文化破壞,成為“革中國文化命”的主將,結果是讓自己更加灰暗迷茫,讓中國更加誤入歧途。若說喪家犬,孔子是表象的,魯迅是精神和心靈的。對他的孤獨寂寞激憤痛苦,我深領會,充滿悲憫。2011-10-21
【于丹】或說:于丹講論語心得也沒拯救了人心。儒家道德最重實踐,特別是政治社會實踐。若講都講得不對,還奢談什么拯救。于丹對論語和儒家去哲學性、去宗教性、去政治化之后,再剔除道德的精髓,將皮毛熬成湯端出來,即使剩下一點營養(yǎng)也已經(jīng)淡乎寡味了,如何發(fā)揮作用?2011-10-21
【四大核心】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答:黨主,專制,特權,等級。黨主是其制度形式,專制(嚴格講應為極權,姑且從俗)是其制度精神,特權、等級是其制度維護的內(nèi)容。
【核心2】或以為中共講“主權高于人權”,所以“主權”應該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錯。中共各種反人權行徑遭到國際社會批判,就找了這么個借口“反擊”,并非真的重視主權。另外,原教旨馬主義是不講主權的,所謂“工人階級沒有祖國”。
【不可不批11】很多人對魯迅的崇拜是盲目的,象東海這樣讀過魯迅全集的只怕不多。稱魯迅為雜文家小說家詩詞家都沒問題,什么思想家革命家硬骨頭民族英雄就不靠譜了。魯迅毫無疑問是被惡意利用了,但也不冤枉,因為他的“思想”偏激顛倒充滿毒素,最適合被利用來反孔反儒反人道反文明反常識。
【釋疑】“成住壞空”說的是宇宙,宇宙屬現(xiàn)象。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現(xiàn)象都有生滅包括宇宙,唯佛性永恒。《圓覺經(jīng)》說:“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jīng)無窮時,金性不壞。如來圓覺亦復如是?!比鐏韴A覺,即佛性真如,相當于東海說的仁性良知(所指相同,認證略異)。2011-10-22
【修正】郁達夫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睎|海曰:一個打倒圣賢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把盜賊及其幫兇當做圣賢崇拜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豺狼之群。2011-10-22
【副作用】《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敝熳釉唬骸敖抵员?,人所同具?!蓖ㄋ椎乇磉_,即人人皆有良知;人之初,性本善。能夠維護開發(fā)鼓勵升華這種善性的文化及制度就是好的,否則就是壞的。如馬主義其黨主制,對于善性只有抑制遮蔽毀壞,作用完全負面。2011-10-22
【秦始皇】儒家“大一統(tǒng)”,西周就是儒式一統(tǒng)的典型。禮崩樂壞,最佳選擇是重建禮樂制度,其次是尊王攘夷的霸道。秦始皇法式一統(tǒng)是最壞的形式,流弊無窮。秦制基礎上,無論怎么儒家化,文明程度都有限,儒家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恢復“三代之盛”。東海曾發(fā)文論斷:秦始皇罪大惡極,統(tǒng)一也是罪。2011-10-22
【英雄】英雄,人中之龍,卻常被冠于禍國殃民者之頭。黑白顛倒,可為一嘆。自古秦始皇黃巢這些歷代混世魔王,形象皆負面,在紅朝居然成了英雄。斯毛金波等馬家領袖都是該國獨夫民賊兼國賊。當時各國外患,或被利用或就是他們招來(所謂自侮而后人侮之)??尚χ两袢圆簧偃朔钏麄?yōu)橛⑿邸?011-10-22
【英雄2】制度最好,終有局限,不可能消除一切罪惡。制度本身也須不斷與時俱進地健全完善。所以在“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大同理想實現(xiàn)之前,正義英雄永遠為人類社會所需。除了致力于改良或革命的政治英雄和見義勇為助良除暴的俠義英雄,文化科學經(jīng)濟軍事各領域的優(yōu)秀人物也可稱英雄。2011-10-22
【代改】或說:“濫用暴力者必死于暴力?!边@話沒大錯,只是“必”下得太粗暴,改為“往往”就好了。濫用暴力者死于暴力的可能性或比較大,但不一定、不絕對。古今中外濫用暴力者死于非暴力方式的也不少,還有壽終正寢的呢。惡報方式無數(shù)無量,非凡夫所能測也。
【怪象】盜賊們一邊瘋狂盜竊粗暴搶劫,一邊巧言令色大肆作秀。有“公知”怒不可遏地大喝一聲:圣賢不死,盜賊不止!拍馬揮刀勇不可擋地沖了過去----向孔子的像。
【如是我見】儒家對禮的精神(道統(tǒng))堅定保守,禮的規(guī)范則主張“時為大”“以義起”,與時偕宜。擁小康理想,護家天下,體現(xiàn)對歷史的尊重;提大同公天下又充滿理想性。故儒家是保守性與先進性、現(xiàn)實性與理想性的統(tǒng)一,反本是為了開新,顧后是為了瞻前,回顧過去,是為了規(guī)劃今天展望未來。2011-10-22
附土匪冉云飛:我對中國文化是有情感的,但情感卻不能代替我對制度演進至今的重大缺陷作理性批評。若說一個制度是輛車,無論后視鏡(至德之世等)多么精美,沒有車前燈(制度演進給人比較安全合理的理性預期),或者在這輛車永不能駛達處有盞忽悠的燈(共產(chǎn)主義)在那里等著,不車毀人亡的概率無限趨近于零。
【如是我見2】說儒家有先進性,不等同于先進主義的一味以“先進”為高。儒禮追求合乎時宜與時消息,不落后也不過度超前。這是道統(tǒng)及中庸、時中諸原則對禮制的要求。開明君主制在古代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故儒家既以天下為公的大同為最高理想,又以小康為次理想以適應當時的家天下現(xiàn)實。2011-10-22
【如是我見3】說孔子道德圓滿,有兩重意: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孔子是做得再好的,已盡心盡力無可挑剔;二、孔學原則的普適性至高無上不可超越。然復須知,孔言及經(jīng)典,畢竟粗線條,圣王二學引而不發(fā)處多。良知智慧無限,人世義理無窮,禮制更須隨時??鬃幼C得良知成圣,后人同樣有望圓證。2011-10-22
【不可不批12】凡中魯毒者,無不將中國歷史光明面完全抹殺,將黑暗面無限放大,并歸罪儒家和民族劣根性。任何因制度之惡及“君子之風”之劣造成的政治社會道德問題都會被歸結為民族性。馮小剛亦中毒不淺,談小悅悅事件時居然說“冷漠早就在我們的民族性里源遠流長”云云。2011-10-22
【不可不批13】阿Q身上奴性投機自私狡黠虛榮麻木自卑自負自欺欺人媚上壓下等各種病態(tài)和病毒,有的是人性的普遍弱點,有的是制度之惡的產(chǎn)品。魯迅將它們統(tǒng)統(tǒng)歸結為國民性,進而歸罪于儒家文化,主張采取激進革命的方式“連根的拔去”。這為毛共暴力改造運動和文革提供了最佳思想依據(jù)。2011-10-22
【不可不批14】魯迅這塊招牌,于中共是最佳思想工具,于知識分子也是最佳精神面具,可以讓他們拿來遮羞,并且方便扮演硬骨頭角色。魯迅不關注制度問題,唯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傳統(tǒng)文化和國民性。他們學習魯迅,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幫著反孔反儒“改造”國民。驢糞蛋兩面光啊。2011-10-22
【不可不批15】魯迅們對中華文化和國民性的尖刻批判,雖然既不如實也不如理,或不乏某種真誠,真將它們視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主要障礙了。經(jīng)過大半個世紀的浩劫,再撇開馬主義、唯物論和黨主制,將中國問題歸罪儒家和國民性,則不僅是智力問題矣。
【不可不批16】魯迅此人很復雜,依儒家標準,不君子也不能說小人,介乎兩者間吧。他的深刻是偽深刻,實則思想膚淺智慧淺薄,認識不到儒家的優(yōu)秀和道德的重要,遂認“老家”為賊窩,將很多人導向了歧途。這倒并非心懷惡意,而是因對歷史和傳統(tǒng)一知半解,真的找不到個人仁宅和社會義路。2011-10-22
【答】或要我論證“儒家文化不會導致虛偽”。答:任何學派宗派都有偽君子。但可以說,儒家文化最不容易導致虛偽而最容易建立君子人格。自古以來,儒門中正人君子豪杰圣賢最多。遠的不說,清末改良派都是儒者,革命派及后來的軍閥亦不乏儒學修養(yǎng)。國民黨越來越尊儒也越來越文明。2011-10-22
【不可不批17】儒家是中華文化的主流、骨干和主要代表,孔子作為儒家大宗師,無疑是中華文化最高代表人物。象魯迅那樣全盤否定孔子和孔子代表的一切,客觀上無異欺師滅祖、認父作賊,為毛共認賊作父掃清了文化障礙,為后來的“文化弒父”(大革文化命)惡行提供了思想方便。
【答】或說:魯迅也說過不少正確尖銳的話,不能全盤否定,況且目前批魯時機不成熟,不要強求別人與你同一觀點。答:1現(xiàn)在問題是對魯迅的全盤肯定者眾,而且是全盤肯定其反孔反儒立場。2對不同觀點者,我沒能力也沒興趣強求。我只是文化人,只論道理對不對,不問時機熟不熟。2011-10-22
【釋疑】或說任何人都有軟弱的權利。不錯,但是,如果是儒者的話,軟弱是有底線的,退縮可以理解,邦無道則隱,獨善其身??梢圆徽f話,不可說假話,更不可幫兇幫閑,為無道之主及其團伙充當打手。2011-10-22
【強人】古稱大盜為強人,強人不是一無可取的?;蛴赂?,視死如歸;或勇猛,藝高膽大;或多謀,奇策妙計;或重親情,孝悌出眾;或重義氣,兩肋插刀;或重信用,一言駟馬;或重恩情,滴水涌泉…但強人終究是利益主義者是惡人,為了個人家族和小集團利益而作惡犯罪傷天害理,根本已錯何論枝節(jié)?2011-10-22
【強人2】現(xiàn)代強人特別垃圾,公德惡劣“根本”腐爛是當然,私德和枝節(jié)亦無足觀。象薩達姆卡扎菲之流,純屬人形動物。居然有不少國民視之為英雄,說什么“盡管有許多缺點甚至污點,但卡扎菲用他堅強不屈的死證明了他依然是一位光輝的戰(zhàn)士。”云云,善惡不分是非不明價值觀顛倒,至此極矣。
【謝謝】天下滔滔,反儒者眾。婆心苦口說儒多年,招來無數(shù)誤會批評,連一些老友亦表示反對甚至化友為敵,深感痛心,但也不在乎。然每當有人對儒家表示理解產(chǎn)生興趣,亦欣慰無限,昨夜@周靈均公:“請余公就寢”的勸告更令我感動。不必管我,沿著孔孟之道不斷發(fā)展成就自己是對我最好的關心。2011-10-22
【共勉】深深知道,即使是鳳凰,朝朝而鳴也討人厭。可是,見到那么多人淪為精神“喪家犬”而不自知,反而嘲笑孔子喪家犬,不由得悲憫無限,“此心勃勃不容已”。謹以《禮記-儒行》一段話自勉并與同仁們共勉:“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
【答】“治學門徑?jīng)Q定治學高度”之觀點基本成立。本質(zhì)上是“心光明”度決定治學高度。但是,在大本確立之前,若治學門徑有誤,就難以明心,甚至反成遮蔽。故孔子教導: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保持距離】儒家反黨性但不隨順民性,違官意但不茍同民意,而且對“兩性”“兩意”都有文化引導、道德教化之責。但導化是長遠事,不可試圖一蹴而就?!百t人在下位而無輔”的時候,上弗援下弗推,當以靜為主;天下無道,官意兇邪黨性大惡,民意民性亦會惡化,儒者守道有責,更當遠之為吉。2011-10-23
【禮2】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亦適用于國家。對于化外之民和“遠人”,你不來惹我,我不去招你;你如果聞風向化,自愿自覺向我靠攏,我自當以禮相待,誨人不倦。至于自己極端“無禮”,根本不尊儒家、不懂孔子,卻花大錢滿世界辦孔子學院,就純屬笑話了。2011-10-23
【亢人】亢龍有悔,龍尚且亢不得,況雞犬豺狼乎。六十年來,中國人弱者雞犬化強者豺狼化,而都特別亢。弱者精神亢炎、心靈亢旱,強者亢進于錢途宦途、亢奮于特權大財?!爸M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倍嗌偃撕e人亡身亡命之后,往往也害了自己,最終喪家或喪命。2011-10-23
【鴉片賊船】不正之權及不義之財如鴉片,能給人暫時性的快樂美妙,隨之而來的則是長久的空虛痛苦,活著就變鬼。絕大多數(shù)人很容易上癮而很難戒掉,只能不斷加大劑量。中共政權特別不義,就象賊船,船本身難以回頭,船上人要急流勇退也特別難---何況絕大多數(shù)無此覺悟,反以急流勇進為快。2011-10-23
【答】或勸民主轉型后再來弘儒為宜。答:沒有儒家的文化導向和道德奠基,中國很難實現(xiàn)民主轉型,僥幸實現(xiàn)了,質(zhì)量也難保證。殷鑒不遠啊:打倒“孔家店”,民主化成了無根浮萍,或陷亂局,或被異化,最后被毛共惡意利用。在中國,儒家與民主,合之則雙全,離之則兩敗。2011-10-23
【答】或說共黨目前急欲認祖歸宗,別有用心,我輩倡儒正中其懷。答:與其進不保其往。共黨真能認祖歸宗回歸中華正統(tǒng),那是吾民之福吾族之幸,歡迎尚且不暇,豈有拒善之理?但空口無憑,首先要從憲法上驅除馬列,從制度上維護自由。否則,儒家有大義、有基本原則,是那么好利用的嗎? 2011-10-23
【如是我見】現(xiàn)代中國,民主離不開儒家,儒家亦離不開民主。中共表面上說了儒文化的幾句好話,其實并不識儒家真理,更缺乏真正敬意,對某些主動投靠的儒者都不敢重用,對于一小撮真儒,能不防范森嚴乎。馬式黨主制下,象東海這樣的儒者,連言論自由都得不到保障,何談行道---推行儒家憲政?
【自殺】很多自殺行為,是怯懦自私或身為物役的表現(xiàn),是對家庭社會的不負責任和對自己生命的犯罪,可憐亦可羞。這種人貌似不怕死,其實怕吃苦,怕面對現(xiàn)實,甚至是承受不了利益損失,把利益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當然,歷代大儒為了道德尊嚴或春秋大義而殺身舍生,那是成仁取義,無限光榮和光明。2011-10-23
【革命】對于政權及其制度,儒家有三種態(tài)度:良性者,保守之;不良者,改良者;極端不良而又喪失了改良可能性者,可以革命。湯武革命,吊民伐罪,堂堂正正,順天應人,水到渠成,為孟子所嘆美??梢娙寮也⒉环锤锩?。通過反儒而尋求革命合法性,南轅北轍,恰會讓革命喪失道義合法性。2011-10-23
【答】西方各國,在政治文明化、民主化的過程中,各有其本土文化和傳統(tǒng)道德的配合或墊底。它們對儒家文化亦不乏尊重,日本韓國新馬泰等本屬中華文化圈,臺灣更是高度尊儒。本土文化在本國受到反對、排斥、摧殘如中國者,絕無僅有。中國若不復興儒家而試圖憑空移植民主,難乎其難。
附趙伊德:某亦只在此一觀點上與先生有異議,當今世道苦于極權久已,亟待轉轍;推廣儒理,教化民心以作憲制之預,固然理想,然教化困難,阻障重重,費時費力,恐不及待。況世上以自由平等正義立國者所在多有,易成共識,其固有開啟之難,然未假儒理,亦多運行成功有序,實可借鑒。憲制成,則儒文化當為不二之選。
【民主化之后】盡心盡力傳道解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方式,把道理對民眾及各界人士講清楚,這是儒家的文化責任;把選擇權交給民眾,這是對民意的尊重。對儒家,尊不尊重、信不信仰、支不支持、擁不擁護,民眾享有充分的自由。政治上同樣,民意公推,不能逃避;輿情反對,自覺走開。2011-10-23
【政革目標】有學者說: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革政的基本目標是:“廢除黨國,回歸民國”。目標不錯,但是,只要馬主義仍居憲位,“廢除黨國”就不可能。更準確的目標應該是:驅除馬家,恢復中華。驅除馬家,是把它驅下獨尊地位,不是剝奪其“爭鳴”的自由;新中華三要素:憲政民主儒家。
【革命2】革命是對專制暴政的暴力反抗,本具相當?shù)奶烊缓戏ㄐ?,但是,若革命道路違反了道德精神,違反了以仁為本、以義抗暴、以直報怨諸原則,就會滑向歧途和邪路,淪為以暴易暴。象希列斯波薩卡等等惡人惡勢力,都是以革命名義忽然而起的,都比“前任”更加殘暴,結果紛紛忽然而滅。2011-10-23
【儒傷】儒家近代被打倒,除了外因也有內(nèi)傷,且歷時漫長,漢朝就開始了。借扁鵲見蔡桓公之言為喻,漢雖“獨尊儒術”(這個術字下得妙)實偏離道統(tǒng),疾在腠理;明朝刪孟,廷杖大臣,病在肌膚;清大興文字獄,病在腸胃;清末改良失敗,病入骨髓。五四一打就倒,非偶然和忽然也。2011-10-23
【儒傷】必須說明,儒家內(nèi)傷,不是儒理本身問題,而是外邪入侵所致。易言之,問題不在經(jīng)典,而在于歷代專制主義對儒家的侵蝕。儒家以道制勢,道統(tǒng)高于政統(tǒng),但在與歷代王朝漫長的磨合中,一定程度上也會為勢所制,屈從于勢,從而偏離原則。儒家群體中,圣賢畢竟不常見,瑕疵過失難免也。
【通病】馬家的知識人政治人,都有一種通病: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zhàn)。為了各自個人利益,好斗能斗敢斗擅斗,死纏爛打,勇不可擋,不惜偕亡;一旦事關道義,或碰上大是大非問題,馬上成了智者。別說站出來說句真話公道話,連圍一個觀、助一下勢也不肯。2011-10-23
【想起溫家寶】“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nbsp;政者,正也。魯國無政,有的只是“事”,是“獨與家臣謀于私室”的家務事。馬氏政治比家務更不正、更私密。故馬氏中國沒有政治家,只有黨務家、野心家、陰謀家、黑箱操作家。好一點的如溫家寶,也不過事務家而已。
【如是我見】儒家追求自立立人道援天下,佛教致力自度度人普度眾生。若“從不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不去察看眾生根性,何以教化救度之?若一味自修獨善,自了漢耳。儒家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佛教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心佛眾生一體平等,皆就本性而言,習性則因人而異。對此儒佛皆有深刻認識2011-10-23
【答】或說:如不能為群眾所接受,就不是一個好理論。答:這是一種民粹主義的觀點。我有文章分析過民本、民主、民粹之區(qū)別。儒家尊重民意但不唯民意。
真理的普及有其過程。馬列斯毛的理論不乏誘惑力和煽動性,曾普遍“為群眾所接受”,事實證明是謬論。2011-10-23
【答】陳賢妹的表現(xiàn)證明,仁者人之本,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儒家?!疤焐娜寮摇钡纳颇钌菩性从跐撘庾R、下意識,“百姓日用而不知”,當然不如儒者向善求仁的自覺、主動、積極、強烈,但比起被馬式教育物化惡化者卻健康得多,其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沒有被徹底“改造”掉也。2011-10-24
【董仲舒】董氏思想和漢朝建制,于儒理和王道有所偏離。但這是以儒家最高標準衡量。董氏雖不夠圣人卻不愧賢者,從歷史的角度看做得甚好了,漢制當時無以倫比,其框架延續(xù)到明朝,于全球尚不乏先進。噫,不少人對西方不足百般維護,對現(xiàn)實罪惡習以為常,一旦說到儒家和歷史立馬成了完美主義者。2011-10-24
附虹芑北京律師:偏離道統(tǒng),董仲舒偕秦制之功也,不知道你為何還肯定董仲舒!由道而為術,斯誠痛哉!
【言】智者不言,其智欠高,仁者不言,其仁欠大。立人達人文以化人道援天下,都離不開“言”。言之用大矣哉。真正領悟了真理明見了仁性,就不能不言,不忍不言,就不滿足于自我品嘗享受,“獨樂樂何如眾樂樂”。抨擊罪惡、啟蒙愚昧、啟迪迷茫、批判邪知邪見,都是仁心之發(fā)勃勃不容已。
【難難難】面向大眾的文化啟蒙智慧開發(fā),圣人所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讓民眾沿著儒家禮樂制度走上仁義之道,難以讓他們領悟儒理高明和禮樂精神?,F(xiàn)在不僅邦無道,且是邪道惡道“當?shù)馈保寤癖姾蜕鐣?,局部、小范圍或可能,整體而言難于上青天,難于建空中樓閣。2011-10-24
【標準】不同學派宗派各有自己的圣賢和圣賢標準。老子在道家當然是德性圓滿的“大圣”,于儒家則為外道圣人??鬃訉献邮肿鹬?,但自有主見,對道家學說并不認同,在《論語》中多有批評,稱“鳥獸不可與同群”(意謂人不能脫離社會)。孔子贊美老子,就像東海贊揚某些自由英雄一樣。
【請教】近閱《蒙元學案》,憶及多年前瀏覽元史時的詫異:信仰、言論相當自由,沒有文字獄,對孔子和儒家高度尊重…這些都與各種文學作品留下的印象大異。朱元璋恢復中華之后,文明程度反而降低了。或是自己閱讀范圍不夠,沒發(fā)現(xiàn)元政府剝奪信仰權和以言治罪的惡行?敬請高明指教。
【中庸之一】法家學說唯君,君意至上,君主崇拜(相當于納粹和馬家的領袖崇拜);民粹主義唯民,民意至上,民眾崇拜,都是錯誤的。儒家在君主時代忠君,但不唯君,在民主時代尊民,但不唯民。在制度上接受民主,是對民意的尊重,在文化上重視教化,則是對民眾的引導。2011-10-24
【抬舉】春秋大義:“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異族尊儒則文明化,化到一定程度,進為中華;漢族反儒則野蠻化,化到某種程度,淪為夷狄。依此標準,元清無愧中華偏統(tǒng)(之所以不成正統(tǒng),是因為元清皆將部族利益凌駕于中華民族之上),稱中共為夷狄,簡直是抬舉了。
【抬舉2】傳統(tǒng)儒式政權,無論怎樣偏離,畢竟知道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民為重”等道理,對人和民不乏一定尊重。法家異端,焚坑但不徹底,五胡異族,亂華但不滅儒。唯獨毛共才敢試圖對儒家進行完全徹底全部干凈的消滅。在草菅人命以民為敵方面,沒有哪個惡性異端或異族能望毛共之塵。
【如是我見】黨天下、家天下、公天下三種制度,公天下最好。西方民主制、古代禪讓制及未來儒家憲制皆屬公天下;家天下分法式和儒式,儒式家天下有民本思想制約,不壞,在歷史上有一定合理性,法式家天下是君本位,極壞。黨天下最壞,權與利最重,民最輕,黨和國家不過謀私工具而已。2011-10-24
【道德】中共所謂的道德都是偽的,是非道德反道德的。如“大義滅親”本身大不義;“三忠于四無限”是法家君主崇拜翻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即使真誠也違反中庸,何況大虛偽;政治缺德卻批評社會及企業(yè)不德,違背了儒家先己后人、先官后民和“春秋責備賢者”“禮不下庶人”等道德原則…
【道德2】儒家“厚于己而薄責于人”,先政界再普及各界。這樣的教化有助于激發(fā)、提升和培蓄民眾的道德感良知心。即使制度不足,儒家又不能及時“補足”,儒家教化仍大有正面積極的意義。當然,儒家最高德政是建設真正以民為本的制度,但三代后儒家說了不算。只能在中央集權制螺絲殼里做道場。
【道德3】“儒家說了算”締造了三代之盛,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畢竟是孔子“追封”的。秦漢以后開國帝王中,唯劉秀儒生出身,但也不能完全代表儒家。家天下時代君主有其家族利益,部族君主更有其部族利益,都難以超越,為了“親親”而不能“仁民”甚至害民之事在所多有。
【道德4】“儒家說了算”,意味著良知說了算,一切以良知為準、向良知看齊,并非指具體哪個儒者說了算---即使是孔子??鬃又灾档眯叛龀绨?,是因為他說得對,對良知的證悟和言說作為高明圓滿。信仰孔子是崇拜良知。注意:孔子成為圣人是因為說得對,不是因為“說了算”。
【道德5】如何做才能讓儒家說了算?茲事體大,值得研究,值得同仁們共同努力。不過,“說得對”才是第一位的。儒者先要力爭“說得對”,再去追求“說了算”。是否“說得對”,取決于自己,能否“說了算”,則取決于外緣--政治社會歷史條件。當然,人能弘道,某些條件有賴于爭取和創(chuàng)造。
【團結】精誠團結有賴于道德奠基。象韓非李斯,同師(荀子)同文(文化)同政(秦政),但無法超越利益沖突,難免你死我活。這種惡性競爭在孔門絕不會發(fā)生。英雄惜英雄君子重君子,不僅是性情相投,更是品格互重。注意:即使政治文化立場相同,英雄或君子若意見意氣和氣質(zhì)不同,仍難免爭執(zhí)。2011-10-24
【團結2】或說:對于道義事業(yè)而言,親愛精誠比成為君子和豪杰更重要。沒錯,但需要補充一句:只有君子和豪杰,才有望親愛精誠。這里的豪杰,亦須具有君子人格。那些“禍亂人間數(shù)十年”者,無論怎樣自詡或被詡為英雄,都不過強人(盜賊)而已。
【答】儒家治國以禮,為政以德,儒式憲政為新王道,即新時代的禮制與德政;
儒理核心是良知,良知天賦,人人平等,也可以推出法前平等;儒家講天視民視天聽民聽,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此皆權為民授的理據(jù)。至于三權分立還是五權分離為佳,可以另議。
附青藤煮茶:儒家治國以德,憲政治國以憲;儒家倫理核心是等級,是宗法,憲政核心是天賦人權,法前平等;儒家講君權天授,憲政只說權自民與;儒家的皇權赫赫,憲政割三權分立。這儒和憲有何共同之處?東海先生呶呶不休者,講的都是民風道德,與政體混為一談,更自創(chuàng)“儒家憲制”,寧不讓人哭笑不得?
【駁】儒門不乏偽善者,但與其它任何門派相比,真君子真英雄最多,孔孟以來出了多少無憂無惑無懼的仁人、不移不淫不屈的義士、為民為國的君子和殺身舍生的豪杰啊。利益、權力面前或能裝,生死關頭不能裝也。儒者多真,源于儒學重誠?!吨杏埂芬暋罢\”為天道,以追求實踐“誠”為“人道”。
附蕭瀚:【偽善之惡】一定程度上,儒家比法家還邪惡,因為法家的邪惡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而儒家的邪惡則是偽善。你對魔鬼沒有期待,但你不小心就會期待打扮成天使的魔鬼。歷代都是儒家燒香法家掏槍,儒家活埋法家暴尸,儒家和諧法家血拆,迄今還有那么多人信奉儒家到底什么智商。
【定律】馬氏中國,權力地位與道德成反比。越是位高權重及金多者,道德越貧困,倒是底層貧賤群體,多多少少還殘存一點惻隱羞惡讓是非之心。當然,殘存而已,稀薄寡淡之至。
【對話】想起當年與某仔的一段對話。某仔:儒家最偽善。東海:我就是儒者。某仔:你要么是裝儒,想利用儒家,或有特殊任務;要么是真傻,思想糊涂。我相信你只是一時糊涂,上了儒家的當。東海無言,此后再不敢輕易見陌生人。
【盛世】華史確載的著名盛世有四:成康、文景、貞觀、康乾。成康之治為正宗儒家盛世。周文王時就有“畫地為牢,刻木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之說,周朝成立,建禮樂制度,到成王康王時鼎盛,“四夷賓服,海內(nèi)晏然,囹圄空虛,刑罰不用?!毙体e四十余年不用---四十多年沒人犯法啊。2011-10-24
【盛世2】秦漢以后,漢唐宋皆不夠儒家,亦頗文明。西漢孝文孝景連續(xù)四十多年清靜無為與民生息,稅率從十五稅一、三十稅一到文景之時全國免稅(田租),囹圄幾空,稱文景之治;唐朝太宗貞觀年間二十多年清明安定,犯人寥寥,稱貞觀之治。康乾之治比之前盛世差遠,但與民國以后相比仍不愧盛世。2011-10-24
【答】“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被徹底改造掉”,罪責當然要由實施暴力改造的“主體”承擔。但是,五四以來對道德及對孔子和儒家進行魯迅式“批判”的知識群體也難辭其咎。因為這種非理非實的批判,為馬主義及唯物論問鼎中華掃清了文化障礙,也為后來的暴力改造提供了思想依據(jù)。
附@秋風論道 把“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被徹底改造掉”歸罪于知識分子對“道德”的“批判”,實在離譜得不可理喻。
【答】盛世的原因當然是文明。主要是政治、制度的文明,也包括一定的物質(zhì)文明,周朝對“百工”和物質(zhì)的開發(fā)很重視,周禮中有《考工記》。文明的核心是道德,西周是為國以禮、為政以德的典范。儒家就是孔子集三代文明、文化之大成。中華民族復興,有賴于儒家新一輪的重興。
附周鴻陵:盛世的原因是什么?中華興盛有沒有原因?如果有,這是否也是中華民族能夠復興的原因?請東海思考并明示。
【答】或問:成康、文景、貞觀都是無為之治吧?答:可以這么說,但要知道那是儒式的“無為”。成康、文景、貞觀之前,各種文物典章制度都已完善,在當時文明度蓋世無雙,大框架可以沿用相當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君主們制度就以無為為高,致力于修養(yǎng)身心、弘揚道德、普及文化等“修為”。
【人最貴】仁本主義在政治層體現(xiàn)為民本,也可以說成人本?!疤斓刂匀藶橘F”,人的生命至尊至貴,為政之道理所當然要以人為本了。這在哲學上比西方“天賦人權”說更深一層,儒家的天,常指天道、天性。天命之謂性,良知仁性,天之所賦。命,有賦予之意。
【兩種思維】大惡人臨走的時候會有兩種思維:一是悔不早放權,一是悔當初棄核。前者是見了棺材才掉淚,后悔自己不學好。受過中華文化熏陶者,或有此悔;后者是見了棺材不掉淚,后悔自己不夠壞。被唯物主義洗腦者,多生此念。
附@劉芳菲:你說老卡臨走是不是特后悔放棄了核武器?
【盛世3】堯舜禹湯部落聯(lián)盟相當松散,相當于邦聯(lián)制,西周各封建國與“中央”聯(lián)系加強了,各種規(guī)章制度細密了,天子權威強化了,但也只相當于聯(lián)邦制。當時物質(zhì)及技術自然不如后世,制度亦不如現(xiàn)代西方健全,但論“精神文明”,僅成康間“刑錯四十余年不用”一點,就是美國和西方望塵莫及的。2011-10-24
【答】轉型有兩種:有優(yōu)秀文化和領導人(領導集體)領航,為良性轉型;劣質(zhì)文化和領導導向,為惡性轉型。惡性轉型,惡制難去而良制難建,人心反會更加惡化。
附海邊小人物:有官媒官喉認為,存在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道德缺失問題和冷漠問題,是社會轉型期間的必然附屬產(chǎn)物•••這樣說,好象轉型完畢即會萬事大吉,卻未明缺乏正確思想指導、良知不彰、良制良德不立是無法實現(xiàn)的。此異于某些暴發(fā)戶發(fā)家后拜佛做慈善,蓋后者乃人性本善、良知之表彰也。請教@東海余樟法老師這對否
【殷鑒】或說:離開民主什么都是奢望。東海補充:馬家在憲,民主亦是奢望。打倒儒家,摧毀了好制度的文化之基和道德之本,民主縱然來了也留不住;而邪說必然乘虛而入,當家作主。事實昭彰在目。
【史無前例】儒家不反對暴力更不反對革命,但強調(diào)一切暴力和革命都必須符合道義原則。像毛澤東這樣無原則地美化暴力神話革命、這樣無條件地宣稱“造反有理”、這樣公開贊美秦始皇洪秀全這類暴力集團暴力分子高度評價他們的邪見邪說者,反文化反文明反道德反得這么徹底,確是史無前例。
【教訓】從卡扎菲們的下場中,汲取的經(jīng)驗教訓因人而異。良知殘存者以之為殷鑒,或勇退專制急流,或加速制度改良;斷絕善根者則會進一步提高專制能力及“維權智慧”,加快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發(fā)展速度,加大對異議人士的打擊力度,強化輿論導向、思想洗腦、政治效忠、社會維穩(wěn)等一系列工作。
【他們和我們】有他們的特權掛帥就有我們的唯我獨尊,有他們的見利勇為就有我們的當仁不讓,有他們的利益召喚就有我們的貧賤不移,有他們的仗勢欺人就有我們的威武不屈,有他們的洗腦不息就有我們的誨人不倦,有他們的怙惡不悛就有我們的擇善固執(zhí),有他們的史無前例,就有我們的蓋世無雙!
【追責】儒式王朝重孝道甚至“以孝治天下”,難免會出現(xiàn)少數(shù)形式化、虛偽化現(xiàn)象。但是,即使偽孝,也比“真不孝”、公開忤逆好?,F(xiàn)在,象北大畢業(yè)生的公務員打罵父母這樣極端忤逆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畜生自己當然有罪責,不斷培養(yǎng)出畜生的馬家文化、信仰、教育及學校,更是難逃其咎。
【逆取順守】暴力成功者往往迷信、貪戀、崇拜暴力,最后又亡于暴力,這是一般暴力人物和勢力難以擺脫的宿命。沒有良性文化信仰的指導,逆取順守幾不可能。儒家對暴力的工具性、局限性和兩面性認識最充分,最能正確、有限、慈悲地使用之,并及時化除不良影響—即使用之為善,也有不良影響。
【如是我見】惡習特別根深蒂固并有著巨大的慣性,由善入惡易,惡上加惡更容易。惡到一定程度,將徹底喪失自我止惡改善的智慧和內(nèi)力。就像下坡車剎車壞了,要止住它加速度的毀滅之旅,非有足夠大的外力強制不可---一個人如此,一個集團亦如此。
【如是我見】體制內(nèi)沒有真正的無辜者。就像犯罪集團中,有的人沒直接犯罪,或者沒分享到犯罪成果,但終究是集團一份子,有一定的“共業(yè)”。只不過,其“業(yè)”和“辜”有大小深淺之異,有的必須受到懲罰,有的不妨予以原諒,有的急流勇退或建功立德,可以化辜消業(yè)。
【如是我見】孔子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東海曰:其人皈儒而不道德者,鮮矣。鮮,很少,但不是沒有。反儒者總是以儒門中某些偽君子和小人為例否定儒學。于儒學而言,這是一顆耗子屎壞了一鍋粥;對反儒者來說,這是以偏概全,以一根壞木頭否定一座山。
【現(xiàn)在】儒友說現(xiàn)在是禮崩樂壞。笑。太抬舉“現(xiàn)在”了,說清末和民國還差不多,現(xiàn)在連禮樂的碎片影子都不見,制度法律“道德規(guī)范”無不背儒家之道而馳、反禮樂精神而動。春秋禮崩樂壞,戰(zhàn)國進一步崩壞,法家得勢,到秦王朝當家作主?,F(xiàn)在馬家當?shù)溃惹爻笥羞^之。
【微博】問何以不再寫長篇。戲答:招術訓練很重要,但術最熟也不是真功夫,招越長越說明沒功夫。真功夫無招,隨機應變,一擊斃命。微博需要一招制敵,最顯真功夫。
【追責2】忤逆現(xiàn)象頻發(fā),除了政治社會學校教育眾因,或有家庭因素;除了兒女不長進,或有父母自身的問題。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母的教育、熏陶和影響對兒女品格的形成特別關鍵。父父子子,父不父子不子。 父是禹王,兒子象啟一樣不肖,或許;父頑母囂,兒子象舜一樣孝順,不多。
【天人合一】或問天人合一。答:你就是天人合一的。本性為天。天命之謂性的性,即指本性,或稱本心、道心;習性為人,包括善習惡習無記習。本習不二,即天人合一。另外,肉體身和意識心都是本性本心的產(chǎn)物和現(xiàn)象---所現(xiàn)之象。身(肉體身意識)心(本心)不二,即天人合一。
【勉勵儒友】做好自己,弘揚儒學,通過各種力所能及的途徑渠道和方法,傳孔孟之道,授良知之業(yè),解眾民之惑,自立立人自達達人,這是儒者的責任和使命,是道援天下和致良知的重要方式,也是對我最好的支持幫助。東海的命運已經(jīng)與儒家緊密聯(lián)系一起并置于儒家命運之下。
【兩家富貴】富貴有可羨者,有不可羨者。儒家富必取之有道,互利雙贏,貴必德位相稱,利人利世,可羨也。馬家富必取之不義,損人利己,貴必出賣人格,殃民禍國,不可羨也。儒家之富貴,有德有功,可愛可敬,松柏之青也;馬家之富貴,無德無恥,不堅不久,朝菌之榮耳。
【駁】@查立: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有思想,因此,世界上的邪惡,莫過于阻止我們思想。東海:不對。孟子早就指出,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有良知。良知即德即智,思想僅是智慧的作用。世界上的邪惡莫過于遮蔽、損毀和泯滅良知--惡制和邪說都有這種功能。
【壞話說盡】或說中共好話說盡。未必,表層不無好話,實質(zhì)多是壞話?!皹寳U子里出政權”,暴力崇拜;“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經(jīng)濟掛帥;“穩(wěn)定壓倒一切”,穩(wěn)定第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崩嬷髁x…皆與儒家原則背道而馳,無非唯權哲學和“維權”理論:唯強權維特權。
【壞話2】或以為“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沒問題,是“好話”。這真是被賣了還為之數(shù)錢。這是政府不務正業(yè)、不辨義利和唯利是圖”的表現(xiàn)啊。經(jīng)濟中心化,文化教育等難免邊緣化;政治利益化,道義必然貧困化,制度法律喪失改良的動力。而沒有良制良法、公平公正的保駕護航,經(jīng)濟發(fā)展也是難以持久。
【孔門走狗】孔子找到了永遠的家,并把她指點給千秋萬代。這個家就是仁宅,是每一個人的安身立命的內(nèi)宅。那些嘲笑孔子喪家狗者,才真是生命漂浮無家可歸。鄭人說孔子象喪家狗,是調(diào)侃;孔子說然哉然哉,是自嘲。東海現(xiàn)在自稱孔門走狗,則是莊言,充滿當家作主的喜悅和自豪。2011-10-25
【一國兩制】此說赤裸裸地無恥,只有后極權時代的中共敢于提出,并自以為政治智慧的結晶,自以為光榮。毛共多少有點偽自尊,雖敢提,不會提。也只有大陸賤民能夠接受這種赤裸裸的侮辱:這等于明明白白宣稱大陸人低級劣等,不配享受香港的法治,不配擁有臺灣的民主。
【金言】周鴻陵說:“儒興則中華興,中華復興儒家先行(興)”,金言也。沒有儒家,中華就喪根絕源、有名無實;沒有中華,儒家亦飄蓬浮萍、無家可歸。儒家與中華血脈相連,興儒與興華一體同仁。道德是儒學中心,文明核心,故尊儒程度與文明程度是俱損俱榮水漲船高的關系,國民黨就是最佳例子。2011-10-25
【智慧】有兩種智慧:俗智慧和道智慧。俗智屬于習性,最好不過成功學,如何精打細算追名逐利,變壞就成厚黑學—即俗智的邪化。道智本乎良知,即智即德,德智不二。不惑,初級智也,相當于“妙觀察智”;知天命,中級智也,相當于“平等性智”;從心所欲不逾矩,最高智也,相當于“大圓鏡智”。2011-10-26
【反儒要因】圣賢之言,是極高明的卓識也是道中庸的常識,是盡精微的妙理也是極廣大的常理?;貧w理性、具有理智者,不難認同,所謂“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儒家”。但若天性不明,亦不能認同和回家;若天性被歪理邪說誤導,或被私心雜念遮蔽,就更不可能認同了,當今反儒者眾,要因在此。
【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與“為天下人謀永?!钡拇笤敢惑w同仁:皆源于仁性良知。致力于自由追求就是“為天下人謀永?!?,只不過自由主義雖優(yōu)秀又有局限,道德資源不足,一切訴諸制度,即使全球成功,尚不足以“為天下人謀永福”---這個愿景和遠景,唯仁本主義可及。2011-10-26
附@土匪冉云飛:我教林覺民《與妻書》,固是贊賞他對妻子的深愛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但我不贊同他“為天下人謀永?!钡乃枷?。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能謀到天下人之永福,這想法乃烏托邦,不必為其諱飾。不能因其是英雄,便讓我們在他面前無條件繳械投降,這樣跪下來的姿態(tài)是對英雄的褻瀆。
【回家】庸人不知道生命有家,圣賢已經(jīng)回家,士君子正走在回家之路上。這個家就是良知心。良知是生命的緣起也是生命的歸宿。生命,包括肉體和意識,都是她現(xiàn)化出來的“象”,是她的“部下”。唯有回家者,一切行動和思想都絕對服從“主人翁”。從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謂也。
【物役】良知喪失了主權,生命即被外物所奴役,就叫身為物役。各種物質(zhì)金錢名利、權力等都屬于外物。很多人一輩子就是被這些東西累死、害死的。南方都市報有一則報道:“躺在八千萬上,疑犯夫婦躺在錢箱上常夜不能寐?!痹圃啤_@就是這一成語特別形象的說明。
【大用】儒家不限于、又不離乎器物政治,在“三教”中最重視經(jīng)世致用。包括器物和制度在內(nèi)的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領先于全球,就是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結果。由于各種歷史條件所限,秦漢以后儒家原則未得普遍落實,其作用未能全面體現(xiàn)。然牛刀小試即輝煌如此,稱其即體即用、全體大用,當之無愧也。
【答】或問:若惡有惡報,為什么毛能壽終正寢,很多毛奴下場比他慘?答:魯迅說:奴才做了主子會比主子更兇惡。其實奴才沒做主子也會比主子更兇惡,不僅長君之惡,而且逢君之惡,其罪大焉。同時,奴才往往一身二職:在領導面前是奴才,在奴才面前是領導。毛氏問題前已釋,不贅。
【兩條路】惡勢力有兩手:暴力欺壓和理論欺詐。兩手都硬,成的氣候就越大。但無論怎么大,皆堅而不久。詐力有效亦有限,惡到一定時候就挺不下去。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大勢一去,連親信親友都會背叛反抗。所以擺在它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或主動改良(主動權尚在時),將功贖罪,或被革命,萬劫不復。2011-10-26
【提醒】向惡勢力賣身求榮,求來的往往是大辱大難。在惡勢力上升期,辱難多來自“內(nèi)部”更惡者,助紂為虐,為紂所虐,仿佛冤枉,其實不冤;到了惡勢力衰敗期,內(nèi)部健康力量和外部正義力量會逐漸升起,幫兇幫閑們受到的批判、羞辱乃至懲罰亦水漲船高,若不急流勇退或改邪歸正,最后難免為惡勢力陪葬。
【兩極管】在“必須杜絕黑打”的前提下,我對薄熙來的打黑行動曾不乏贊賞,對其崇毛唱紅運動則強烈反對和批判,可謂整體否定而局部肯定,完全符合儒家義理。招致兩大派的一致“抗議”,毛派惡狠狠:別攻擊薄書記!自由派笑瞇瞇:您老別給薄襲來唱贊歌了。態(tài)度立場截然相反,都是一根筋。2011-10-26
【補充】這么解釋德治概念,也太“自由化”了。嚴格地講,德治比法治更“高級”更難實現(xiàn)。德治即禮制,制度為禮之大者,禮要與時偕宜,與時消息,所謂“禮,時為大”,“禮以義起”。在現(xiàn)時代民主法治最合時最適宜(義),乃禮之良者。易言之,現(xiàn)代德治要建立在法治基礎上。
關不羽2010:所謂德治其實也不難。要提倡儉,請減少三公消費;要談公正,請整頓司法;要講仁愛,請減少稅負。當年唐玄宗要講德治,拿出后宮金銀飾物當場砸掉。王夫之說他作秀不足取??墒钱吘拐娼鸢足y的拿出來了,也算垂范之意。今之德治如何?電視節(jié)目上搞小動作,開玩笑!
【良知心】《論語》有“性與天道”的概念。性與天道同義,性就生命而言,天道就宇宙而言。性,即仁性良知。良知形上形下不二,就形而上言,可稱為上帝(儒家的)。帝,有主宰義;又可稱為天道、天命、天理。天,有包涵遍覆義。良知人人皆有,但有待于信解行證,否則雖有,如同于無。2011-10-26
【道德與政治】今人每將兩者割裂開來,殊不知儒家為政以德,一切制度法律政令政策方針措施,無不建基和歸旨于道德,道德之外無政治可言。大戴禮曰:“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圣,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跪】跪是最高敬意和感激的表達。天地君親師,親生我養(yǎng)我,師傳圣賢之道,君在儒式君主制下代表國家。古人跪之,以表達對他們的感恩、敬愛和尊重。現(xiàn)代人形式上不跪了,實質(zhì)上跪得更厲害,當然不是跪國家父母老師(師無道,亦不值得跪),而是跪強權跪特權跪利益,甘為它們的奴才。
【主人翁】對于各種欲望,儒家態(tài)度比起佛道兩家寬松得多,不主張禁絕,只強調(diào)有所節(jié)制。追名逐利皆無妨,但要取之有道,一切行為都要接受良知的統(tǒng)帥和導向。致良知,就是為了建立健全人格,確立良知在習性和物欲“面前”的權威。盡管良知人人皆有,但她作不作得了主,管不管得住物欲,大不一樣。2011-10-26
【如是我見】道德要從政治講起。公開官員財產(chǎn),建立福利制度,維護法律公正、言論自由和公民權利,都是現(xiàn)時代基本政治道德。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憲政民主,更是道德之大者。棄這些綱領不顧,一味借小事小節(jié)作秀,并且開展德教,教育民眾要高尚、社會要誠信、企業(yè)家身上要流淌“道德血液”,恬不知恥矣。
【統(tǒng)一】統(tǒng)一有多種形式:中國主要有周式儒家封建制和秦式法家郡縣制--毛式統(tǒng)一為秦式變種。東海曾為文指出,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大罪,統(tǒng)一中國也是大罪,不僅因其統(tǒng)一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更因其中央集權制遺禍無窮。有人反對,一天卻忽然開竅了,石破天驚地說:毛澤東最大貢獻是沒有統(tǒng)一臺灣。
【答】父是卡扎菲,為子該不該孝順。答:該孝不該順。《溫公家范》云:“親之命可從而不從,是悖戾也;不可從而從之,則陷親于大惡?!薄抖Y》規(guī)定:“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則與其得罪于鄉(xiāng)黨州閭,寧熟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nbsp;
【不值得肯定】卡扎菲擇惡固執(zhí),其子逢父之惡,都是怙惡不悛,罪大惡極。古今中外恐怖分子邪教徒中,視死如歸者少乎哉不少也?!翱ㄔ莆遄幽滤岭S父親戰(zhàn)斗到了最后一刻,亡命天涯,風餐露宿,卻從未想過出國或投降。處決之前,點煙喝水,從容淡定”,只能說此人喪心病狂窮兇極惡完全物化。2011-10-26
【答】或說:好多人不學儒學是因為沒有及時的回報,當不了官發(fā)不了財。答:這正是“好多人”的可悲。學儒能夠開發(fā)智慧、健全人格、建立最正確生命觀價值觀,不能讓人富貴,卻能讓人“富貴不淫貧賤樂”,不像馬家中國人,窮則濫矣,富貴更濫。2011-10-26
【答】或說:父母大惡,遠離為孝。答:是否遠離,隨機應變,不必一概而論。關鍵是要想方設法勸諫感化,徹底改惡為善最佳,多少減惡增善也好;其次是千方百計做善事,為民立功,為己積德,為父母贖罪。盡心盡力了,萬一父親依然卡扎菲,那么,可與父同死---前提是另有兄弟傳宗接代。
【答】“追名逐利皆無妨”之言不違儒理,因后面有規(guī)定:“但要取之有道,一切行為都要接受良知的統(tǒng)帥和導向。”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庇终f:“邦有道,貧且賤,恥也”又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可見儒家不反對富貴名利,關鍵在于一要“追之有道”,二不能名利至上。2011-10-26
附幸福的知音:“追名逐利皆無妨”,此語不謹慎。一部論語,不知哪一章是這樣講的。
【答】儒家以名利為“功德言”的副產(chǎn)品,“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不是“疾”無名而是“疾”無功德言。功德言只要“立”得其一,必有其名也。同時,以名利為利人濟世之具,名高利大,意味著責任更重。到了圣賢境界,名利了不掛懷?!白访鹄詿o妨”對一般儒者而言,無妨二字亦自有分寸。2011-10-26
【釋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蜃I“堂皇情結”,或斥道德狂妄,皆誤。首句示內(nèi)圣修為,末句展外王理想,二三句兼內(nèi)外言,如理如實。良知心即天地之心,立此心,是為民立命的前提;良知學即往圣絕學,繼此學,可為太平大同開文化、道德、制度之端也。2011-10-27
【真逍遙】“只此一個良知應對”,此言大好。明我良知,內(nèi)則自立自達,外則立人達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即盡心盡力又聽天由命,該在朝則在朝,有道則現(xiàn);該在野則在野,無道則隱。該活則好好活,明哲保身,該死則好好死,取義成仁…此非大自在、真逍遙而何?
附欽明文思:歸辭于一時之得失,其實只是沒有志向。儒學萬事可為,任他讀書學習,工作娛樂,做官發(fā)財,只此一個良知應對,何等逍遙自在。
【釋惑】或說:“德者道之舍,舍是房子,也就是說,道因德才能生?!闭谜f反了。古人云:“得乎道之謂德”沒有道,哪有德?“道德”分而言之,道是德的終極依據(jù)。道就天而言,德就人而言??鬃诱f:“天生德于予”,天即道?!吨杏埂氛f:“天命之謂性”,性,即天生之德。2011-10-27
【一葉知秋】“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領域國際斗爭主動權”之類話語,本身就是沒文化的表現(xiàn)。中華文化重在修文德,建王道,“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到了中共之手,卻被當成了工具,國內(nèi)用于欺壓,國際用于斗爭,比霸道更惡劣,赤裸裸的斗爭思維、極權話語!2011-10-27
【求同】純一法師說得好:“無明無始有終,佛性無始無終?!庇谌寮?,無明即惡習,佛性即仁性。人類習深障重,但終究不是根本性的。就個體言,養(yǎng)浩氣致良知,既可破除各種內(nèi)障;就全體言,太平世大同時,既可消除各種惡習。
【土八路】中共官話(文件語言和領導講話)是古來最為呆板僵硬丑陋虛假空洞兇惡的,無非土話俗話粗話匪話套話大話的大雜燴。用戰(zhàn)爭語言講文化,更堪稱中共一絕。什么“思想文化戰(zhàn)線”、“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云云,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也。2011-10-27
【風雅】匪徒裝風雅了,可那身上的蠻態(tài)、眼中的兇光、臉上的殺氣、嘴里的匪話,絲毫不加遮掩,有槍桿子在握,不怕遺笑大方也?;蛞詾楦接癸L雅也不壞,殊不知他們不是附庸,而是要指導、利用、玩弄風雅,并用他們的偽風雅取代真風雅,對于真風雅,依舊防之如賊以之為敵!
【父之過】“解放”后幾代人普遍父不父子不子。父親對兒女要么養(yǎng)不教,放任不管,要么教不對,歪門邪道。少數(shù)教得對卻又沒資格:只有血緣資格而無文化道德資格,自身不正焉能“正”兒女。父為子綱,綱,提網(wǎng)總繩、事物關鍵也。所謂提綱振領,綱舉目張,綱不提難怪領不振,綱不舉自然目不張。
【莫分裂】個體道德反省與政治文明追求,反求諸己與推動社會進步,兩方面相輔相成。前者是“克己”,是致良知,以建立君子人格為目的;后者是“復禮”,是致良制,以建設道德政治為旨歸。前者為后者提供內(nèi)在驅動,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南云樓主 將兩者分裂開來并對立起來,才真陷入了認識誤區(qū)。
附@南云樓主:中國一些啟蒙走上個體道德反省的道路,可能是認識上的誤區(qū)所致,也可能是亞歷山大時代的犬儒意識發(fā)作。文明是社會成員互動的結果,不是自由心證、不穩(wěn)定的反求諸己所能。社會進步的動力是社會成員權利意識及抗爭勇氣的蘇醒,反求諸己式的“啟蒙”對轉型社會中的社會成員而言無異于一劑麻醉劑。
【傳染】善惡有傳染性,且方向為自上而下。一個家庭,若父兄善良,子弟多善良;若惡人當家,成員易惡化。一個國家亦不例外:圣賢領導,官民道德化;盜賊當?shù)?,社會叢林化?011-10-27
【答】@葉明誠 說:制度建設顯然是第一位的,而且道德反省不應該由公權力介入,應該由民間自發(fā)進行。答:就社會言,可以說制度建設第一位,但制度必須以道德為基礎(即必須符合道德原則);就個人言,道德建設第一位。同時,民間需要道德反省,官方更需要。
【資格】談文化論道德要有資格。一個曾挖孔子墳掘文化墓的政權,在沒有下罪己詔之前;一個暴力欺詐加貪污腐敗的政府,在證明自身清白之前,特別是在官員財產(chǎn)公開之前,高談教育民眾,恬不知恥,無恥之尤!重要的問題是教育干部,更是教育領導,教育政府,教育中央!
【答】中庸、誠信、和諧、德治、自由、平等、民本、民主等概念,或偏于內(nèi)圣,或重在外王,由“仁”一以貫之,故由《中華憲政綱要》統(tǒng)一納入仁本主義范疇,對她們作了簡單闡釋,主旨可謂鮮明之至?;局鲝埣橙×宋鞣街贫鹊哪承┚A,所依據(jù)的義理卻完全是儒家的。至于可行性,一有皆具,一缺皆乏。2011-10-27
附天子萬年四世:綱要對儒學的主旨體會不明,所以其所列舉的“基本義理”是支離破碎、莫名其妙的。因之,其所提出的基本主張也沒有條理:前三條和以德治官缺乏可行性,其余幾條都是現(xiàn)在民間輿論素來主張的,拜西教徒們也一直在這么呼吁。
【幸運】或說不幸生在現(xiàn)中國,我說更是幸運。人壞起來特別沒有底,若能夠把握自己建立正見,好起來成德成圣也不封頂。正常社會,說真話揭真相不稀罕,傳真理做真人也不難,在這里則有大功德。在這里,可以見識各種怪異的人和事;若能多活幾年,還將有機會目睹一個龐然大物的崩潰!2011-10-27
【缺智】缺大德者必缺真智,對安危治亂存亡判別失誤甚至顛倒,安于危道,求治反亂,圖存速亡。如:“穩(wěn)定壓倒一切”政策本身即最大不穩(wěn)定因素;國富兵強而稅高民窮,貧富懸殊且官民對立,速亡之路;社會主義更是危道,希氏齊氏波氏薩氏卡氏…,皆已走上絕路,金正日等一小撮茍延殘喘而已。
【答】感謝信任,歡迎歸儒。東海儒門、東海大道作為方便之稱無妨,但必須明白:儒只有一個大門:孔門;只有一條大道:孔孟之道,即仁義之道中庸之道。這里來不得一點自以為是自辟蹊徑。東海“上道”以來,臨深履薄,一切思想言行不敢有違此道。但不敢保證不會偏離,敢望同仁們隨時監(jiān)督為荷。2011-10-27
海邊小人物:空游人生幾十載、淺陋無比,緣遇余師,述講東海儒學,大道至仁,聞之無比欣喜,此中感受無法言表。嘆“相見恨晚”而德根淺薄,難窺全豹。雖然,老師及各位前輩不棄晚輩之愚陋,每每提點,感念于心!暗發(fā)心愿,縱無法入東海儒門,也將守衛(wèi)門外,追隨東海大道。
【答】或問“儒學拯救世界”這個觀點對不對?答:儒學齊家治國平天下,說能救世界,未嘗不可,但前提是:世界信奉儒學??墒牵缺焕εぃM清),后被打倒(五四),還被萬眾踐踏(文革)?,F(xiàn)雖一陽來復,仍誤會重重打壓不斷,連號稱儒家者也信之不堅一知半解,卻以 拯救世界責之,不亦苛乎。2011-10-27
【答】謝謝認同,歡迎回家。說明一下:仁本主義是中華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
雖無其名,卻有其實。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道統(tǒng)政統(tǒng)合一,孔子以后,歷代儒式政權與道統(tǒng)若即若離。說創(chuàng)立、創(chuàng)建不敢當,用發(fā)展比較合適。儒學本來就充滿開放性和時代性。2011-10-27
附牛奮:好一個《中華憲政綱要》!,好一個仁本主義!一直以來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儒學”都是大而空洞的說教。今天讀了您的文章不僅將抽象的儒學具體化,而且將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精髓與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我們自己的主義:仁本主義,創(chuàng)建了我們自己的體系:仁本主義體系!
【仁心勃勃】出入中學博覽西方,對佛道及自由主義都曾沉迷,浸淫久之又都感不足,最后重新深入儒學,終于為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家,為中國找到了長治久安之路,深深明瞭:仁本主義(大良知學)才是救民救國、道援天下的最好方式。正是基于這一理念,才如癡似狂地為之“推銷”,誓死靡它。2011-10-27
【答】我沒有弟子。十多年來仿佛獨腳大盜,隨心所欲孤往隨時準備豁出去,但當局既沒放松也沒下手,讓我茍安至今。一些人向我請教時不妨當學生,平時皆朋友;一些儒友叫我一聲師,是對儒家的尊重,不是弟子。德望不足,不敢“好為人師”,更重要的是,深知所行之路不平坦,不喜歡別人追隨冒險。2011-10-27
【請教有關專家】論稅負,古今中外可有哪個王朝和國度象現(xiàn)中國這么高的?順便介紹,儒式王朝有一個共同特征:低稅率。漢朝慣例是三十稅一,文景之時全國免稅。劉秀在反抗王莽和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時期曾十五稅一,但戰(zhàn)事尚未結束就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
【僅供參考】世人多不信惡報,但從歷史高度看,暴君惡棍多不得善終,可謂現(xiàn)世報。如:夏桀亡命于南巢,商紂自焚于鹿臺,秦始皇暴尸野外旋即國亡族滅,隋煬帝死于親信之手,黃巢為部下所殺,洪秀全身死后絕…此外商韓這一派正宗法家大腕無不死于非命,且多被滅族。儒化的法家命運則大不同。
【無根】自由派多為制度崇拜者。曾有人對我說:“你當了大官一樣會貪”,我說不會。他說“你不老實。我若做了縣長省長也會是巨貪?!贝搜曰驗橐r托制度的重要,或為表現(xiàn)自己的真誠--從世俗角度看也確實很真誠,但越真誠越可悲。不知自重,不識自己,身為物役。民主志士固如是乎。2011-10-27
【名聲與德望】名聲中性,德望褒義。“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的名就是指德望:建立在德行基礎上的聲望。利己主義即使名聲很響,有名無望。缺德之至則成盜賊,名聲越響前途越暗。薩達姆卡扎菲之流,盜賊之尤,死于非命是咎由自取。他們但凡有一點德望也不至落此下場--當然,那就不是薩卡了。2011-10-28
【釋惑】道家在漢初頗受重視,但不移儒式王朝的根本。漢朝的儒化,叔孫通“制禮”就已開端,惠文二帝實行“孝治”,更在行政實踐和意識強化上奠定了基礎。文帝立《孝經(jīng)》博士,在位期間“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nèi)殷富,興于禮義”(《史記》)。漢武帝只是進一步明確儒家的“獨尊”地位。2011-10-28
附青藤煮茶:漢初惠帝文帝景帝三朝,尊黃帝老子之言,奉行治國,“貴清靜,而民自定?!眹幻褚?...“無為而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漢武帝開始圖形。這是基本常識,文景是尼瑪什么“儒式王朝”?相信你也不是不懂,不過是要牽強附會,為你所謂“儒家憲制”張目。
【釋惑】學者們將漢初重農(nóng)抑商、輕徭薄賦、除秦苛法、約法省刑、與民休息等措施歸納為黃老政治,是錯誤的。這都是儒家德治的特征。舜當政的時候,一切沿襲堯制,以德化民,被稱為“無為而治”。但這是儒家制度法律框架之下的“無為”,與道家“效法自然”、“使民眾無知無欲”的無為本質(zhì)不同。
附關不羽:東海,漢初行黃老,不能簡單說是道家。叔孫通制禮是當時需要,但是惟用儒術,并無儒學。雖是一陽來復、不得不爾,但是未及孔孟精義也是實。
【釋惑】儒道兩家有異有同有交集,同處不可否定,異處不可混淆。儒家特別重“名”,有名教之稱,因為名不正、即指導思想不正確,后果特別嚴重。另外,秦法是正宗法家之惡法,不能賴在黃老身上。漢朝對某些秦法的延續(xù)使用,是經(jīng)過儒化或說以儒家統(tǒng)帥的,就像西歐馬主義政黨受到民主制約束一樣。
附關不羽:儒學道家很多基本的理念是共通的,不必去爭這些善政的名分。東海兄,你對名分看得太重。正名固然是要的,攻乎異端卻易偏激。又及,漢初省刑只是相對的松動,整體上的秦法仍屬苛嚴。黃老刑名的一種表現(xiàn)。
【作不作】孔子自稱述而不作。這個“作”若理解為制禮作樂,孔子有德無位,確不曾“作”;若理解為自創(chuàng)新說,孔子也不曾“作”??鬃尤绱俗苑Q是實事求是。若把“作”理解為一般性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易作春秋,贊易經(jīng)作春秋就是“作”,自稱述而不作就應視為謙辭,或孔子中年的話。2011-10-28
【釋惑】呂后當政,諸呂專橫,大臣們紛紛以“無為術”韜光養(yǎng)晦。呂后死,陳平周勃誅除諸呂,立“仁孝寬厚”的代王為帝,王夫之“老氏之術”的勝利指這件事。這是以黃老思想為自保和斗爭的策略,不是以之治國。崇儒的漢文帝為調(diào)和矛盾穩(wěn)定政局也曾“忍讓謙下無為處靜”,這是政治斗爭的需要。
附青藤煮茶:漢初黃老治國本是公論,連你老祖宗也承認,王夫之稱為“老氏之術”的勝利:“以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你一句“學者們將漢初重農(nóng)抑商、輕徭薄賦、除秦苛法、約法省刑、與民休息等措施歸納為黃老政治,是錯誤的。”便成圣旨,可笑。
【柔術與柔道】老子說“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钡兰抑亍叭帷?,但流于術用。儒家講“柔道”,指的是仁道,孔孟之道。劉秀就是以柔道取天下、治天下的典型。他回老家時,宗室諸母說:“文叔(指劉秀)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nbsp;劉秀笑答:“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正名之重要】以仁本主義為指導思想,佛道自由主義的優(yōu)點都將得到充分發(fā)揮,法家馬家之類邪說,也可望改邪歸正,并且避短揚長,就像西歐的馬家政黨。這方面自由主義也不錯。佛道兩家為出世法,不適合“擔任”政治指導之責,法家馬家若成為指導思想(占據(jù)憲位),那就不得了,肇禍天下貽害無窮。
【公論】或說漢初行黃老是學界公論,已駁?,F(xiàn)代學界,最不靠譜,所謂公論,往往謬論。公正、正確之論才能稱公論,人多勢眾“公眾之論”則未必可靠。
十幾年來,東海發(fā)表了大量關于政治和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觀點,盡管認同者不多,卻是公論,因為公正正確,“發(fā)自良知心”,符合儒原則。
【黃老】“黃老政治”是拉郎配。老子“不講政治”,相當無政府主義;黃帝則“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史記·五帝本紀》)與道家原則格格不入,完全屬于儒家道統(tǒng)這個系列。只不過黃帝事跡傳說居多,比較渺茫。儒家嚴謹,不像道家膽子那么大,論道統(tǒng)一般從堯舜起,不及黃帝。
【文化軍事化】馬式黨主制是極權主義,也是一種軍國主義:軍隊政黨化,政治軍事化,談起文化來也是滿口軍事術語和暴力詞匯,什么陣地、進軍、戰(zhàn)線、戰(zhàn)役、勝利、吹響號角、文化安全、占領制高點等等,戰(zhàn)爭思維、敵對意識深入骨髓,等于“明目張膽”地將文化思想觀點立場不同者視為敵對勢力。2011-10-28
【答】儒者不能同時為基督徒。生命信仰有唯一性,不能腳踏兩只船。儒家與基督教文化立場和信仰大異,宇宙觀生命觀人性觀政治觀皆大異。當然,若僅對基督教有所認同,沒問題。佛道兩家離儒家最近,古今不少儒者對她們有不同程度的喜好、認可或汲取,但基本立場不會改變---否則就不是儒者了。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