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海軍作者簡介:曾海軍,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四川大學哲學系《切磋集》系列書系主編,著有《神明易道:〈周易?系辭〉解釋史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諸子時代的秩序追尋——晚周哲學論集》(巴蜀書社2017年)。 |
繁花似錦的癸卯年會
作者:曾海軍
來源:“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臘月十四日丁亥
耶穌2024年1月24日
我沒料到自己想為年會寫一篇文字,年會一整天的活動結束后,并沒起這種念頭。外地返回的師友在第二天繼續(xù)約著聚餐、喝茶和聊天,持續(xù)到第三天,吃了一下午的火鍋,直到晚上吃完燒烤,我從熱鬧中抽身離場的剎那間,有一種非常熟悉的離別感油然而生,于是產生了這個念頭。
年會活動雖然只安排了一天,師友之間的聚集卻持續(xù)了三、四天。年會就應該要有年味,由于學術主講場次安排得有點多,導致當天的學術味遠遠蓋過了年味。不過,其后的兩三天中,師友們接二連三地聚集,很快就將年味氣氛拉滿。雖然只有這么幾天,假如要寫一篇“年會印象記”之類的,還是有太多可以寫的。我想關注的不是人和事,而是師友之間營造出的這種氛圍。
癸卯年會
僅就聚餐而言,每年都在不斷地安排,大家邊吃邊聊,邊喝邊鬧,這種氛圍可不陌生。但這畢竟只是在讀同學,已經(jīng)畢業(yè)在外地的師友回來的機會并不多,尤其這種大規(guī)模的聚集。好些人都是好幾年不見,這次相聚有很多驚訝,還有很多意外。原本以為很熟悉的同學,卻發(fā)現(xiàn)認識得并不夠。欣雨和亞蘭搭檔做主持真的很驚艷,能夠輕松自如地將聯(lián)歡的氣氛調動起來,感覺那簡陋的舞臺都配不上她們的水準。最能代表這種氛圍的是明華,一個平時很難開腔的人,幾杯酒喝過之后,便判若兩人。酒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它能讓人把一句“我跟你講”,反反復復說得抑揚頓挫、煞有介事。雖然沒講出任何意思,嘴巴卻一刻也不肯停,要的就是一個氣氛。
師友們拿著酒杯,相互碰撞,七嘴八舌,營造出十分熱烈的氣氛??吹贸?,大家是真的很開心、很放松、很自如。我知道,師友當中不擅言談、不茍言笑者多,包括我自己,平時在這種熱鬧場面都會很拘謹。也只有我們師友之間的相聚,才能如此放得開。天成就說自己平時從不喝酒,這種情形可能很普遍。能否喝酒不是關鍵,關鍵是彼此之間感到相互契合。我特別愿意常有這種機會,讓師友們在融洽中享受著相聚的喜悅。但幾天下來,我也隱隱有些擔憂,這就要從一種“熟悉的離別感”說起。
癸卯年會隔日
我在年少時經(jīng)歷過很多次這種聚散,那種聚則其樂融融、散則傷心欲絕的感受可謂刻骨銘心。我總想抓住與朋友相處的時光,不顧一切地享受著那種無憂無慮。一旦分別就仿佛被拋棄在庸俗的社會生活中,不得不面對各種瑣屑、卑鄙乃至丑惡,而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依靠朋友之間的嬉玩打鬧排遣痛苦,這并不正常。我也喜歡思想閱讀,希望在思想的指引下尋求出路。
思想一會兒鼓動我堅守真理,一會兒又慫恿我追隨性情,無論哪種情形,都并沒什么作用,甚至與朋友相聚的效果差不多。就像欣賞一首音樂,聽著很享受,聽完了并不能留下什么,最多就是聽流行曲與古典曲的區(qū)別。這可能是一個拙劣的比喻,因為我并不懂音樂,幸虧還略懂文學。年少時節(jié)最喜歡文學中的兩樣東西,一是《紅樓夢》中由公子小姐在溫柔富貴鄉(xiāng)中上演的那場美夢,連喝酒行令都帶著詩;一是魯迅那只犀利的筆,用來橫眉冷對身邊的社會剛剛好。但紅樓夢醒的出路是“好了歌”,而所謂的犀利到頭來也只是“刀利傷人指”。文學一面讓我夢中又夢,一面讓我痛上加痛。
我當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只是認定就想要一種單純的、溫情的生活,拒絕社會上的庸俗和丑惡,這難道還有錯嗎?保持一種柔軟和善良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把這個當成靠山,尋求庇護。仿佛只要內心足夠柔弱,就可以有求必應,無往而不利。僅憑滿腔的柔情,自以為骨子里都透著善意,然后把自己視為正義的化身,想著與社會上的一切丑惡作斗爭。真正面對社會上的歪風邪氣,還來不及出手就會敗下陣來。其結局必然將自己蜷縮在內心,而把任何來自社會的作用視為一種傷害,其實不過在粉飾內心的畏懼。
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年少輕狂的時候,我當年最大的輕狂在于,自以為很確定地知道想要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然而,青春年少之時,不更世事,不明事理,有什么資格談論想要一種什么生活?只是想著與朋友相處盡情玩耍,就能拒斥社會上的卑鄙與丑陋,甚至嫌棄父母在社會上沾染的那種庸俗。那時候根本意識不到,所有用于對抗這個社會或時代的憑依,完全來自父母。沒有父母構筑的一個家遮風擋雨,朋友幾個相處,憑什么可以無憂無慮?看起來一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模樣,其實不過充當了那漫天沙塵的幫兇。每次與朋友離別,都搞成痛苦不堪的樣子,此即典型的無病呻吟。
乙未年夏《堯典》讀書班
自從成家立業(yè)走上工作崗位,我已經(jīng)有很多年沒在情緒上經(jīng)歷這種聚散之間的起落了。直到年會這幾天與師友們一道相處,在抽身離場的瞬間,一種淡淡的失落與惆悵涌上心頭。熟悉的味道,只因來自熟悉的配方,看來這些年我一直潛藏著這種隱秘的渴望。我一直以為自己很樂于提供機會讓師友們聚在一起,原來我可能比任何人都渴望這種相聚。人生當中能與一群同心同德之人飲酒作樂、談天說地,還有什么比這更為愜意的賞心樂事嗎?雖然機會難得,也總不能長久,但只是現(xiàn)實不能讓人如意而已,并不妨礙當成一種理想的生活來向往。
假如我沒有誤解的話,感覺在很多師友眼中都看到了這種神情——確實很愜意,但抓得住嗎?在平時日復一日的讀書和工作中,發(fā)論文、申項目、填材料,沒一樣稱心的,可能都在忍著、憋著、繃著。現(xiàn)在遇著心意相通的人,終于可以放松了、釋懷了。多么美好的時光,就像紅樓夢中的溫柔富貴鄉(xiāng)一樣,雖然沒有吟詩作對,但談理論道更為高大上。這真是最理想的生活了,不由得生出一種永遠與美好同在的愿望。不幸的是,賈寶玉也是這么想的,而結局盡人皆知。這并非所謂封建社會的過錯,放在任何社會也注定是個悲劇,因為人世間沒有這樣的道理,其出路只可能屬于宗教。
可以很確定地說,我們開辦的年會不是給大家提供一種理想生活的模板,更不是提供了理想生活本身。只要稍稍起一種永遠與美好同在的心思,這本身就是錯誤的。假如我們的年會將大家召集起來,僅憑內心的善意以及彼此間的心意相通,就有資格永遠享受一種美好的生活,那我們豈非與宗教信徒無異?只要聚集在一起,就搭建了一個道場,變得更為圣潔,那我們?yōu)楹芜€要飲酒作樂,而不是吃齋念經(jīng),或懺悔禱告呢?難道我們就做不到看破紅塵、禁欲清修嗎?我們有什么理由認為,在一心向善的單純與彼此的心心相印上,能超過人家虔誠的信仰?
再稍微細想一下,永遠享受著一種同心同德的美好是什么意思。首要的問題是,該指望誰來提供這種享受的機會?退一步講,憑什么認為自己就有資格享受?再退一步說,享受了這種美好又意味著什么呢?所有這些都不能不通過神來回答,一切都不過基于一種信靠而自以為與神更近。當我們自以為僅憑內心無比的柔軟,裝得下世間所有的善意,就有資格享受一種純然道德的生活時,只是以另一種更隱秘的方式表達了對神的祈盼。
無論朋友相聚多么歡欣,同道相會多么喜悅,我們開辦的年會只是人生路上的驛站。我們不能一直沉溺于其中,而必須學會裁斷,否則就真成紅樓夢了?!疤煜聸]有不散的筵席”只是表達了無奈,一聚一散才是對長久之道的積極表達。我們恨不得與知心朋友永遠相處,與默契同道永不分離,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師友之道只是人倫中之一種而已,怎么可能只認這種生活。假如將師友之間的相處視為一種理想生活,則父子、夫婦等人倫關系皆不得如意而只想遠離,那師友之間還有什么理可談、道可論!所謂的理想生活,也就因此而破產。
徐亞蘭攝于漢陰站癸卯年臘月初六
誠然,大家真覺得師友之間的相聚氛圍很好,也很享受,但再好也要適可而止,年會更不是辦得越久越好。該散之時,依依惜別就該別,難舍難分也該分,這并非無奈,不能認為這是情非得已。也許有人認為,人生路上好不容易遇上一群互通心曲之人,可以吐露心聲,雖說現(xiàn)實境況并不容許長相處,怎么就不能表達一種眷戀之情呢?一定要將人從這種相知相歡的愜意中趕出來,進入很不情愿的社會,面對很不如愿的人倫,這得多艱難,乃至多殘酷??!但上升的通道從來都這樣,你以為人家青燈作伴不苦嗎?孤身傳教不難嗎?我們的道場不在你我的心意相通之處,而在整個人世間啊!我們以最強烈的入世精神而自許,到頭來難道竟成了最畏手畏腳的那群人!
再回到心中那單純的柔情和善意,自然不是要說成一文不值。年少的可貴就在于愿意守護這種單純,而輕狂最大的病痛在于,根本還沒深入生活的復雜與艱險,僅靠一點模糊的認識和感受,自以為能搶先定義一種理想的生活。殊不知,守護的全部善意,不是找?guī)讉€志同道合之人互訴衷腸就可以了的,而必須在不稱心、不情愿、不痛快處,克服內心的抵觸與排斥,一點一滴地艱難兌現(xiàn),才能作算。只有以這種方式,對全部的柔情和善意不斷地加以磨煉,而后變得堅強而有韌性。沒有現(xiàn)實社會的鍛造,自以為憑著內心就能無比強大,實則脆生生的,一折就斷。
隨著歲月的流逝,當不再年少之時,還愿意繼續(xù)守護那種單純嗎?大概率不會,當所有這些都被消磨殆盡時,折磨起別人來,可能會比自己曾經(jīng)所憎惡的還要變本加厲。萬一還沒消磨掉,折磨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磨煉當然不是求一個茍且偷安,更不是以冷漠替代柔情,以惡意取代善意?;蛟S我們很難做到,時時能以柔情戰(zhàn)勝殘酷,以善意打敗暴行,但只要有機會,盡可能以高尚抵制卑鄙,能做一分便有一分的功德。
丙申年夏首屆道學班
行文至此,一直都還沒點題。所謂“繁花似錦”,丁老師在年會聚餐時,“預告”我的下一篇文章寫電視劇《繁花》,我則索性張冠李戴,將“繁花”用在年會上。電視劇中的時代背景八、九十年代,正是我年少輕狂之時??匆豢丛谖毅露疅o知的年代里,這個國家和社會正經(jīng)歷著怎樣的巨變,還是挺感慨的。尤其當我在哼哼唧唧的時候,別人如何就著時代的大勢掀起大浪,不禁羞愧難當。人必須把自己置于社會的洪流之中,努力把握時代的脈搏。未必都能激流勇進,很多也不見得跟得上節(jié)奏,能充當中流砥柱的更是個別。這與成敗無關,就算能興風作浪,也終究只是汩沒于滔滔洪流之中。問題在于,時代的車輪總是不斷地前行,我們究竟自視為滾滾巨輪底下被碾壓的螻蟻,還是呼嘯而過的車身旁邊靜開的繁花。我不知道人家如何評價這一熱播劇,在我看來,電視劇力圖將大起大落、悲歡離合的各色人等,都編織在時代的大潮之中,在沒有渲染英雄主義的同時,并非表達如螻蟻般悲切地活著,而是如繁花般使勁地生活,這最是難得。
僅就努力生活而言,師友們各有所長,并不遜于一般人。李嬌掌舵一方,庇護好些前往就職的師友,就很厲害。傳海的生活最為清苦和艱辛,他一聲不吭,熬過了最難的時候??弟绻偎纠p身,總能很硬氣地面對生活的不幸。盧辰?jīng)]有走學術的道路,卻能始終不失對學問的關切。吳瑤在工作最為艱難的時候,也能聽到她開朗的笑聲。我對師友的了解比較有限,肯定還有更多不為我所知的各種努力。要是有機會,在明年的年會上,很想聽師友們講講各自的成長歷程。聽李嬌講怎么協(xié)調各種人事關系,聽謝丹講懷有身孕如何做到家庭與書院兩不誤,聽吳婕講疫情期間游歷世界各地的見聞,等等。
己亥年冬首屆年會
雖然就我個人的愿望而言,恨不得每次年會所有師友都能相聚。這樣想其實不對,年會不應該成為大家的頭等大事,而是在有空、得閑、方便的時候回來聚一聚。累了、痛了,找人傾訴一下;長進了、歡喜了,找人分享一下。不是每次都能出席年會的師友才是最佳選手,在這次召開年會的同時,張偉在朋友圈曬著陪伴母親旅游的照片,就顯得很有呼應感。我們的年會繁花似錦,也是借以表達一種師友們都能不斷努力生活的愿望。師友之間除了學問上的相互交流,在努力生活方面更要取長補短,全方位地使勁生活,尤其在于使勁走向社會,使勁深入生活。所以,我們不能以任何理由,將自己從這個時代和社會中孤立起來,也不能眼里只有這群同心同德之人,而將所有其他人當作一種無奈。丁老師為何忌憚學生走得太近,并且不斷地將學生往外推,歸根結底便在于此。總是依賴師友之間的掏心掏肺,那是挑最容易的方式在生活。我們不跟人家比誰更苦、更難,卻不能辜負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而被人家看了笑話。
本來只想就著年會簡短地表達一下個人的情緒,還是一不小心寫成了一篇長文。終于可以收尾了,期待下一屆年會的繁花似錦變得更為落實,但我肯定不是在暗示師友們再也不用回來參加年會了。年會雖然只是人生路上的驛站,照樣可以繁花似錦!
辛丑年年會當晚
癸卯臘月十三定稿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曾海軍】我從新西蘭歸來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