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宋王朝建立了11世紀最大的商業(yè)“托拉斯”

        欄目:鉤沉考據
        發(fā)布時間:2024-01-31 19:16:35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宋王朝建立了11世紀最大的商業(yè)“托拉斯”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節(jié)選自 吳鉤新書《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

         

         

         

        自熙寧五年至七年王安石罷相,這三年間,受非議最多的一項新法,是“市易法”?,F在我們就來講講“市易法”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

         

        在京市易務設立之初,是一個編制不大的商業(yè)中介機構,只設監(jiān)官二員、提舉官一員、勾當公事官一員,以及若干加盟的在京行人、牙人,啟動資金只有一百萬貫錢,主營業(yè)務有一:為客商與京師行人搭建一個交易平臺,并為行人提供收購商貨的貸款;副營業(yè)務有三:1)向行人賒賣官物,2)替三司采購政府用品,3)收蓄轉賣一部分貨物。從后三種業(yè)務來看,市易務又如一個貿遷物貨的商品批發(fā)公司。

         

        作為一個交易平臺,市易務的運作方式是:凡客商(賣方)販運貨物到京師,可前往市易務投賣,然后,由市易務召加盟的鋪商(買方)前來看貨,鋪商若看中某項貨物,即可向市易務借支現金購貨,而不用先期投入本錢,半年后或一年后再將本息還給市易務,半年期利息10%,一年期利息20%。這樣,客商與鋪商若選擇在市易務這個平臺上交易,則客商可以立即收到現款(由市易務代付),而避免被拖欠貨款;鋪店可以免支本錢買入商貨(由市易務代付),不過需要向市易務支付利息;市易務也有利可圖——可以獲得利息收入。

         

        今天電商平臺的營運模式,走的不就是當年王安石設市易務的思路?你看,一家電商平臺就如一個市易務,吸引網店(賣方)與消費者(買方)來這里完成交易,消費者在這里購物,可以選擇信用支付,即由平臺墊付購物款,日后再償還給平臺,當然,平臺可能會征收手續(xù)費或者利息。整個運行模式跟宋朝的市易務是一樣的。

         

        作為一個商品批發(fā)公司,市易務一般不參與瑣碎的零售活動,而是以賒賣形式向零售商供貨,從中賺取年利率20%的利息。這一經營模式可以概括為“官本商營”。華裔漢學家黃仁宇稱“‘市易法’不能集中于批發(fā)業(yè)務,以致執(zhí)行者自己成為零售商,到街上去賣果賣冰,甚至‘賣梳樸即梳樸貴,賣脂麻則脂麻貴’,為神宗親譴責”,實是讀史不細,受了保守派對變法之不實指控的誤導。

         

        市易務還負有平準城市物價的職能:“朝廷設市易司于京師,以售四方之貨,常低昂其價,使高于兼并之家,低于倍蓰之直,而官不失二分之息,則商賈自然無滯矣?!奔丛谖飪r過低時,市易務以略高于市價購買貨物;在物價過高時,又以略低于市價出售貨物,以此削弱大商人囤積貨物、操縱物價的能力。至少從設市易務的初衷來說,是存有平準物價、摧抑兼并之意旨的,設計思路顯然來自常平倉制度,所以魏繼宗將他設想的市易機構取名為“常平市易司”。

         

        為方便缺乏本錢的小商戶購貨,市易務批發(fā)貨物通常采取賒賣的方式,從市易務進貨的小商戶不需要拿出現錢,掛賬即可,然后在半年內或一年內還款并支付利息(半年利率10%,一年利率20%)。所謂“官不失二分之息”,便是指賒賣的年息。

         

         

         

        不過,市易務作為一個商業(yè)機構,當它運轉起來之后,必然會自然而然地遵循商業(yè)的邏輯。這個商業(yè)邏輯就是追逐利潤:“率皆賤以買,貴以賣,廣收贏余。”這也是“市易法”深受詬病的地方。

         

        而且,在“廣收贏余”的利益動力的驅動下,在京市易務的組織規(guī)模與經營業(yè)務迅速擴張,不再僅僅是一個交易平臺,一個商品批發(fā)公司。

         

        熙寧五年七月五日,市易務與榷貨務合署,以市易務為上界,以榷貨務為下界;七月十四日,在京商稅院、雜賣場、雜買務亦并隸市易務。你看,市易務三月底才成立,至七月初,不足四個月的時間,便合并了榷貨務、商稅院、雜賣場、雜買務四個官營商業(yè)機構,組織規(guī)模一下子擴張了好幾倍。

         

        雜買務,“掌和市百物,凡宮禁、官府所需,以時供納”;雜賣場,“掌受內外幣余之物,計直以待出貨,或淮折支用”。由于市易務的業(yè)務包括賒賣官物、采購政府用品,將雜買務與雜賣場兼并進來,算是順理成章的事。

         

        至于都商稅務,“掌收京城商旅之算,以輸于左藏”,是京城的商稅征收部門,它并入市易務,意味著市易務獲得了在京城征收商稅的權力,這也為未來市易務開征免行錢與市例錢搭好了組織構架。

         

        榷貨務則掌茶、鹽榷貨的專賣,并發(fā)行鹽鈔、茶引、空名度牒等有價證券,兌付便錢、關子、交引等票據。它與市易務合署,意味著市易務獲得了從事專賣與金融業(yè)務的資格。

         

        熙寧六年十二月,京師的市易機構又兼并了抵當所:“市易司市利錢量留支用外,十萬貫并送抵當所出息,準備支充吏祿。其抵當所令都提舉市易統轄?!钡之斔臼情_封府檢校庫設立的放貸機構,現在它從檢校庫中獨立出來,劃歸市易機構管轄,稱“市易抵當”。也就是說,市易機構的業(yè)務又擴展到抵押貸款領域。

         

        市易抵當提供給市民的貸款品種十分豐富,比如“開封祥符縣給散民錢,有出息抵當銀絹、米麥、緩急、喪葬之目,如此七八種”,以致讓保守派士大夫憂心忡忡:“小民無知,但見官中給錢,無不愿請,積累數多,實送納不得?!笔幸椎之數睦榘肽昶?0%,一年期20%,與民間高利貸相比,可以說是低息貸款,所以才十分受商民歡迎。

         

        元豐年間,朝廷考慮到“抵當之法才行于畿邑,外邑殊未施行”,又批準給諸路撥款充抵當本錢,在各州縣設立市易抵當所,設置原則是“諸路各量閑要州、縣,興置市易抵當;僻小縣分不可興置處,不置”。換言之,凡商業(yè)稍繁盛的城市,基本上都設立了市易抵當機構,即建成一個覆蓋面十分廣大的城市金融網絡。

         

         

         

        市易機構的貸款與賒賣業(yè)務,主要采用“立保賒錢”與“抵當賒錢”兩種方式。宋人說:“市易舊法,聽人賒錢,以田宅或金銀為抵當,無抵當者,三人相保則給之,皆出息十分之二,過期不輸息,外每月更罰錢百分之二?!睋Q成現在的說法,即抵押貸款(或賒賣)與擔保貸款(或賒賣)。

         

        隨著放貸與賒賣業(yè)務的急速發(fā)展,債務繁忙,市易機構又成立了專門催理欠款的部門與工作人員。在京城,“市易催索錢物,凡用七十人,每人各置私名不下十人。掌簿籍行文書,凡用三十余人,每人各置貼寫不下五人,共約一千余人”。

         

        另一方面,在京市易務成立后,宋政府又陸續(xù)在熙州、河州、秦州、岷州、蘭州、永興軍、瀛州、黔州等沿邊州郡,以及大名府、河南府、蘇州、常州、杭州、楚州、越州、福州、廣州等商業(yè)重鎮(zhèn)設置市易務。熙寧六年十月,宋政府將在京市易務改為“都提舉市易司”,把諸州市易務劃隸于都提舉市易司;熙寧八年二月,都提舉市易司又提請“許本司移用錢物,度人物要會處,分諸路監(jiān)官置局,隨土地所產,商旅所聚,與貨之滯于民者,皆可收斂”,神宗“從之”。都提舉市易司不但統轄諸州市易司,而且在商旅聚集的要會處設立分支,開展商貿業(yè)務。

         

        至此,市易司發(fā)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官營商業(yè)組織,內部分成幾個系統:匯兌系統、賒賣系統、借貸系統、販易系統、和買系統、征稅系統、理欠系統、簿籍會計系統;擁有資產一千五百萬貫(約占財政歲入的六分之一,不含榷貨務的資產);其分支機構(包括設于沿邊與商業(yè)重鎮(zhèn)的地方市易司、設于各州縣市鎮(zhèn)的抵當所、局)遍布天下;所涉業(yè)務非常廣泛,包括一般貿易、禁榷品貿易、邊境貿易、長途販易、舶來品收購、坑冶開發(fā)、政府購買、市例錢與免行錢征收、有息存款、抵押貸款,等等(參見楊師群:《北宋市易務及其官商業(yè)務活動》,《中州學刊》1990年第5期)。

         

        梁啟超認為,“市易務實一銀行也。青苗與市易二法皆與今世銀行所營之業(yè)近,青苗則農業(yè)銀行之性質也,市易則商業(yè)銀行之性質也?!瘪R寅初則將“市易法”類比為“性質與今日之工商銀行同”的金融組織,“同時亦為貨物之流通機關”。應該說,馬寅初的概括更為準確一些,因為在“市易法”的整個組織構架中,與商業(yè)銀行接近的只是都提舉市易司轄下的市易抵當所。

         

        毋寧說,都提舉市易司更像是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集團公司,其中在京市易上界是貿易公司總部,諸州市易司及設于要會處的局,是它的分公司;市易下界則是發(fā)行與兌付有價證券的機構;抵當所是市易司旗下的商業(yè)銀行,其營業(yè)點遍布各州縣市鎮(zhèn)。單就京師市易務的人數而言,除了提舉官、監(jiān)官、勾當公事官及吏人之外,還有大量加盟商人、牙人,總人數“決不會下于數千人”,“令人訝異不淺”(楊師群:《北宋市易務及其官商業(yè)務活動》)。若加上其他地方的市易機構,整個市易系統的經營人員無疑數以萬計。毫不夸張地說,宋朝的都提舉市易司堪稱是十一世紀最大的商業(yè)“托拉斯”,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超級商業(yè)組織。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