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宋朝人可以吃到什么水果?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廿四日甲午
耶穌2024年7月29日
宋代風俗畫具有高度的寫實風格,是文獻難以替代的歷史鏡像,是我們了解宋朝社會生活的珍貴圖像史料。相比之下,花鳥畫的史料價值不是很高。不過,宋朝的花鳥畫依然可以告訴我們諸多關于宋人生活的信息。比如,多幅宋人花鳥畫都繪有水果,讓千年后的人們能夠確知,這些水果品類至遲在宋代已出現(xiàn)在中國人的生活中。
1、山楂
南宋佚名的《紅果綠鵯圖》(上海博物館藏),圖中“紅果”即是山楂,山楂在宋人生活中很是常見,陸游有《出游》詩寫道:“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驢來憩野人家。山童負擔賣紅果,村女緣籬采碧花?!痹娙嗽诔鲇瓮局?,看到山里的兒郎正挑著擔子販賣山楂呢。
2、石榴
另一幅南宋佚名的《榴枝黃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畫面出現(xiàn)的是石榴。石榴也是宋人常見的水果,楊萬里有《石榴》詩詠道:“霧縠作房珠作骨,水精為醴玉為漿。”因石榴多籽,也常作為“多子多?!钡南笳鞒霈F(xiàn)在宋人畫作中。
3、枇杷
南宋吳炳的《枇杷繡羽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畫有枇杷。我們都知道蘇軾寫過一首《食荔枝》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痹娭刑岬饺N水果:盧橘、楊梅、荔枝。估計都是蘇軾喜歡吃的果子。曾有友人問蘇軾:“盧橘何種果類?”蘇軾回答:“枇杷是也?!?
4、櫻桃
還有一段宋詞名句,相信你會背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可見櫻桃也是宋人熟悉的水果,唐宋詩人還用“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來形容女子的風姿。我們從南宋佚名的《櫻桃黃鸝圖》(上海博物館藏)也可以找到櫻桃這種水果。
5、葡萄
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蟲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則畫到了葡萄。宋人不但將葡萄當食用的時鮮水果,還用來釀酒。蘇頌《本草圖經(jīng)》說:“葡萄,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東及近汴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極長,太盛者一二本綿被山谷間?;O細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二色,有圓如珠者,有長似馬乳者,有無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釀酒。”嘿嘿,不要以為只有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你才飲得到葡萄酒。
6、蘋果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林椿的另一幅作品——《果熟來禽圖》,畫的是林檎果,亦即蘋果。在某次“鑒寶”節(jié)目的海選中,曾有收藏者帶了一件宋代官窯的蘋果形筆舔,前來請瓷器鑒賞方面的專家鑒定。專家說:“這是仿品,器形不對?!笔詹卣哒f:“你看這紫口鐵足,玉質感又強,怎么會是仿品呢?”專家說:“宋代會有進口的蘋果嗎?”
蘋果確實是從外國傳入的水果品種,不過傳入的時間非常早,宋人已吃上蘋果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品種跟今日我們經(jīng)常吃的蘋果不同)。范成大《吳郡志》介紹了一種叫做“蜜林檎”的蘋果品種:“蜜林檎實,味極甘,如蜜,雖未大熟,亦無酸味,本品中第一,行都尤貴之。他林檎雖硬大且酣紅,亦有酸味,鄉(xiāng)人謂之‘平林檎’,或曰‘花紅林檎’,皆在蜜林檎之下?!?/span>
7、無花果
無花果從海外傳入中國的歷史也很早,至遲在唐代,中國人已種植無花果。唐人稱其為“阿驛”,為波斯語Anjir音譯。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阿驛,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呼為底珍。樹長丈四五,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椑麻,無花而實。實赤色,類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彼未鸁o花果的種植更廣,并出現(xiàn)了“無花果”的名字:“京師亦有之,謂之‘無花果’。狀類小梨,中空,既熟色微紅,味頗甘酸,食之大發(fā)瘴。嶺南尤多,州郡待客多取為果床高饤,故云‘公筵多’?!?宋朝無款識《無花果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描繪的,便是宋人吃到的無花果。
8、桃子
北宋趙昌《折枝桃圖》(日本私人藏),畫的是桃子。宋代的桃子也有很多品種,《嘉泰會稽志》載,“桃之品不一,上原之金桃、御桃、擺核、十月桃、廟山之早緋紅桃、湖南之大緋紅桃、蕭山之水蜜桃、唐家桃、邵黃桃、杏桃、川桃、晚秋桃、孩兒面桃、諸暨烏石之鷹觜桃、諸家園中有昆侖桃、匾桃、矮桃之類,不可悉數(shù)。”
9、柑橘
宋代柑橘的品種更豐富,宋人韓彥直著有《橘錄》,將柑橘分為柑、橘、橙三大類,每類下面又各有若干品種:“橘出溫郡,最多種。柑乃其別種,柑自別為八種;橘又自別為十四種;橙子之屬類橘者,又自別為五種。合二十有七種?!逼渲?,“乳柑推第一”,乳柑中又“推泥山為最”。泥山所產(chǎn)之柑,“其大不七寸圍,皮薄而味珍,脈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顆之核才一二,間有全無者”。宋代《香實垂金圖》(臺北故官博物院藏)畫的就是柑橘。
10、荔枝
荔枝的品種更多。據(jù)蔡襄《荔枝譜》,福建種植的荔枝品種就多達三四十類,其中最上品叫“陳紫”,是閩中特產(chǎn):“興化軍風俗,園池勝處唯種荔枝。當其熟時,雖有他果,不復見省。尤重陳紫,富室大家歲或不嘗,雖別品千計,不為滿意”。陳紫荔枝的特點是,“其樹晩熟,其實廣,上而圓,下大可徑寸有五分,香氣清逺;色澤鮮紫,殻薄而平,瓤厚而瑩,膜如桃花紅,核如丁香母,剝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絳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狀也?!迸_北故官博物院藏的宋佚名《離支伯趙圖》(網(wǎng)上許多文章都莫名其妙地將此圖標注為“離支伯趙國圖”),所繪“離支”,即是荔枝。
如此多樣化的水果品種,其實正好印證了宋朝果農(nóng)高超的育種技術。宋人能夠熟練地運用嫁接的手法來馴化果樹。嫁接可以培育出無核的水果品種:“果實凡經(jīng)數(shù)次接者,核小,但其核不可種耳?!磷咏蛹叭?,則全無核” ;“枇杷須接,乃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無核也” 。
嫁接也可以選育出口感更佳、品質更好的水果:“梅樹接桃則脆,桃樹接杏則大” ;“胡桃條接于柳本,易活而速實” ;梨條接于棗本,則結實甘美,宋人詳述了嫁接的方法:“先植棠梨木與棗木相近,以鵝梨條接于棠梨木上,候始生枝條,又于棗木大枝上鑿一竅,度接活梨條于其中,不一二年即生合,乃斫去棗之上枝,又斷棠梨下干根脈,即梨條已接于棗本矣。結實所以甘而美者以此。”
宋代的柑橘通過嫁接可以形成二三十個品種,不同品種的成熟時期并不一樣,有立秋成熟的“早黃橘”,有最早采摘的“甜柑”,有隆冬時節(jié)采摘的“綠橘”,也有待到來年春天才摘下來的“凍橘”, 所以宋人在春寒料峭的季節(jié)也能夠吃上新鮮的柑橘。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