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笑非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jīng)禮堂,男,辛酉年(西歷1981年)生,山東濟(jì)南人。業(yè)鄭學(xué),尊周書院(網(wǎng)站)、道里書院(網(wǎng)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xué)讀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xué)拾級》(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吳笑非】無小人無夷狄辨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院”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十五日壬午
耶穌2025年3月14日
#經(jīng)學(xué)辭典#剛長乃終
朱子云:“今人以為陽不能無隂,中國不能無夷狄,君子不能無小人,故小人不可盡去。觀剛長乃終之言,聖人豈不欲小人之盡去耶?但所以決之者自有道耳。”
【補(bǔ)充】
此事當(dāng)以四相明之。太陽為君子,恆心正位者。少陽為士,恆心而不正位者。少陰為無恆心而正位者。太陰為小人,無恆心而不正位者。
君子之決小人,能正其位,不能必有恆心也。故決之乾,自外視之,皆不失位。自內(nèi)審之,三與五同功,而三多兇,五多功,蓋太陽得位,而少陽不得,雖有恆心,適多疑也。二與四同功,而二多譽(yù),四多懼,蓋太陰之貪位易顯,而少陰之無恆難知也。故小人之安者,多譽(yù)於君子之窮者。君子之謀道,有疑於小人之謀位。是陰陽所以消長,雖至剛長之理,而小人又遇,君子又遯也。
夷夏之辨,太陽為中國,服天子行禮樂。少陽為新夷狄,服天子而失禮樂。少陰為夷狄好冠,好禮樂而不服天子。太陰為夷狄,不好禮樂不服天子。
中國之兼戎狄,夷狄之進(jìn)中國,自外視之,無不親中國也。且夷狄而好冠,有過譽(yù)於諸夏而失禮者也。諸夏之失禮,有疑於脅天子者矣。
君子之勝小人,則小人不敢失德,小人失其道德之稱,而為心智之名,此小人所以能漸化也。然心智之不通,雖若君子,不足以有恆也,則貌若君子而竟失德也。於是人不見心智之別,轉(zhuǎn)而作道德之稱也。
世多君子,道德非難事,小人能之;不見小人,心智不易辨,君子難為。
夷夏之辨,在中國為大一統(tǒng),夷狄為貴族制。夷狄貌若有君,貴族之有國王,臺吉之有大汗,銀行家之有總統(tǒng),然其政實出貴族議會(senate),國王不過貴族之首席(president)而已。故夷狄之貌若服天子,貌若行禮樂,有何難?終不變其貴族壟斷也。其bourgeois dictatorship不除,聖人之道不能行於其人也。
明乎夷夏,則可憂非無夷狄也,在夷夏之相變也。古者夷狄雖服義,不過封建待之,未嘗以中國治之。及秦漢斥大王畿,九州郡縣,則吏有封建。然則或見天子為天可汗,而不見蕭墻之內(nèi),關(guān)隴貴族之把持,南朝士族之傲惰,節(jié)度使之世襲,胥吏豪強(qiáng)之壟斷。君子北逐匈奴於上六,而一陰又生於下矣。是故聖人恨陽之不決,未嘗憂陰之不液也。自外視之,天下若服於王也。自內(nèi)視之,士族豪強(qiáng)又生於郡縣矣。
昔者劉元海學(xué)於東京,詩書左氏成誦,一日都督五部,則反以荼毒中國,何哉?蓋昔武帝北伐,決陰也。而宣元新莽逞其餘光,光武之廢度田,一陰遘於下矣。黨錮之禍,上下否矣。魏晉禪代,昧其觀而累其剝矣。
故所謂“中國不能無夷狄”者,徒見四夷來朝之虛榮,不治夷狄之假仁也。不知從王事大,形勢耳,歸心禮樂,文教也。形勢易得,而文教難成。又不知禮樂之義,尊王為大,尊王者,大一統(tǒng)也,決世卿也。世卿不去,一統(tǒng)不大,一統(tǒng)不大,尊王為假,則所謂禮樂文教,非但不成其性,反以亂其性。故四夷上服於武帝,而世卿繼起於宣元,夷狄不聚於外,則遘於內(nèi),焉能為無?故《春秋》辨夷夏,豈可斯須?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