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拷涠救?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4-09-04 22:04:09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戒毒三談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發(fā)表

        時間:甲午年八月初十

                    西歷2014年9月3日

         

         

         

        之一:戒毒,從人格建設開始

         

        人格缺陷是人生最根本的缺陷。人類很多問題,包括種種不良嗜好和習氣,無不種因于此,根源于此。人格低劣,百弊叢起,心病叢生。這也是很多人染上毒癮、滑向邪路的根本因。

         

        染上毒癮的表層原因因人而異,或幼稚無知,或叛逆成性,或好玩好奇,或逃避痛苦自甘墮落,或朋友誘導環(huán)境影響,或精神空虛生活無聊,追求刺激和享受,

         

        或觀念錯誤,認為吸毒很派,很酷,很光榮有面子,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根本原因無非品德低劣和人格殘缺。蓋正人君子,思想正確,心理健康,人格健美,道德健全,自然不存在上述種種問題。

         

        因此,重建道德人格是戒毒關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不斷提升道德認知和修養(yǎng)水準,糾正扭曲的心理和錯誤的思想,有助于從根本上戒毒,并從根本上解決各種人生問題。

         

        儒學是仁學,即最高人學,最優(yōu)秀的人格主義哲學,是人格建設和道德成長的指南針。孔子說“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和健全了基本人格,圣賢則是君子之大者,理想人格,道德圓滿。

         

        儒家認為,人格健康,才是成人,完整的人?!墩撜Z憲問篇》記載: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span>

         

        子路問怎樣才是完整的人??鬃诱f:“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廉,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再用禮樂來陶冶它們,也可以算是成人了?!庇终f:“現(xiàn)在的全人何必那樣?見到利益能想到道義,遇到危難敢付出生命,平日對人有承諾之言,牢記不忘,也就可以算成人了?!?/p>

         

        臧武仲,即臧孫紇(hé),臧文仲之孫,魯國大夫,頗有智慧,時人稱之為圣。孟公綽,魯國大夫,屬孟孫氏家族,廉靜寡欲,以德行著稱。卞莊子,魯國大夫,封地在卞邑,以勇聞名,威名遠揚。冉求,孔門高弟,多才多藝。孔子說一個人兼有臧武仲、孟公綽、卞莊子、冉求四位之長,具備智廉勇藝,再經(jīng)過禮樂陶冶修養(yǎng),就是成人了。

         

        “亦可以為成人矣”,語氣很勉強。因為智廉勇藝加上禮樂陶養(yǎng),優(yōu)于“下學”了,成為士君子了,但是否“上達”或達到什么程度,仍不好說。其次,孔子說,今之成人的標準大大降低,智廉勇藝不全,禮樂陶養(yǎng)不夠,但能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很了不起,可謂之士。

         

        正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這樣的士君子,怎么會去吸毒呢?扶正祛邪,事半功倍,萬一染毒,又怎么會戒不掉呢?可見人格修養(yǎng)之重要,有毒戒毒,中毒解毒,無毒防毒,有效防止青少年滑向毒路。

         

        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自達都是人格主義的內(nèi)在要求和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仁者愛人,立人達人,親親仁民,則是健全人格的表現(xiàn)和責任感的體現(xiàn)。

         

        孝道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家庭責任感。有子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東海學舌曰:其為人也孝弟而人格殘缺者,鮮矣;人格健美而好吸毒者,未之有也。

         

        一些吸毒人員在社會上損人利己,坑蒙拐騙;在家庭里不孝不悌,為所欲為,這都是責任感缺乏所致。更有甚者,為了索要毒資而打罵父母,完全不懂孝道為何物。因此,提倡孝悌,從孝悌開始,強化戒毒人員的家庭責任感,對重建道德人格將會特別有效。

         

        毆打、虐待乃至殺害父母等背天逆理反人倫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是社會叢林化的重要標志。這種人無論是否吸毒,都已經(jīng)心靈物化、精神毒化了,非人化了。加強孝道教育,普及道德常識,已是現(xiàn)中國當務之急。

         

        儒佛道三家對道德的認知都很深刻,各有特長。南懷謹喻儒家為糧食店,佛家為百貨店,道家為藥店。紀曉嵐也有類似說法:“蓋儒如五谷,一日不食則餓,數(shù)日則必死。釋道如藥餌,死生得失之關,喜怒哀樂之感,用以解釋冤愆、消除怫郁,較儒家為最捷;其禍福因果之說,用以悚動下愚,亦較儒家為易入。特中病則止,不可專服常服,致偏勝為患耳。”(《閱微草堂筆記》)

         

        元儒孛術(shù)魯翀說:“釋如黃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黃金白璧,無亦何妨。五谷于世,豈可一日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三人都把儒家喻為糧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其實,儒佛也是妙藥,可以很好的防范各種邪知邪見之毒,可以有效地解除各種心理、精神、道德、心性之疾,不僅有助于戒海洛因之毒而已。佛教以貪、嗔、癡、慢、疑為五毒,就像五大毒藥,使人發(fā)為惡言惡行,造惡業(yè),結(jié)惡果。戒除五毒,建立人格,儒佛道皆有大用存焉。

         

        心靈健康,人格健全,這是人生健康美好的內(nèi)在保障。當然,健全的人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正確的文化道德知識的積累,需要正確的“三觀”的建立,這都離不開對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持之以恒的學習和實踐。孔子“十五有志于學”開始,方才“三十而立”,建立君子人格,直到七十,才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圣境。

         

        之二:珍愛身體,尊重生命

         

        建設人格,首先必須尊重生命和自愛愛人。尊重生命,前提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儒家強調(diào)仁者愛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親親仁民,尊師尚賢,愛民愛國愛社會,都是愛人的表現(xiàn)。但愛人首先要自愛,自愛,首先要愛護自己的身體。

         

        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生死觀,珍愛身體,尊重生命,對于成功戒毒非常重要,對于戒毒工作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如果說殺人犯罪是草菅人命,那么,吸毒上癮無異于慢性自殺,是草菅自己身體和生命,是對社會也是對自己的嚴重不負責任,嚴重的自暴自棄,浪費自己的生命。

         

        珍愛身體,尊重生命,即愛身貴生,是儒佛道三家的一大共同點。

         

        老子強調(diào)貴身愛身。他說:“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一十三章》)以珍貴和愛惜身體的思想治理天下者,就可以寄托天下。

         

        莊子講尊生重生,《莊子》書中其同義或近義詞有“全生”、“愛身”、“貴身”、“保身”,“完身”等等?!蹲屚跗氛f“重生則利輕”,重視生命,就會看輕名利;又說:“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庇终f:“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把生命的價值看得高于天下,高于一切外物。

         

        《養(yǎng)生主篇》中,莊子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弊錾剖虏灰竺鰫菏虏灰|范刑律,順著自然的理路去做,這樣就可以保護身體,可以保全生命,也可以享盡壽命。

         

        以利累形,就是身為物役,就會“傷生”?!皞痹凇肚f子》書中又叫做“害生”“殘生”、“棄生”、“傷身”、“危身”、“傷性”、“失性”、“損性”等。莊子對各種“傷生”行為進行了嚴厲批判。在《讓王》篇中,莊子之贊美“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之后接著指出: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shù)子者,事業(yè)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span>

         

        佛教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在《大涅盤經(jīng)》中說:“世有六處難可值遇,何等為六?一是佛世難遇,二是正法難聞,三是善心難生,四是難生中國,五是難得人身。六是諸根難俱?!薄斗鹫f四十二章經(jīng)》中說了中國難生、善知識難遇、佛世難值等種種難,第一難就是人身難得:“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比四茈x開這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出生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佛經(jīng)上有三段有關“人身難得”的譬喻?!栋⒑?jīng)》云:“人身難得,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這是“盲龜浮木伸頭喻”;《提謂經(jīng)》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這是“高山垂線穿針喻”;《涅槃經(jīng)》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边@是“爪土及大地土喻”。

         

        儒家以“生生”為天道的第一特征。《易經(jīng)》說“天地之大德日生”,又說:“生生之謂易。”又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保ā断缔o下》)從乾坤道體的層面確定了生命的價值。對于天地萬物生生不已的現(xiàn)象,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贊嘆不已:“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陽貨》)朱熹和二程都說有“天地以生物為心”之言。

         

        根據(jù)天人不二的原則,既然天道生生,自然人道貴生。對生命的創(chuàng)造、養(yǎng)育、維護、尊重和成就,都是“生生”題中應有之義。

         

        儒家強調(diào)“人貴于物”,認為人在宇宙間地位最為崇高?!缎⒔?jīng)·圣治章》說:“天地之性人為貴?!薄吨杏埂氛f:“天命之謂性”,人之本性,天之所命;《茍子·王制篇》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币驗橛袀惱淼赖乱庾R,故人類生命的價值高于萬物。

         

        《論語·鄉(xiāng)黨》記載馬廄失火,孔子問“傷人乎”而“不問馬”,就體現(xiàn)了儒家的人本精神。因此,儒家反對任何褻瀆人類生命的行為。孔子對陶俑殉葬現(xiàn)象發(fā)出嚴厲批判:“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孝經(jīng)·開宗明義》反對自殺輕生:“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p>

         

        《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就是明明德,存天理,致良知,就是建設自己的人格。但修身離不開貴生保身,有賴于身體的健康。在一般情況下,身體是修身的本錢,修身從愛護身體開始。

         

        然復須知,明哲保身和殺身成仁不矛盾。蓋儒家貴身,更加貴仁,愛身是因為愛良知。孟子說:“可以死,可以不死,死傷勇。”可以不死的時候,理當明哲保身;特殊情況下,為了道義、為了成就仁性良知的輝煌而殺身舍生,這是對生命最高的尊重。

         

        之三:思想戒毒更重要

         

        身體會染毒,思想更會中毒。對于人類來說,錯誤的思想和信仰,錯誤的文化道德知識,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毒品危害更大,更可怕。它們直接物化、惡化和毒化人的道德精神,輕則讓人小人兮兮,顛三倒四,重則讓人惡業(yè)累累,喪心病狂。

         

        各種異端外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毒素。所謂異端外道,指的是異乎仁義之端、外于中庸之道的各種思想體系。異端外道有良性惡性之別,良性外道的毒素較低,惡性異端都是歪理邪說,毒素很高,是典型的文化毒品,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都會產(chǎn)生重大危害。

         

        撒切爾夫人說得好:“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笨梢娝枷脲e誤后果之深遠,代價之重大。

         

        異端外道,必有錯誤,必有所蔽。荀子指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辭而不知實,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

         

        意謂墨子重實用,卻不知禮樂的重要性;宋子倡寡欲,卻不知正欲的合理性;慎子重刑法,卻不知賢德的根本性;申子重權(quán)勢,卻不知智慧的關鍵性;惠子重辯論,卻不知事物的實際;莊子重天然,卻不知人的主觀能動性。荀子對各家的“蔽”一語中的。然而荀子不知道他自己也有所蔽,只知習性之惡,不知本性之善,可謂蔽于習而不知本。

         

        對于不良學說之流弊和毒害,儒家有著深刻地認識。朱熹說:“邪說橫流,壞人心術(shù),甚于洪水猛獸之災,慘于夷狄篡弒之禍”云。孟子熱衷于辯論,其弟子公都子問:“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回答說: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于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 ,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保ā睹献印る墓隆罚?/p>

         

        孟子強調(diào)了破除歪理邪說、抵制偏頗行為、批駁錯誤言論的重要性,將其與大禹治洪水、周公兼夷狄、孔于作《春秋》相提并論。而楊墨是當時邪說、诐行和淫辭的代表,所以“距楊墨”就是圣人之徒的責任。孟子指出了楊墨之學充溢泛濫天下的深遠危害性。他說: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起,不易吾言矣。(《孟子·滕文公下》)

         

        楊朱唯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利己主義也,缺乏集體精神和仁愛思想,其流弊是破壞政治秩序;孟子兼愛,“摩頂至踵以利天下”,利他主義也,違反了人之常情和愛的“差等原則”,其結(jié)果是匱乏倫理親情。兩種學說,相互反悖,但都是錯誤的。利己利他,都是人情之常,良知之用,但都不能主義化即本位化。

         

        關于利己與利他,東?!蹲运省氛f:

         

        一花引開百花,利己不礙利他。一人立業(yè)成功,就業(yè)機會增大。

        一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造福萬戶千家。任誰科技突破,都是利益天下。

        共贏共生共發(fā),利己就是利他。維護自己權(quán)益,即是維護大家。

        爭取個人自由,即爭自由中華。一人見性證道,眾生一口吞下。

         

        孟子辟楊墨,在當時有其必要性,楊墨并非邪說,屬于良性異端,但在當時,影響力和危害性卻很大。經(jīng)過孟子嚴辟,楊墨一蹶不振,現(xiàn)在再來距楊墨,等于還墨守在戰(zhàn)國了。現(xiàn)在再看,兩家學說中積極的一面值得發(fā)揚光大,例如墨學充滿奉獻犧牲精神,楊朱利己而不損人,所謂“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后一句與儒家“殺一人而得天下不為也”精神相通。

         

        現(xiàn)代社會很多思想毒品,其毒性不知比楊墨厲害多少倍。比如納粹主義,將民族和社會本位化;比如存在主義,認為“他人即地獄”,昧于民胞物與和命運共同體之理;比如性惡主義,只知習性易惡,不知本性之善,不知人性有本習之別,而本性是更加根本的。

         

        又如物本主義,堪稱第一文化劇毒品,其危害性特別大而深,而很多人中了其毒而不自知。物本主義以物質(zhì)為本質(zhì)性存在,不知物質(zhì)和意識一樣都屬于現(xiàn)象,即道體所現(xiàn)之象,不是宇宙生命真正的本質(zhì)。

         

        物本主義必然流于物質(zhì)第一位的滑向價值觀和肉體第一位的人生觀,成為物質(zhì)主義、利益主義、享樂主義或者暴力主義的俘虜。漠視生命,將生命僅僅看做一種蛋白質(zhì)的存在形式,也是物本主義的世界觀的邏輯必然。

         

        物本主義必然草菅人命也草菅自己。有報道說,重慶有市民,因愛車被淹,就暴雨中堅守,表示要淹就一起淹。把外物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為了物,連命都可以不要,這就是物質(zhì)主義的典型癥狀。這種人雖有人形,卻無人格,或值得憐憫,不值得尊重。

         

        戒毒難,戒思想精神之毒更難,戒物本主義之毒,更是難上加難也。

         

        余東海2014-8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