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家不需要為清朝背黑鍋
作者:余東海
來源:南華早報中文網(wǎng)
時間:甲午年閏九月廿九
西歷2014年11月21日
清末以來多數(shù)學者將清朝衰敗和滅亡的原因歸結(jié)于儒家。這也是始于五四、延續(xù)至今的倒孔反儒運動的第一因。其實完全搞反了,清朝的衰敗,恰恰是尊儒不到位而偏離了儒家政治正道所致。清朝的問題在于政治上的滿族主義和君本位傾向,民族歧視和文字獄等惡果都根源于此。
這兩種傾向有違民本位原則和“中國一人”的民族平等思想,偏離了王道精神和儒家正確的方向,政治正義性不夠。因此,我將清朝與元明定位為中華偏統(tǒng),其特征是,能夠以儒家為指導(dǎo)思想,政治為德治,制度為禮制,但由于種種原因又偏離中道,不夠儒家。
我說過,揚州嘉定的屠殺和文字獄是清朝兩大污點,是滿族主義病癥的大發(fā)作,沉重地拉低了清朝的文明度和中華性。仁義不足,故開國多殺戮,治國太狹隘,都有違儒家義理。有此兩大障礙在,清朝再怎么尊孔尊儒,也無法進入中華正統(tǒng)的行列。
偏統(tǒng)政權(quán),有善有不善,爭議特別大,或見其善而贊美之,過度拔高;或見其不善而抨擊之,完全否定。唯儒家“正法眼”,才能“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給以如理如實的評價。
尊儒是清朝的成功和清初的興旺的根本原因。多爾袞雖非儒家,但他尊孔尊儒,重用儒家,頗受儒家影響。清入關(guān)前已祭孔,入關(guān)后第二個月,多爾袞即派人祭孔,并成為定例。順治二年六月,多爾袞“謁先師孔子廟,行禮。”并尊奉四書五經(jīng)為最高經(jīng)典,列為士子必讀必考書。
明王朝本就尊儒不夠,儒化不足,中晚期更是漸入魔道,大失民心,故讓李自成成了氣候。但李自成集團盜匪成性,不能尊儒用儒,不知重民愛民,同樣不得人心。不仁不義之師,必然無智無勇,故將官雖眾,不堪清軍一擊。滿清入關(guān),撿了一個歷史性的大便宜。但撿便宜也需要一定機會和功夫。機會是李自成給的,功夫是儒家給的。
順治進一步尊儒,為康乾盛世打下了扎實的文化道德根基?!板实塾H總?cè)f幾,勤政愛民,孜孜求治。清賦役以革橫征,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保ā肚迨犯濉罚?/p>
他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迅速而牢固地樹立起儒家的意識形態(tài)地位。他親政后的第二個月,即遣官赴孔子故鄉(xiāng)闕里祀孔子,號召臣民尊孔讀經(jīng)。九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禮。他諭學官、諸生說:“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講究服膺,用資治理。爾師生其勉之?!彼澝勒f:“天德王道備載于書,真萬世不易之理也?!?/p>
接著康熙在位61年零10,是秦漢以后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自幼好儒家,樂學不倦,《清史稿》稱他:“圣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比毡救藢λ矘O為推崇,翻譯了《圣諭》,稱之為“上國圣人”。
康熙治下,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經(jīng)濟最富庶、人口眾多的帝國?!度蛲ㄊ贰吩u價:“康熙有理由這樣自信。他統(tǒng)治的大清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就連那些自命不凡的歐洲來訪者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反孔反儒的柏楊也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清朝國子監(jiān)設(shè)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yè)等六堂作為講習所,學習內(nèi)容以四書五經(jīng)為主兼習書法,還可選修諸子和《十三經(jīng)》《二十一史》。設(shè)置不錯,卻也不夠科學和全面。如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沒必要細分,可以合而為一。不如依大學八條目,分為格致、誠正、治平三堂。
湯斌是清初理學名臣著名清官,曾陪順治讀書,給康熙講課,做太子師傅,官至工部尚書。他一生清廉,所到之處,體恤民艱,弊絕風清。后與李光地一起被康熙帝斥為偽道學。雍正十年平反并入祀賢良祠。乾隆元年謚文正公,道光三年從祀文廟?!秶剛涑恕份d:
“湯文正公斌撫吳蒞任時,夫人公子皆布衣,行李蕭然如寒士,日給惟菜韭。公一日閱簿,見某日市只雞,愕問曰:吾至此未嘗食雞,誰市此者?仆以公子對。公怒,立召公子責之曰:汝謂蘇州雞賤于河南耶?汝思啖雞,便可歸去,世無有士不能咬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并笞其仆而遣之。”
類似湯斌這樣的儒者,清朝層出不窮。到了晚清,依然有不少高官清廉節(jié)儉成風。胡思敬在《國乘備聞》中“督撫奢儉”篇分別介紹了晚清高級干部的奢儉情況。袁世凱、端方、唐炯、唐紹儀等奢侈,左宗棠、閻敬銘、陶模、李秉衡及于蔭霖丁寶楨“皆以清操自勵”,又,“秉衡與鄂撫于蔭霖為密友,敬銘與東撫丁寶楨為姻親,四人皆有儉德,唯疾惡太甚,小人多不便之?!痹?。
《國乘備聞》中“翁師傅晚境”這則紀實讓人感慨萬千:“晚年罷官家居,薄田數(shù)頃,不足供家用,歲暮大困。無子,有侄曰曾桂,當同龢在軍機時,一手挈之以起。時任浙江藩司,缺甚腴,因貽書告貸。蘇、杭相距只一日程,竟置書不答。翁同龢憤甚,檢書畫朝珠數(shù)事付質(zhì)庫,始獲度歲。”云。
翁同龢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等,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門生故吏遍天下,在京師貴幸用事者聽說老師和老領(lǐng)導(dǎo)一貧至此,湊了些錢托翁的同鄉(xiāng)和弟子孫雄轉(zhuǎn)交,結(jié)果孫“盡干沒之,不以告同龢”。翁是大書家,楹聯(lián)尤值錢,“同龢沒后書名大噪,一值二十金。以曾為帝師入樞府,不便鬻技自給?!痹?。
以儒學為意識形態(tài)又為“整個華夏種族在人格智力與骨氣上”提供了底線。能出現(xiàn)康乾之盛,能有效抗擊洪楊幫,衰落時還能孕育洋務(wù)派和改良派,涌現(xiàn)眾多仁人志士,非偶然也。
清政優(yōu)點明顯。例如,清朝對宗室的約束極為嚴格。《國乘備聞》載:“舊制,皇族不得離城,不得經(jīng)商,不得置產(chǎn),不得外任,防范極嚴。后此例稍破,郎中文瀛、御史惠銘皆以京察一等簡放道府以去,而經(jīng)商置產(chǎn)者無聞。生齒既眾,貧富不均,專恃公祿贍養(yǎng),坐食無所事事,窘甚,多不能自給?!痹???梢?,即使到了晚清,清朝對宗室的約束大體仍在。
清朝皇族雖然清貴,清貧者眾。如溥倫還是宗室近支,家境就很清寒?!秶藗渎劇分杏涊d了一個宗室貴婦陪酒的故事:“嘗有友人入內(nèi)城赴宴,各征一妓侑酒。門外車馬闐咽,忽見一艷妝少婦,年約二十許,乘紅托泥車揚鞭竟入。問從何來?曰:王府街宗室某宅。及入座,遍拜座賓,即侑酒者也?!?/p>
君主權(quán)力及財權(quán)也受到一定制約?!拔淖诒贬?,行在提款過多,寶鋆堅不奉詔。穆宗大婚,內(nèi)務(wù)府告匱,假之部庫,部臣力爭,謂府部界限甚清,不可牽混從事。孝欽初興園工,游百川、屠仁守先后入諫,幾罷者數(shù)矣。李鴻章等雖善迎合,不能不籍海軍報效之名,掩飾國人耳目。是用財之權(quán)君主亦不能專也?!?/p>
《國聞備乘》載:“總管太監(jiān)李蓮英有養(yǎng)子四人,福恒、福德、福立、福海,各捐郎中,分列戶、兵、刑、工四部候補,亟請于孝欽謀實授。一日,刑部尚書葛寶華入見,孝欽以福海托之,寶華曰:與以小烏布則可,補缺當遵部例,臣何敢專?孝欽默然,不敢言破例也?!毙J者,慈禧也。
清朝各部郎中以下的官員,實際負責辦事之人稱為“烏布”,屬低級官吏。慈禧太后想幫親信太監(jiān)李蓮英的四個養(yǎng)子謀官,被刑部尚書葛寶華以“補缺當遵部例”的理由駁回,只能給以“烏布”低級職位。晚清尚且如此,之前可知;慈禧和李蓮英尚且如此,他人可知。
清朝堪稱儒家政權(quán)中最差勁的一個,但仍有底線,不低于60分,有一定的文明性寬容性。建政以來,大儒大德賢臣清官仁人義士層出不窮,中期之前還能受到各國一定的尊重。到了晚期,體制內(nèi)還能夠出現(xiàn)包括光緒帝在內(nèi)的洋務(wù)派、改良派和立憲派,試圖救國救世。
晚清儒家群體領(lǐng)導(dǎo)的戊戌變法是中國憲政追求的發(fā)端??涤袨樵凇渡锨宓鄣诹鶗贰⒋鷶M《清訂立憲開國會折》,《請君民合治滿漢不分折》提出定憲法,開國會,行三權(quán)鼎立之治,建議光緒帝“上師堯舜禹三代,外采東西列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quán)鼎立之制”。
大學士孫家鼐勸光緒:“若開議院,民有權(quán)而君無權(quán)矣?!惫饩w答:“朕但欲救中國,若能救民,則朕無權(quán)何礙?”變法失敗,憲政追求遭受重大挫折,但一蹶又振。日俄戰(zhàn)爭前后,眾多開明之士和清朝中央地方大員,包括軍機大臣瞿鴻暨、直隸總督袁世凱、兩江總督周馥和湖廣總督張之洞都要求立憲。
《鎮(zhèn)國公載奏請宣布立憲密折》中指出:“憲法之行,利于國,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憲法既立,在外各督撫,在內(nèi)諸大臣其權(quán)必不如往昔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優(yōu),于是設(shè)為疑似之詞,故作異同之論,以阻擾于無形。彼其心非利有所受于朝廷也,保一己私權(quán)而已,擴一己之私利而已”。
或說立憲有損君權(quán),載澤指出立憲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nèi)亂可彌;或說立憲利漢不利滿,他說:“方今外強逼迫,合中國之力尚不足以御之,豈有四海一家自分畛域之理?”“不為國家建萬年久長之祚,而為滿人謀一家之私有”,“忠于謀國者決不出此?!?nbsp;
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上諭,派員考察各國憲政;光緒三十四年八月一日,清政府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憲法保障國民諸多權(quán)利,包括參政,言論,著作,出版,集會,結(jié)社以及人身權(quán)利不受侵犯等等。但清廷堅持以九年為預(yù)備立憲期,導(dǎo)致立憲派的大規(guī)模請愿抗議,要求立即召開國會,組織內(nèi)閣。
清廷接受了資政院關(guān)于取消皇族內(nèi)閣、召開國會的建議。于十月三十日連發(fā)三道上諭,表示要“誓于我國軍民維新更始,實行憲政。”并立即釋放政治犯,開放黨禁,命令資政院起草憲法,在頒布憲法前擬定重大信條十九條,宣誓于太廟?!妒判艞l》采英國虛君共和制,比《欽定憲法大綱》更為先進。
或說:“滿清乃是部落政權(quán),不能期待部落政權(quán)會自我更化”云云,非也。部族政權(quán)比家族政權(quán)品質(zhì)差些,自我更化能力也差些,但不至于差得太多。光緒康有為的維新變法盡管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不能否認那是清朝自我更化的努力。
晚清憲政運動當然是內(nèi)憂外患形勢所迫,卻也相當真誠,光緒康譚集團不用說了,慈禧也頗有誠意。如果康譚智慧手段略高,或者光緒大權(quán)在握,或者光緒慈禧任一位壽命略長,或者革命黨具備湯武精神,真正以民為本,中國都有立憲成功之望。如果當時文化知識界能夠?qū)⑶宄腿寮疫m當區(qū)別開來,認識到清朝衰敗的真正原因是偏離儒家正道,認識到儒家的無辜,那么,倒孔反儒就運動不起來,中國后來就不至于滑向最壞的道路??上v史不能假設(shè)。
把清朝偏離儒家造成的種種問題栽到儒家身上,將儒家與清朝捆綁在一起打倒和摧殘,導(dǎo)致空前嚴重的文化自伐、道德自毀和圣賢自侮,惡果彰明昭著,民國以來內(nèi)憂外患之深,人禍天災(zāi)之巨,無不種因于此,后患至今未已。要深入清算五四,重新尊孔尊儒,就必須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儒家不需要為清朝背黑鍋!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