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微言】儒家微博每日推薦(2015年4月28日)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04-28 11:21:13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儒家微博每日推薦(2015年4月28日)

        整理者:梁金瑞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初十日甲戌

                   耶穌2015年4月28日

         

         

        @儒生知一:【言論自由與善惡是非】敝人不認同言論自由及其政治哲學闡述,言論自由應從屬于言論之善惡是非,對善惡是非標準本身持否定的態(tài)度是誕生近代言論自由之政治哲學之前提。在畢姥爺事件中,應該懲處鎮(zhèn)壓的應該是傳出錄像者和傳播錄像之媒體,仿此,則香港在陳冠希事件中處理的是公開者和傳播媒體,這是正當?shù)摹?/p>


        @李競恒-花雕酒:【左右之分】在中土,“右派”似乎被視為“善”的同義詞,因此大量國際標準的左派都自稱為“右”,似乎不自稱為“右”,自己就不善。同樣,他們不喜歡的右,就統(tǒng)統(tǒng)被稱為“左”。有個左右劃分圖,居然把isis這種極右尊為“左”,還言之鑿鑿,特別有喜感。

         

        @楊萬江:【儒家之普適】儒家素以“為天下立法”之精神,求“達可行于天下而可行之”之普適。西人之“自然法”,乃相較人格神之啟示或圣經(jīng)律法之謂者。上帝于人類生活世界之彝,即自然法。儒家非以人格神言語為法,實以證成生活天道天理之亨通為法,故皆自然法耳。今之謂憲政乃人權之公推,性理之必然者!

         

        @楊萬江:【中國在中東南亞地區(qū)所做事業(yè)背后的價值觀】美國人講自由民主在這些地區(qū)遇到不少抵制。中國可以倡導生活價值觀,也就是通過某些建設來改善人的生活,走出貧困。生活是架構在不同文化及其宗教傳統(tǒng)意義世界中的。把一帶一路切入伊斯蘭生活意義世界中去,就能獲得支持和友誼,也避免惹惱極端主義。

         

        @老金曰:【山東之文化光榮】去年發(fā)在《大眾日報》上的部分訪談文字:山東之文化光榮,與整體中國之文化光榮,休戚相關。但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也許是:保護地上地下文物;整理孔孟諸子典籍,培育思想研究人才,建設儒學參驗基地;以此為未來的文化復興奠定厚實基礎,一旦機運來臨,山東將有望推演為中國文化信仰的第一重鎮(zhèn)。

         

        @余東海化身:【命運】或將善惡報應論等同于宿命論。恰相反,善惡有報應,意味著命運可以因善惡而改變,為善則改良,有善果;為惡則惡化,有惡果。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蔽磥砗兔\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上。

         

        @余東?;恚骸?strong>三無聊】孔子指出了兩種無聊之徒,一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一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論語》)還有一種更無聊的人:位高權重,孳孳為利。這種人古今中外都有,馬幫特別多,堪稱馬幫特色的無聊。唯物主義世界觀必然導向物質主義、利益主義價值觀。唯物人最難超越物質利益,最易物化,最多貪嗔癡。

         

        @爾雅臺:【經(jīng)世】道術有分,出世入世各表經(jīng)世之一途也。大學三綱八目,修齊治平,入世者也,朱子近思錄擴而弘之。莊子內七篇,逍遙游放,出世者也,狀大體大用,無為而自得。大學進取,經(jīng)世之陽也;莊子無為,經(jīng)世之陰也。負陰而抱陽,洪范是也。洪范九疇,建皇立極,經(jīng)世之大法也。六經(jīng)經(jīng)世之旨盡矣。

         

        @舞夏1983:【仁義不為名端】以仁為極則偽,以義為正則亂,君子知仁義為本分,不知仁義為名端。五經(jīng)者,所以救弊,非所以匡正也。知性則知常,復常則復性,體虛不貴仁,守無不執(zhí)義,然后近道。故善命者不害,善德者不章,不擾不撓,德之本也。


        @史留心中:【仁之大用】儒家倡“仁”,得天地宇宙之體用大全,生生而不息、乾行而健動,至誠、至明,至善,那可是“不息”??!仁心勃勃不已,在親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不已”二字足見其一體之心本用,發(fā)愿之大,仁者,人也,兩人之間的關系有擴充啊,人際之中,以仁處之,焉有不善乎?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