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微博每日精選】教師應(yīng)當遵守基本的底線(2015-6-13)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06-14 10:59:33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shè)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教師應(yīng)當遵守基本的底線(2015-6-13)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七日庚申

                   耶穌2015年6月13日

         

         

        #儒家每日快評#

         

        @何光順:

        【評“齊義虎《復旦學生驅(qū)逐本校教授,折射出師德危機》”】當下教育的墮落,就是只把老師的職業(yè)看作一種知識技能教育,于是老師就失去了品行標準、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于是,老師就不能再更好地引導學生。不要求老師成為圣人,但基本的底線卻應(yīng)當遵守,就是至少不能學術(shù)造假,不能在公開場合污言穢語,誹謗和傷害他人,如果這都做不到,又如何做老師?


        #論語#

         

        @慕朵生 :

        論語微言(序)】論語者,孔子親授、弟子共撰,述聖人之微言,總六經(jīng)之大義,固經(jīng)中之經(jīng)、經(jīng)上之經(jīng)。舍論語而求內(nèi)聖外王之道,實入不由戶、行不由徑。雖然,孔聖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論語微言鬱而不彰、晦而不明久矣。後學不敏,既玩味春秋,乃通悟論語,故因閒暇而條縷發(fā)明聖經(jīng)之微言焉。

         

        @慕朵生 :

        論語微言(一)】儒家以政為大,論語則儒家政學之聖經(jīng),凡四百八十余章,三有其一直接論政,三有其一間接論政治,篇始為學,次以為政,蓋學而後入政,而終之以二帝三王之政,皆孔聖政學要道而天下政治通則,故宋宰趙普曰“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固可誦讀以修身,然不視之為政學聖經(jīng),則不足與論也。

         

        @慕朵生 :

        【論語微言(二)】古之論語版本有三,曰齊論、魯論、古論。張禹以魯論校齊論而去齊論問王、知道兩篇,是為張侯論。鄭玄復以齊論、古論校張侯論,今本之祖也。二人雖保存論語有功,然混淆齊魯,顛倒家法,且問王、知道兩篇必為孔子論政闡道之精華而張禹去之,此誠一大憾事,而論語微言大義由是浸微矣。

         

        @慕朵生 :

        論語學微(三)】就傳道布教言,論語為孔學初階、儒教聖經(jīng),亦可謂經(jīng)中之經(jīng)、經(jīng)上之經(jīng)。就價值功用言,論語非六經(jīng)之比,蓋儒教精華奧義、中國典章文物,俱在六經(jīng)也。是故漢儒多以論語為小學之啟蒙,宋儒雖標榜論語,然亦必以之為六經(jīng)進階之書——康子猶譏宋儒以論語為孔學之全、孔教大宗而代六經(jīng)。

         

        @慕朵生 :

        論語學微(四)】或問《論語》粹言要旨,答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思赫?,內(nèi)聖之學,修身盡性,荀子所謂盡倫是也;複禮者,外王之學,治平國世,荀子所謂盡制是也;天下歸仁,人人有君子之行,天下得大同之治,荀子所謂學止至足是也。己人兩治,內(nèi)外不遺,聖王雙修,斯道術(shù)之為全而孔學之為美也。

         

        #讀書#

         

        @任士見1982:

        困惑】我一直困惑,為什么一些朋友不讀儒家的書只憑幾個斷章取義的句子就敢反儒?而且趾高氣揚,很有優(yōu)越感。就像很多黨員從來不讀馬列著作就聲稱是馬列主義者一樣。難怪韓愈當年大聲疾呼: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elegraphy:

        儒家】這是典型沒讀過孔孟的,以為儒家只講“下對上”,其實孔孟很強調(diào)“雙向道”關(guān)係,下敬上上尊下,否則不合道(天理)。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儒家即是普世價值,放哪都行得通。中國人發(fā)展出畸型的倫理關(guān)係怎怪儒家?要怪自己不讀孔孟,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世代沿襲小人歪理!

         

        #反腐#

         

        @楊萬江 :

        反腐】從古到今不乏有大貪官被懲處,但貪官仍然層出不窮。查貪不能以儆效尤,乃因其認為,無論貪腐,還是貪腐被查處,均是權(quán)勢結(jié)構(gòu)中的利益機會及其風險在表層的反映。本質(zhì)上是權(quán)勢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的風險控制與安全問題。在他們眼中,周永康案給他們的啟示,或許只是不被查處的權(quán)力如何可能??纯凑l在追求這種權(quán)力?


        @楊萬江 :

        反腐】假使周案給腐敗分子的教訓,乃是不被查處的權(quán)力如何可能,那么,他們會怎么訴求呢?他們會聲稱“黨的堅強領(lǐng)導”。因為這是整個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是能夠制造出腐敗機會,化解腐敗后果,規(guī)避腐敗責任的最根本法寶。然后,他們在黨的領(lǐng)導落實為某個人的領(lǐng)導,而腐敗不過是領(lǐng)導之私人收益的邏輯下心安理得。

         

        @楊萬江 :

        反腐】從宋明儒家,到康有為、孫中山、毛澤東以來,中國一直都在持續(xù)對抗權(quán)力私有問題。把權(quán)力視為一種私人資產(chǎn),并計算其收益,這是秦制最重要的特征。在今天,很多人腐敗的最關(guān)鍵思想原因,也在于他們把權(quán)力之于社會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利益變化,視為他們私人的作用而要么要求歌功頌德,要么要求獲得私人收益。

         

        #其他精彩微博#

         

        @楊萬江 :

        權(quán)力】為什么說把權(quán)力視為一種私人資產(chǎn)以計算收益,這是秦制的特征?第一,秦的權(quán)力基于打天下、得天下、坐天下的霸道邏輯。它傾向于把天下視為秦王軍事征伐的私人收益。第二、秦的軍功爵制,使國家官僚貴族體系置于軍功階層尋求回報的邏輯中,進而使秦漢以后的官僚貴族整體處在用權(quán)力地位撈一把的行為模式中。

         

        @行儉:

        儒耶】儒家、包括釋、道之信仰與一神教有本質(zhì)區(qū)別。儒家因善以爲善,爲善以致其善;耶教因惡以爲善,爲小善以致其大惡。儒家重人倫,禮先賢,敬鬼神而不爲偶像;耶教立耶和華耶穌爲偶像以奴役黎庶,離散人父子兄弟,毀滅人倫,蔑侮前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天敵。

         

        @任士見1982:

        君子坦蕩蕩】辱罵圣賢者還得意著,獨立思考者已被封號,這就是當下中國的文化政治秩序?!白杂?,法治”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之鑿鑿,在此二事件上敢問自由和法治的尊嚴何在?但我相信天道,因為君子坦蕩蕩。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