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微言每日精選】科舉與民主及政治家和官僚之區(qū)別(二)(2015-11-04)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11-05 09:14:19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科舉與民主及政治家和官僚之區(qū)別(二)(2015-11-04)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廿三日甲申

                    耶穌2015年11月4日  

         

        #科舉與民主#

         

        @儒家網(wǎng) :

        【@秋風論道 :源遠科舉,于今何益?】科舉制度有很多好處,不僅相對于中國古代的貴族制和西方今天的投票式民主選舉是如此,即便對于我們今天的政治建設仍不失借鑒意義。其正面意義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政學一體、化成天下。中國式選舉制度兩千多年運作的基本機理,正在于此。

         

        @學而時行:

        【評《@秋風論道 :源遠科舉,于今何益?》】余謂中國選舉vs西方選舉特點對比如下:選賢(外部vs內(nèi)部),任能(內(nèi)部vs外部),方式( 統(tǒng)一利益公約數(shù)vs 尋找利益最大公約數(shù)),監(jiān)督(縱向+內(nèi)部vs橫向+外部),可見選賢任能上現(xiàn)有中式體制理論上會更民主,然統(tǒng)一利益公約數(shù)易壓抑生機,內(nèi)部縱向監(jiān)督易滋生腐敗,此亦似今之亂象之源,故為學者當謀此二事。

         

        吳飛(@經(jīng)禮堂):

        這種觀念來自歐洲,決策權屬於貴族,但又不得不任命庶人管理國家,所以一方面要讓他們幹活,一方面又要貶低他們的勞動,防止他們陪臣執(zhí)國命。但是,這不過是大夫執(zhí)國命之後的維穩(wěn)政策罷了。

         

        @楊萬江:

        制度化角色是官僚,而不是政治家。此非源于歐洲,乃秦漢帝制所造。秦漢掃平一切獨立政治勢力,讓政治歸于皇權一統(tǒng)之唯一。三代封建制基于各自封邑而彼此對待的政治關系盡數(shù)崩潰。如此,只有皇帝是與人民有直接關系的政治家,大臣只是皇權實現(xiàn)其目標而招用的輔政性官僚而已,所謂肱股之臣。

         

        @楊萬江:

        為何秦漢帝制中官僚又兼有政治功能呢?因為獨立的政治可以被壓制,但民眾對政策的不同訴求卻始終會向接近權力的官員提出,并形成變相的政治代理-支持關系。如此,古代朝會中大臣既作為官僚管好自己事務,又為民請命而議政。但無論大臣所為是否對民有益,你得先感謝皇恩浩蕩,與今日議員不同。

         

        @崇儒_梁知一:

        讀楊先生論述有如下印象:1“政治家”只產(chǎn)生于代議制民主傳統(tǒng)的西方如英美。而1911年帝制以前中國通過科舉產(chǎn)生的只能叫“官僚”。2蓋代議制民主在西方如以英國為例是經(jīng)過長期演進擴大到平民階層的現(xiàn)代民主。楊大概說英國在13世紀大憲章以后便源源不斷產(chǎn)生“政治家”,而中國的張居正只能算是“官僚”。

         

        @楊萬江:

        中國在亂世有政治家。三代也有實質(zhì)涵義的政治家,亦即基于各自封地及其人民而與其他勢力形成政治對待關系。秦漢以后無真正獨立政治家,大臣乃官僚。黃宗羲意義上的學校及其名儒鄉(xiāng)紳有政治家涵義,但在國家層面無推行。歐洲現(xiàn)代政治接續(xù)封建制內(nèi)部各貴族莊園政治勢力對皇權的制衡關系。

         

        吳飛(@經(jīng)禮堂):

        楊先生的話很英語政治正確,不,應該說是超政治正確。英語國家也沒勇氣說民選官員就是政治家,公務員就只是技術官僚吧。他把政治就定義為代議制選舉的表層活動,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大家只有享受嘉年華的分了。

         

        吳飛(@經(jīng)禮堂):

        我定義politician是吸引金主,討好選民,掌握黨政權力而不做實事的傢伙。stateman是遵循natural law并合理照顧百姓意願,擁有前瞻性的實幹家。諸君以為如何?

         

        @楊萬江:

        我強調(diào)的是,政治的核心問題是人民與權力的關系。選舉政治不過是處理這個問題的一種形式罷了。從理論上講,任何脫離與人民直接政治關系的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

         

        @崇儒_梁知一:

        明白楊先生論證政治家與官僚區(qū)別的初衷,自有您獨到見解。在我個人沒把二者作過多區(qū)分。我一直是樸素的理解:政治家只是從上層官僚脫穎而出的、在歷史的風云際會中于外交手段、體制改革諸重大政治領域產(chǎn)生突出個人影響的風云人物。沒有古今東西之別。僅此而已。

         

        @儒生知一:

        把大家的政治主張闡明清楚即可,糟糕的是甚至不知道真正的交鋒點在何。鄙人以為這里的交鋒點并非在于科舉與選票的沖突,實際上兩者可以混合,如考后再選,真正的分歧在于楊君對所謂政治“合法性”的理解是霍布斯、洛克意義上的所謂基于“同意"的,其本質(zhì)即去除了古典自然法-天理的應然規(guī)定,而基于選票的”同意“,最多也不過就是康德的所謂自然法融入人欲-理性-思想中。故這種理解下的合法性-政治家要排除掉任何除了票選的約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

         

        姚中秋(@秋風論道):

        這個討論很有意思。背后涉及的根本問題是,何為政治?圣賢之治、政,與西人所說之政治,異同何在?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