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方朝暉】當今儒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激活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6-08-04 11:22:26
        標簽:
        方朝暉

        作者簡介:方朝暉,男,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安徽樅陽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學”與“西學”——重新解讀現(xiàn)代中國學術(shù)史》(2002)《春秋左傳人物譜》(上下冊,2001)《儒家修身九講》(2008/2011)《學統(tǒng)的迷統(tǒng)與再造》(2010)《文明的毀滅與新生》(2011)《“三綱”與秩序重建》(2014)《為“三綱”正名》(2014)等。


        當今儒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激活

        ——在“儒學重光”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作者:方朝暉

        來源:澎湃新聞首發(fā),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初二日戊午

                   耶穌2016年8月4日




        編者按:2016年5月26日上午,由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中心、儒家網(wǎng)、敦和基金會聯(lián)合舉辦的“儒學重光”學術(shù)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在京的儒家學者陳明、姚中秋、方朝暉、王瑞昌、彭永捷、慕朵生、姜志勇、田飛龍等人出席,并做了精彩發(fā)言。發(fā)言錄音整理出來后并經(jīng)發(fā)言人訂正,現(xiàn)予公開發(fā)表,以饗讀者。


         


        剛才秋風、陳明對于儒學的發(fā)展談了很多自己的心得。我認為自己更適合做一個儒學的解釋者,與在座的諸位殊途同歸。我一直認為對于儒學的發(fā)展,今天要做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激活。所謂激活,是指在今天這個高度信息化、工業(yè)化、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主導的時代,從儒學當中找到一些確實對人類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把經(jīng)典當中的精神激活,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顯示儒家傳統(tǒng)的生命力。假如我們不能夠激活它,不能為現(xiàn)代人的生活展示它的生命力的話,則永遠是閉門造車,不能讓別人信服。


        對于儒學的激活問題,我想講兩點心得:


        第一,心靈安頓。自孔子以來一直講修己、修身為本,原因在于我們每個人首先要安頓自己的靈魂,只有自己的靈魂安頓好了才能做其它事情。這并不一定就完全是心性儒學的問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最大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就是人心浮躁、心靈空虛、信仰無存,很多人很富裕,生活舒適,但內(nèi)心非??仗摗H缃窈芏啻髮W老師、高材生出家做了和尚(包括我自己教過的學生),前幾年我們學校也發(fā)生了一些諸如跳樓自殺等特殊事件。從這些例子里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大學生以及公民的精神世界無法安頓的問題非常嚴重。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不可能去做和尚,但是同樣有安頓自己靈魂的需求,那么我們現(xiàn)在處在一個沒有價值的時代,如何去找到價值,這就是我要重談儒家修身的重要原因。我覺得儒家文化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一些深刻的思考,那就是從“心”、“性”到“理”的范疇來思考生命的意義問題,其中包含回答什么樣的東西才可稱為價值,什么樣的生活才可稱為健康的生活,這些是從儒學角度一定要回答的問題。


        第二,儒學要復興,需要站在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當下社會產(chǎn)生的一系列問題,只有你把問題存在的根源以及解決之道解釋清楚了,才能說明儒學社會治理之道的高明之處,也才能真正讓人信服,否則人多半會覺得儒家缺乏說服力。


        這些年大家議論最多的便是道德風氣敗壞的問題,人與人相互算計,沒有任何安全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從儒家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在文革時期鼓勵大家說謊,致使我們這個社會長期以來盛行偽善。明明都知道那個東西不存在,但是你必須要說它存在,誰越說得天花亂墜、惟妙惟肖誰就越能升官發(fā)財,久而久之導致社會良知的麻木,沒有道德可言。所以說文革帶來的一種負面效應(yīng),一直到今天都在產(chǎn)生作用。


        二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在大的方針上經(jīng)歷從激進的共產(chǎn)主義轉(zhuǎn)化為務(wù)實的實用主義,一切以經(jīng)濟利益為衡量標準的指導方針,導致整個社會向錢看,什么樣的手段都能使出來,這是使得社會道德走向奔潰的第二個最重要原因。


        這兩個原因,說穿了其實都跟儒家所講的正始之道(《春秋公羊傳》講的大一統(tǒng)之道)有極為深刻的聯(lián)系。儒家千百年來強調(diào)移風易俗,同風俗而一道德。所謂“正始之道”,強調(diào)的就是為政者自身在國家治理的方針方向上不能“以利為利”,而要“以義為利”。以義為利,就是追求公平、正義,以道義為先。長期把GDP和經(jīng)濟利益看成衡量執(zhí)政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主要根源,當成衡量這個社會有沒有活力的主要標準。其實,儒家認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才是真正重要的,而我們顛倒了相互的關(guān)系。當社會公平正義和GDP增長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寧可犧牲正義也要保證經(jīng)濟增長,這是現(xiàn)在這個社會道德風氣敗壞非常重要的另一根源。所以我覺得儒家思想的活力在于它能夠解釋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如果不能解釋那就成了空談,很難讓人信服。


        又比如說儒家的“性善論”,這些年我不知聽到多少人在罵這個性善論,說儒家思想就是因為過于理想化,把人性看成本質(zhì)善良的,所以主張講道德,一切寄希望于道德。其實任何一個認真讀過《孟子》的人絕對不會這么想問題,任何一個認真研究過中國古代人性思想的人也不會這么看問題,至少古人不是我們這么想的。就我的理解而言,孟子性善論講的是我們從人性出發(fā)而成為一個好人,人性是高于一切的。對仁義道德,人們不是為了追求它們而追求,我們是為了自己的人性而追求。人要找到適合自己天性成長的方式,結(jié)果才成了有仁義的人,在他人看來有道德。但我們從來不是為道德而道德。這是儒家王道思想的根本之一,人性的邏輯高于社會邏輯,社會的邏輯高于政治的邏輯和國家的邏輯。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不能真正理解孟子的性善論,性善論從根本上是在講社會管理要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價值,要首先尊重每一個人作為主體所擁有的自覺性。


        今天我們在社會管理中更多地是按照性惡論的管理方式,把所有的人當做逐利的動物,通過最大限度的利益誘惑來促進社會發(fā)展。所以法家在中國從來沒有消亡,在今天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我們今天看一下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他們身上那么有朝氣、有獨立精神,他們不輕易出賣自己的良知,不會賤賣自己的成果,哪像現(xiàn)在這樣爭著去賤賣,就是因為我們忘記了人格的尊嚴和價值,我們的管理者也不知道積極地培養(yǎng)每個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和價值,不自覺中把他們當成了動物,結(jié)果他們也就自覺地朝動物方向發(fā)展。


        西方有一個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流派叫做制度經(jīng)濟學,他們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強調(diào)制度有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分為正式和非正式的約束。所謂非正式的約束包括:道德、風俗、倫理、宗教等一系列因素。一切人們可見的社會制度、法律條文,都是在非正式制度的汪洋大海里形成的,并且只有靠廣闊的非正式制度之海來支撐它,才能良好運作,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我們研究西方幾個自由主義大師像孟德斯鳩、托克維爾、哈耶克的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西方啟蒙以來的自由主義大師們都極其重視社會風俗道德,認為依靠風俗道德自發(fā)形成的社會制度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制度。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儒家思想、看禮制,可以說禮制是制度經(jīng)濟學所講的非正式制度,或者說是介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間的東西。儒家講禮大于法、移風易俗,就是要先把社會制度背后更深層的基礎(chǔ)建立起來。我們長期以來只看見那些表面的東西,看不到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今天要激活儒家傳統(tǒng),要善于充分利用現(xiàn)代社會和人文科學的資源,來說明儒家傳統(tǒng)確實對于我們理解當今社會一些列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方案有啟發(f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