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嚴肅考證:中國古代有沒有時效制度?
作者:吳鉤
來源:“今日頭條”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十二日戊辰
耶穌2016年8月14日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民法都采納了時效制度,包括物權的取得時效與消滅時效(中國現(xiàn)行民法并不承認“取得時效”),但如果說到時效制度的淵源,許多法學學者還是堅持相信“時效制度起源于古羅馬,中國本來沒有時效制度,因為它和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是不相容的”。殊不知,宋朝的民商法已經充分注意到物權的取得時效與消滅時效。
南宋初年,由于沿江拋荒的田地很多,宋政府便“募民承佃”,并立法約定:“蠲三年租,滿五年,田主無自陳者,給佃者為永業(yè)”(《宋史?食貨志》)。意思是說,農人承佃這些荒田,可蠲免三年田租,如果五年內不見田主前來主張權利,那么承佃人便自動獲得荒田的產權。這便是宋政府對于物權取得時效的一項立法。
紹興三年(1133),宋政府又訂立了一項涉及取得時效的立法:“人戶拋棄田產,已詔三年外許人請射,十年內雖已請射及撥充職田者,并聽理認歸業(yè)。官司占田不還,許越訴?!保ā段墨I通考?田賦考》)換言之,如果一塊拋荒田產的原業(yè)主在十年內不提出復業(yè),那么承佃人便可以永久占有這塊田產。占有十年,是宋代比較常見的不動產取得時效。
《宋刑統(tǒng)》中也有一條規(guī)定:“諸公私竹木,為暴水漂失,有能接得者,并積于岸上,明立標榜,于隨近官司申諜?!奕?,無主認者,入所得人?!比嗣駬频讲恢鞯钠魑?,需要報告政府,由政府貼出“失物招領”的公告,以三十日為限,若三十日后沒人認領,則漂流物歸所得人?!叭铡北闶瞧魑锏娜〉脮r效。
宋朝還在民商法中詳細規(guī)定了物權的消滅時效,即今日我們常說的訴訟時效?!睹珪星迕骷匪占拿袷略V訟判詞中,有好幾位法官都援引了時效制度的立法條文來處理相關訴訟,如在判決一起田產交易糾紛引起的訴訟時,法官引用法律稱:“準法:諸理訴田宅,而契要不明,過二十年,錢主或業(yè)主死者,不得受理?!边@一法條列出了田產糾紛訴權消滅的三個條件:一、契要不明;二、過二十年;三、錢主或業(yè)主死亡。其中“二十年”與“錢主或業(yè)主死亡”均構成權利消滅的時效,兩者居一即喪失了訴權。
計算訴訟時效的起始時間點,宋代法律也已有明晰的規(guī)定:“諸典賣田宅,……其理年限者,以印契之日始,或交業(yè)在印契日后者,以交業(yè)日為始?!保ā睹珪星迕骷肪硭模┰V訟時效以交易合同加蓋官印之日起算(如果是加蓋官印后才交割產業(yè),則從交付日起算)。也就是說,在宋代,一份田宅交易的合約正式生效之后,從生效日計算起的二十年內,如果發(fā)生糾紛,可以提起訴訟。這二十年為訴訟時效。超出二十年,訴權消滅。隨著土地交易的日益頻繁,南宋的訴訟時效實際上又出現(xiàn)了逐漸縮短的趨勢,這也有利于政府盡快確認土地占有者的產權,保持社會經濟關系的穩(wěn)定。
在南宋另一起涉及家產紛爭的訴訟案中,法官引用法條作出“駁回訴狀”的判決:“分財產滿三年而訴不平,又遺囑滿十年而訴者,不得受理?!保ā睹珪星迕骷肪砦澹└鶕?jù)這一立法,宋人在分析家產時,如果認為析產不公平,可以提起訴訟,但如果過了三年才起訴,則訴權消滅。而遺囑繼承的訴訟時效則放寬至十年。
宋代商業(yè)發(fā)達,交易繁多,宋政府在田宅買賣、錢物借貸、典當取贖、親鄰權爭端諸領域都設立了訴訟時效。有意思的是,宋朝的民商事立法還出現(xiàn)了類似今日民法中“時效中止”的規(guī)范,如《宋刑統(tǒng)》規(guī)定了收贖典當物的訴訟時效:“經二十年以上不論”,即二十年為訴權消滅的時效。但同時《宋刑統(tǒng)》又規(guī)定,“有故留滯在外者,即與出除在外之年?!薄傲魷谕狻钡臅r間,不計入時效。
我們完全可以說,宋代的時效制度已相當發(fā)達,怎么可以輕率斷言“中國本來沒有時效制度,因為它和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是不相容的”?許多中國的法學學者言必稱羅馬法,卻對本土的優(yōu)良法律傳統(tǒng)視而不見。如果這不是無知,那一定就是偏見。
(本文收入吳鉤新著《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一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 【吳鉤】傳統(tǒng)言官離近代議員有多遠
【下一篇】 ?【吳鉤】兩個故事:宋仁宗與英王詹姆斯一世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