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劉強】打開“愚民”這把鎖——《論語新識?泰伯篇》第九章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6-09-27 08:50:49
        標(biāo)簽:
        劉強

        作者簡介:劉強,字守中,別號有竹居主人,筆名留白,西歷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陽人,復(fù)旦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詩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詩學(xué)集刊《原詩》主編、古代文學(xué)與語言學(xué)研究所所長。出版《世說新語會評》《有刺的書囊》《竹林七賢》《魏晉風(fēng)流》《驚艷臺灣》《世說學(xué)引論》《清世說新語校注》《論語新識》《古詩寫意》《世說三昧》《穿越古典》《曾胡治兵語錄導(dǎo)讀》《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全三卷)《四書通講》《世說新語新評》《世說新語通識》等二十余種著作。主編《原詩》四輯、《中華少兒詩教親子讀本》十一卷、《世說新語鑒賞辭典》及論文集多種。

        打開“愚民”這把鎖——《論語新識?泰伯篇》第九章

        作者:劉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七壬子

                 耶穌2016年9月27日

         

         


          


        《論語新識》,劉強撰,岳麓書社2016年9月版。


         

        8.9子曰:“民可使由之①,不可使知之?!?/p>

         

        【新注】

         

        ①  民可使由之:普通民眾,能讓他們遵循著道義去行??桑芤?。由,從也,循也。之,代指道。

         

        【新譯】

         

        孔子說:“普通百姓,只能讓他們遵循道義而行,卻無法讓他們明白什么是道?!?/p>

         

        【新識】

         

        本章談民之性,兼及為政之道。自來歧解頗多,近代尤甚,故不得不稍作解說。

         

        先說“民”。字源學(xué)、民俗學(xué)意義上的“民”,當(dāng)與政治學(xué)、社會學(xué)意義上的“民”相區(qū)別?!墩f文》:“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惫盼膹哪?,取蕃育也,上下眾多意,指事?!稄V雅》:“民,氓也?!蓖林咴弧懊瘛保鈦碚咴弧懊ァ?。孟子則將此“民”解釋為“眾”,說:“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保ā睹献印けM心篇》)孟子此言,堪為本章腳注。董仲舒干脆說:“民,瞑也?!编嵭ⅲ骸懊?,無知之稱。”(《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篇》)可見,當(dāng)“民”與“眾”相聯(lián)系,確有“無知”之義。

         

        政治學(xué)、社會學(xué)意義上的“民”,則與“君”、“上”相對。如孔子多次提到君民之對待:“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使民以時”;“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薄耙圆唤堂駪?zhàn),是謂棄之?!钡鹊?。孟子也說:“諸侯有三寶:土地、人民、政事。”(《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苯导敖?,“人民”二字成為一至高無上的政治概念,具有道德優(yōu)越性,故孔子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被扣上了“愚民”專制的帽子。宜乎孔子有“不可使知之”之嘆也!

         

        對于此句的誤解,首先在“可”字的理解上。這個“可”字,既可作“可以”解,亦可作“能夠”解。這里當(dāng)從后者。也就是說,“不可使知之”之“不可”,非應(yīng)然之謂,乃實然之謂。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換言之,孔子所言,乃一事實判斷,非價值判斷?!安豢伞奔础安荒堋?,含二義:一是民之智慧有限,孔子說:“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若智在中人以下,如何使其可知?故朱熹《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當(dāng)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倍菑恼慕陶吣芰τ邢?,如夫子本人,雖可做到“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然精力有限,理論和實踐上皆不可能使家喻戶曉,人人盡知其道。故程子說:“圣人設(shè)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則是后世朝四暮三之術(shù)也,豈圣人之心乎?”

         

        其次在“由”字?!坝伞?,或解作“用”,如何晏《集解》:“由,用也??墒褂枚豢墒怪撸傩漳苋沼枚荒苤??!被蚪庾鳌皩?dǎo)”(道),如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里的“道之”、“齊之”,實即“由之”;“有恥且格”則正好是“不可使知之”的正面表達(dá)。

         

        竊以為,此“由”字亦可解作“行”,“之”字亦可解作“道”。整句意為:“民可使行道,不可使知道?!笨墒剐械?,蓋指民性皆善,故可使遵善道、行善事;不可使知道,則指民智未開,故難以使其盡知義理之微,大道之妙?!吨杏埂吩疲骸熬又蕾M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笔ト霜q有不知不能之事,而況“民”哉?故《周易·系辭上》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也?!笨梢哉f,無論從義理還是實踐而言,夫子此言皆可成立。

         

        近年來,隨著出土文獻(xiàn)的發(fā)現(xiàn),此章解釋再翻新義。如郭店簡《尊德義》有云:“民可使導(dǎo)之,不可使知之。民可導(dǎo)也,而不可強也?!绷蚊航淌谝詾椋骸啊?dāng)本字講,與‘強’字相通是不可能的,這因為‘知’和‘強’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當(dāng)另求別解,因此頗疑‘知’并非本字,而是‘折’的假借字,通‘折’字?!?《<論語>“民可使由之”章的再研究——以<郭店楚簡·尊德義>為參照》,《華學(xué)》第九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類似的用例不是沒有,如宋本《荀子·勸學(xué)篇》“鍥而舍之,朽木不知”,在傳世本中“知”改作“折”。又,《尊德義》另有一章:“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以命,而從其所行。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焉者矣?!比绱艘粊?,則本章的意思便成了:老百姓只能去引導(dǎo),而不能以暴力去強迫、去壓服(折),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意相同。蓋警示在上位者當(dāng)重視“身教”,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方能使百姓效法和遵從。不僅與“愚民”無涉,反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生動體現(xiàn)。此說從文字學(xué)出發(fā),又有出土文獻(xiàn)為證,極具說服力;因其與上述解釋并無根本矛盾,故可兩存兼取之。

         

        古今學(xué)者為解此惑,可謂不遺余力,竟有以“斷句”做文章者。如宦懋庸《論語稽》將此句斷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迸_灣學(xué)者俞志慧則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绷碛袃煞N:“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薄懊窨墒褂芍??不??墒怪?!”可謂每況愈下矣!

         

        實則夫子此言,正大光明,顛撲不破,何必曲意回護(hù),強為解說?孔子是否贊同“愚民”,有其興學(xué)立教、誨人不倦之事實為證;《論語》一書,在在教人成己成物,仁智雙修;孔門弟子,大多來自民間,皆“民”也,而夫子照單全收,待之若子,何“愚民”之有!孔子所以絕不討好取媚于民眾,乃因其深知民眾大多“謀食不謀道”之事實,其興辦私學(xué),廣收門徒,正為啟迪民智,培養(yǎng)“謀道不謀食”之士君子,這正是一種尋求“使民知之”所有可能性的偉大努力!然欲天下人人知道,人人行道,實是一不可能完成之任務(wù),故有人說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夫子晚年亦自嘆:“朝聞道,夕死可矣!”“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夫子明知“不可使知之”,依然還要一往無前,推行教化,死而后已,此一種弘道傳道之愿心愿力,千載之下,仍如日月高懸,感人至深!

         

         若說“愚民”,道家則或有之。如《老子》第三章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钡诹逭掠终f:“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比绱恕敖^圣棄智”,非“愚民”而何?

         

          若說“愚民”,法家更難辭其咎。如商鞅,不僅愚民,甚且“弱民”:“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wù)在弱民?!保ā渡叹龝と趺瘛罚┎粌H“弱民”,還提出“壹教”:“圣人之為國也,壹賞,壹刑,壹教。壹賞則兵無敵,壹刑則令行,壹教則下聽上?!保ā顿p刑》)“入使民壹于農(nóng),出使民壹于戰(zhàn)?!褚紕t農(nóng),農(nóng)則樸,樸則安居而惡出。”(《算地》)這種“壹民”思想,不正以“民可使知之”為前提嗎?其結(jié)果只能是強制人民接受一種教育,因而成為一種更為可怕的“愚民”。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有關(guān)于“愚民”的妙論:

         

         從前的愚民,是不許人民接受教育,現(xiàn)代的愚民,只許人民受某一種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dāng);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了印刷品的當(dāng)。

         

        今按:古今中外之獨裁者,大多挾“人民”以自重,而行“愚民”之實,其結(jié)果只能造成一種所謂“人民優(yōu)先”的“民粹主義”思想,從而綁架民眾為其所用,可惜,民眾往往偏聽偏信,上當(dāng)受騙,甚至拋頭顱灑熱血而在所不惜。宋儒呂祖謙說:“知之未至,適所以啟機心而生惑志?!闭\哉斯言也!


        責(zé)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