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亂世更需要儒學——《一個值得關注的歷史現(xiàn)象》批判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7-03-31 18:16:03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亂世更需要儒學——《一個值得關注的歷史現(xiàn)象》批判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三月初四日丁巳

                   耶穌2017年3月31日


         

        學絕道喪百年之久,儒家剛剛來復,不僅反儒派胡言亂語,尊儒派和一些儒生也常常話不著調,似是而非。一篇署名午元心、題為《盛世尊孔重文:一個值得關注的歷史現(xiàn)象》的尊儒文章,廣泛流傳,多位儒友轉發(fā)。其實該文問題不少,茲舉數(shù)例駁斥之。

         

        一、作者說: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把孔子及與孔子相關人物和典籍歸入“六藝略”中,而把孟子、荀子及董仲舒等人及其著作歸入“諸子略”中的儒家之中。后世因儒家宗師孔子,就把孔子也歸入儒家之中,因此,孔學又被后人稱為儒學。一句話:孔學是經學,儒學是子學?!?/p>

         

        東海曰:孔子是儒家集大成者和大宗師,儒學以孔學為根本和骨干,兩者豈能割裂為子學和經學?!稘h書·藝文志》之“六藝略”著錄的易、詩、書、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九類典籍,都是儒學經典(小學類所收為文字學、訓詁學典籍。)

         

        《漢書·藝文志》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是不對的。揚雄對“諸子”的界定非常正確:“諸子者,以其知異于孔子也。孟子異乎?不異?!敝T子,是指儒家以外的先秦諸子,孟子作為亞圣,《孟子》一書理當列入經學。另外,董仲舒是一代儒宗和外王學大師,其書《春秋繁露》可列入副經,荀子與儒家“同門而異戶”,為儒門外道,可以放在諸子行列。

         

        二、作者說:

         

        “中國近代的衰落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孔子和他倡導的學說,主要是中國正處于歷史上盛衰交替的亂世,又恰逢西方列強的入侵?!?/p>

         

        東海曰:中國近代的衰落,不僅不能歸咎儒學,而且恰恰是清朝偏離王道、五四反對儒家所導致。民國至今百年亂象是五四開啟的,反孔反儒是第一因。關此,我在《春秋精神》一書中有過分析。

         

        三、作者說:

         

        “孔學發(fā)展的歷史命運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緊密相連,一般來說,當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的時候,孔學往往備受推崇和贊揚,當國家分裂、社會動蕩的時候,孔學則往往受到猛烈的抨擊和詆毀?!?/p>

         

        東海曰:沒錯,儒家與中國是血肉交融的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后面的話應該倒過來說:當孔學往往備受推崇和贊揚的時候,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當孔學受到猛烈的抨擊和詆毀的時候,政治無道,社會動蕩,國家或者分裂,如東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或者惡性統(tǒng)一而迅速陷入戰(zhàn)亂,如暴秦。

         

        四、作者說:

         

        “戰(zhàn)亂年代,需要以暴制暴,即以戰(zhàn)爭解決戰(zhàn)爭,因此,孔學所倡導的孝親仁愛德治和諧等理念在戰(zhàn)爭面前就顯得不合時宜??讓W是盛世治世之學,不是亂世救世之學,孔學的濟世價值需要在和平盛世年代得以體現(xiàn)。”

         

        東海曰:認為儒學只適合盛世不適合亂世,這是對儒學的貶低,也是一大誤會。這個誤會可謂源遠流長。孔孟周游列國尋求不到行道的機會,就是被認為不切實際、不合時宜?!妒酚浢献榆髑淞袀鳌酚涊d孟子:

         

        “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p>

         

        “迂遠而闊于事情”是梁惠王對孟子的評價,也是當時列國的共識。迂是迂腐,遠是疏遠,空談大道理。闊于事情,意謂不合時宜,疏離現(xiàn)實。

         

        其實,不是孟子不切實際不合時宜,而是梁惠王們無道缺德,太小聰明,近視眼,不明中道真諦和仁義真相,喪失了真正強國強民的機會。孟子一再強調仁者無敵,豈欺人哉。當時若有哪個大國能夠實踐孔孟之道,開展儒家變法,勝負尚難逆料。這是其它六國有效抵抗秦國蠶食鯨吞、阻止暴秦極權式統(tǒng)一的唯一希望。

         

        孔學既是盛世治世之學,更是亂世救世之學,孔學的濟世價值,在戰(zhàn)亂年代同樣得以體現(xiàn)。君不見,湯武、劉邦、劉秀、朱元璋之革命,都屬于儒式革命。湯武是孔子追封的儒家圣王,劉秀是儒生出身,劉邦、朱元璋非儒,但領導集團中儒生眾多,革命指導思想是儒家的。歷史上儒家平叛剿匪、撥亂反正的事例就更多了,曾國藩、王陽明就是典型。

         

        因此,盛世需要儒學,可以讓盛世更加昌盛持久;亂世更需要儒學,無論改良更是革命,都有賴于儒學的道德奠基和思想指導。

         

        仁者人之本,儒者人之需。儒學的普適性至高無上,普適于一切人物勢力,一切社會和時代,包括據(jù)亂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只有儒學,才能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圣賢君子,建設集傳統(tǒng)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與時偕宜的禮樂制度,將人類社會導向“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太平大同。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