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孟曉路】走出西方偽普世價值——夷夏說略述

        欄目:思想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7-10-07 22:13:20
        標簽:
        孟曉路

        作者簡介:孟曉路,字慶弗,號童庵,西歷1970年生于河北獻縣。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F于河北大學哲學系任教。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師孔子》、《七大緣起論》、《形上學方法》、《寒山詩提綱注解》等。

        ?

        走出西方偽普世價值——夷夏說略述

        作者:孟曉路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月十八日丁卯

        ? ? ? ? ? ?耶穌2017年10月7日

        ?

        近代以來,中華文明應對西方文明的挑戰(zhàn)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放棄了自古以來的夷夏學說,轉而接受了西方的民族主義立場,甚至自動以西方為普世文明。今日當務之急就是走出西方偽普世價值,走出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包括文化民族主義,重樹春秋大義,回到正統(tǒng)的夷夏學說,以這種傳自遠古的究竟正見來看待華夏文明與其它文明的關系,來看待一部包括近代史在內的世界歷史。

        ?

        一、文明之兩型——夏型文明與夷型文明

        ?

        夏,說文:中國之人也。段注: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爾雅:夏,大也。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疏謂: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夷,說文: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后多以四夷、夷狄或夷來指代東夷、西戎戎即羌也、南蠻、北狄、東北貉、西南焦僥等中國四方八方之族群。

        ?

        從上可以看出,夏與夷狄蠻戎等相對,本義是中國之人與四方之人;孔子作春秋則引申之,以夏為中國文明,夷狄蠻戎等亦因之而為四方之文明。文明意義上的夏與夷首先前者是獨一的中心性文明,后者則是雜多的邊緣性文明;夏又有大的含義,普天之下王者無外悠久無疆之謂大,故夏又是天下性恒久性文明,與之相對的夷不得不為地方性有斷性文明了。合此兩義,那么夏的含義就是獨一的中心性天下性恒久性文明;夷就是雜多的邊緣性地方性有斷性的文明。吾人進一步追究為何華夏成為了獨一的中心性天下性恒久性文明,而夷成為了雜多的邊緣性地方性有斷性的文明?

        ?

        則發(fā)現唯獨華夏文明是基于見性而來的合乎正理的大公的道德的文明,蠻夷的文明則是基于欲望而開出的不合正理的自私的不道德的文明,所謂華夏之精義乃禮儀王道,所謂夷狄則野蠻無禮殘暴無道,即言此也。故吾人最終楷定夷夏的名義如下:

        ?

        人類文明可分為兩大型態(tài):夏型文明——基于見性而來的合乎正理的大公的道德的獨一的中心性天下性恒久性文明,即見性類文明也;夷型文明——基于欲望而開出的不合正理的自私的不道德的雜多的邊緣性地方性有斷性文明。

        ?

        文藝復興時期及十九世紀以來,共濟會科學教分兩批(文藝復興和十九世紀)系統(tǒng)偽造了西方歷史與世界歷史,打造了西方中心論。旨在抬高西方,詆毀東方特別是中國。吾人今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摧毀西方中心的彌天大謊,還歷史以真相——那就是:中華主干!

        ?

        世界歷史乃是夷夏進退春夏秋冬之循環(huán)。人類歷史并非無限進步,亦非無限退步;而是治亂相因,進退循環(huán)。

        ?

        春秋學綜合了夷夏說的三世說與禮運大同小康說合起來就給吾人指出了世界歷史演化的真相:有史以來,天下大勢即依升平、大同、小康、據亂之次序在用夏變夷與用夷變夏的一治一亂之間循環(huán)演變,也即三世說并非如近人所理解的那樣是直線式的有去無回的進展,大同小康說也并非江河日下永不回頭的衰退;真實的歷史是二者結合的螺旋式有進有退有升有降的循環(huán)。

        ?

        上升期,在這正反合的多輪進退循環(huán)中,中華吞吐的范圍越來越大,直至全球大同;下降期,多輪的進退震蕩中,中華文化覆蓋范圍越來越小,直至極點又轉入下一大周的上升期。這是一個中心區(qū)域不動的循環(huán)震蕩模式,中國、諸夏、夷狄的范圍可能每一次都不同,然而中國的核心區(qū)域基本穩(wěn)定不變。

        ?

        故只從空間上說,中華是天下的中心和重心,若加上時間維度,則中華是世界歷史的主干。

        ?

        二、真?zhèn)蝺煞N普世價值

        ?

        中華文明既是全地上唯一的夏型文明,則近現代西方文明乃以夷充夏的文明實乃基于欲望而開出的不合正理的自私不道德的權宜性的,只宜自居于地方性邊緣性,卻僭越為天下性中心性的文明。由此就有真?zhèn)蝺煞N普世價值:夏型文明為真普世價值,以夷充夏的文明為偽普世價值。

        ?

        兩者除了依據對夷夏文明的楷定去判別外,還可以從其落實的效果上去區(qū)分:真,初后皆自利利他;假,初自利損他,后自他俱損。按這其實給出了夷夏定義中之恒久性與有斷性的成因:蓋前者目光短淺,基于自私故一味求利己不顧損他,終至于自他俱損而毀滅也。

        ?

        后者則智慧深遠,基于一體性立場而恒致力于自利利他,自他初后俱利故可大可久也。總之,鼠目寸光,心胸狹隘,只及一點不及其余,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卻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解決問題的速度大大不及生產問題的速度;就是權宜性文明的特色了。

        ?

        中華文明在世界上傳播落實的結果確是初后皆自利利他,不管是中華的科技物質文明、政治倫理文明還是學術文化,其所及之處,皆是首先利益了接受中華文明的番邦,同時也利益了中華自身;故是普遍增進了世界的和諧與幸福。西方科學教文明的所及之處,也確是起初自利損他,終至于自他俱損。

        ?

        在殖民時代,西方文明所及之處的美洲非洲澳洲亞洲,種族被滅絕,國家被奴役,資源人口被掠奪,真是慘絕人寰,不忍卒述;西方自身卻因此而自由民主,富強進步,社會發(fā)展,人民幸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著實令淺識者欣羨不已;其自利損他,何其明目張膽!諸玄識先生亦曰:西方任何理想(自耶教至今日文明)一經落實,無不損人利己(按:起初),且總體相反(按即終至于自他具損而理想破滅也。

        ?

        因其理想一開始就非普遍大公的理想,相反是基于選民思想利己損他的理想;起初損人利己,終至于自他具損而走向理想之反面也)。獨立宣言如何貫徹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呢?是以滅土著拓西部為實現條件!

        ?

        二戰(zhàn)后殖民體系不復能維系,相對于殖民時代赤裸裸的血腥,美國主導的世界似乎變得文明一些,但也就增添了一抹偽善的色彩。美國在世界上大力推廣自由民主等所謂普世價值,但經濟上新自由主義政治上民主制度推廣的結果,真正仍然是明目張膽的損人利己:搞亂了推行這些偽普世價值的地方蘇聯東歐拉美亞洲等許多國家都是直接受害者,增加了美國的軟硬實力,鞏固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因此美國人并不隱晦自己在實行雙重標準,就完全順理成章了:自由民主絕非要平等利益世界的,美式普世價值本來就是用來損人利己的。

        ?

        至于西方科學教文明——現代科技和工業(yè)文明、自由平等和市場經濟民主制度、唯物拜物的科學教信仰這些偽普世價值普及于世界的長遠結果已經導致了全球性的極其嚴峻的生態(tài)危機、人類社會危機和信仰危機,人類和地球都將因此而毀滅;故終是自他具損,夫復何疑?故從這兩者推行落實的結果也就對比鮮明的顯示了中華文明為真普世價值,真堪為世界所遵行;西方文明乃偽普世價值,終將為世界包括西方自己所擯棄。

        ?

        三、夷夏說的兩個向度:尊王攘夷與王者無外

        ?

        公羊曰: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為以外內之辭言之?言自近者始也。

        ?

        據何休:所傳聞世當亂世內其國而外諸夏,所聞世當升平世內諸夏而外夷狄,所見世當太平世無夷夏之別,遠近大小若一,僅譏二名而已。這體現中學的因時制宜隨時而異之時中精神。故當據亂之極衰世,要嚴內外夷夏之大防而唱尊王攘夷,因此時夷強夏極衰弱,故需極力加強內聚力以與夷狄抗爭以度過華夏傾覆之危難也。

        ?

        當升平小康之世,夏強夷弱,夏無傾覆之危,而已有用夏變夷之力量,故此時則唱王者無外主張?zhí)煜乱惑w用夏變夷也。中庸云: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fā)強剛毅足以有執(zhí)也。乃至溥博淵泉以時出之。時之義大矣哉。故當據亂世,則表本性中之發(fā)強剛毅之德,以大執(zhí)持之精神,摧邪顯正,尊王攘夷,以保守我華夏之仁義文明也。

        ?

        當升平小康之世,則表本性中寬裕溫柔之德,泛愛天下,有容乃大,夷狄漸化而啟大同也??鬃幼鞔呵镏技丛谟谟靡南恼f王道無外與尊王攘夷以時出之的中道全體的智慧來永久地延續(xù)保守這個最可貴的天下獨有的文明,以做人類歷史的主干,延續(xù)文明之種子,令斯文不致于斷絕,盡其可能滋潤世界,時來則得遍行于天壤之間也。

        ?

        四、尊王攘夷說略述

        ?

        王即行仁義王道之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也。夷即行獸道之蠻夷文化夷型文明也。說文謂蠻從蟲狄從犬貉從豸羌從羊,各為蛇種犬種豸種羊種,皆非人類也。以其所行非人道,乃獸道之故。

        ?

        今西方文明所行者乃社會達爾文主義之叢林規(guī)則,弱肉強食拳頭大是硬道理,純乎其為獸道。故今日,夷狄首先指科學教的現代西方文明也。故春秋謂嚴夷夏之大防,就是要在華夏文明極其衰弱之時,嚴于夷夏之辯,防止用夷變夏,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久地保存全地唯一優(yōu)美合理之華夏文明也。

        ?

        不與夷狄主中國執(zhí)中國者,于今日即為不贊許西方文化之入主中國用夷變夏也。用夷變夏之后果極為嚴重,因中國乃堅守夏即真文明的中心,此中心一朝不保,則全球皆夷化矣。全球夷化,則人類文明將毀矣。故作為中國人,吾人當肩負起光復華夏進而推行之的責任,即是尊王攘夷也。今日之尊王攘夷,一在于推崇合理的華夏文化和文明,破斥邪惡的現代西方文明;更在于逐步驅逐已經全面入主中國之西方文化,一步一步的復興華夏固有文明也。

        ?

        五、夷夏說與民族說

        ?

        二者對族群之間的關系理解大大不同。

        ?

        前者持天下一體觀念,根本沒有西方近代的原子式排他的堅硬的不可化的民族觀念,認為四方之民雖其性各異,但有遠近親疏之別,并無恒定不變之性皆在一體可化之中,可用夷變夏,亦可用夏變夷,天下大勢即在夷夏進退中循環(huán)。后者則持割裂觀念,西方近代之民族主義將人類之一體根據想象切割為一個一個之原子式排他的堅硬的不可化的民族,每一民族即是一排他之元,可存在亦可被消滅但不可化也。這純出于想象,根本不合事實也。

        ?

        即是謬見。此種排他之元當強勢時,必欲以自元壓迫甚至消滅它元,是為帝國主義;當弱勢時自然不得不對它元加以容忍,是為民族主義。

        ?

        故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其實并無二致。多元勢力均衡時為民族體系,一元勢力遠出它元之上甚或以此一元滅除它元時為帝國體系。故華夏天下體系與民族體系帝國體系皆囧不相謀也。此為一統(tǒng)多元故,彼則或多元或一元皆闕一統(tǒng)故。

        ?

        夷夏說與文化民族主義亦非一事也。普通之民族主義,以血統(tǒng)語言地域行政等為主要區(qū)分標準,歐洲之民族主義正是此類。否則不能解釋同是耶教之區(qū),為何會分成如此多的民族?這些民族正是耶教的離心力量,故顯然非是由耶教所區(qū)分而出者;故必是由耶教外之標準所區(qū)分而團成,即血統(tǒng)語言地域行政等諸因素也。

        ?

        去夷夏說最遠;文化民族主義重在以文化為標準,較近于夷夏之說矣,然尚遠非一事也。蓋文化民族主義持文化平等觀念,認為各個文化文明之間只有姹紫嫣紅之分而無高下優(yōu)劣之別,故各民族皆有保守其文化文明之權利與義務;此則與夷夏之宗旨顯然有異也。

        ?

        其一夷夏說認為各文明之間不但有高下優(yōu)劣之別,更且認為華夏文明是全地獨一的中心性主導性文明華夏為一統(tǒng)四夷為多元,此一優(yōu)越地位是不容動搖甚或質疑的;其二夷夏說認為獨有華夏擁有永久保守其文明之權義,其余夷狄之文明則唯有用夷變夏之義務,而無拒夏不變之權利也。

        ?

        夷夏說在此關鍵處皆與文化民族主義不同,故不可混視。由此吾人可得出結論,夷夏說與所有類型之民族主義包括文化民族主義皆遠非一事也。

        ?

        近代以來,文化民族主義成為中國人理解文明間關系的主導學說。從梁漱溟先生的中西印三大文化說到蔣慶先生的夷夏之辨說,都與此說有關;今日之民族復興界保守主義陣營中的多數人也都還在此說之籠罩中習主席最近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講話中也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義表述。

        ?

        百年來,唯馬一浮辜鴻銘先生能不被此說所囿而能堅守原本之夷夏正見,唱六藝統(tǒng)攝西來學術及尊王攘夷也。文化民族主義對于走出西方偽普世價值及對抗西方中心論和全盤西化論自有其作用和價值,也可以認為是多數人要走出西方中心論復歸夷夏正見不得不經歷的一個過度階段,但它畢竟有問題不究竟,故今日當吾人已走出西方中心論后,當進一步走出文化民族主義也。

        ?

        六、尊王攘夷與民族主義

        ?

        夷夏背景下的尊王攘夷與民族背景下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囧不相同。前者出于保守這個天下唯一的既仁且知的夏型文明和這一套優(yōu)美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從心性和無比的真實自信中發(fā)出的無比強大持久堅韌的力量。

        ?

        后者則是基于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物競天擇優(yōu)勝略汰的觀念下求種族生存,動機甚卑下。其自卑自私之心態(tài)中能發(fā)出多少真實力量在不斷受挫的逆境中又能維系多久呢?故在夷夏正見之下,中華萬年不亡,蠻夷只有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故皆生生滅滅也。

        ?

        斗爭并非西人之專利,性德中無所不有,當斗爭時即出之以斗爭,當斗爭卻不斗爭而出以寬裕溫柔,定是大錯。中庸喜怒哀樂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大矣哉中庸之說也。

        ?

        怒即是嗔三乘皆以之為煩惱為三毒,必欲絕之而后快,全無正面肯定之義;而中庸卻以為:怒發(fā)即是斗爭,其在合適之時機下以適當之方式發(fā)出,卻能致自他乃至天下之和平,斯真一乘了義之見地也。湯伐桀,武伐紂,一怒而安天下,正此之最佳注腳。以武止戈,圣賢造字亦深合一乘義理;對于唯以斗爭為尚之夷狄,以斗爭武力制止之,正致天下之和的正道。此之不為,卻寬裕溫柔而容之和之,則夷狄之殺道將橫行于天下,如此,則天下非但不能和,反永在相斗相殺之中矣。

        ?

        由此則中華之尊王攘夷固自不同于甘地托爾斯泰等之一味非暴力之見也,中華見性之文化畢竟與禁欲之文化有大不同故。辜鴻銘先生深于春秋者也,基于春秋大義亦不同意托爾斯泰呼吁中華行非暴力之倡。故尊王攘夷正春秋之精義,致天下和平之正軌;西人之民族主義與此貌似而實非,其遠不可以道理計。同是斗爭所從出之根本有大異故,尊王攘夷出于性德而合義,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則出于私欲全是利。

        ?

        同是斗爭結果亦有大異故,前者以武止殺,天下因此得享長久之和平;后者唯以殺為尚,在此之下,世界將永是世界戰(zhàn)國永無寧日矣。其根本不同如此。

        ?

        七、放棄夷夏說是近代以來所犯的最大錯誤

        ?

        夷夏說乃一進可成功退堪保守故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的根本正見,孔子作春秋全在闡發(fā)此一正法眼藏也。近世以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觀點認為中國為天下主義不適應這個世界戰(zhàn)國的形勢,故應從天下主義暫時退到民族主義;這實為似是而非。

        ?

        蓋夷夏說實有兩個向度即王者無外的向度即孫先生所說的天下主義也適用于大同世升平世小康世和尊王攘夷的向度適用于據亂世正如前者與帝國主義不侔后者亦迥異民族主義也,近代世界既然已從小康降為據亂,故從天下主義轉為尊王攘夷可也;有何必要徹底放棄夷夏正見,接受西夷之民族主義謬見呢?將中國從夏降為一普通民族國家,對于保守中華文明及保國保種保教極其不利。

        ?

        近代西夷之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所能激發(fā)出的內部凝聚力及對外的抗爭力怎能與尊王攘夷相比?中國萬年不亡,端賴夷夏正見之維系也。蠻夷徒有基于私欲之上的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維系力甚微弱,故皆生生滅滅也。故吾人才說放棄夷夏之辨,是近代以來中華文明應對西方文明挑戰(zhàn)所犯的最大錯誤。

        ?

        這實際已將中華的文明和族群都置于了最危險的境地,是中了西人文化陰謀圈套的結果,是西人有備而來的文化戰(zhàn)爭所取得的大勝利大成功。

        ?

        近代放棄夷夏說接受民族說使中華文明陡然落入內外失據的悲慘境地。本來在晚清中華風雨飄搖之時,尊王攘夷是最正確的選擇;曾張之同光自強運動也是這樣做的。

        ?

        可是到了孫中山卻一改此旨,在民族主義之旗號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謬說,搞內部斗爭。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夷夏說,因為滿族早已接受中國文化,依春秋大義,夷狄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則自當以夏與中華視之;而韃虜正是已經半主了中國正要徹底亡我種教的西方列強。當此中國面臨顛覆之傾,正需唱尊王攘夷之大義團聚國內各族一致對抗如狼似虎的西方列強和如洪水猛獸般的西方文明才對。

        ?

        可是這個偽的夷夏說,卻視滿族為韃虜,而滿族即使在入關之前相比西夷而言也當視為諸夏,同為炎黃子孫故,久已部分華化故;視西方文明為中華,民國建國之始即推行耶元耶歷行西方的發(fā)制服制全面推行西方政教,可見其所要復之中華為何物矣。這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偽夷夏說正是尊王攘夷的反面啊!搞內部斗爭,卻親日親西方,從中吾人又一次感到撲面而來遮掩不住的陰謀氣息。故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真是一付致命的毒藥??!

        ?

        依照民族國家法理建立起來的民國是個什么狀況呢?真是內憂外患之極致,內則國家一直四分五裂不得統(tǒng)一,外則險些亡于倭寇之入侵。

        ?

        當初設計民國時,象章太炎這些腦子進了水的民族主義信徒竟然真想按照西夷的民族國家模式將與內地有顯著差異的西藏蒙古新疆云南等從中國分出,只留下漢族聚居的十七省,其余任其獨立。好在袁大總統(tǒng)比這些人還是有智慧,實際的民國繼承了晚清的全部版圖,并且還撤銷了原來的理藩院,將西藏新疆蒙古等都一并建為行省。

        ?

        但這樣一個國家如何理解呢?這怎么看都不像一個民族國家呀!首先它太大,再者它有著太多的內部差異。其它古老的帝國如莫臥爾帝國奧斯曼帝國在西夷的洪水中都一個個崩潰了,最先崩潰的其實是西夷自己的天主教歐州,都潰散為單一民族為主的小國了,名曰民族國家。這些西方人也就等待著中國的崩潰,直到今天好多人還不死心還在等待,可是中國就是不遵守西方人定的規(guī)律,至今好好的,還似乎越來越好了。

        ?

        這可不能歸功于吾人接受的民族說,因為按照民族說吾國早應該崩潰了。這還是得歸功于夷夏正見的深厚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不是一下子因為接受了民族說就能一掃而光的,它還在起著強大作用,甚至在孫中山章太炎毛澤東這些人身上。

        ?

        搞革命時,孫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革命一結束很快就改為五族共和了;這也太善變了吧!五族共和與民族主義民族國家是個什么關系?民族國家建立的依據是共同的血緣語言文化,各族既然血緣語言文化不同,為何還要強合在一起?即使強合,在各族皆有權利和義務珍視保持自己各異的民族文化因而視民族同化為一種惡的民族主義見地下,這么多民族得以團聚在一起的根據在哪里?在中華民族嗎?那到底是五個民族還是一個民族?放棄了儒教皈依了西方化,中華民族的依據何在?故在民族國家的謬見下,多民族國家自始至終是個不合法理的自相矛盾的尷尬存在。

        ?

        比較孫中山的五族共和,則新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理論問題更大。因為分割成的因子多至了五十六個,也就是離心的力量多至了五十五個。孫時是五族,毛時五十六,這么多新的民族是從哪里一下子冒出來的?幾十年之間就能新生出這么多新民族?可見全是人造的,來源于人為劃分。

        ?

        若說孫之五族說還有些依據,這五十六族說實屬荒謬,真是缺乏智慧。這純屬自己在給自己制造分裂的因素。本來這些族群早已經化入了華夏的血緣語言與文化之中,與中土之民久已泯然相忘,如今在這種不正確的民族政策下,界限重新溝分。優(yōu)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兩面不討好不說,更大的問題是在人為加深族群之間的差異意識,甚至是在人為制造少數民族。為了享受對少數民族的優(yōu)惠政策,許多漢族就通過關系將自己的族屬私自改為少數民族,而且一旦改了他們就或多或少會生出對漢族的離心傾向。

        ?

        這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前三十年靠強大的政治力量團在一起,民族問題不顯著;改革后政治力弱了,又沒有發(fā)明新的團聚途徑,所以民族問題也就越來越突出。民族問題今天已經成為一個燃眉的問題了,在現有的民族理論下卻難得一個解決的良策。中華民族與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明顯的自相矛盾,可是這兩個說詞事實上卻都一直通行無礙。可見接受了西夷一套民族說的話語后,我們的國家在法理上的無據是多么嚴重。

        ?

        放棄夷夏說而接受了民族國家之謬見,一下子將中國拋入了一個陌生的無所適從的世界。中國不再知道自己是誰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上如何措手足。以前中國就是天下,中國的就是天下的。

        ?

        可是現在中國卻在世界之外:日本成功脫亞入歐,日本進入了世界;中國卻不行,中國也在認真努力地親近西方學習西方,從科技政教一直到服制發(fā)制,真是竭盡全力,可是正如毛主席所言:老師卻總是打學生。日本倭夷見風使舵有奶便是娘誰強大就跟誰走,以前中國強大,就跟中國走;近代中國弱了,就拋棄中國,加入西方的團伙,西方正要剝去中國的藩屏故也樂得日本加入,一起搶中國。

        ?

        中國正是“世界”要搶的最終對象,故中國學日本如何能成功?故中國天下唯一的巨大體量就決定了中國的天命與日本之類的小國迥異:不是為天下之王,就是被世界共同所搶;永做不成二三流跟班的角色也。中國的無所是從正是想如日本一樣成為西方的跟班,卻又不可得;故至于無所措手足也。現在是恢復夷夏正見的時候了。

        ?

        吾人要記起中國的天命:居天地之正中,鐘天地之正氣,得享此有禮儀之大服章之美最契中道的華夏文化與文明;故天然具有責任永久保守此一珍貴獨一的文明使不為夷狄邪氣所干所滅;時來則欲此文明普及于天下,廣利天下之群生也。

        ?

        八、夷夏說給出的解決方案

        ?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對于國內還是國外,都一律取消民族之謬說。將天下之族群依照春秋傳總分為三:中國、諸夏、夷狄。在今日,中國指包括大陸港澳臺四地的中國本土;諸夏指原中華文化圈諸國;夷狄指未曾被中華文明澤及的耶回印度教及拉美非洲諸國。

        ?

        在這樣一個大框架下,對于國內就是取消五十六個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概念,漢族藏族等名都不再提,皆是中國之民也。依安土重遷之傳統(tǒng)可尊重地域鄉(xiāng)土觀念,故對中國之民可以地域鄉(xiāng)土分類之:一如內地之湖北人河南人,吾人對邊疆之民亦如是稱為新疆人、藏人等。在此正名下,自然也就取消了優(yōu)待少數民族之錯誤政策,特別是要取消不平等的生育政策。同是中國之民,當然要一視同仁也。對邊疆落后地區(qū)之經濟支援和升學優(yōu)待等,當循古例,以調整地區(qū)差異之名出之。此方為出之有名也。

        ?

        此時中國之民也不可稱中華民族,因為民族是一個偽概念。將中華民族與世界民族之林相對稱,則皆成為不可化之實體,成為斗爭戰(zhàn)爭的禍因亂源。循第一階段內其國外諸夏的原則,先在國內推行一個經教儒教多個子教釋道耶回等的模式,以儒教為立國之本政教之主,具體而言就是以六經為政治的憲法原則,并作為全國官私學教育的主體內容;其余各教各于其當地自由存在,如佛教在西藏,回教在新疆等。這樣中國就既有了強大的團聚力量儒教,又不失自由活潑佛教喇嘛教回教等都可自由存在,正所謂一統(tǒng)多元也。民族問題在這一個經教多個子教的正見模式下,自然成為一個無待解決的偽問題了。臺灣問題在這個框架下也就好解決了。

        ?

        對外就是要以中華文明之真普世價值來回應美國之假普世價值,以道德滋潤世界,行王道而天下歸往。一統(tǒng)之范圍依次進展,由中國而諸夏而夷狄:首先完成中國之統(tǒng)一;進一步則復興原有的區(qū)域朝貢體系,以中華三教重新整合中華文化圈諸國;最終則實現全球天下體系,中華文明澤及天下,王道無外,耶回印度教及拉美非洲諸國一皆統(tǒng)于三教之化,奉中華為共主也。一統(tǒng)天下的途徑,還是循由國內的一個經教多個子教的模式。

        ?

        也就是傳統(tǒng)中國的三教模式以儒教為經教釋道居子教之首要推廣到全天下。其余東西正教可于其本土為輔助居于子教之末,不需在全天下推行也,如印度教在印度,伊斯蘭教在中東,東正教、天主教在歐美,這就是儒釋道和其他教法的關系。歷史上,高麗朝鮮越南諸國之接受中國文化正是在這樣一個框架下進行的,即全面移植中國的三教模式??傊嶂苓呏T國之情型可為未來世界各地全面中國化之小型預演,漢字圈外之儒化圈其初階,日本其進展,麗鮮越則其近于成也。

        ?

        第一階段在國內復興傳統(tǒng)的三教模式的過程即是尊王攘夷之過程也。因為在復興前,中國已嚴重西化,即是已嚴重夷化,夷化的中國無異于一新夷狄也。

        ?

        故尊王即尊崇中華文明,復興原本之中國文化,即再中國化也;攘夷即是不贊許西方文化入主中國,逐步驅逐中國之西方化,即去西方化也。這要經過三步才得大體完成中體也即傳統(tǒng)政教之復興:即價值信仰之復歸、教育體制之復興、政教體制之復興三步。走完這三步,尊王攘夷的任務大體完成。

        ?

        第二三階段屬于王者無外向度之推行,即將中國化由諸夏而夷狄,廣播于天下也。

        ?

        (西元2014年秋完稿)

        ?

        ?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