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 為什么你會覺得缺乏年味?因為你缺少一對年畫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02-01 22:03:36
        標(biāo)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為什么你會覺得缺乏年味?因為你缺少一對年畫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臘月十六日甲子

                  耶穌2018年2月1日 


         

        春節(jié)將近。你那里能嗅到越來越濃郁的年味呢?我聽許多朋友說,現(xiàn)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了。為什么會缺乏年味?我們不必感嘆世風(fēng)日下,其實年味是靠每一個人、包括你我他營造出來的。

         

        我們需要營造出什么樣的年味呢?喜慶、吉祥、熱鬧、有傳統(tǒng)之美,我覺得這便是我們要的年味。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灑掃門庭,叫做“掃除”;都要貼門神、春聯(lián)、年畫;都要在除夕這天祭拜天地、社神、祖先,這叫做“團年”。你看,年味不就出來了嗎?

         

        這套習(xí)俗至遲可以追溯到宋代。據(jù)《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的記載,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農(nóng)歷臘月,宋朝人已經(jīng)開始準(zhǔn)備年貨:家家戶戶用豬肉、羊肉、魚肉腌制臘味;“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商鋪“競售錦裝、新歷(新年日歷)、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鐘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盛”;小販沿街叫賣“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等,“以備元旦懸于門首,為新歲吉兆”;除夕,又貼“天行貼兒”、“財門”于門楣。

         

        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狻猊、虎頭、金彩縷花、春帖幡勝,都是過年時張貼于門首的吉祥物。

         

        桃符是春聯(lián)的前身,陳元靚《歲時廣記》載,“桃符之制,以薄木長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或?qū)懘涸~,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換言之,宋時的桃符是一個薄薄的長木板,上面可以貼年畫與春詞。那么什么是春詞呢?宋末元初的詩人方回寫有一首《飲商氏普安堂》詩,自注:“三四句供桃符之用?!倍娭械娜木錇椤耙荒钊巳私陨蠅?,四時日日是春風(fēng)”——就是春聯(lián)嘛。


          

         

        門神、鐘馗、天行貼兒、財門、財門鈍驢、回頭鹿馬,這些都是年畫。雖然“年畫”一詞產(chǎn)生于清代,不過貼年畫的風(fēng)俗卻發(fā)源于宋,只不過當(dāng)時不叫年畫罷了。到明清時期,年畫已形成多個藝術(shù)流派,其中以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濰坊楊家埠并稱為中國“三大年畫”。其中桃花塢木版年畫以畫法精、刻工細、結(jié)構(gòu)復(fù)雜、風(fēng)格雅致而著稱。

         

        桃花塢木版年畫以梨木制作印板,梨木質(zhì)地特別堅硬,木紋細密,要想在上面畫工筆畫,得經(jīng)過多年修煉。而且越是色彩豐富的年畫,工藝就越繁雜,墨線稿刻一版,每個顏色又單獨刻一版,為了套印一張年畫,有時得刻上十幾二十張版。

         

        七年前的一個秋天,我的同事、《南都周刊》攝影記者桑田曾前往蘇州桃花塢,尋訪木刻年畫老藝人。由于手工年畫藝術(shù)日漸式微,瀕臨失傳,就連桃花塢大街上的居民,也說不清哪里還能找到年畫大師。幸運的是,他們終于找到了白發(fā)蒼蒼的王祖德師傅和他的徒弟。

         

        拍攝時,桑田見工作室墻上掛著兩幅年畫,線條流暢,配色鮮麗,人物形象特別具有喜感,很想購買一套收藏。但師傅卻搖搖頭:“這是國寶級大師葉莖生刻的版,房志達師傅手工印刷的,原來的木刻套版早已流失,無法再印,只剩幾張當(dāng)國禮送外賓。有藏家出過幾千元一張的高價,我們也沒賣?!?/p>


         

         

        帶著遺憾,一行人準(zhǔn)備離開。臨行前,一位當(dāng)?shù)嘏笥淹低等o桑田一個紙筒,打開,正是那兩幅年畫。原來,這是對方從自己早年的收藏中找出,割愛相贈的。

         

        現(xiàn)在,《南都周刊》決定將這兩幅珍貴的桃花塢木刻年畫復(fù)制出來,于是趕在印刷廠年前放假的最后兩天,攝影、調(diào)色、完善設(shè)計,精心挑選高級蒙肯紙印制。由于工期限制,這批復(fù)刻版只趕出了800套。你還認為過年缺乏年味嗎?趕快入手這份年畫吧。

          

        責(zé)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