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一
十多年沒有翻過魯迅全集了。在舊書攤淘到一本197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反對尊孔復古言論選輯》一書,閑翻一回,仿佛聞到了文革的硝煙烈火,對魯迅思想的糊涂、混亂和顛倒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魯迅對儒家與孔子的抨擊十分猛烈,一付勢不兩立的姿態(tài)。他將國民劣根性的根源、將歷代專制主義和特權(quán)階級的罪惡統(tǒng)統(tǒng)推在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身上,予以全方位、整體性的排斥攻擊與否定。
魯迅勸青年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他說:"古書實在太多,倘不是苯牛,讀一點就可以知道,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quán),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云云。
對儒佛道經(jīng)典“讀一點就可以知道”,這話完全是誣蔑。借用魯迅的話說:不知道而這么說是可恕的,否則,當?shù)糜肋h的詛咒!且不說儒佛道經(jīng)典,其它大部分古書何嘗如此這般?
魯迅說:“所以要中國好,或者倒不如不識字罷,一識字,就有近乎讀經(jīng)的病根了?!薄敖夥懦酢焙臀母飼r多數(shù)領(lǐng)導干部倒確是“不識字”不讀經(jīng)了,而且以“大老粗”為榮,以“大革文化命”為職責。然而中國不但沒好起來,反倒被“干”成了個“率獸食人”的叢林社會、禽獸世界!
二
在魯迅看來,"仁義道德"就是"吃人",傳統(tǒng)的承擔者"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就是吃人的家伙","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他說:"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不知道而贊頌者是可恕的,否則,此輩當?shù)糜肋h的詛咒!"
罵得倒痛快,可是事實如何?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數(shù)不勝數(shù)的仁人義士,就這樣被一筆抹殺了。確實,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不仁不義的東西冒充道德,中國古代也不例外。如果說偽道德吃人,偽君子"就是吃人的家伙",那沒有問題。但說道德吃人、君子吃人,就混扯了。
君子必不偽,偽必不君子;道德不吃人,吃人不道德。這樣的常識不難理解。反對偽君子,反對偽道德,反對君主時代的某些落后過時的道德規(guī)范,都很正常很應(yīng)該很有必要。但要把正人君子和道德本身一塊反掉,這就不正常不應(yīng)該了。
(對于某些落后的道德禮儀規(guī)范,反對是應(yīng)該的,不過,既然已經(jīng)過時,就是已經(jīng)不存在了,沒有人再遵守了。而今,一些人仍在大反特反,其實不過是想借此抹黑儒家罷了。)
把真道德真君子與偽道德偽君子一起統(tǒng)統(tǒng)打倒,以真小人真惡人為榮的時代就到來了,地痞流氓必紛紛走上歷史舞臺成為“食人者”,食起人來更加赤裸裸,更加肆無忌憚。
魯迅說:“這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話說得很好??墒牵绻艾F(xiàn)在的青年”基本道德,又如何來“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亂掃一通甚至加入“食人者”隊伍的概率更高。
可悲的是,諸如此類的胡說八道,居然被不少人贊為“深刻”,捧為經(jīng)典,不僅受到毛澤東們的高度推崇,而且至今彩聲不絕。
三
其實魯迅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例如魯迅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些中國的脊梁,不正是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仁人義士么?他自己就說過:“漢朝以后,言論的機關(guān),都被‘業(yè)儒’壟斷了。宋元以來,尤其利害。我們幾乎看不見一部非業(yè)儒的書。聽不到一句非業(yè)儒的話。除了和尚道士,奉旨可以說話的以外,其余‘異端’的聲音,決不能出他臥房一步?!闭沾苏f法,至少“漢朝以后”,絕大多數(shù)“中國的脊梁”免不了受儒學的熏陶吧。
就拿魯迅評價很高的屈原來說。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對屈原的推崇備至,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贊屈原:“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然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殊不知屈原“獨立不遷”、“橫而不流”、“秉德無私”等精神,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
孔子(比屈原早約兩百年)“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孟子(比屈原年長約三十歲)“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等等話語,無不可以涵蓋屈原精神。
另外,魯迅心儀魏晉風度,在廣州做過長篇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對嵇康阮籍劉伶輩贊賞有加。嵇康阮籍劉伶輩不也是中華文化的“產(chǎn)品”么?
魯迅說,無破壞即無新建設(shè)?;蛟S他的破壞是為了更好地建設(shè),為了創(chuàng)造新價值或者向外吸取新價值。然而事實證明,他沒有創(chuàng)造任何新價值也沒有向外吸取新價值。對于文化和價值,他只是一個破壞者,而且是最為粗暴惡劣的“盜賊式的破壞”。
魯迅被抬舉為“文化革命的旗手”、“共產(chǎn)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固然有被利用的成分(這是魯迅的大不幸,其次,魯迅生前死后都沒有受到嚴肅、中肯而深刻的批判,這也是他的不幸----當然更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大不幸。)其思想也不乏被眾多利用者歪曲的地方,但魯迅本身即使不被歪曲,他的認識照樣是錯誤的,錯誤照樣是嚴重的。
對于“新中國”的種種人禍,種種劫難,魯迅難辭其咎。何以故?
倘儒家不倒,民主自由的“落實”才有堅實的道德基礎(chǔ)和義理基礎(chǔ),儒家的民本可以借助現(xiàn)代民主得到制度性的保障。
倘儒家不倒,不把中國弄成文化廢墟,馬克思主義就難以乘虛而入;不打倒儒家,各種違反人性悖逆道德匪夷所思的政治行為就不可能暢通無阻,“文化大革命”之類瘋狂的運動就“動”不起來。
倘儒家不倒,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絕不可能泛濫成災(zāi)。墨子的利他主義(與所謂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chǎn)主義道德”類似)與楊朱的利己主義,兩千多年前就都已經(jīng)遭到孟子的嚴厲批判。對于利益至上的拜金主義,儒家更是天敵。
四
遺憾的是,儒家畢竟被打倒了,魯迅則不愧是打倒儒家的第一功臣。用周建人的話說:“魯迅批判孔家店是最徹底、最堅決、最全面的?!?
難怪魯迅會與毛澤東惺惺相惜。魯迅在信中對毛澤東表示“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毛澤東對魯迅更是推崇有加,稱之為“中國第一個圣人”、“共產(chǎn)主義者”、“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等等。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更是滿懷崇敬與激情地唱道:
“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方向?!?
或許魯迅主觀上居心不壞,但是魯迅客觀上充當了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的思想先鋒,為“解放”后各種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最佳理論武器,也間接地為今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及各種異端外道歪理邪說的大泛濫掃清了文化障礙。
以中華文化為敵、視仁義道德為敵而沖鋒陷陣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不是文化殺手是什么?把儒佛道都打倒了,把文化的命革掉了,還奢談什么“中華民族文化”?國有劫難,必有妖孽。魯迅不啻為千古難逢的文妖,繼之而起的浩劫能不曠世空前乎?
魯迅的骨頭或許最硬,他或許沒有奴顏和媚骨,但這說明不了什么問題。殺手的骨頭也可以是很硬的。何況,別說在孔孟之道面前表現(xiàn)硬骨頭不算什么,躲在租界里罵罵當時的軍閥及當局也談不上骨頭最硬,比后來的梁漱溟先生、比古今眾多仁人義士差遠了。
有一種罪惡,觸犯的不是世間法,但所造之惡所犯之罪比觸犯任何世間法律條款都要嚴重。它傷害和毀滅的不是人的肉體生命,而是更加本質(zhì)的生命,是德性和智慧,是本心良知。魯迅及其身后大大小小的魯迅們觸犯的就是良知律、是“天條”。其情或有可原,其罪卻不可恕。因為他們的著作不僅讓無數(shù)人的良知慧命傷亡,而且間接地制造了無數(shù)人的肉體生命的苦難和死亡,確實“當?shù)糜肋h的詛咒”。如果有地獄(宇宙黑洞),只要他們的流毒沒有徹底肅清,只要他們的著作存世一天,他們的賴識必永遠沉淪其中!
2010-6-17東海余樟法
【上一篇】【余樟法】俠殺與法治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