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端午跟屈原沒有半毛錢關系,是一個禳災祈福的節(jié)日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五月初三日己卯
耶穌2018年6月16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春天過去了,天氣漸熱,夏季到了。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夏天的一個大節(jié)。
此時百花盛放,宋朝人在端午節(jié)前后,家家皆插鮮花?!段骱先朔眲黉洝氛f:從五月初一開始,杭州城內外“家家供養(yǎng),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yǎng),蓋鄉(xiāng)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yǎng),卻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yǎng)。端午日仍前供養(yǎng)?!币灾劣械幕ㄞr,“一早賣一萬貫花錢不啻。何以見得?錢塘有百萬人家,一家買一百錢花,便可見也?!?/p>
宋人也有端午吃粽子的習俗,而且宋人吃到的粽子品種極多樣,“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蹦纤斡形粎切諒N娘,寫了一本食譜《中饋錄》,里面便介紹了粽子的做法:“用糯米淘凈,夾棗、栗、柿干、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一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焙贾莸纳碳蚁矚g將粽子“揍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開鋪貨賣,多作勸酒,名為巧粽”。
好賭博的宋朝人還發(fā)明了一種叫做“解粽葉”的賭博游戲:“京師人以端五日為解粽節(jié),又解粽為獻,以葉長者勝,短者輸,或賭博,或賭酒。”陸游《過鄰家》詩寫道:“端午數(shù)日間,更約同解糉?!闭f的便是端午節(jié)詩人跟鄰居相約一起解粽,小賭怡情。
端午之日,宋朝人家家戶戶還要在門楣懸掛葵花、薄葉、艾草等物,諸宮觀這一日也“以經筒、符袋、靈符、卷軸、巧粽、夏橘等送饋貴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會送人符篆之類。五月五日午時,宋人又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習慣,認為取“午時水”沐浴之后,“一年疫氣不侵”。大人還會用絲線制成“百索”、用艾葉剪成虎形的“艾虎”,給小孩子隨身佩帶。
不管是門首懸掛的艾草,還是寺院贈送的符篆,抑或是小孩子佩帶的“百索”,都被認為是祛邪之物。大概在宋朝人的觀念中,端午節(jié)過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所以需要用這些祛邪之物驅趕瘟邪。
宋代的湖湘一帶,已經形成了端午時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賽龍舟也被宋人賦予祛邪的內涵,宋人筆記《岳陽風土記》說:“其實競渡也,而以為禳災,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神盤以祀神,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之送瘟?!彬屛帘傩埃撬纬宋绻?jié)的鮮明主題。
說起來,端午賽龍舟的習俗跟屈原沒有半毛錢關系。端午的主題就是禳災祈福。
由于端午節(jié)有祈祝孩子平安的節(jié)日文化內涵,日本干脆將5月5日定為兒童節(jié),不過日本廢除了農歷,所有的農歷節(jié)日都調整為公歷。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