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宋朝那么多皇太后垂簾聽政,為什么不會(huì)發(fā)生內(nèi)亂?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shí)間:2019-09-27 10:20:22
        標(biāo)簽:內(nèi)亂、垂簾聽政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shí)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shí)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shí)代》等。

        宋朝那么多皇太后垂簾聽政,為什么不會(huì)發(fā)生內(nèi)亂?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hào)

        時(shí)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廿六日甲子

                  耶穌2019年9月24日

         

         

         

        一說到“垂簾聽政”,人們很容易想到晚清的慈禧太后,其實(shí)垂簾聽政在清王朝只是特例而已,倒是在宋代,頻繁出現(xiàn)太后臨朝的例子,垂簾聽政幾乎成為常態(tài)。

         

        宋朝共有十八位君主,卻出了九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分別是:章獻(xiàn)太后(宋真宗皇后劉氏)、慈圣太后(仁宗皇后曹氏)、宣仁太皇太后(英宗皇后高氏)、欽圣太后(神宗皇后向氏)、昭慈太后(哲宗皇后孟氏)、憲圣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吳氏)、恭仁太后(寧宗皇后楊氏)、理宗皇后謝氏、度宗淑妃楊氏。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太子趙禎即皇帝位,年才十三歲。因皇帝年幼,不具理政的能力,宋真宗留下遺詔,稱“軍國事兼權(quán)取皇太后處分”。這里的皇太后即真宗皇帝的皇后劉娥,真宗去世后,她便成了皇太后。她也是宋朝第一位臨朝聽政的太后,創(chuàng)下了垂簾聽政的先例。

         

        根據(jù)真宗的遺詔,眾大臣議定了太后垂簾聽政的禮儀與制度:“太后與帝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在,太后位右,垂簾決事”。劉太后垂簾聽政長達(dá)十一年,明道二年(1033)三月,太后去世,二十三歲的宋仁宗才得親政。

         

        劉太后去世前,留有遺詔:“以皇太妃楊氏為皇太后,居宮中,參斷軍國事”,意欲讓楊太妃繼續(xù)垂簾聽政。但宰相團(tuán)隊(duì)認(rèn)為,皇帝已經(jīng)成年,沒有必要由太后聽政。所以沒有將劉太后留下的“預(yù)政遺誥”公布出來,僅遵遺命將楊太妃晉封為皇太后。要不然,宋王朝會(huì)有十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逝世,他的繼子趙曙繼位,是為宋英宗。英宗“尊仁宗慈圣光獻(xiàn)皇后為皇太后”。由于新皇帝身體不太好,便請皇太后“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御內(nèi)東門小殿聽政”。慈圣太后曹氏乃將門之后,有果斷殺伐之英氣,但她為人低調(diào)、謙遜,也沒有什么野心,所以垂簾聽政的時(shí)間極短,英宗的身體稍康復(fù),便撤簾停止聽政。

         

         

         

        英宗在位僅數(shù)年,便駕崩了。他的皇后便是有“女中堯舜”之稱的宣仁圣烈皇后高氏。神宗繼位,“尊英宗宣仁圣烈皇后為皇太后”。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去世,哲宗嗣位,尊宣仁太后為太皇太后,“同御延和殿,詔書稱‘吾’”。時(shí)哲宗只有九年,便由他的祖母——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直到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逝,哲宗才親政。

         

        哲宗繼位之初,尊父親神宗的皇后——?dú)J圣憲肅皇后向氏為皇太后。及哲宗逝世,因哲宗無嗣,大臣決策迎立其弟趙佶嗣位,是為宋徽宗?;兆谡埾蛱蟆皺?quán)同處分軍國事,辭,帝固請,乃從”。不過向氏也不是一位有野心的太后,她垂簾聽政期間,“令外間不避家諱,不立誕節(jié)名,不通使遼國,輔臣不于小殿奏事。才六月,即還政”。

         

        宋哲宗的第一任皇后孟氏,是同情保守派的太皇太后高氏所立,哲宗親政后,廢黜了孟皇后?;兆诶^位,由同樣同情保守派的向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又給孟氏恢復(fù)了皇后的身份。然而,向太后去世之后,徽宗決意恢復(fù)父兄的新法,起用變法派,又廢了孟氏的皇后身份。孟氏后來出宮居住在相國寺前的私宅,靖康事變中因此躲過一劫,未被金兵擄走。

         

        金人僭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張邦昌不敢造次,便迎孟皇后“入禁中,垂簾聽政。后遣使迎康王,降手書播告天下。王即位于南京(是為宋高宗),后撒簾。上尊后為元祐太后,奉迎至行在所。以‘元’字犯后祖諱,改稱隆祐太后。從上(高宗)幸維揚(yáng),幸杭州,苗傅、劉正彥作亂,請后聽政。上復(fù)辟,撤簾”。孟太后去世后,謚“昭慈獻(xiàn)烈”。

         

        高宗之后是孝宗,孝宗之后是光宗。光宗繼位之后,表現(xiàn)出神經(jīng)病的樣子,八十歲的太皇太后吳氏(高宗皇后)“于梓宮前垂簾”,不過,垂簾才數(shù)日,吳太后便“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皇帝。翌日,撤簾”。嘉王趙擴(kuò)即皇帝位,是為宋寧宗。

         

         

         

        寧宗的皇后楊氏在寧宗駕之后、理宗繼位之初,也曾垂簾聽政,她的外甥楊石“乃密疏章獻(xiàn)、慈圣、宣仁所以臨朝之由,遠(yuǎn)及漢唐母后臨朝稱制得失上之,后覽奏,即命擇日撤簾”。

         

        宋理宗的皇后謝氏也有垂簾聽政的經(jīng)歷: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駕崩,度宗繼位;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駕崩,繼位的宋恭帝年僅四歲,只好由祖母謝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圍攻臨安,謝太后帶著小皇帝投降。不過,此時(shí)南宋還沒有滅亡,因?yàn)楣У鄣母绺缵w昰、弟弟趙昺在一部分將臣的保護(hù)下,逃出了臨安城,在福建、廣東一帶組織流亡政府,抵抗元軍。趙昰與趙昺均未成年,便由皇太妃楊氏垂簾聽政。

         

        宋王朝盡管出了這么多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但有意思的是,有宋一朝,這么多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中,并沒有一個(gè)太后趁機(jī)擴(kuò)張權(quán)力,將自己推上皇位,成為武則天第二。我們都知道,唐朝的高宗武后、中宗韋后先后臨朝聽政,均造成內(nèi)亂,宋朝有九位太后垂簾,卻“無唐武、韋之禍”。這是為什么?

         

        后來清王朝的慈禧太后也曾兩度垂簾聽政,是清帝國最有權(quán)力的一個(gè)人,同治、光緒都是她手中的傀儡而已。宋代那么多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卻沒有一位太后的權(quán)力能達(dá)到慈禧太后的程度。除了垂簾十一年的劉太后,其他皇太后的存在感也極低。這又是為什么?

         

        這兩個(gè)問題,都值得思考。答案在《新民說·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