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宋朝禁止民間私藏刀具嗎?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實踐: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月廿二日丙申
耶穌2023年12月4日
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問:“宋代七次頒布禁止私人藏有武器的法律(不知這次數(shù)是怎么統(tǒng)計出來的),地域范圍從京師擴展到全國,武器種類從兵器擴展到了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那么《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里面的人,怎么還敢拿著各種兵器到處跑?”對這個問題,敷衍的回答是:武俠小說都是虛構(gòu)的,認真你就輸了。
但從史實的角度來看,我必須指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包含了錯誤的信息:宋代并未在全國范圍禁止“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提問人很可能是受了一些歷史作家所寫雜文的影響,才以為宋代大范圍禁刀。比如張宏杰先生說:“趙匡胤破天荒地給武器也加上了鎖鏈。開國十年之后的開寶三年,以一條哨棒打下了四百八十座軍州的宋太祖頒布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法令: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他顯然不想再有第二個人用哨棒把他的子孫趕下皇位?!?/span>
還有一些網(wǎng)文在很認真地討論:因為北宋禁民間私藏兵器,導致“中國兵器鑄造工藝落后于世界乃至失傳”,也致使?jié)h唐的尚武精神從宋代開始沒落。
坦率地說,看到這樣的討論,我的心情跟看笑話差不多。因為若說政府禁止民間私藏兵器,那是歷代均如此,非獨宋朝有禁令。顧炎武的《日知錄》、《日知錄之余》“禁兵器”條,輯錄有歷代禁止私藏兵器的法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出來看看,我略舉幾個例子:
一、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9年),即“禁民不得挾弩鎧,徙西?!?;
二、隋朝大業(yè)五年(609),“民間鐵叉、搭鉤、柔刃之類,皆禁絕之”;
三、唐律規(guī)定,“甲、弩、矛、旌旗、幡幟”都屬犯禁之物,不得私藏,“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四、宋朝的《刑統(tǒng)》其實抄自《唐律疏議》,也是規(guī)定“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五、明朝景泰二年,“禁廣東、福建、浙江等處軍民之家不得私藏兵器,匿不首者,全家充軍,造者本身與匠俱論死,其知情者亦連坐之”,禁令更為苛嚴。
為什么隋唐宋明均有關(guān)于民間私兵的禁令,卻單獨認為宋朝的禁私兵“導致了尚武精神的沒落、兵器鑄造工藝的落后”?如果這不是出自對歷史的不熟悉,顯然便是心存偏見了。
再說,宋朝盡管立法禁止民間私藏兵器——跟其他王朝一樣,但這里的“兵器”,有一個限定,是指“甲、弩、矛、矟、具裝等,依令私家不合有”,至于“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聽有”(見《宋刑統(tǒng)》)。也就是說,民間私人是可以合法持有弓、箭、刀、楯、短矛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孫羊正店”旁邊就有一家武器店,有一個大概是顧客的人正在試挽一面大弓。顯然,弓箭等武器是公開出售的?!端疂G傳》小說中,許多好漢都是帶著一把樸刀走江湖的,因為樸刀也是民間可以持有的武器。
宋朝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確實下過一條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見《宋史·兵志》)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禁的同樣是“兵器”,而不是一般民用武器,熙寧初年的《畿縣保甲條制》可以證明:“除禁兵器外,其余弓箭等許從便自置,習學武藝”。
我再講個小故事:北宋雍熙二年(985),宦官何紹貞護送宮女至鞏義永昌陵(宋太祖皇陵),再從永昌陵返回皇城,行至中牟縣時,發(fā)現(xiàn)有幾名平民模樣的人“持兵行道旁”。何紹貞認為,這些人私帶武器,必定是心圖不軌。因此,命令隨從將他們?nèi)孔テ饋?,“笞掠之。人不勝其苦,皆自誣服”。
何紹貞以為自己破獲了一起私藏禁兵器、危害公共安全的案子,便將那幾個人“縛送致京師”,并報告了宋太宗。太宗聞知,“甚驚”,既而又想:這幾個人“雖持兵”,但并未做出不法之事,如果真是壞人,怎么可能甘心被何紹貞“制而縛之”?這里面恐怕另有隱情。
于是宋太宗詔令開封府重新審理這一案子。經(jīng)開封府審訊,案情這才得實:原來,那幾個“持兵行道旁”的人,都是中尋常百姓;這次出門,是要到嵩山祭神;之所以攜帶了武器,則是“自防耳”。他們所帶武器,也屬于法律許可的“弓、箭、刀、楯、短矛”范圍內(nèi)。因此,開封府法官判處這幾名“私帶兵器”的被告人無罪。
宋太宗看了開封案的結(jié)案報告,大駭曰:“幾陷平民于法!”為表達政府的歉意,太宗皇帝給這幾名受了冤枉的人送了禮物,“各賜茶卉、束帛而遣之”。又對無事生非的宦官何紹貞予以處分,“決杖,配北班”。
這個記錄在《宋太宗實錄》中的小故事說明:宋政府對于武器的使用會有嚴格管制,法律不允許民間私藏“禁兵器”;不過,平民出于防身、自衛(wèi)等正當目的,可以合法攜帶法律許可范圍內(nèi)的武器。
當然,個別地方由于特殊原因,一些殺傷力大的刀具也受到管制,如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在嶺南一帶,因為“民為盜者多持博刀,捕獲止科杖罪,法輕不能禁”,宋仁宗于景祐二年(1035),詔令廣南路“民家不得私置博刀,犯者并鍛人(鐵匠)并以私有禁兵律論”。博刀即樸刀,不過嶺南禁樸刀只是特例。
再據(jù)《宋會要輯稿》,天圣八年(1030)三月,仁宗皇帝也曾下詔:“川峽路今后不得造著袴刀,違者依例斷遣?!彼^“著袴刀”,是指安裝了刀柄的樸刀。但兩個月后,即這年五月份,地方官便上書反對這一禁令:“川峽山險,全用此刀開山種田,謂之‘耕火種’。今若一例禁斷,有妨農(nóng)務,兼恐禁止不得,民者犯眾。”最后朝廷不得不修改了禁令,只是禁止給樸刀安裝上長柄,作為兵器使用。
趙宋政權(quán)剛剛平定江南之時,也曾經(jīng)“禁江南諸州民家不得私蓄弓劍、甲鎧,違者按其罪”。但到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有司便提出解除這一武器禁令,因為按照法律,列入限制級別的兵器是指甲、弩、矟、具裝等,“弓箭、刀檷、短矛并聽私蓄”。朝廷聽從這一建議,放開了禁令。宋真宗時,還有官員提議:“蜀民以射生為業(yè),民私蓄弓矢,請行禁絕?!钡握孀诜磳Γ骸捌綍r民家或用防盜,不必禁也?!保ㄒ姟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
縱觀宋朝300年立法,大致上,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民用的哨棒、刀具、弓箭,都是可以合法地攜帶的武器。《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的宋朝俠客,以及《水滸傳》里的好漢們,帶著一把樸刀之類到處跑,是沒有問題的。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