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王安石的巔峰時刻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節(jié)選自 吳鉤新書《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
熙寧六年,王安石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這個巔峰時刻是王韶拓邊創(chuàng)造出來的。
熙寧六年春,王韶領(lǐng)大兵收河州,先后攻克河州香子城(今甘肅和政縣)、河諾城(今甘肅廣河縣),兵臨河州城下,木征遁走,其妻被王韶生摛。但不久,木征又奪回河州城,王韶退守熙州。
熙寧六年秋,王韶率部穿過露骨山(今甘肅渭源縣城西南部),進入洮州界。露骨山徑崎嶇難行,不能騎馬,只能下馬步行。熙河路走馬承受李元凱奏報朝廷:“王韶自露骨山過,一日至五七下馬步行?!?/span>
神宗不知王韶路徑,甚擔(dān)憂:“韶不當(dāng)如此罷敝兵甲?!?/span>
王安石安慰他:“韶頗有計慮,舉動必不妄?!?/span>
王安石其實已知王韶用意:兵行險著,攻洮州所不備。果然,王韶一入洮州界,即破木征之弟巴氈角部族。
木征聞訊,震恐,留其黨羽守河州城,自己率領(lǐng)精兵尾隨王韶,伺機襲擊。王韶的部將提議:不如趁機攻取河州城。王韶卻認為不妥:“兵抵城下,木征必為外應(yīng)”,內(nèi)外夾擊官兵,危矣。
此時他心里已有計謀,乃秘密分兵,遣景思立攻河州,自己率兵跟蹤木征,尋其所在,與其決戰(zhàn),將其擊敗,然后直抵河州城下。守城的蕃將還以為是木征歸來呢,待王韶大軍殺到,才發(fā)現(xiàn)不是木征,只好出城投誠。河州“諸羌皆降”。木征失去河州,投奔西蕃。
王韶復(fù)得河州,吸取了上次取河州城得而復(fù)失的教訓(xùn),立即命人修筑城池,并一鼓作氣,乘勝進攻宕州(今甘肅宕昌縣),打通洮河通道,然后兵入岷州(今甘肅岷縣)、迭州(今甘肅迭部縣),當(dāng)?shù)剞柯勶L(fēng)而降,“皆相繼詣軍中,以城聽命”。
王韶這次行軍,“凡五十有四日,涉千八百里,復(fù)州五”,拓地二千里。勝利來得特別不易,因為洮、岷、迭、宕諸州連接青唐高山,“林木翳薈交道,狹阻不可行”,王韶為開辟行軍之路,先遣人伐木,以重兵駐守谷口,自己率領(lǐng)大兵,孤軍深入。在捷報傳出之前,邊關(guān)流言四起,“人皆傳韶已全師覆沒”。神宗也憂心如焚。
及至王韶克復(fù)五州的捷報送達朝廷,京師一下子沸騰了。自宋真宗朝以來,君臣多少年未聞邊關(guān)大捷的消息了!拓邊熙河,無疑是王韶的不世功業(yè),也是王安石一手成就的榮耀。十月十二日,王安石等執(zhí)政大臣以“修復(fù)熙州、洮、岷、迭、宕等州,幅員二千余里,斬獲不順蕃部萬九千余人,招撫小大蕃族三十余萬帳,各已降附”,上表稱賀。
神宗大喜,解下腰間所佩玉帶,賜給王安石,并派內(nèi)侍李舜舉傳諭:“洮河之舉,小大并疑,惟卿啟迪,迄有成功。今解朕所御帶賜卿,以旌卿功。”這一玉帶不是尋常之物,為真宗朝西夏國主趙德明所進貢,神宗用它來褒獎王安石經(jīng)略河湟之功,也許寄托著來日平定西夏的深意。
王安石拜謝固辭:“陛下拔王韶于疏遠之中,恢復(fù)一方,臣與二三執(zhí)政奉承圣旨而已,不敢獨當(dāng)此賜?!?/span>
神宗又令李舜舉諭旨:“群疑方作,朕亦欲中止,非卿助朕,此功不成。賜卿帶以傳遺子孫,表朕與卿君臣一時相遇之美也?!?/span>
王安石這才收下玉帶。于是這條玉帶成了王氏的傳家寶,直至南宋初,王氏后人還珍藏著。紹興中,王家又將它獻給宋廷,乃復(fù)入禁中。
宰臣上表稱賀當(dāng)天,神宗御紫宸殿,接受群臣朝賀。王安石與蔡挺、王珪等同僚也賦詩唱和,賀熙河大捷。這是王安石一生最輝煌的一刻。
王韶拓邊有功,遷端明殿學(xué)士兼龍圖閣學(xué)士、左諫議大夫,仍知熙州。不過此時熙河局勢仍未穩(wěn)定:木征盤踞于西蕃,青唐主董氈因宋王朝拓邊熙河,亦坐立不安,遣部將鬼章多次騷擾、誘脅河州屬蕃,又襲殺河州采木軍士。
熙寧七年二月,鬼章誘知河州景思立決戰(zhàn)于踏白城(今甘肅臨夏西北),景思立戰(zhàn)死,河州城被圍。
其時,王韶因赴闕入覲,正自京師回熙州,走到陜西興平縣時,聞景思立兵敗踏白城,大急,一路疾馳,回到熙州。邊報也急送朝廷,報告踏白城敗訊,且奏“木征、鬼章大兵轉(zhuǎn)入岷州”。朝野震驚,樞密副使吳充提議棄岷州,馮京亦附和。王安石與王珪說:“彼師已老,必難涉險遠攻,岷州保無慮?!?/span>
又有“論者”借此機會,揚言朝廷應(yīng)該放棄經(jīng)略河湟。神宗因“京師風(fēng)霾、旱災(zāi)相仍”,本已經(jīng)焦頭爛額,聽到景思立全軍覆滅的消息、議棄河湟的流言,更是“為之旰食”,連飯都吃不下,趕緊派了中使至熙州,告誡王韶“駐熙州,持重勿出”。
熙州諸將卻請王韶馳援河州。王韶說:“賊所以圍河州者,恃有外援也。今知救至,必設(shè)伏以待我。且彼新勝,氣甚銳,未可與爭鋒,不若出其不意,以攻其所恃?!比拢跎芈时鑫踔?,渡洮河,進兵寧河寨(今甘肅和政縣),然后分遣諸將入南山(積石山),掃蕩鬼章后方。鬼章恐斷南山歸道,拔寨遁去,只留余黨守踏白城。四月,王韶借山谷行軍,突然出現(xiàn)在踏白城西,殺退鬼章余黨,奪回踏白城。然后,王韶一面遣將領(lǐng)兵入踏白城,葬祭陣亡將士,一面揮師西進,連破西蕃堡寨,北至黃河,西至南山,而后才回軍至河州。
是役,王韶縱橫洮西,神出鬼沒,大破西蕃,前后獲蕃部牛羊八萬余口。木征率酋長八十余人,詣王韶行營投降。
捷報送至京師,神宗欣喜,賜王韶手詔褒諭:“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寧河之行,卿得之矣。”又批付中書:“熙河路自恢復(fù)以來,征伐饋餉,人頗勞苦。今木征已降,邊事寧息,宜曲赦本路?!?/span>
六月,王韶押木征及其家眷至闕,神宗賜木征姓趙名思忠,任命為榮州團練使。十二月,王韶以降木征立奇功,擢為樞密副使。至此,宋王朝經(jīng)略河湟的戰(zhàn)略,可以說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只是這個時候,王安石已經(jīng)罷相了。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上一篇】【吳笑非】體用分離之弊
【下一篇】劉厚琴 著《漢字中國:樂》出版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