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儒眼看戰(zhàn)神:有智沒有德、能言不能行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3-09-12 22:01:04
        標(biāo)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儒眼看戰(zhàn)神:有智沒有德、能言不能行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9月8日

         

         

         

        不少人視吳起為儒家,大錯特錯。為并非拜過儒師、讀過儒書、說過儒話的就是儒者,甚至并非有勇有謀、智慧超群者就是儒者。吳起是最典型的例子。

         

        吳起奉事魯君。齊軍攻魯,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又有所懷疑和擔(dān)心,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人。吳起事業(yè)心重,夫妻情輕,為了取得魯君信任,就殺了妻子。魯君遂任命他為將,大敗齊軍。

         

        僅此,吳起就絕非君子、自絕儒門了。殺妻求將,這不是小德出入而是喪心病狂,足以表現(xiàn)吳起的不仁不義不擇手段。這種惡行徹底突破人倫底線,完全違背道德原則。白居易《慈烏夜啼》詩曰:“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或?qū)瞧饸⑵耷髮⑴c唐太宗兄弟兇殘相比。其實兩者性質(zhì)大不同,吳起是為了功名富貴主動殺妻,唐太宗是你死我活的自衛(wèi)反擊,情有可原。當(dāng)然,唐太宗的行為終究是道德大污點。關(guān)此,朱熹和陳亮爭論王霸義利問題時曾經(jīng)談到。

         

        朱熹認(rèn)為,三代是王道,在于以天理為根本,以仁政為目的,漢唐行霸道,其動機(jī)目的都是利欲,是假仁借義以行其私,“無一念不出于人欲”;陳亮惟重漢唐,認(rèn)為漢唐君主有“拯民之志”。

         

        我認(rèn)為,對于漢唐,陳亮有所高估,朱熹過度貶低,漢唐之治,當(dāng)然遠(yuǎn)遜于三代,但畢竟沒有背離為政以德的原則。比較而言,我更認(rèn)同陳亮這個說法:漢唐之心有不盡之處,漢唐之法也有不備之事,但仍是三代延續(xù)下來的。

         

        或把“殺妻求將”視為權(quán)道,更是胡說八道。儒家權(quán)道有底線,不能違背基本道德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惡意地以無辜生命為犧牲品,所謂“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也”。“殺妻求將”是比一般犧牲無辜更加邪毒惡劣不可饒恕的。這種事都可以說成權(quán)道,還有什么不可以從權(quán)的?

         

        吳起似乎很勇敢有志氣?!捌渖贂r,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余人,而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fù)入衛(wèi)。”可是,這種勇敢志氣是殘忍冷血無情無義的。

         

        吳起曾受業(yè)于大儒曾申。曾申是曾參之子,字子西,從子夏受《毛詩》,傳李克,從左丘明受《左傳》,傳吳起。吳起在曾申門下學(xué)習(xí)時,母死不奔喪,被逐出師門。

         

        畢竟學(xué)過儒,吳起對道德的重要性是有一定認(rèn)知的。他對魏武侯說的一番話,完全符合儒家精神。當(dāng)時武侯浮西河而下,行到中流,回頭對吳起贊嘆魏國山河之固,稱之為魏國之寶。吳起回答說:

         

        “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jì),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國家之寶,在于政治道德,不在關(guān)河險要。吳起能夠認(rèn)識到道德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頗有智慧。注意,好聽的話不一定是仁義道德的話,也可能是巧言甚至歪理邪說。而吳起這段話是真正仁義道德的話。畢竟有儒學(xué)底子呀。

         

        作為卓越的軍事家和著名的政治、軍事改革家,敢于改革,善于用兵,是個常勝將軍,智慧不可謂不高?!秴亲印芬粫闶怯涊d吳起與武侯的對話而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是,吳起本質(zhì)上是法家。儒家必須道德掛帥,而不能把法術(shù)勢放最前面;必須將道德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去,而不能停留于口頭上,不能形式主義和工具主義。

         

        吳起則是把道德當(dāng)做工具使用的。他“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shè)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绷疂嵐?,對士卒極端關(guān)心,與他們同甘共苦。

         

        可是,吳起這么做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讓士卒為他賣命,是籠絡(luò)下屬的手腕,并不是真的關(guān)心士卒。因此,當(dāng)時被吮疽的士卒之母聞之悲泣,哀嘆兒子受此拉攏,定會與他父兄一樣送命。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儒家,關(guān)鍵要看他的德行。吳起品性不良,知行割裂,能言未能行。正如司馬遷所說:

         

        “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shè)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吳起不乏智慧,畢竟膚淺?!秴问洗呵铩分赋觯骸皡瞧鹨娖渌蚤L,而不見其所以短;知其所以賢,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勝於西河,而困於王錯,頃造大難,身不得死焉?!保ā秴问洗呵?執(zhí)一》)“困於王錯”,被王錯所困,意謂受到王錯的讒言詆毀。然據(jù)《資治通鑒》,讒毀吳起的是魏相公叔,而設(shè)計讒害吳起的是公叔之仆?;蛞詾?,王錯就是公叔之仆。

         

        田文死后,公叔為相,忌害吳起,讒之于魏武侯。吳起害怕,跑到了楚國。楚悼王久聞吳起的名聲能力,封之為令尹。吳起就職后,厲行推動法家改革,讓楚國仿佛吃了壯陽藥,強(qiáng)盛一時,數(shù)年之間疆域擴(kuò)張至百越,“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qiáng)”。

         

        然而好景不長。楚悼王二十一年,悼王逝世,王族國戚,乘喪追殺吳起。吳起逃到靈堂伏王尸旁,被亂箭射殺。亂箭混亂之際亦射中王尸。熊臧繼任楚王,命令尹逮捕作亂者,屠七十余家。

         

        仿佛很有智慧,死后還能復(fù)仇??墒菑娜寮医嵌瓤?,“以刻暴少恩亡其軀”,終究沒有真智慧和大智慧。善于用兵、擅于鉆營及妙于復(fù)仇,都是技術(shù)性的聰明才學(xué),不足以讓他擺脫悲慘結(jié)局,成就人生美好。吳起死于非命,毫無意義,死有余辜。他的死與儒家成仁取義性質(zhì)截然不同。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

         

        責(zé)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