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曾亦】辟異端與“除雜草”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4-06-11 07:57:49
        標簽:
        曾亦

        作者簡介:曾亦,男,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南新化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于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現(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經(jīng)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復旦大學儒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儒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春秋公羊學史》《儒家倫理與中國社會》,主編《何謂普世?誰之價值?》等。


        辟異端與“除雜草”

        作者:曾亦


        儒學之興,必由辟異端。孟子辟楊墨,而明道統(tǒng);宋儒辟佛老,而道統(tǒng)傳。時至今日,西學狂潮一浪高過一浪,一百多年來,中國遍地腥羶,傳統(tǒng)之命脈可謂不絕若縷。

        在我們這個時代,重提“辟異端”到底具有怎樣一種意義呢?我想,這主要涉及兩點:第一,如何正視本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第二,如何看待外來的文化??梢哉f,先儒的“辟異端”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中國人對待外來文化歷來持一種非常開放的態(tài)度。一方面,這固然與古人那種“上國”姿態(tài)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許是更為重要的,須歸因于古人那種“辟異端”的態(tài)度。

        所謂“辟異端”,絕非在一般學者中常常有的門戶之見,即僅僅因為某種思想、觀念或文化的異域性就對之加以摒斥,而是將之從產(chǎn)生它們的那種特定土壤中剝離出來,消除它們身上的異域性或者它們自身所有的門戶性質,而使之為我所用,成為促使吾國文明生長的養(yǎng)料。這種做法,我稱之為“除雜草”。

        我們可以把這個道理說得更為明白些。異端好比生長在花圃中的雜草,雜草的繁茂對于花樹的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須經(jīng)常除掉這些雜草。當雜草從生長它們的土壤中被抽取出來以后,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然而,它的價值才真正體現(xiàn)出來,因為它可以作為肥料。這些肥料化為花樹的有機成分而被吸納到花樹里去了,這個時候,我們固然可以說那些美麗的花朵是因為吸收了這些養(yǎng)料所致,但從這些花朵本身,我們絕對看不出絲毫屬于雜草的因素,它完完全全是從自己的根上成長起來的。因此,外來的文化也好比這些雜草,它們生長的土壤是在遠方的異國,當它們來到新的國度時,自然要尋找它生根發(fā)芽的土壤,毫無疑問,我們不能讓它過度生長,要經(jīng)常鏟除它們,把它們變成肥料,方能保證我們整個中華文化根柢里那個傳統(tǒng)的生長。所謂“辟異端”就是消除異學身上的異域性,使之為我所用而已。

        這種“辟異端”的態(tài)度在歷代統(tǒng)治者那里體現(xiàn)得極為明顯。歷代統(tǒng)治者一般不會有門戶之見的,都是將外來文化當作一種有輔于世道人心的教化措施來看待的。換言之,統(tǒng)治者一般是以一種功利的態(tài)度看待各種文化,絕不會因為某種文化的異域性就對之采取一種摒斥的態(tài)度。只有這種異域文化能為我所用,就扶持,如果不能為我所用,而是頑強地保持其“異域性”,就斥為邪教,加以誅殺。

        《禮記》中有所謂“四誅”的說法: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zhí)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此四誅者,不以聽。(《王制》)

        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三種被誅殺的對象都有“疑眾”的特征,即我們常說的“妖言惑眾”。為什么“疑眾”就必須誅殺呢?這是因為異學找到了它的信眾,找到了它得以生長的土壤,而不能為我所用。

        這種態(tài)度在后世政府對待邪教的政策中得到反應。這與西人眼中的專制統(tǒng)治是兩碼事。而“孔子誅少正卯”事亦當從這個角度來加以理解。其理由與“四誅”如出一轍:

        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荀子·宥坐》)

        此未必實有其事,然從荀子本人及后世儒家的態(tài)度來看,他們是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準確地說,這件事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就是真實的。何況孔夫子本人也說過:“攻乎異端,斯害也己?!保ā稙檎罚┙牢魅搜壑械摹罢畏浮睂嶋H上也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本身是西人在敵國之內培植勢力的一種做法,并無理論上加以探討的必要,只是國內大多知識分子惑于西學,故不得不稍加辨明一二。

        同時,“辟異端”又是一種確立吾國之道統(tǒng),即民族精神的必由之途。異端好比野花,它固然別具一種欣賞價值,然而它們的生長不僅會影響到花圃中家花的成長,而且往往喧賓奪主,影響我們正常的審美趣味。那種打著文化多元主義旗號的種種異端,不僅僅對我們固有的民族精神大肆擠壓,使民族精神失去生長的正??臻g,而且造成百姓無所適從,此又為“疑眾”之第二義。因此,必須把這些野花除掉,才能使一種真正具有價值、值得欣賞的東西顯露出來。

        “異端”的危害有二:一則不肯為我所用,對于吾國民族精神的正常生長無有益處,反而擠壓吾國民族精神的生長空間,此其一也;一則使百姓無所適從,而造成價值取向的混亂,乃至于道德的淪喪,人心的頹敗。

        因此,“辟異端”得分兩步走,首先是確立吾國之道統(tǒng),其次是吸納外來的文化,使之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