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道德也是說出來的
作者:余東海
來源:首發(fā)于 南華早報中文網(wǎng)
時間:十月廿一
西歷2014年12月12日
或說,道德不是說出來的。此言沒錯,君子必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道德必須付諸于實踐,不能空談,不能口頭禪。就這個意義上說,這句話成立。
但這句話并不全面。道德不能空談,但不排斥言說。古人“三立”之中,德功言并列,可見立言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道德具有知識性,道德知識有賴于言說,傳道授業(yè)解惑,傳播道德真理,以及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度說真話,本身就是一種德行。只要“修辭立其誠”,立言就是立德。在這個意義上,道德也是說出來的。
不知而言,是妄言;知而不言,知真理而不宣傳,知正義而不弘揚,知謬論而不批判,則是自私,是對文化社會責任的放棄。圣賢不妄言也不自私。有德者必有言,必有真言善言美言。
知道就要傳道,立言就是立德。佛祖不能不說法,他一生滔滔至死方休;儒家將言論與行為并視為“君子之樞機”(《易經(jīng)系辭上》),故圣賢大儒不能不誨人不倦或述作不休,即使主張“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老子,也不能不留下五千言。
呂坤說:“終日不歇口,無一句可議之言,高于緘默者百倍矣。”“無一句可議之言”只有圣賢做得到,但是,說政治真話,揭社會真相,論古今真理,求生命真諦,杜絕假惡丑言,卻是文化人應該努力做到的。
道德是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可行也可言,可教可學可以言傳,可以啟蒙教育。例如道德的奧義和真相是什么,有哪些規(guī)范和標準,有哪些修養(yǎng)方式和法門,次第如何,道德與政治的關系怎樣,諸如此類問題都是德育題中應有之義。
或說:“道德絕不是作為學問存在的”、“有倫理學家,沒有道德家。道德多言即空”云,這是否定了道德的知識性和德教的可行性,也否定了古今中外各派大師大德。信解行證,解為其一,理解和解說都很重要。孔子學不厭誨不倦,孟子好辯,所誨所辯都是正知正見即正確的道德知識。
孟子距楊墨,放淫辭,辟邪說,韓愈稱贊他“功不在禹下”,功德像治水大禹一樣大。后人視韓愈于儒學也有大禹治水之功,說他“道濟天下之溺”、“障百川于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彼杂钟盟Q贊孟子的話又來稱贊他。
《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辈W審問慎思明辨的內(nèi)容,就是道德知識。正知正見確定不疑,然后才付諸于實踐。
為了維護仁道、闡明正理和抵御邪說,荀子在《非相篇》提出“君子必辯”說,將論辯提高到探討真理和捍衛(wèi)真理的高度。他說: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是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吶也;言而仁之中也,則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保ā盾髯?非相》)
大意是,君子一定能言善辯。大凡人沒有不喜歡談論他喜歡的東西,君子尤其如此。小人談論險惡而君子宣揚仁義。言論不符合仁義之道,那么他開口還不如沉默,他善言還不如笨拙;言論如果符合仁義之道,那么善于言論者為上等,而不不善于言論者為下等。所以合乎仁義的言論是偉大的。
荀子又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保ā盾髯?大略》)能言能行最好,既能踏實踐履又能教導他人,不能行而能言,說得對,亦有一定的作用,可見言說的重要性。
口言惡而身行善、理論錯誤而實踐正確的情況則是沒有的。要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首先要分得清是非善惡賢不肖;要做一個堅持正道、維護正義的正人君子,為重建中華貢獻力量,首先要正確辨別義利、正邪、華夷、君子小人的不同。
對于道德良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能知就是缺乏學問。不能知必然用得不好,不能言難免行不中正。此所以為百姓也。儒家君子則不同,能行能言,言行一致,行之無偏,言之有理,所以能夠自立立人,自達達人。
反儒家反掉的是最正確的道德知識,故實踐必然錯誤百出,認知必然顛三倒四。大量反道德現(xiàn)象披上了道德外衣畫皮,許多反道德人物扮演道德模范的角色。不分青紅皂白、顛倒是非善惡早已成了普遍現(xiàn)象,愚昧成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致命傷。
愚昧也成了道德重建、儒家重興、中華重光的一大障礙。
文化人除了勇于踐履,還應該擅于傳道解惑和勇于批判歪理邪說。有德者必有言,就像太陽不能不發(fā)光。文化人發(fā)言就應該像太陽發(fā)光一樣發(fā)出智光德光,良知之光。這是驅(qū)除道德蒙昧、凈化世道人心的必須。(關于道德蒙昧,請看下一篇《道德蒙昧是最大的愚昧》)。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下一篇】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作者文集更多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