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杰思】《君子規(guī)》——卷一《仁》

        欄目:經典誦讀
        發(fā)布時間:2015-01-05 22:33:52
        標簽:
        陳杰思

        作者簡介:陳杰思,男,西歷一九六四年生,華族,云南江川人。現(xiàn)職為云南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著有《中華義理》《中華十大義理》《中華義理經典》等。

         


        《君子規(guī)》

        卷一《仁》

        編著:陳杰思

        書寫:陳平

        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表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十五

              西歷2015年1月5日

         

        君子規(guī)前言

         

        陳杰思

         

        十多年來,我一直倡導:中國的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中文、中華義理、中華歷史這三門國學核心學科設置為必修課程與必考科目,將書法、國畫、武術、中醫(yī)養(yǎng)生、術數(shù)、中華民俗、中華禮儀、中華歌舞、中華工藝、中華建筑園林、中華音樂、中華戲曲、中華飲食、中華科技等國學一般學科設立為選修課程。

         

        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道德理念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該不該學?我的答案是,絕對應該學!以上六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也不能按照西方學科的標準將它們分別派送到哲學、價值學、倫理學、民族學、人類學、文化學等學科中去,這六個方面整合成一個學科和課程,就叫中華義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補修中華義理這門課程。

         

        《君子規(guī)》確立了君子的標準,是歷代圣賢智慧的結晶,是圣賢的英明教誨,是從中華文化經典這座富饒金礦中提煉出來的金子,是中華民族數(shù)十億人民以生命實踐驗證的人倫大道。《君子規(guī)》根據(jù)《四書》、《五經》、《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經典提供的思想、語言編撰而成。本書簡要闡明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即是中國精神?,F(xiàn)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和省份都提出了自己的精神,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中國精神加以統(tǒng)攝,就會造成思想偏狹與精神分裂。中華十大義理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普世價值,是與四大發(fā)明并列的人文成就。

         

        《君子規(guī)》與《弟子規(guī)》的區(qū)別是:1、《君子規(guī)》是現(xiàn)代民主法治社會、市場經濟形態(tài)中的人格模式,《弟子規(guī)》是古代專制社會、宗族社會、農耕社會的人格模式。2、《君子規(guī)》全面展現(xiàn)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弟子規(guī)》則著重展現(xiàn)孝、禮、信的內容,缺乏剛毅、自主、進取、愛國等方面的內涵。3、《君子規(guī)》是先秦儒家倡導的成人人格模式,《弟子規(guī)》則是清代儒家倡導的兒童人格模式。所以,修學《弟子規(guī)》之后,即應轉向修學《君子規(guī)》。或者,直接以《君子規(guī)》作為修學國學的第一階梯。

         

        中華義理課程以《君子規(guī)》為入門之書。在學習《君子規(guī)》之后,即轉向學習《中華義理》十卷本,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本。支離破碎、淺薄間斷、學思分離、知行分離是當前國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克服上述難題,國學教育義理模式提出誠敬、理解、體悟、集萃、誦記、涵養(yǎng)、信仰、力行八項原則,建立了系統(tǒng)完整、持久深入的國學教育體系。

         

        《君子規(guī)》出版后,納入教育部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題實驗讀本《中華誦 經典義理教程》,列為農家書屋藏書,國際儒聯(lián)儒學普及委員會、香港孔教學院、新加坡南洋孔教會、中和書院等機構給予大力支持,讓《君子規(guī)》在實踐中走向完善。在厚黑之學、小人之技、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三俗文化、假大空泛濫的當今,重新樹立中華十大義理,實乃當務之急!

         

        《君子規(guī)》的修學方法是:以每組24字為一個誦讀單元,正文(硬筆書法部分)每誦讀三遍,就將譯文誦讀或默念一遍(需要理解每句話的含義)。一個單元如此反復多遍,在本單元牢記之后,進入下一單元。將整本《君子規(guī)》正文背會,就等于將《君子規(guī)》與自己的心靈生命融為一體,不離不棄,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面對何事,《君子規(guī)》都會給你正確引導!書中硬筆書法可供廣大學習者臨摹之用。

         

        【正文】

         

         

         

        《君子規(guī)》是歷代圣賢的教誨。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出自于經典。敬畏天地,尊崇孔孟,依據(jù)正道,修養(yǎng)身心。

         

         

        仁的道理,是愛他人,利于他人?!叭蕫邸敝兴f的愛就像是苗,是以仁慈善良的本性為根。仁屬于品性,愛則是情緒,涵養(yǎng)品性,才能矯正情緒。

         

         

        天地的大德,是生養(yǎng)生命。天地的大德,賦予人身,即形成仁的品格。觀賞萬物的蓬勃生機,返觀自我的蓬勃生機,由此可以看到,天地生養(yǎng)萬物之心。

         

         

        如果有美味佳肴,卻不去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道有多美;如果有至高大道,卻不去修學,就不知道它如何崇高至善。

         

         

        種植樹木者,必須培養(yǎng)它的根;培養(yǎng)道德者,必須培養(yǎng)他的心。圣賢宣揚的大道,存在于人心之中,即能成就品德,并見諸于行動。

         

         

        立志于正道,依據(jù)于道德,依從于仁義,游身于技藝。不能修養(yǎng)道德,這是我所憂慮的事。以不義的手段求得的富貴,就像天上浮云一樣。

         

         

        體知義理的,是道心;感知聲色的,是人心。道心確立,人心順從道心。在知覺靈敏之處,存在著天理。

         

         

        同情心,即是仁愛之心的發(fā)端處。自尊自愛,然后推己及人。尊敬自己的長輩,推及到尊重他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推及到愛護他人的晚輩。

         

         

        只要是人,都要互相關愛,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普天之下,大家皆是兄弟姐妹。天、地、我,應當結合為一個整體。

         

         

        相互做有利于對方的事,不要相互傷害。憐愛眾生,憐愛萬物。憐憫別人的痛苦,解救別人的危難。為別人獲得幸福感到歡喜,為別人遭遇災難感到憂慮。

         

         

        自己要安身立命,也要幫助別人安身立命;自己要通達,也要幫助別人通達。自己不想遭遇的苦難,不要施加在別人頭上。自己所喜好的東西,不要強加于人。

         

         

        以自身作對比,設身處地體諒他人;以自己的心思,去體會別人的心思。當自己處在溫暖之中,要想到別人的寒冷;當自己處在平安之中,要想到別人的危難。

         

         

        安心居住于仁愛的“宅院”里,行走在正義的道路上,以文化來結交朋友,好的朋友可以輔助自己的仁德成長。存善良之心,講善良之語,行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

         

         

        良知是仁義之心,純粹至善,我心中本來就有。良知得到涵養(yǎng),就會滋長;失去涵養(yǎng),就會泯滅。

         

         

        心中感到不安,就是良知萌發(fā)。有不忍之心,就是善心生起。于國于家,都沒有抱怨。內心沒有愧疚,就會無所畏懼。

         

         

        仇恨和怨氣太重,道德之心就會消失,邪惡的欲望產生,就會使良知泯滅。善念生起,心靈就是光明的。私欲蒙蔽,心靈之光就像燈一樣熄滅。

         

        被欲望牽動,被私心蒙蔽,怒火相互激蕩,萬物就會被毀滅??顺接コ杀?,恢復善性,天理彰顯。

         

         

        有仁愛之心而沒有智慧,踐行愛卻不知道分別;有智能卻無仁愛之心,知道該怎么做卻不去做。智者喜愛活動,仁者喜愛安靜,智者生活快樂,仁者健康長壽。

         

         

        要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心是身體的主人,就像樹有根一樣,心性如果壞了,行為必定是邪惡的。

         

         

        說話的人沒有什么罪過,聽話的人應引以為戒??吹缴菩?,向它看齊,有了過錯,就要改正,善性就會日益增長,惡性就會日益消減。

         

         

        魚離開了水,就會鱗枯而死;人離開了書,精神就會感到空虛。游身于山林之間,雜念就會平息;游心于典籍之內,俗氣便會消失。

         

         

        心頭一出現(xiàn)惡念,魔鬼就會相隨;心頭一出現(xiàn)善念,祥和瑞氣就會產生。正道樹立,邪道才會消退,高雅的風氣樹立,低俗的風氣才會退去。

         

         

        《論語》這本書,建立了做人的標準,眾多的弟子,記錄著圣人的言行?!睹献印愤@本書,正義高及云天。如果正道喪失了,品德就會缺損。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