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范必萱】什么是中國人的女性理想?——讀辜鴻銘《中國婦女》札記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04-01 10:41:15
        標簽:
        范必萱

        作者簡介:范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yè)。曾任科研單位技術員、雜志社編輯、行政機關公務員。退休前就職于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會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月窟居筆記》之四十三:

        讀辜鴻銘《中國婦女》札記

        作者:范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月窟居筆記》(范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穌2015年8月14日

          

        蔣先生要我閱讀辜鴻銘的《中國人精神》一文。他說,“‘五·四’對儒家婦女觀的批判是不符合實際的,是站在西方的立場來歪曲儒家的誣蔑不實之詞。上世紀20年代以后,儒家也沒有回應西方關于女性觀方面的攻擊,只有零星的感想式文章,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婦女觀方面的回應。儒家在此沒有話語權(quán),是儒家自己放棄了話語權(quán)。辜鴻銘在《中國人精神》中談到中國婦女,雖然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了,但是依舊是值得一讀的好文章?!?/p>

         

        辜鴻銘先生的《中國婦女》是他在《中國人的精神(春秋大義)》中的一篇?!洞呵锎罅x》是辜鴻銘一生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以英文寫成。1915年北京每日新聞社首版,1922年北京商務印書社再版。我讀的是由黃興濤等翻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辜鴻銘(1857—1928),祖籍福建同安,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島。1869年前后赴歐洲求學,歷時十一載,游學英法德意諸國。主修文學,受浪漫主義大師卡萊爾、愛默生影響至巨,重視心靈道德,對近代資本主義文明多有不滿,歸國后即服膺于儒家文化。晚清時擔任張之洞幕僚近20年,曾官至外務部左丞。民國初年任北京大學教授,主講英國文學和拉丁語。晚年曾應邀赴日講學三年。

         

        清末明初,面對來自西方的民族歧視和文化歧視,面對國內(nèi)日益強烈的反傳統(tǒng)傾向,辜先生極力維護中國人的尊嚴,傳播儒家文明的價值,他的著作和思想在西方受到廣泛重視。

         

        辜先生說:“一個民族的女性正是該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該文明國家的國家之花?!迸栽谝粋€民族的文明傳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她們作為母親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她們作為家庭的守護神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國女性的社會價值和道德價值觀點。

         

        首先,辜先生從其他民族的角度看理想女性。他從《圣經(jīng)》里提到的關于一個男人娶他已故妻妹的一場辯論引出了關于女性、女性理想(feminine ideal)的問題。古希伯萊人的理想女性,是一個丈夫完全信任,早起做飯、手上總在干活、能給全家溫暖的婦人,是一個智慧、善言,而且精心照管孩子而不吃閑飯的圣使。

         

        他以現(xiàn)代歐洲的理想女性進行比較分析。風靡一時的文學作品《茶花女》反映現(xiàn)代歐洲的理想女性,小仲馬的小說將污穢墮落的女人視作理想女性。辜先生用古希伯萊女性和“那個沒有丈夫、因而也用不著考慮丈夫衣著,而自己卻打扮得華貴體面,且最后胸前放一朵茶花腐爛而終的茶花女”相比較后指出:“那么,你就會懂得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虛偽和華而不實的文明?!?/p>

         

        第二,辜先生提出“什么是中國人的女性理想?”“中國婦女的女性理想以及她們與這種理想的關系又如何?” 他從中國儒家傳統(tǒng)理念來贊美中國的婦女。他引用了《中庸》中的“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他說,中國人的理想女性,從遠古時代留傳下來的,就一直被概括在“三從”“四德”里。于是他詳述了漢朝史學家班固之妹曹大家(班昭)在《女誡》中所寫的“三從”和“四德”。(“三從”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即中國婦女的主要生活目標就是做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四德”即女德、女言、女容、女工。)

         

        從上述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辜先生在闡述理想女性與女性理想兩個方面的標準是不同的,前者側(cè)重于社會(主要是男性)對理想中女性的價值標準的評判和選擇,后者則依據(jù)古代普遍認同的關于理想女性的價值標準,提出女性該如何修身養(yǎng)性,如何在社會的有序和家庭的和睦中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

         

        第三,辜先生闡述了中國的“納妾制”的道德價值。一是贊揚中國婦女的無私無我,同時也從另一角度闡述擔負養(yǎng)家和社會責任的丈夫們也同樣是無私無我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辜先生在此引出了“無我教”。他指出這種“無我教”就是中國婦女尤其是淑女或賢妻之道,相對于男人來說,他提出的是“忠誠教”,即中國的君子之道。

         

        他說這種“無我教”使妻子能夠允許丈夫?qū)⒘硪粋€女人帶進家中,正是這種“無我教”,可以保護妻子內(nèi)心免于受到傷害,也就是使她沒有受傷害的感覺。他還說,由于中國紳士完美的分寸掌握,使得納妾在中國不僅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

         

        對此,我只能認為這是當時女性屈服于現(xiàn)實的無奈,只能是社會輿論對她們的精神導引,抑或是“男尊女卑”偏見的一種文化的認同。

         

        但是,辜先生并不否定男女間的真愛。在這里,他還例舉了唐代詩人元稹悼念亡妻的長詩,以說明中國丈夫們具有的“真實的愛”。這種深摯的愛絕不只是所謂的性愛,不同于西方不負責任的“一夜之愛”。

         

        第四,辜先生通過傳統(tǒng)婚禮習俗看夫婦之平等。他引用《禮》經(jīng)中的“三日廟見”、“不廟見不成婦”,說明中國傳統(tǒng)婚姻儀式的慎重,說明中國婚姻不僅是一個女子與男人之間的事,而是那個女子和他丈夫家庭之間的事,是她進入了他的家庭。

         

        他說,在歐美,人們的婚姻可稱為“情人婚姻”,那種婚姻只基于單個男人和女人。而在中國,則是一種社會婚姻,一種婦人和夫家的契約,她不僅要對丈夫本人負責,還要對他的家庭負有責任——通過家庭維系社會或公民秩序。

         

        第五,辜先生勾畫了中國人理想的婦女形象。他說真正的中國人的“溫文爾雅”在中國婦女那里,變成了神圣的、奇特的溫柔。他說,中國人理想的婦女形象中這種至善至美的溫柔特性,從其他任何民族的理想女性形象中都無法找到,——沒有任何文明,無論是希伯萊、希臘還是羅馬,都不具備這種特性?!挥性诨浇涛拿髡橛跇O致的文藝復興時期才能找到。

         

        第六, 辜先生指出,毋庸諱言,中國自宋朝以來,那些可稱作孔教禁欲主義的宋代理學家們把孔教弄窄了,使其變得狹隘和僵化了,而且在這一思維途徑下,孔教精神,中國文明的精神被庸俗化了。從那時起,中國的女性丟掉了許多優(yōu)雅和嫵媚。因此,如果你想在真正的中國人理想的女性形象中看到優(yōu)雅和嫵媚,你將不得不去日本,在那里直到今天還依然保留著唐朝時期純粹的中國文明。

         

        對中國理想女性形象的描述,他引用了《詩經(jīng)》:“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有《中庸》對幸福家庭的一段描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他說,這種家庭簡直是人間天堂。

         

        辜先生在文章的末尾說道:中國的女人,那些淑女和賢妻,以其輕松快活、殷勤有禮的嫵媚和優(yōu)雅,以其貞潔、靦腆,一句話,以她的“無我教”,成為中國的家庭——那人間天堂的守護神!

         

        時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人類歷史經(jīng)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文中關于“納妾制”等陳舊的習俗已被人類文明的進程所淘汰,但是面對當下中國女性在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困惑和迷茫,重溫辜鴻銘先生的這篇文章,依舊可以領悟到它的現(xiàn)實意義和道德價值,能夠從中找回中國女性的自信與自尊。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為今天的中國婦女提供了法律保障,而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卻向中國現(xiàn)代女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要求。

         

        2008年6月寫于陽明精舍月窟居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