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光緒的演講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十一日壬申
耶穌2015年10月23日
網(wǎng)上流行一篇文章題為《光緒皇帝在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演講》,顯然是偽造的。姑不論光緒沒有機會參加京師大學堂的開學典禮,該文言語詞匯和思想觀點也與光緒對不上號。文中說:
“道德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也根本改變不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照劦赖氯柿x就是世間最大的偽善”云。
短短一句話暴露了作者文化道德的蒙昧。道德是儒學的要旨,文明的核心,道德度與文明度和諧度(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及個人身心和諧)成正比,而文明和諧意味著幸福和命運的改良。故道德作用至大,可以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可以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這是儒家經(jīng)典義理。光緒雖然顢頇,還不至于愚昧反常、輕蔑道德到如此地步。
《易經(jīng)》說“利者義之和”,利益就是道義的和諧,道義就是最大的利益;《易經(jīng)》又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庇终f:“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孟子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薄吨杏埂氛f:“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敝v的都是道德對個人和家國的決定性作用和意義。
空談道德當然不行。然清朝以儒立國,政治制度為禮制,教育制度為科舉制,土地制度為民有制。清朝在一定程度上已將儒家道德落實到政治實踐中,何嘗空談哉。同時,反對道德空談就應(yīng)該肯定道德實踐,反對偽善就應(yīng)該肯定真善,不能把矛頭指向道德本身。五四以來流行的道德無用論和道德虛無主義,才是惡化個人和國家命運的思想禍首。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