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以為作者簡介:余以為,自由撰稿人,現(xiàn)居廣東。 |
從西奈空難管窺俄羅斯帝國末日氣象
作者:余以為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廿四日乙酉
耶穌2015年11月5日
一架俄羅斯客機10月31日在埃及西奈半島中心地帶墜毀,機上搭載212多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該客機起飛不久,機長曾通報有機械故障,請求在開羅降落,隨后客機偏離航線,飛行至距離機場50公里處,客機突然快速墜落,在最后21秒內(nèi)下降1500米,平均每秒70多米,基本屬于自由落體運動。正常情況下,如果飛機發(fā)生機械故障應有一個逐漸下墜的過程。
控制西奈半島的IS勢力聲稱他們導彈襲擊了客機。盡管埃及安全部門一名官員說,沒有跡象表明客機遭到“恐怖襲擊”,墜機“由技術(shù)故障引起”。不過事有蹊蹺,即使排除導彈襲擊,仍不能排除飛機上被安置炸彈等破壞手段。
個人認為,遭遇“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極高,不能低估IS的裝備,它身后是一群遜尼派國家。遜尼派國家雖然平常一盤散沙,但在教訓俄羅斯援助敘利亞什葉派政府這件事上,不排除形成一次性的協(xié)同。
現(xiàn)在國際上大體存在三股沖突勢力: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孤立的俄羅斯、一群回教國家?;亟虄?nèi)部又分裂三股勢力:遜尼派、什葉派和世俗派。這很像中世紀的國際局勢,神圣羅馬帝國為首的天主教世界、孤立的拜占庭帝國、一群回教國家?;亟虄?nèi)部又分裂為三股勢力: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
回教國家雖然國力不強,但是信仰頑固,擴張或許無力,內(nèi)部折騰有余。西方國家雖然國力強盛,但信仰淡薄,具備擴張能力,缺乏擴張動機。拜占庭及其繼承者俄羅斯,信仰不堅定,國力羸弱,在三角游戲注定敗亡,但替代者不是西方或南方,而是東方,上一次是突厥,這一次輪到中國。
突厥與中國是大漢文明分化出來的兩條主干,共同點是文化同化力超強。突厥是侵略別人,同化別人。中國是被別人侵略,同化別人。
現(xiàn)代土耳其人與古代突厥人在血緣上的聯(lián)系極為微弱,全是文化同化的結(jié)果,突厥人的老家在蒙古高原,現(xiàn)代突厥民族分布地域大多是古印歐語民族聚居地,包括中國新疆。
有歷史學家感嘆:“一旦突厥化,永遠突厥化?!痹谥衼喓蜌W洲的確如此,但在東亞就不準確了。鮮卑人、突厥人、蒙古人、滿洲人同屬于阿爾泰語系,阿爾泰語系民族反復侵略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非但沒有同化漢人,反而被同化。
漢文化之頑強,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居功至偉。突厥人祖上長期與華夏通婚雜處的狄人,阿爾泰語系南部分支。儒術(shù)是華夏文化的總結(jié),是人類普世價值,突厥人憑著半桶水的華夏文化,在西方民族面前表現(xiàn)出強大的同化力。一旦長時間遠離文化源頭,文化張力隨之下降。
現(xiàn)代的土耳其,很難看出與漢文明有什么聯(lián)系。突厥人被唐朝逐往西部,逃亡過程中已經(jīng)吸收了漢唐文化,蒙古人再次給突厥人補了一場東方文化課,但是從它占領拜占庭那一刻起,就沒有再接受漢文化的哺育。因為同一時期,明朝沒有像漢唐那樣有效統(tǒng)治中亞和北亞。俄羅斯作為拜占庭繼承者,趁機反撲,幾乎隔絕了西突厥與故土的聯(lián)絡。
蒙古征服,由于攜帶著部分漢文化因素,客觀上替斯拉夫人進行了一次啟蒙運動。伊凡四世建立的沙皇俄國,是個混合斯拉夫、東正教和蒙古文化三大因素的帝國,重新激活了東正教文化。蘇聯(lián)表面上是“進步”,實際是拜占庭基因大發(fā)作,和法國革命、德國納粹一樣是對啟蒙的反動,屬于宗教狂熱??駸峤k爛,但不持久。蘇聯(lián)解體之后,俄羅斯稍微理性,但偏執(zhí)依舊,蒙古人帶去的東方價值觀蕩然無存,又不服氣中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只能重歸拜占庭式的長期孤立。
當代俄羅斯與南歐隔著一個文藝復興,與西歐隔著文藝復興加啟蒙運動,與中國隔著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王化(儒家教化),文明程度與回教國家在一個水平線上。俄羅斯的國力也并未凌駕于回教國家其上,當年蘇聯(lián)打一個阿富汗就拖垮了全國經(jīng)濟,現(xiàn)在更沒把握遠程介入敘利亞沖突。前些天轟炸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作秀居多,收效不大。這次俄羅斯掉一次客機,把之前轟炸的成果全抵消掉了。影響之大,恐怕超過911,911對于美國僅相當于一針病毒疫苗,美國不怯于承認遭到侵略,俄羅斯只能認栽。
俄羅斯外強中干,急需文化外援,替代其原始落后的東正教價值觀,儒家的仁義禮智當仁不讓。毛澤東當年在珍寶島摸蘇聯(lián)的老虎屁股,時機不對。如果不是美國出面阻止,北京可能被核平了。現(xiàn)在時機來了,又怕沒有毛澤東鄧小平那樣敢出霹靂手段的人。不過不要緊,俄國遲早要王化,差個五十百把年無所謂。
責任編輯:葛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