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唐宋人是怎么簽寫離婚協(xié)議的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5-11-17 22:14:46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唐宋人是怎么簽寫離婚協(xié)議的

        作者:吳鉤

        來源:騰訊大家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初六日丁酉

                   耶穌2015年11月17日

         

         

         

        摘要:古代也有離婚,叫做“和離”。從宋代的文獻史料看,“和離”在宋人生活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許多女性都主動提出離婚,這叫“求離”、“求去”、“求離婚”。

         

        ▍女方的離婚權

         

        作為一名帶有輕微“八卦”傾向的“宋粉”,我對宋人的婚姻生活抱有強烈的興趣,比如我很想知道,宋朝感情不合的夫婦會怎么鬧離婚呢?一直以來,許多人都以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只有“七出”、“休妻”,而沒有女方主訴的“離婚”。但實際上,古代也有離婚,叫做“和離”。從宋代的文獻史料看,“和離”在宋人生活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許多女性都主動提出離婚,這叫“求離”、“求去”、“求離婚”。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宗宋朝離婚案,來自李廌《師友談記》的記載:“章元弼頃娶中表陳氏,甚端麗。元弼貌寢陋,嗜學。初,《眉山集》有雕本,元弼得之也,觀忘寐。陳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元弼每以此說為朋友言之,且曰,緣吾讀《眉山集》而致也。”這個章元弼,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對蘇東坡的作品愛不釋手,結果冷落了美麗的嬌妻。本來章元弼就長得丑,已經讓妻子陳氏很不滿意,現(xiàn)在陳氏更受不了了,便提出了離婚。章元弼說起這件事,還沾沾自喜,經常跟朋友吹噓說:你知道嗎?因為我廢寢忘食讀蘇先生的書,老婆才跟我離的婚。

         

        宋代的法律是承認“和離”的?!端涡探y(tǒng)》:“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弊h曰:“若夫妻不相安諧,謂彼此情不相得,兩愿離者,不坐。”意思是說,夫婦若感情不和,可協(xié)議離婚,法律不給干預。

         

        宋朝法律還對婦女主訴離婚的一部分權利明確提出保護,如規(guī)定“不逞之民娶妻,紿取其財而亡,妻不能自給者,自今即許改適”,意即丈夫若沒有能力贍養(yǎng)妻子,妻子有權利離婚;又如,“在法:已成婚而移鄉(xiāng)編管,其妻愿離者聽?!闭煞蚍缸锉粡娭魄菜退l(xiāng),妻子也有權提出離婚;“夫出外三年不歸,聽妻改嫁”,丈夫離家三年未歸,妻子也有權利離婚;“諸令妻及子孫婦若女使為娼,并媒合與人奸者,雖未成,并離之”,丈夫強迫妻子為娼,即使未成,妻子也有權離婚;“被夫同居親屬強奸,雖未成,而妻愿離者,聽”,妻子被夫家親屬性侵犯,有權利提出離婚。而在實際上,一些宋朝女性還會因為丈夫“包二奶”、丈夫貧病而提起離婚訴訟,并得到法官的支持。

         

        由于主動“求去”(其實就是“休夫”)的宋代女性很多,以致有宋人感慨說,“今爾百姓婚姻之際,多不詳審。閨闈之間,恩義甚薄,男女之家,視娶妻如買雞豚;為婦人者,視夫家如過傳舍。偶然而合,忽爾而離,淫奔誘略之風,久而愈熾,誠可哀也!”

         

        但宋朝夫婦的離婚細節(jié),文獻并無詳述。幸虧,我們有敦煌文書。自1900年以來,敦煌藏經洞發(fā)現(xiàn)了超過四萬件的文獻資料,其中最具史料價值的便是榜文、判辭、公驗、告身、籍帳、契券、書牘、社司轉帖等官私文書(以中唐至宋初為主),那可是研究唐宋時期土地制度、賦稅、軍政、社會契約、民間結社、家庭生活的第一手材料。

         

        ▍敦煌的“放妻書”

         

        在出土的敦煌官私文書中,約有十幾件唐宋時期的“放妻書”,亦即俗話所說的“休書”,換成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離婚協(xié)議書”了。今天閱讀這些“放妻書”,你會感覺到一對對唐宋夫妻從紙上活了過來,就在你眼前商議如何好聚好散。

         

        為敘述方便,我將檢索到的敦煌“放妻書”隨機編號。第一道“放妻書”(附圖):

         

          

         

        某專甲謹立放妻手書

         

        蓋說夫婦之緣,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結誓幽遠。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年結緣,始配今生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妻則一言十口,夫則反木(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犬一處。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于時年月日謹立除書。

         

        這對夫婦結婚之后,才發(fā)現(xiàn)彼此不相安諧,妻子成天嘮叨(“一言十口”),丈夫則漸生嫌棄之心,“似貓鼠相憎,如狼犬一處”,于是請來雙方親友,協(xié)商離婚事宜。

         

        第二道“放妻書”(附圖):

         

          

         

        夫妻相別書一道

         

        蓋聞人生一世,夫妻語讓為先。世代修因,見存眷屬。夫取妻意,妻取夫言。孝敬二親,事奉郎姑叔伯,新婦便得孝名,日日即見快歡。今則夫婦無良,便作五逆之意,不敬翁嫁(家),不敬夫主,不事六親眷屬,污辱臬門,連累兄弟父母,前世修因不全,弟互各不和目(睦)。今儀(議)相便分離。不別日日漸見貧窮,便見賣男牽女。今對兩家六親眷屬,團坐亭藤商量,當便相別分離。自別已后,愿妻再嫁,富貴得高,夫主不再侵凌論理,一似如魚得水,任自波游;馬如捋綱壬(任)山丘。愿君不信前言者,山河為誓,日月證明。愿君先者,男莫逢好婦,女莫奉好夫。

         

        這一對夫妻之所以離婚,似乎是因為妻子不怎么賢惠,“不敬翁家,不敬夫主”。不過“放妻書”的措詞相當委婉,稱是“夫婦無良”,表示雙方都有責任。但夫妻分手之意顯然已非常決絕,雖然丈夫作出了“愿妻再嫁,富貴得高,夫主不再侵凌論理”的祝福,文書最后卻又寫下咒誓:誰違背了承諾,誰就找不到好歸宿,“男莫逢好婦,女莫奉好夫”。

         

        第三道“放妻書”:

         

        蓋聞夫婦之禮,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緣會。一從結契,要盡百年。如水如魚,同歡終日。生男滿十,并受公卿。生女柔容,溫和內外。六親歡美,遠近似父子之恩,九族邕怡,四時如不憎(曾)更改。奉上有謙恭之道,恤下無黨無偏。家饒不盡之財,妯娌稱長延之樂。何乃結為夫婦,不悅數(shù)年,六親聚而咸怨,鄰里見而含恨。酥乳之合,尚恐異流,貓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違隔,大小不安。更若流連,家業(yè)破散,顛鐺損卻,至見宿活不殘。擎鍋策甕,便招困弊之苦。男饑耕種,衣結百穿。女寒績麻,怨心在內。夫若舉口,婦便生嗔。婦欲發(fā)言,夫則拾棒。相憎終日,甚時得見。飯飽衣全,意隔累年,五親何得團會。干沙握合,永無此期。羊虎同心,一向陳話美詞。心不和合,當頭取辦。夫覓上封,千世同歡。婦娉毫宋,鴛鴦為伴。所要活業(yè),任意分將。奴婢驅馳,幾□不勒。兩供取穩(wěn),各自分離。更無□期,一言致定。今諸兩家父母、六親眷屬,故勒手書,千萬永別。忽悠不照驗約,倚巷曲街,點眼濃眉,思尋舊事,便招解脫之罪。為留后憑,謹立。(□指缺字。下同)

         

        這份“放妻書”值得留意的地方,是提到了夫妻財產分割:“所要活業(yè),任意分將。奴婢驅馳,幾□不勒。兩供取穩(wěn),各自分離。”看來唐宋時夫妻協(xié)議離婚,女方是有權利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男方的表現(xiàn)也顯得比較慷慨,“任意分將”,想要哪部分財產,您盡管帶走。

         

        第四道“放妻書”(附圖):

         

          

         

        蓋聞伉儷情深,夫婦語義重,幽懷合巹之歡,念同牢之樂。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并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共同床枕于寢間,死同棺槨于墳下,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作為后代增嫉,緣業(yè)不遂,見此分離。聚會二親,以求一別,所有物色書之。相隔之后,更選重官雙職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韻之態(tài)。械(解)恐(怨)舍結,更莫相談,千萬永辭,布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愿娘子千秋萬歲。時×年×月×日×鄉(xiāng)百姓×甲放妻書一道

         

        這小夫妻婚后三年,因感情不和、性格不合,遂友好分手。請注意他們的離婚協(xié)議書提到丈夫對妻子的經濟補償:“三年衣糧,便獻柔儀”,即離婚后,丈夫一次性向妻子支付三年贍養(yǎng)費。

         

        第五道“放妻書”:

         

        (前缺)從結契,要盡百年,如水如魚,同歡□□。生男滿十,并受公卿,生女柔容,溫和內外。六親環(huán)美,遠近似父子之情,九族邕怡,四時而不曾更改。奉上有謙恭之道,恤下無黨無□。家饒不盡之財,妯婦稱延長之慶。何乃結為夫妻,六親聚而成怨,九族見而含恨。酥乳之合,上(尚)恐異流,貓鼠同窠,安能見久。今對六親,各自取意,更不許言夫說婦。今婦一別,更選重官雙職之夫,隨情窈宓(窕),美耷(齊)音樂,琴瑟合韻。伏愿郎娘子千秋萬歲,布施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

         

        宰報云

         

        于時開寶十年丁丑歲放妻

         

        這是手抄于北宋“開寶十年”(即977年。時太宗登基,已經改元“太平興國”。但敦煌與開封相隔遙遠,改元的消息應該尚未傳來,所以還沿用“開寶”年號)的一份“放妻書”。措詞跟前引文書大同小異,想來唐宋時期流行的“放妻書”應該是一種“格式合同”,有多個版本,供協(xié)議離婚的人挑出合適版本,手抄下來,署名蓋印,作為解除婚姻的法律憑證。

         

        第六道“放妻書”:

         

        放妻書一道

         

        蓋聞夫天婦地,結因于三世之中。男陰(陽)女陽(陰),納婚于六禮之下。理貴恩義深極,貪愛因濃性。生前相守抱白頭,死后要同于黃土。何期二情稱怨,互角憎多,無秦晉之同歡,有參辰之別恨。償了赤索,非系櫥蔭,莫同宿世怨家,今相遇會,只是二要互敵,不肯聚遂。家資須卻少多,家活漸漸存活不得。今親姻村老等,與妻阿孟對眾平論,判分離,別遣夫主富盈訖,自后夫則任娶賢失,同牢延不死之龍;妻則再嫁良媒,合巹契長生之奉。慮卻后志有攪擾,賢圣證之,但于萬劫千生,常處□□之趣??趾鬅o信,勒此文憑。略述爾由,用為驗約。

         

        這是一位叫做“阿孟”的妻子與丈夫“富盈”的離婚協(xié)議書。細心的學者已經注意到,這份“放妻書”實際上是“放夫書”,從“今親姻村巷等,與妻阿孟對眾平論,判分離別,遣夫主富盈訖”的陳述便可以看出,是妻子阿孟邀請了姻親、鄰居前來主持公道,見證夫妻離婚,將丈夫富盈“掃地出門”。

         

        時代文明的體現(xiàn)

         

        相信你已經看出來,這些唐宋時代的“放妻書”盡管內容各異、版本不盡相同,但在語言與格式上卻具有鮮明的共同特點:文詞都非常優(yōu)雅、含蓄,有一種“文青”的味道,雖然抄寫的人常常寫了錯別字,或因漏字、誤抄而顯得文辭不通。

         

        就文書格式而言,所有“放妻書”的開頭,都會以“我們聽說”(蓋聞)的語氣,深情款款地講述離婚人對于婚姻的理解:“夫婦之緣,恩深義重”、“世代修因,見存眷屬”、“夫婦義重,如手足似乎難分”、“一從結契,要盡百年”、“恩愛極重,二體一心”,云云。感人至深。

         

        隨后筆鋒一轉,開始“吐槽”實際生活中夫妻之不相得:“然則夫婦相對,今則兩自不和”;“似貓鼠相憎,如狼犬一處”;“何乃結為夫婦,不悅數(shù)年,六親聚而咸怨,鄰里見而含恨”。

         

        但是,唐宋人似乎不會指責這是對方單方面的過錯,而是歸因于夫妻緣分已盡:“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闭煞?、妻子都沒有錯,錯的是這段婚姻本身。因此,他們協(xié)議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聚會二親,以求一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最后,就如“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夫妻訣別,也互道珍重,互贈祝福。前夫祝愿“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前妻則祝愿丈夫“任娶賢失,同牢延不死之龍”,希望雙方今后都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從這個細節(jié)也可想見,唐宋女性離異、再嫁,并不受任何歧視。

         

        看這些“放妻書”,我們可以確知:唐宋時代,一對夫妻不管在實際生活中多么難以相處,但他們達成離婚共識之后,在書寫離婚協(xié)議的時候,卻都表現(xiàn)出謙謙君子與淑女所應有的禮節(jié)、教養(yǎng)。我覺得這便是文明的體現(xiàn)。只有一個文明的時代,男女離婚才會表現(xiàn)得如此彬彬有禮。

         

        如果我們將唐宋“放妻書”與后世的“休書”放在一起做對比,更是會真切感受到:時代不同了,文明失落了,離婚文書的風格也發(fā)生了巨大的嬗變。

         

          

         

        ▲一份民國時期的休書

         

        《臺灣私法人事編》收錄有多份清代臺灣社會的離婚協(xié)議書,我選摘了一份“離緣字”;遼寧省檔案館也收藏有一件民國時期的休書,我也抄錄下來,供諸位看官跟唐宋“放妻書”略作比較:

         

        遼寧省檔案館藏休書:

         

        立永絕休書。李海山,有妻姜氏,年二十五歲。因不孝翁姑,不睦宗族,敗壞門風。夫妻反目,懲戒不悛。屢經勸導,毫無度日之心。故夫妻情乖。同親族議定,決意休黜,永遠離決。自休之后,任嫁張李,與李海山毫不相干。自此離婚后,永斷葛藤。

         

        倘有悔心或親族狡輾,有離婚書為憑。

         

        叔父:李風歧(手指?。鹤笫质持付罚?/p>

         

        舅父:趙延祿

         

        遇字人:東山

         

        壬子年三月初六日立休書李海山(手指印:左全手萁)

         

        《臺灣私法人事編》收錄“離緣字”:

         

        立離緣宇人陳九五,前年曾娶過李四之女為妻,名喚阿葉,今年二十三歲。當日憑媒面議,聘金貳百大元正,交收足訖。茲因違逆翁姑,時聞交謫之聲,更復不能安貧,常出怨尤之念,律以婦人四德,實有可出之條,雖欲忍以安之,奈生成若性,留亦無益。故不得已再托冰人,向外家李四重議廢親,聘金愿折其半,妝奩則聽其取去,凡吾家所有之物,雖絲毫毋得干犯。此系父母之命,抑亦與吾緣絕,即日收回聘金,彼婦聽媒率去,任憑別嫁,一出千休,情根永斷??诳譄o憑,即立離緣字壹紙,付執(zhí)為照。

         

        即日,九五同媒親收過字內聘金銀壹百大元正足訖,照。

         

        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日代書人張金生

         

        為媒人黃水池

        知見人陳火木

        立離緣字人陳九五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