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孫鐵騎 】讀“睽”卦隨感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12-08 11:31:29
        標(biāo)簽:
        孫鐵騎

        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歷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得法學(xué)碩士學(xué)位,201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xué)獲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 2012——2014年于山東大學(xué)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F(xiàn)任教于白城師范學(xué)院政法學(xué)院。版專著:《內(nèi)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xué)與宋明理學(xué)比較研究》。在《哲學(xué)動態(tài)》《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xué)》等刊物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30余篇。



        讀“睽”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廿六日丁巳

                     耶穌2015年12月7日

         

          


        世間萬事萬物,以至社會人群,皆有同有異,同則相合,異則有爭,故以理性之分辨精神,自然會黨同而伐異。而真儒之道,先求自我生命之圓滿,外物與他人之乖異,不足以動吾心之志誠,其適可以成就吾儒修身之助緣,如孟子“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類者也。以吾儒圓滿之心性觀此世間萬象,戡破世象人情之乖離,而得與他人生命及萬物之感通也,于此睽隔乖離之中而見生生之大本同一也。故“睽”卦,示人以如何于萬物之睽隔乖異中得其所同,以求亨通之道也。

         

        無論萬事萬物,還是社會人群,之所以會有乖異,根本原因不離二種:一為異類相斥,因性質(zhì)、本質(zhì)對立而相乖離。故卦以火、澤象之,《彖》言“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為同類相厭,性質(zhì)相同而缺少互動更生之力量,故卦以二女象之,《彖》言“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那么又當(dāng)如何應(yīng)對如此睽隔乖離之境遇呢?有道君子當(dāng)曉性命之情,不以外境易其心,如范仲淹所言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內(nèi)道修身,外儒濟世,內(nèi)有生命圓滿之喜悅,外有視明耳聰之智慧(“說而麗乎明”);和順于天道,知事有不可為,功有不能成者,故視此睽隔乖異者本不必同于我,如孔子之“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強求于外在(“柔進而上行”);剛健有為卻行以中道,不為過與不及之事(“得中而應(yīng)乎剛”)。如此不但于此睽隔乖離之中足以自保,且可以濟物利人,其要在順勢而行,可小事而不是大作。故卦辭言“小事吉”,而《彖》釋之以“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yīng)乎剛,是以小事吉”。


        此為中國哲學(xué)之大智慧,不在對立之兩極中思維,于不利中見有利,于睽隔中見其貫通,于乖異中見其所同,圓融無礙,兼容并蓄,與時偕行,適機而動,無可無不可,瀟灑自在又兼善天下,勇于擔(dān)當(dāng)又心無所累,實乃生命之極高境地。故《彖》言“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并贊曰:“睽之時用大矣哉!”


        就現(xiàn)實人生而言,無人不希望他人與己同氣相求,志同道合,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事與愿違乃人生常態(tài),故知性命之情者泰然處之,去者勿追,失者勿悔,即然有得必有失,則有失亦必有得,此失則彼得,此去則彼來。故初爻言“悔亡,喪馬,勿逐自復(fù)”。而對與己睽隔乖離之人亦不必視之如寇仇,天生萬物,除“自作孽,不可活”之輩,皆有其存在之合法性,故可以寬容之心待之。雖與己睽隔乖離,亦不必樹之為敵,以招無謂之禍患。故初爻又言“見惡人無咎”,釋之以“見惡人,以辟咎也”。


        雖不必與異己者為敵,亦不必顧意討好于人,更不可舍己從人,喪失自我。故于睽隔乖離之中保有自我之根本,心有所主,正己厚德,修煉自我,圓滿生命,方為大道,可保生命無尤。故二爻言“遇主于巷,無咎”,釋以“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如果舍己從人,喪失自我,處不當(dāng)位,則受人所制,若有所得,也是虛妄,其丑可知。人生意義何在?不過為一小人而已。故三爻言“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釋之以“見輿曳,位不當(dāng)也”。只有剛健有為,發(fā)奮剛毅,不為世態(tài)所變,才能事有成,行有終。故又言“無初有終”,釋以“無初有終,遇剛也”。


        孟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庇谑聭B(tài)變幻,睽隔乖戾之中,只有修己有道之君子,才能不易其志,獨守節(jié)操,成一自主獨立之真人。故四爻言“睽孤,遇元夫”。只有如此窮不喪志,獨立無懼之人,才可能心正意誠,感通人我,行其志意。故言“交孚,厲無咎”,釋以“交孚無咎,志行也”。


        如此不失真我,獨立自主,修己厚德,誠意感通之人,才會行而無悔,有可能突破睽隔,與人同志相親、相附。故五爻言“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釋以“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但破此睽隔,消此乖異,非一朝一夕之事,雖圣人君子,初必孤立無援,只能獨立自守,貞正以待。故上爻言“睽孤”。有可能還要承受千般誤解,萬種污蔑,甚有種種虛妄加身,此為人事常見之黑暗面。故上爻喻此理以“見豕負塗,載鬼一車”。而日久真理自明,真假自辨,異見自除,由睽隔而至相通,由乖異而至統(tǒng)一。故上爻喻此理以“先張之弧,后說之弧,匪寇婚媾”。最終必得眾所歸一,群疑盡亡,而獲大吉。故上爻喻以“往遇雨則吉”,釋以“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睽”卦上離下兌,上火下澤,火炎上,澤潤下,睽隔之象也。君子觀此上火下澤之象而思萬物與人群之相異相離,其中亦有相同相合之道,生命如何于此同異之變中自處,實乃人生一大問題。故《象》言“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責(zé)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