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肖群忠】清明參祭歷代帝王廟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6-04-04 21:46:03
        標簽:
        肖群忠

        作者簡介:肖群忠,男,西元一九六〇年生,陜西彬縣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孝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道德與中華人文精神》《中國民眾傳統(tǒng)人生智慧》《君德論--[貞觀政要]研究》《中國孝文化研究》《道德與人性》《倫理與傳統(tǒng)》。

         

         

        清明參祭歷代帝王廟

        作者:肖群忠(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廿七日丙辰

                   耶穌2016年4月4日


         

         

         

        四月四曰,清明前夕,受本??鬃友芯吭褐瑓⒓佑稍撛?、海淀敬德書院等社會團體共同舉辦的首屆清明春祭歷代帝王廟活動。

         

        儒學不僅是一種學問,它也塑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巜論語》首句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儒家學問旨在內(nèi)圣外王,道德與政治統(tǒng)一,先王如系行道之王,必當禮敬。

         

        位于北京西城區(qū)阜城門內(nèi)大街的“歷代帝王廟”供奉著上至炎黃、堯舜禹湯文武、漢武帝唐太宗等至明前歷代圣王英主?;始艺郊腊萁K止于清末。

         

        隨著中華民族自信心的增強,民族文化出現(xiàn)了復興曙光,近年來社會上逐漸興起祭祀大典,作為炎黃一分子,有幸親歷過一次在陜西黃陵舉行的祭黃帝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這次又以獻官身份參與了在北京舉行的祭歷代帝王大典。本次祭奠活動場面宏大、儀仗威武,鼓樂齊備,禮儀周祥。北京眾多傳統(tǒng)文化社團參與,西城區(qū)政府常務副區(qū)長、北京大學吳飛教授等首都民眾代表參加觀禮。

         

         

         

        儒學是否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尚可討論,但古代中國人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祭天、祭帝、祭神、祭祖、祭親活動的。正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中國傳統(tǒng)道德第一德:孝就產(chǎn)生于祭禮中,并通過祭禮發(fā)揮教諸侯之孝的作用。道德最初產(chǎn)生于敬畏意識,如“孝”的第一層含義就是“尊祖敬宗”的意思。現(xiàn)在某些人不畏天、不敬地,天不怕、地不怕,因此缺乏道德。

         

        現(xiàn)在在思想輿論界,圍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學與西學的意見分歧很大,主張西方化就是現(xiàn)代化的人,認為這些活動似乎都是一種搞笑式的做秀表演,甚至是鬧劇。這就像前幾年有所大學給大學生布置了一次作業(yè),讓學生放署假給父母洗一次腳,也被人認為做作。自由主義哲學主張每人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應該彼此理解和尊重,可有些信奉自由主義哲學的人在實踐中似乎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按儒家思想更是強調(diào)和而不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禮失求諸野”。似乎這些年復興中華文化的實踐活動多是民間自發(fā)組織推進的。記得六、七年前也是清明前夕,我?guī)W生十余人去北京植物園踏青春游,剛好遇上一批民間人士著漢服,祭拜了孫中山衣冠塚、梁啟超、梅蘭芳墓。還有一年又有社會人士想與我校孔院合作在人大搞一次成年禮,未獲允準,我還是以個人身份支持了這次活動,我的一位女博士弟子實際參與了習禮活動,親歷了向至圣先師孔子行教像及師長禮拜活動,心靈觸動很大,很受教育。這次孔院總算是成為了主辦單位,但卻只派了我這個兼職研究員作為代表并以獻官身份出席,當然還有人大十多位相關(guān)專業(yè)博、碩士同學參與。作為我的陪祭,就是國學院某教授學兄的博士弟子大海。這次活動確實具有“演禮”的真假參半性質(zhì)。因為在古代真正祭歷代帝王廟,哪是我輩小民能祭的,我今天所戴官帽、綬帶應是一品官,但畢竟是假的。記得上次在河北滄州開儒學會時,行釋萊禮,拜孔子,那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祭拜,主祭為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而儒教本身是被香港社會承認的七大宗教之一。獻官排在本人之前的幾位還都是儒林大家:有年高髦耄的葛榮晉、周桂鈿教授,有國際儒聯(lián)學術(shù)委員會主席李存山研究員,有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院長楊朝明先生。某些學者不愿出席這類活動,是因為他們在儒學與儒教的立場上搖擺不定,自認為自己是儒家學者而非儒者,僅把儒家作為學問研究,而不想以儒家學說為信仰、生活方式、安身立命之道。自己內(nèi)心不堅定,又怕被別人笑話為做秀,因此不敢也不愿來。敬神如神在,心不誠跡不至,也好。

         

        我對儒學不僅持學問立場,而且認為它是中國特有的人文教,我本人不修佛道,認為修儒即可安身立命,加之本人長期研究孝道,因此對此類活動持同情理解、積極支持態(tài)度,因而受邀即參加,以實際行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

         

        是否要全面恢復古代生活方式尚可討論,但不容否認的一個事實是,春秋兩祭、男子冠禮、女生笈禮在韓國等儒學圈國家并未中斷,而我們才試圖恢復,就一片反對聲,難道中國人真要完全徹底的拋棄自己的傳統(tǒng)嗎?記得2009年在曲阜參加世界儒學大會,聽一位韓國教授發(fā)表關(guān)于祭舞的論文,我心里感到慚愧,真是禮儀傳出后又讓外人教我們了!

         

        民間人士的這些活動是實實在在的推動中華文化復興,他們沒有功利之心,完全是出自自己的信仰和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熱愛。據(jù)說北京的漢服社及其相關(guān)社團有100多個,跳祭舞的人也有年輕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訓練有素,臉上充滿祥和淡定之氣。職事大多是年輕人,他們著漢服,行止彬彬有禮,禮貌周全,春風化雨,人文化成,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因此,我希望社會各界對這種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有更多的寬容、理解和支持!既是您不理解、不支持,也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別人選擇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權(quán)利!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