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清初有位天才發(fā)明家,發(fā)明了自行車、溫度計、濕度計、探照燈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6-04-11 17:15:14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清初有位天才發(fā)明家,發(fā)明了自行車、溫度計、濕度計、探照燈

        原標題:黃履莊:中國的愛迪生

        作者:吳鉤

        來源:今日頭條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三月初五日

                   耶穌2016年4月11日癸亥

         

         

         

        偶讀清代筆記《虞初新志》(我們從中學(xué)語文課本讀到的《核舟記》《口技》,就節(jié)選自《虞初新志》),才知道清代康熙年間揚州出了一位超牛逼的科技天才、發(fā)明家,名叫黃履莊,堪稱為“中國的愛迪生”。

         

        黃履莊怎么個牛逼法?看看他發(fā)明出來的玩意兒你就知道了:自行車、機器狗、溫度計、濕度計、按照燈、望遠鏡、顯微鏡、留聲機、自動風(fēng)扇,等等,等等。你要不服氣,你也制造一個出來看看。

         

        黃履莊將他發(fā)明的器物寫成一冊《奇器目略》,可惜此書已失傳,只有部分條目收入《虞初新志》,所以今天我們還能了解一二?!队莩跣轮尽返淖髡邚埑?,是黃履莊的姑表兄弟,又與黃履莊同住過一段時間。他對黃履莊的記錄,應(yīng)該是可靠的。

         

          

         

        據(jù)《虞初新志》記載的《黃履莊小傳》,黃履莊“少聰穎,讀書不數(shù)過,即能背誦。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從小就很聰明,愛搗鼓小發(fā)明。他七八歲時入私塾讀書,“嘗背塾師,暗竊匠氏刀錐,鑿木人長寸許,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動,觀者異以為神”。稍大,又聽說了“泰西幾何比例、輪捩機軸之學(xué)”的道理,“其巧因以益進”。

         

        想看看黃履莊的發(fā)明究竟有多么不簡單嗎?我將《虞初新志》有介紹的一部分器物轉(zhuǎn)述出來。

         

        自行車。黃履莊曾制造“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許,約可坐一人,不煩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fù)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這是手動的自行車。也是史料記載的世界最早的自行車。

         

        機器狗。黃履莊“作木狗,置門側(cè),卷臥如常,唯人入戶,觸機則立吠不止。吠之聲與真無二,雖黠者不能辨其為真與偽也”。這太厲害了。

         

        機器鳥。黃履莊“作木鳥,置竹籠中,能自跳舞飛鳴,鳴如畫眉,凄越可聽”。

         

        人工噴泉。黃履莊“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從下上射如線,高五六尺,移時不斷”。

         

        溫度計。黃履莊稱之為“驗冷熱器”,“此器能診試虛實,分別氣候,證諸藥之性情”。

         

        濕度計。黃履莊稱之為“驗燥濕器”,“內(nèi)有一針,能左右旋,燥則左旋,濕則右旋,毫發(fā)不爽,并可預(yù)證陰晴”。

         

        按照燈。黃履莊稱之為“瑞光鏡”,“制法大小不等,大者徑五六尺,夜以燈照之,光射數(shù)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體生溫,如在太陽之下”。歐洲人要到1779年(乾隆年間)才制成探照燈。

         

        留聲機。黃履莊稱之為“自動戲”,“內(nèi)音樂俱備,不煩人力,而節(jié)奏自然”。

         

        自動風(fēng)扇。黃履莊稱之為“自行驅(qū)暑扇”,“不煩人力,而一室皆風(fēng)”。

         

        臨畫鏡。這應(yīng)該是一種暗房光學(xué)器材,《虞初新志》對此沒有詳述,不過我們可以從清代《西泠閨詠》中找到旁證?!段縻鲩|詠》記錄了一位才女,叫黃履(跟黃履莊的姓名挺接近),錢塘人,“工詩詞,通天文算學(xué),作寒暑表,千里鏡,與常見者迥別”。這位才女制作的千里鏡,“于方匣上布鏡四就,日中照之,能攝數(shù)里外之影,平列其上,歷歷如繪”。這是攝影、照相技術(shù)的前身。黃履莊發(fā)明的臨畫鏡,想來也與此差不多。

         

        此外,《虞初新志》也收錄了黃履莊發(fā)明的其他奇器,只存條目,沒有具體介紹。我也轉(zhuǎn)錄如下:

         

        千里鏡(應(yīng)該就是望遠鏡);取火鏡,可向太陽取火,應(yīng)該就是放大鏡;顯微鏡;多物鏡(不知是何器械);遠視畫;旁視畫;真畫,“人物鳥獸,皆能自動,與真無二”;木人掌扇;報時水……

         

        《虞初新志》最后說,“泰西人巧思,百倍中華,豈天地靈秀之氣,獨鐘厚彼方耶?予友梅子定九、吳子師邵,皆能通乎其術(shù)。今又有黃子履莊??梢娙A人之巧,未嘗或讓于彼;只因不欲以技藝成名,且復(fù)竭其心思于富貴利達,不能旁及諸技,是以巧思遜泰西一籌耳。”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