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家的超脫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三十日丙辰
耶穌2016年8月2日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一種超脫;見可欲而心不亂,更是一種超脫。《古今概談》記載了程顥、程頤兄弟一個故事:
“兩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觴,伊川拂衣起,明道盡歡而罷。次日,伊川過明道齋中,慍猶未解。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今日齋中無妓,汝心中卻有妓。伊川自謂不及?!?/p>
程頤(伊川)不與妓同席,超脫;程顥(明道)眼中有妓,心中無妓,更加超脫。其實,程頤“學(xué)道幾五十年”,同樣不動心?!端卧獙W(xué)案》卷十六《伊川學(xué)案下》記載:
“其被貶涪州,渡江時至中流,船將傾覆,舟中人皆號哭,唯程頤正襟安坐如常。至彼岸,一老丈問其何獨無怖色,頤曰:心存誠敬耳。老人則曰:心存誠敬固善,然不若無心。頤欲與之交談,老者徑去不顧。”
危難之際,生死關(guān)頭,安然不動,這是對生死的超脫。同舟老人認(rèn)為,心存誠敬不若無心,這是儒道兩家立足點不同。
儒家不倡導(dǎo)無心,唯強(qiáng)調(diào)心存誠敬,定性定心,不動心。張載問于程顥:“定性未能不動,猶累于外物,何如?”程顥說:“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nèi)外?!示又畬W(xué),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yīng)?!保ā丁督间洝罚?/p>
儒家不僅順應(yīng)于物,而且愛物格物開物,充滿科學(xué)探索精神。愛物而不為物所役,求知而不為知所障,入世而不為世所拘,有欲而能為欲之主,是因為以仁為本,大本確立。入市不隨人腳轉(zhuǎn),胸中自有主人翁,此之謂也。這才是大超脫。
反觀道家,內(nèi)力不足,故對五色五聲五味等外物充滿戒懼,雖然超脫,終究不夠瀟灑。王夫之說:
“老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是其不求諸己而徒歸怨于物也,亦愚矣哉!夫欲無色則無如無目,欲無聲則無如無耳,欲無味則無如無口,固將致忿疾夫父母所生之身而移怨于父母。故老氏以有身為大患?!?/p>
儒家入世,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道家出世,如仙鶴“外卻塵囂興緒長”。當(dāng)然,兩家都已得乎道,各有超越性和超脫精神,這是一樣的。2016-7-21余東海
責(zé)任編輯:葛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