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強作者簡介:劉強,字守中,別號有竹居主人,筆名留白,西歷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陽人,復(fù)旦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詩學研究中心主任,詩學集刊《原詩》主編、古代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出版《世說新語會評》《有刺的書囊》《竹林七賢》《魏晉風流》《驚艷臺灣》《世說學引論》《清世說新語校注》《論語新識》《古詩寫意》《世說三昧》《穿越古典》《曾胡治兵語錄導讀》《世說新語研究史論》《世說新語資料匯編》(全三卷)《四書通講》《世說新語新評》《世說新語通識》等二十余種著作。主編《原詩》四輯、《中華少兒詩教親子讀本》十一卷、《世說新語鑒賞辭典》及論文集多種。 |
曾子的“功夫”不一般——《論語新識?學而篇》第四章
作者:劉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四己酉
耶穌2016年9月24日
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②:為人謀而不忠乎③?與朋友交而不信乎④?傳不習乎⑤?”
【今注】
① 曾子:曾參(shēn),字子輿,南武城人??鬃油砟甑茏?,少孔子四十六歲??鬃右詾槟芡ㄐ⒌?,故授之業(yè),作《孝經(jīng)》,后死于魯。
② 三?。▁ǐng):省察三事。又有以“三”為“多”者,今不從。
③ 忠:盡己之謂忠。
④ 信:在己之謂信。
⑤ 傳不習:“傳”有二解:一,師父傳于己;二,己之傳于人。皆可通。習:實習,踐行。
【今譯】
曾子說:“我每天都在三個方面反省自己:為別人謀劃效勞,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有沒有誠實守信呢?老師已傳授給我的,或者我將傳授給學生的學問和道理,我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呢?”
【今讀】
此章又承上章,談忠恕之道,而“忠恕違道不遠”,故屬正面論仁。
曾子也是孔子晚年弟子,深得孔子真?zhèn)鳎W慎思,守死善道,顏回之后,一人而已。顏回大智若愚,曾子大忠似魯,皆能于孔子之學有所承繼與發(fā)明,不愧為孔門高弟。曾子為學,忠信之外,尤重“恕”道??鬃訃L問他:“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則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后子貢亦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芍组T學問,一以貫之的即為忠恕之道,而忠恕之間,恕道尤重于忠道,不能盡忠道或因能力不夠,情有可原;有違恕道則涉及道德底線,理不可恕。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必在孔子告以“一貫”之后;蓋其所謂“三省”,即反求諸己,正是踐行“恕”道之修身工夫。故曾子之學,實亦孔學逐步心性化或曰“內(nèi)圣”化的重要過渡,所謂“不待言心而自貫通于動靜之間者也”(黃震《黃氏日抄》)。曾子所反省者有三:一曰忠,二曰信,三曰誠。
先說“忠”。中心為忠,存乎心而發(fā)諸外,忠即是“表里如一”?!盀槿酥\而不忠乎”之“忠”,即盡己之心以待人,涉及一切“人我關(guān)系”,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含師徒)五倫,皆在其中。通常以為此乃言臣下對君上之忠,難免以偏概全,失之狹隘刻板。
次說“信”。人言為信,言不信則行不果,信即是“言行合一”。五倫之義,朋友主信,故曾子以不信自省。此亦從孔子“主忠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言忠信,行篤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民無信不立”等教義中來。
再說“誠”?!皞鞑涣暫酢辈o“誠”字,而實與“誠”有關(guān)?!皞鳌庇卸猓阂辉粠煾競饔诩?,二曰己之傳于人,皆涉及師徒轉(zhuǎn)相授受之學問?!皞鞫芰暋焙魬?yīng)首章的“學而時習”,實則亦關(guān)乎“知行合一”?!洞蟠鞫Y記·曾子立事篇》記曾子說:“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行也?!蓖蹶柮髁贾獙W之知行合一,當受到曾子此言之啟發(fā),而其歿后,門人錄其所傳者曰《傳習錄》,正取曾子“傳不習乎”之義也。
三句合而論之,又可與有子“孝悌章”相發(fā)明。蓋涉及父子、兄弟兩倫關(guān)系,以孝悌為本;而與朋友、師弟子乃至君臣上下有關(guān)者,則以忠恕為要。孝悌乃行仁之本,忠恕乃行仁之方,無孝悌則無以為人,違忠恕則無以為道。故朱熹《集注》云:“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則又以忠信為傳習之本也?!?/p>
今按:此章系曾子首次出場,位列《論語》首篇也即全書第四章,實則大有微妙。柳宗元《論語辨》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
或問曰:“儒者稱《論語》孔子弟子所記,信乎?”曰:“未然也??鬃拥茏樱鴧⒆钌?,少孔子四十六歲。曾子老而死。是書記曾子之死,則去孔子也遠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無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為之也。何哉?且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號之也。然則有子何以稱子?曰:孔子之歿也,諸弟子以有子為似夫子,立而師之。其后不能對諸子之問,乃叱避而退,則固嘗有師之號矣。今所記獨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蓋樂正子春、子思之徒與為之爾?;蛟唬嚎鬃拥茏訃L雜記其言,然而卒成其書者,曾氏之徒也。
柳氏蓋以《論語》最后成書,乃曾子之徒(包括樂正子春、子思等人)所為也。今人楊義經(jīng)過詳細考辨,以為《論語》的早期編纂,確乎存在“文化地層疊壓”之情況,仲弓、有若及曾子學派先后主導了三次編纂工作,曾子所以能以孔門傳道者面目出現(xiàn),當與“曾氏家族是在魯?shù)亟?jīng)過數(shù)代經(jīng)營的殷實家族”有關(guān)。“無論從《論語》篇章學,或是從儒學演變趨勢而言,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章的設(shè)立,實際上是《論語》中曾子路線的確立”(《論語還原》,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14頁)。此論上承柳宗元之說而另有創(chuàng)獲,可謂讀書得間矣。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